从严格意义上讲,《庄子》一书的思想内容与文章风格,并不十分统一。就是说,《庄子》书虽然作为一个整体而存在,然而它却包括了许多迥然不同,或存有一定之差异的哲学观点与政治观点,表现了在大同之中的不同作风与意向。而这种不同或差异的存在,就成了人们在分析、判别庄子之哲学观点、政治观点或孰真孰伪等问题时,之所以作出不同结论的主要依据。这些分析判断的基本立足点,不是在于《庄子》其书,而是在于庄周其人,即人们既要追求庄周本人的思想或著作,自然要把思想观点不同或文章风格离异者,排除在外,作为“伪作”、“赝品”、后期庄学或秦汉时人之作品加以处理。显然,人们这样做是有其一定之根据与理由的。至于孰真、孰伪、孰取、孰舍,则依人们的具体观点不同,而表现了多种差异。对此,我在上章“《庄子》的真伪”一节中已把历代各种观点的脉络略加清理,此不赘述。
那么,本书究竟如何分析《庄子》?
首先,本书的分析,立足于《庄子》其书,并不着意追求所谓“真正的”庄周其人的思想或著作。在第一章中我已经明确肯定《庄子》一书是先秦著作,是以庄周为代表的一个学派的著作总集,自然,作为《庄子》一书的基本思想倾向与文章风格,都是能代表庄周的,这是不言自明的。
其次,本书的分析,着眼于《庄子》一书之各个部分,及各类篇章的内在联系。这种联系,是现存《庄子》书中所固有的,而并非分析者从外部注入的。通过其各个部分之内在联系的分析,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哪些是《庄子》书的基本思想,哪些是基于这些基本倾向,同时又适应于何种要求而作出的变化与发展,并且由此也可以看出《庄子》一书为什么可以作为一个整体而存在。
依据以上二条来观察《庄子》,我的具体观点是:
其一,《庄子》之“内篇”自成体系,它是整部《庄子》的核心。
《庄子》之内篇从来就是一个整体,它自身就可以构成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这是一个客观事实。对此,我在第一章第四节已经做了说明,并且指出如果内、外之划分系刘向所为,则《内篇》是被当作确定无疑的庄周之真品而集录的。明清之际的王夫之又从义理上对比了《内篇》与《外》、《杂》篇的差异,所谓“内篇虽参差旁引,而意皆连属”,就是说《内篇》的各个部分具有内在的联系;所谓“内篇虽洋溢无方,而指归则约”,则是说《内篇》的全部内容,都联系于一个核心。这两条论断正好说明了内篇自身之义理已经是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所以,《内篇》“组织严密,自成系统”,已是《庄》学界所公认的事实,就连反对《内篇》为庄周自著的人也无法予以否认。(www.xing528.com)
《内篇》虽自成体系,但它是否由此就可以成为整部《庄子》的核心,这对于以《内篇》为庄周自著,或以《内篇》最能代表庄周之思想观点的人来说,实为顺理成章的论断,而对于反对这一观点的人来说,则似乎是难以接受的。
其二,《庄子》之《外》、《杂》各篇,均以一定的倾向或风格,表现了与《内篇》的内在联系。《外》、《杂》各篇,其自身并无内在的关联,而相反,它们都与《内篇》之相应的内容紧紧相连。对此,过去之注《庄》家们也为我们提出过不少启示。如清人林云铭即曾指出,“《外篇》、《杂篇》义各分属而理亦互寄。如《骈拇》、《马蹄》、《胠箧》、《在宥》、《天地》、《天道》,皆因《应帝王》而及之;《天运》则因《德充符》而及之;《秋水》则因《齐物论》而及之;《至乐》、《田子方》、《知北游》则因《大宗师》而及之;惟《逍遥游》之旨则散见于诸篇之中。”(《庄子因·总论》)
王夫之于《庄子解》中亦分别指出:《天地》“有与《应帝王》相发明者”;《刻意》、《缮性》“亦《养生主》、《大宗师》绪余之论,而但得其迹耳”;《达生》“其于内篇《养生主》、《大宗师》之说,独得其要归”;《山木》“引《人间世》之旨,而杂引以明之”;《田子方》“以忘言为宗,其要则《齐物论》‘照之以天’者是也”;《知北游》“其说亦自《大宗师》来”;《庚桑楚》“之旨,笼罩极大,《齐物论》所谓‘休之以天均’也”;《则阳》《外物》《列御寇》“其于内篇之指,皆有所合”。
林、王之论,都明确具体地指出了外、杂篇与内篇在思想倾向上的联系。当然,外、杂诸篇亦并非尽合内篇之旨,其各类篇目又分别表现了它自身独有的特点,其思想之开阔,往往超出了内篇之局限。正如罗根泽在《“庄子”“外”“杂”篇探源》中所分析的,既有“庄子派”之思想,亦有“老子派”之思想,还有“秦汉神仙家”之思想倾向。这正表明了外、杂篇与内篇之异。由其“同”,可以表明它们是由内篇之旨衍申而来;由其“异”,则可以表明它们分别依自己的特定见解而有所发展。由于它们和内篇之“同”,说明它们确是以内篇为核心而形成的一个整体;由于它们不但与内篇有“异”,而且其各类作品亦相“异”,又说明它们并没有形成自己特定的“核心”,而只是围绕着“内篇”这样一个核心。这也正是《庄子》一书何以能构成一个整体的原因所在。
基于以上的认识,作为对《庄子》一书思想内容的分析,就首先要认清内篇之思想体系,其次则要弄清楚外、杂诸篇与内篇之联系和对内篇的发展,而且更要看出外、杂诸篇较内篇有所前进的地方究竟何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