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和脊髓的被膜
1.脑和脊髓的表面包有3层被膜,由外向内依次为硬膜、蛛网膜和软膜。
2.脑和脊髓的被膜有支持、保护脑和脊髓的作用。
检索关键词
硬膜、蛛网膜、软膜。
硬脊膜(spinal dura mater)
1.硬脊膜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厚而坚韧,包裹着脊髓。
2.硬脊膜向上附于枕骨大孔边缘,与硬脑膜相延续;向下在第2骶椎水平逐渐变细,包裹终丝;下端附于尾骨。
3.硬脊膜与椎管内面的骨膜之间的间隙称硬膜外隙。
4.硬膜外隙内含疏松结缔组织、脂肪、淋巴管和静脉丛等,此间隙略呈负压,有脊神经根通过。
5.临床上进行硬膜外麻醉,就是将药物注入硬膜外隙,以阻滞脊神经根内的神经传导。
6.在硬脊膜与脊髓蛛网膜之间有潜在的硬膜下隙。
7.硬脊膜在椎间孔处与脊神经的被膜相延续。
见图13-1。
检索关键词
硬脊膜、硬脑膜、硬膜外隙、硬膜下隙。
脊髓蛛网膜(spinal arachnoid mater)
1.脊髓蛛网膜为半透明的薄膜,位于硬脊膜与软脊膜之间,向上与脑蛛网膜相延续。
2.脊髓蛛网膜与软脊膜之间有较宽阔的间隙称蛛网膜下隙,两层膜之间有许多结缔组织小梁相连,间隙内充满脑脊液。
3.脊髓蛛网膜下隙向上与脑蛛网膜下隙相通。
4.脊髓蛛网膜下隙的下部,自脊髓下端马尾神经根部至第2骶椎水平扩大的马尾神经周围的蛛网膜下隙,称终池,内有马尾。
5.临床上常在第3、4或第4、5腰椎间进行腰椎穿刺,以抽取脑脊液或注入药物而不伤及脊髓。
见图13-1。
检索关键词
脊髓蛛网膜、蛛网膜下隙、终池、马尾。
软脊膜(spinal pia mater)
1.软脊膜薄而富有血管,紧贴在脊髓的表面,并延伸至脊髓的沟裂中,在脊髓下端移行为终丝。
2.软脊膜在脊髓两侧,脊神经前、后根之间形成齿状韧带。该韧带呈齿状,其尖端附于硬脊膜上。
3.脊髓借齿状韧带和脊神经根固定于椎管内,并浸泡于脑脊液中,加上硬膜外隙内的脂肪组织和椎内静脉丛的弹性垫作用,使脊髓不易遭受因外界震荡而造成的损伤。
4.齿状韧带可作为椎管内手术的标志。
见图13-1。
检索关键词
软脊膜、终丝、齿状韧带。
硬脑膜(cerebral dura mater)
1.硬脑膜坚韧而有光泽,由两层合成,外层兼具颅骨内膜的作用,内层较外层坚厚,两层之间有丰富的血管和神经。
2.硬脑膜与颅盖骨连接疏松,易于分离,当硬脑膜血管损伤时,可在硬脑膜与颅骨之间形成硬膜外血肿。
3.硬脑膜在颅底处与颅骨结合紧密,故颅底骨折时,易将硬脑膜与脑蛛网膜同时撕裂,使脑脊液外漏。如颅前窝骨折时,脑脊液可流入鼻腔,形成鼻漏。
4.硬脑膜在脑神经出颅处移行为神经外膜,在枕骨大孔的边缘与硬脊膜相延续。
5.硬脑膜在某些部位两层分开,内面衬以内皮细胞,构成硬脑膜窦,内含静脉血,窦壁无平滑肌,不能收缩,故损伤时出血难止,容易形成颅内血肿。
检索关键词
硬脑膜、硬脑膜窦。
硬脑膜形成的结构
1.由硬脑膜形成的结构有:大脑镰、小脑幕、小脑镰、鞍膈等。
2.大脑镰呈镰刀形,伸入两侧大脑半球之间,后端连于小脑幕的上面,下缘游离于胼胝体上方。(www.xing528.com)
3.小脑幕形似幕帐,伸入大脑与小脑之间,其后外侧缘附于枕骨横沟和颞骨岩部上缘,前内缘游离形成幕切迹。切迹与鞍背形成一环形孔,内有中脑通过。
4.小脑镰自小脑幕下面正中伸入两小脑半球之间。
5.鞍膈位于蝶鞍上方,张于鞍背上缘和鞍结节之间,封闭垂体窝,中央有一小孔容垂体柄通过。
检索关键词
硬脑膜、大脑镰、大小幕、小脑镰、鞍膈。
硬脑膜窦
1.上矢状窦位于大脑镰的上缘,前方起自盲孔,向后流入窦汇。窦汇由上矢状窦与直窦在枕内隆凸处汇合而成。
2.下矢状窦位于大脑镰的下缘,其走向与上矢状窦一致,向后汇入直窦。
3.直窦位于大脑镰与小脑幕连接处,由大脑大静脉和下矢状窦汇合而成,向后通窦汇,窦汇由左右横窦、上矢状窦及直窦共同汇合而成。
4.横窦成对,位于小脑幕后外侧缘附着处的枕骨横沟内,连于窦汇与乙状窦之间。
5.乙状窦成对,位于乙状沟内,是横窦的延续,向前内于颈静脉孔处出颅续为颈内静脉。
6.海绵窦位于蝶鞍两侧,为硬脑膜两层间的不规则腔隙,形似海绵。
7.岩上窦和岩下窦分别位于颞骨岩部的上缘和后缘,将海绵窦的血液分别引入横窦和颈内静脉。
8.硬脑膜窦可借导静脉与颅外静脉相交通,故头皮感染也可能感染颅内。
见图13-2、图13-3。
检索关键词
硬脑膜窦、上矢状窦、下矢状窦、直窦、横窦、乙状窦、海绵窦、岩上窦、岩下窦。
海绵窦(cavernous sinus)
1.海绵窦位于蝶鞍两侧,为硬脑膜两层间的不规则腔隙,形似海绵。
2.海绵窦内有颈内动脉和展神经通过,在窦的外侧壁内,自上而下有动眼神经、滑车神经、眼神经和上颌神经通过,两侧海绵窦借横支相连。
3.海绵窦与周围的静脉有广泛联系和交通。它前方接受静脉,两侧接受大脑中静脉,向后外经岩上窦、岩下窦连通横窦、乙状窦或颈内静脉。
4.海绵窦向前借眼静脉与面静脉交通,向下经卵圆孔的小静脉与翼静脉丛相通,故面部感染可蔓延至海绵窦,引起海绵窦炎和血栓形成,累及经过海绵窦的神经而出现相应的症状。
5.海绵窦向后借斜坡上的基底静脉丛与椎内静脉丛相通,而椎内静脉丛又与腔静脉系交通,故腹盆部的感染可经此途径进入颅内。
见图13-3。
检索关键词
海绵窦、颈内动脉、展神经、动眼神经、滑车神经、眼神经、上颌神经。
脑蛛网膜(cerebral arachnoid mater)
1.脑蛛网膜薄而透明,缺乏血管和神经。
2.脑蛛网膜与硬脑膜之间有硬膜下隙,与软脑膜之间有蛛网膜下隙。
3.脑蛛网膜下隙内充满脑脊液,此隙向下与脊髓蛛网膜下隙相通。
4.脑蛛网膜除在大脑纵裂和大脑横裂处以外,均跨越脑的沟裂而不伸入沟内,故蛛网膜下隙的大小不一,此隙在某些部位扩大称蛛网膜下池。
5.在小脑与延髓之间有小脑延髓池,临床上可在此进行穿刺,抽取脑脊液进行检查。
6.在视交叉前方有交叉池,两大脑脚之间有脚间池,脑桥腹侧有桥池,胼胝体压部与小脑上面之间有上池,松果体突入此池。
7.蛛网膜靠近硬脑膜,特别是在上矢状窦处形成许多绒毛,突入上矢状窦内,称蛛网膜粒,脑脊液经这些蛛网膜粒渗入硬脑膜窦内,回流入静脉。
检索关键词
脑蛛网膜、蛛网膜下隙、小脑延髓池、交叉池、脚间池、桥池、上池、蛛网膜粒。
软脑膜(cerebral pia mater)
1.软脑膜薄而富有血管和神经,覆盖于脑的表面并伸入沟裂内。
2.在脑室的一定部位,软脑膜及其血管与该部的室管膜上皮共同构成脉络组织。在某些部位,脉络组织的血管反复分支成丛,连同其表面的软脑膜和室管膜上皮一起突入脑室,形成脉络丛。
3.脉络丛是产生脑脊液的主要结构。
检索关键词
软脑膜、脉络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