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验工区位于DY凹陷西部,紧邻LJ洼陷和NZ洼陷,包括BN、LJ断裂带,东营组到沙三段都是有利的含油区带,油气源条件优越。
工区内地势平坦,地表条件为第四系泥沙交互沉积,潜水面为3~6m,激发条件较好。工区西部、SN工区的表层较厚,受河流淤沙的影响,对地震波的吸收衰减严重。
(二)深层地震地质条件
反射层位:T1、T2、T4、T6、T7、TR、Tg,其中TR和Tg由于以往深层资料信噪比及分辨率低而无法进行追踪(图3-6和3-7)。目的层埋深总体变化不是很大,沙四底T7埋深在3 120~4 710m之间,其中西北角最深,为4 710m,断层比较发育,主要为东西走向。沙三中、沙三下虽然地层断断续续,但总体埋深变化不大。
图3-6 南坡连片三维
图3-7 南坡三维东西向剖面
断层特点:断层发育,构造复杂。目前,XH油区东营组底T2发现断层307条,这些断层切割成的断块7个,其中大于1.0km2的只有34个,大部分断块小于0.2km2,平均每口井钻遇断点2.7个。
储层特征:储层发育,横向变化较大。陆相断陷湖盆沉积的不稳定性造成储层发育纵横向变化快,共发育5种储层类型:东营组河流相砂体、沙一段浅湖相生物灰岩、席状砂、沙二上三角洲平原亚相分流河道、沙二下河口砂坝。
油层特征:油层厚度大,条带窄。油层多且富集,但含油条带窄,一般为110~210m,且不同油层有不同的油水系统。H10-20块平均单井钻遇油层8层、46.7m。H100-斜24单井钻遇油层18层、138.3m,油水同层13层、41.6m。
岩性油藏特征:沙三中浊积岩油藏平面连片,潜力巨大。在DY凹陷中央背斜带西段的SN、HJ油田,先后开发了H15、H11、H10等大型沙三中岩性油藏,且平面上已经实现含油连片(纵向各砂层组连通)。H148-48等井在沙三中更深层系发现浊积岩油藏。沙三下深水浊积扇不断有新发现。沙四段滩坝砂油藏储层较薄,分布较广。DY凹陷中带沙三下沉积时期发育大套油页岩层段,为大规模湖侵体系,以发育深水浊积扇体为主,预探井往往获得高产,一般产量在23t/d以上,勘探程度远远低于沙三中。
(三)以往单炮品质
从SN工区品质较好的中部老单炮分析可以看出,在能量上,T7层可见有效反射,但由于排列过短,T7以下没有反射。在频率上,受河流淤沙的影响,激发和接收条件较差,老资料的频率较低,20~40Hz分频扫描可见T7反射,30~60Hz分频扫描基本看不到T4以下的同相轴。通过频谱分析发现,该区视主频低,频带窄,深层高频损失严重。在0.9~1.3s处,视主频35Hz左右,优势频带8~80Hz;在2.0~2.1s处,视主频30Hz左右,优势频带8~50Hz之间;在3.3~3.6s处,视主频12Hz左右,优势频带2~30Hz之间。从连续多炮能量、信噪比来看,信噪比低,在4.0左右波动。从连续多炮自相关来看,子波旁瓣能量较强、持续相位较多,分辨率不高。总体来说,该区老单炮受河流淤沙的影响,表层吸收衰减严重,虽然激发药量很大,但深层仍然见不到有效反射。受当时设备条件限制,接收排列太短,也造成了深层资料的缺失。
从SN工区高精度的单炮可以看出,虽然覆盖次数的增加提高了信噪比,改善了资料的品质。但在河流附近,由于表层激发接收条件的影响,单炮能量弱,信噪比低,中深层很难见到有效轴。在频率上,虽然浅层频带有所拓宽,但中深层仍然没有大的改善,资料品质较差。
从对HJ地区的单炮资料分析来看,该区在0.9~1.3s处,视主频26Hz左右,优势频带5~55Hz之间;在2.0~2.1s处,视主频20Hz左右,优势频带4~43Hz之间;在3.3~3.6s处,视主频17Hz左右,优势频带3~41Hz之间。对该区单炮资料进行20~40Hz、30~60Hz、40~80Hz的分频扫描来看,40~80Hz在2s以上能看到有效同向轴,30~60Hz在3s以上能看到有效同相轴。因此,本工区主要目的层优势频带应能达到5~60Hz。从连续多炮能量、信噪比来看,单炮之间能量信噪比变化较大,信噪比在3.8左右波动。从连续多炮自相关来看,子波旁瓣能量较强、持续相位较多,分辨率不高。
总之,通过工区内的老单炮分析来看,中部资料稍好。但在河流附近,由于激发和接收条件以及当时技术设备的影响,造成单炮品质普遍较差,特别是T7以下能量弱,信噪比低;频带窄,主频低。[41](www.xing528.com)
(四)观测系统
受传统做法的影响,20dx模拟检波器在生产中以“串”的形式出现,数字检波器DSU3则是单点。二者在进行野外试验时,也多数按照模拟串-数字单点的方式进行。但是这种方式一方面使得模拟检波器自身的指标因为组合而产生变化(比如灵敏度),另一方面组合效应的存在也模糊了两类检波器自身的差异。笔者认为,即使在进行野外试验的时候,也应该按照模拟单点-数字单点的方式进行;并且除了检波器因素外,其他任何施工因素都应该是相同的,保持单一的变化因素。在不同检波器、不同施工方法、不同处理手段的情况下,得出的关于检波器本身的结论是不科学的。
所以,本次试验采用了图3-8所示的观测系统(36组检波器——每组一个20dx、一个DSU3,60炮)。野外施工结束后,利用炮检互换的原理,将每一个检波器接收到的60炮组成一张地震记录,然后比较同一组内的20dx、DSU3(比如图3-8红色圈内)分别对应的记录。
图3-8 试验观测系统示意图
(五)仪器因素
仪器类型:428XL。
记录格式:SEG-D。
采样间隔:1ms。
记录长度:7s。
记录密度:512轨。
前放增益:0dB。
磁带机型号:3592。
检波器:20dx、DSU3(性能参数见表3-2)。
图3-9是两种检波器对应的野外监视记录。从监视记录来看,无论能量、频率、信噪比还是同相轴连续性等均有较大不同。下面逐一对可能形成以上差异的原因进行分析。
图3-9 20dx与DSU3的监视记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