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食疗原则 根据阴虚体质的形成原因,首先就要养成勤喝水、喝好水的习惯。所谓喝好水就是要每天定时饮用弱碱水或矿泉水,最好不要饮用茶、咖啡以及碳酸性饮料。
水,不仅可以养生,而且还可以治病。如《本草纲目》里记载的水就有40多种,如井水、泉水、冰水、雪水、春雨水、露水、河水、湖水、急流水、甘澜水、阴阳水……如用急流水治疗泌尿系统疾病;如用湖水治升降失调之呃逆、用春雨水治中气虚弱等。
世界卫生组织统计表明,世界上80%的疾病与水有关。一是水的质量问题,二是大多数人不会饮水。由于污染,水质差,世界上每年有5 000万儿童死亡,有7 000万人患结石症,有9 000万人患肝炎病等。至于由于水质而造成的现代文明病和慢性病之多,简直是难以统计……
不会喝水要从两方面谈起:其一是喝什么样的水。在这一点上,大多数人是一知半解。美·F·巴特曼的著作《水是最好的药》中述之颇精。人体内储备的水分约占体重的75%。正因为如此,人才能在短时间内适应暂时的缺水。当身体缺水时,人体内的干旱管理机制就会发出报警信号,如咽干口渴、头晕等。然而不可思议的是,人们在身体需要补充水分时,都给他茶、咖啡或工业化生产的种种饮料,而不是纯天然的水。上述饮品虽然含有大量的水以及有益物质,但不能否认它们也含有大量脱水因子。这些脱水因子进入身体后,不仅仅让身体内的水迅速排出,而且还会带走身体内储备的水。这就是我们越喝茶和咖啡等越想小便的原因。这种止渴的办法已将动机与手段矛盾了,久而久之,体内水的代谢功能就会发生紊乱,我们并没有真正满足身体对水的急切需求,从而造成身体的某些区域和系统缺水,它们会引发多种症状,如头晕健忘、脑梗死、腰痛、颈椎痛,消化道溃疡、血压升高、哮喘、过敏及糖尿病等难以悉举的症状。其二是怎么喝的问题。除了早晨空腹饮水外,早饭后1小时应补充水分,喝500毫升左右。睡前再饮用一定量的水,约500毫升。有些人怕夜晚饮水起夜影响睡眠而不敢饮水,这是一大误区。事实上,晚间由于人的新陈代谢缓慢,血液流动慢,如果血浓度再高,则更容易发生血栓、脑梗死及心脏病等。很多老年人在睡眠中死去就是这个道理。
饭前、饭后1个小时之内最好不要大量饮水,那会冲淡胃液,于消化不利。
每次饮水又不可太多、太快,应徐徐慢饮才对身体有利。
临床证明:多喝水还可以令人快乐。
加大饮水量时,每天应适量补点盐。
盐是人体内仅次于气、水、钙的必需微量元素。如果你改变了以前饮水的习惯后,不在饮水时稍稍加点儿盐,那体内的微量元素就会失调。况且,只有吸收科学比重的盐,才能保住体内的水分。这就是静脉滴注时为什么要用“生理盐水”的道理。
如果你每天饮10杯水,应加3克盐。当然是在肾无病能正常排尿的前提下,否则就会发生水肿。
此外,夏天天气热,人体出汗多时,应更多补充些水。冬天天气冷,可适当减少点儿。
如果你经常便秘,且尿色深黄,就表明你体内大量脱水,应及时补水了。如大便正常,尿液淡黄,则按正常标准去饮水就可以了。
关于饮食的调养,平常饮食宜清淡,远肥腻厚味、燥烈之品;可多吃些芝麻、糯米、蜂蜜、乳品、甘蔗及鱼类等清淡食物,对于葱、姜、蒜、韭、薤、椒等辛味之品则应少吃。阴虚体质的人最好少吃火锅、麻辣烫及水煮鱼等川菜。我有一个朋友是白手起家的小老板,有一次找我看病,诉说其口腔溃疡经年不愈,细一询之才知道他经常吃川菜等麻辣制品,还喜欢喝白酒,这种饮食习惯又如何能治愈呢。后来他改变了生活方式,不久就痊愈了。
如果你对烹调进一步了解的话,就会惊奇地发现在烹调的过程中,特别是川菜往往使用很多中药,如丁香、肉桂、肉蔻、川椒等辛温燥烈之品。换言之,经常吃麻辣烫、水煮鱼等就等于吃辛温的中药,又怎能不得病呢。由此可见,阴虚体质的人,做菜应少放辛温的作料,最好采取原汁原味的清炖、蒸煮,更不要吃油炸、烧烤类的食品。
即使是水果,中医认为也有药性。阴虚体质的人最好常吃些酸甘的水果,如石榴、梨、葡萄、香蕉、苹果、枇杷、黄瓜、菠菜、西瓜、冬瓜及百合之类,而应该少吃荔枝、桂圆等温补水果。
阴虚体质的人,最好少吃狗肉、公鸡等动风助火的肉类,而应该常吃一些鸭肉、鳖肉、蚌肉、海参、牡蛎、小银鱼及鲍鱼等。
据载我国现已有3亿烟民,女士吸烟和儿童吸烟也与日俱增,每年中国因吸烟而导致死亡者有60多万人,吸烟是21世纪人类最大的公害。有人统计,全世界每年将有5 000万人死于与吸烟有关导致的疾病。
根据中医理论,吸烟首先伤肺,导致人的体质变成阴虚型体质。常见吸烟的人干咳、咽痒及胸痛。因此,吸烟的人肺癌的发病率比正常人高出8倍,胃溃疡的发病率比正常人高出十几倍,更为可怕的是被动吸烟的人其危害比吸烟者更大。可见,为了我们体质健康,确实应该大力提倡戒烟。
2.药疗原则 药物调养也最好选择一些“食物中药”,如百合、银耳、燕窝、枸杞子及山楂等。特别是到了秋季干燥时节,可以选择一些沙参、麦冬、玉竹及百合等滋阴之品。不但能够改善人的体质,这些也是女士的美容佳品。
中成药的调养应首选“六味地黄丸”“逍遥丸”“杞菊地黄丸”之类。也可以平时经常用枸杞子、菊花及山楂等泡茶喝,也能起到滋阴清热的作用。
药物治疗:肺阴虚者,宜服百合固金汤;心阴虚者,宜服天王补心丸;肾阴虚者宜服六味地黄丸;肝阴虚者,宜服一贯煎;其他滋阴生津中药女贞子、山茱萸、旱莲子亦可选用。
3.情志调养 阴虚体质的人,应该喜静勿躁,切记过贪过嗔过痴。因为这是导致人焦虑、烦躁、痛苦的根源。现代人的口头禅常常是“活得真累”“最近比较烦”“活得没劲”“没啥意思”“忙死了”等。
如果认真审视一下上述抱怨、哀怨的原因,无非是人的欲望没有得到满足之后的叹息与无聊。人们之所以活得累、活得烦,无非是被名缰利锁缠绕着,为了达到某一目的而包装着、掩饰着。试想,一个人整天戴着面具,戴着甲胄生活怎能不累不病?整天没有“卸装”的机会,又怎能不紧张、不烦躁呢?
我们都在寻找一种“解脱”之道,而这种解脱之道是无论如何都是在外部世界找不到的!或许有人说:“我有钱之后就解脱了,我日子过得就开心了,我有了如意的婚姻家庭就快乐了……”然而笔者要告诉你的是,原来我也是这么想的,可当这些条件都一步步达成之后,没想到我比以前还不快乐了。
经过最近几年学习道家学说,我才逐渐悟出一点儿禅机。那就是,假若你现在不能马上快乐,向“内”寻求,你将一辈子都无法解脱。
孩子为什么快乐?据载几个月的婴儿每天会笑400多次,随着年龄的增长,笑容愈少。其原因就是“自我”意识的成长造成的。孩子生下来时幼稚、天真,其意识单纯得没有自我,他拿起这件东西,就会扔掉手中的另一件物品,不管那件物品多么贵重,他没有分别心,除了满足食欲,他们不会有贪婪的储备。
我们的痛苦缘于比较,来源于向外拼命寻找,来源于一切向“钱”看、向“权”看、向“名”看……,却从来不向自己的内心看。我们能区别善恶美丑、得失荣辱等对立关系,却从没审视“需要”和“想要”的辩证关系。如果一个人能满足于需要,不执著于想要,人生原本就是一个轻松快乐的过程。现在请你马上拿起纸笔,认真地精密地核算一下,一个人一生究竟需要多少物质,再把它分解成每一个月、每一天,然后你会惊奇地发现,以自己的聪明才智要赚取生活之需要,真是太容易了,之所以痛苦、焦虑,原来是那些想要的欲望把我们拖向万劫不复的深渊呐!
欲望是无法被满足的。想要的永无止境。它是来源于人的“比较系统”的错位和迷失。
其实,我们没有必要和别人比,人生下来就不平等。这就是命运中不可改变的部分。我们的全部努力是改变“运”,同自己比,就是向内寻找,认识自我的天赋,然后扬长避短,使自己的人生增值。
奥修说:“一个圣人是一个具有了解的人,而一个罪人就是一个没有了解的人。”就这样而已。圣人和罪人之间的区别并不在于罪恶和神圣,而在于了解。
了解的运作就好像一个加热的过程。有一个片刻会来临,一个正当的片刻会来临,当那个热达到了沸点,自我就会突然消失,你无法直接抛弃它,但是你可以准备那种情况使它发生,要准备那种情况需要花一定时间。
了解自己,了解别人,了解社会,了解真相,了解真理,都需要一个过程。有的人或许一生都没有达到真正的了解,99℃,还是水,只差1℃,就没达到量变到质变的结果。
哲学家通过了解,到觉解,由渐悟到顿悟。
了解—觉解—顿悟,最后使自己由负累多多变成解脱无我的婴儿,这种回归蜕变,难道不是“返老还童”吗?
当你的心灵净化到无染无执时,心理的年轻还童,必然使你的生理和病理都得到立刻改变。很多人得了重症之后,因放下名利之争而重新获得身心健康的人比比皆是,这都足以说明,人老是“心”先老,人病是“心”先病。换言之,我执是痛苦不乐的唯一原因。辛德勒博士说:“不快乐是精神疾病的唯一原因,而快乐则是治疗这些疾病的唯一药方。”“疾病”一词意味着一种不快乐的状态……
当你能由渐悟到顿悟时,你就会觉悟到,使人年轻不老的千古名方并不是“野山参”“鹿茸”“羊胎素”等名贵药品,其实这种“灵丹妙药”完全存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当你懂得了“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时,你还会执著什么呢?什么是你的、我的、他的,当这个躯壳化作一缕青烟时,人的执著还有什么意义呢?(www.xing528.com)
4.运动调养 根据喜静勿躁的养生法则,阴虚体质的人,应该多练一些气功、瑜伽、静坐,少参加一些剧烈活动。因为中医理论认为汗多伤津,津血同源,出汗太多更会导致体内的阴津受损,从而加重阴虚,必要的时候可以经常散步或者练太极拳、八段锦等以调养自己的身心。
据载,我国主动参加运动的人数,仅仅占12%,而其中60%以上是老年人。而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等他们主动参加运动的人已超过人口总数的60%,运动不足会使人体的体质成为酸性。运动不足会导致肥胖,肥胖可以导致十几种病症,如高血压、动脉硬化、心脑血管病、糖尿病及周围血管性疾病等。有学者研究表明,经常不运动比吸烟对人的危害还大,所以我国现在动脉硬化、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
5.起居调养 阴虚体质的人切忌熬夜,应该奉行早睡早起的养生原则。有人错误的理解一天无论什么时间,只要睡足8小时就可以达到睡眠养生的目的,其实这是不懂生物节律对人的制约作用。事实证明,白天即使睡10个小时,也不如晚上睡6个小时,常见三班倒的工人经常容易生病就足以说明这个道理。
人在夜间睡眠质量好,在白天时才会朝气蓬勃、精力充沛。但现代生活中,有些人日夜处于人造灯下,没有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正常的自然变更,工作时间很长,且没有规律,压力让我们的身体长期处于一种紧张状态。
我们的生活方式影响睡眠质量的好坏。日常有利于睡眠的因素常被统称为“睡眠卫生”。改进睡眠卫生对睡眠质量的提高有很大影响,但是不一定能解决长期的失眠问题。失眠很少仅由外在因素引起,如噪声可能是你夜间醒来的直接原因,但是担心上班迟到可能让你睡不着。过多的饮酒也会干扰你的睡眠。因此,尽管避免导致你失眠的外在因素是重要的,但不要忽视了问题的根本原因。
现代的生活方式大多是由竞争的需要来控制,而不是自然节律,这可能会改变睡眠模式,最终影响身体健康。24小时工作、环球旅行、大清早聚会都干扰了生物节律和睡眠习惯。许多研究表明,干扰正常的睡眠习惯会对身心造成不良影响。
无论是慢性疾病或是重症疾病,受伤或普通的不适,都是干扰睡眠的主要原因之一,尤其是疼痛使人难以入睡,减少深睡眠的时间,甚至导致中途醒来。无论疼痛是因一个简单的感染引起或是重症疾病引起,它都在身体最需要睡眠时影响了我们的睡眠。
在白天很少进行身体锻炼的人,会发现他们在晚上很难入睡,即使睡了可能也难得到他们所需要的睡眠量。身体缺乏活动能严重影响睡眠质量,以致你工作效率下降或醒来感觉委靡不振。
据统计,有心理问题如焦急和压抑的人当中有85%~90%的人存在睡眠问题。焦虑可导致精神紧张,产生不利于睡眠的状态。焦虑常是由于考试、面试或其他压力性事件引起的暂时性问题,当特殊的诱因除去后,这种症状会得到改善。但有的问题并没有明显的诱因,长期过度焦虑,无论起因是什么,都需要进行专门的治疗。
6.其他调养
(1)节欲保精:明代医学家张景岳在其《类经》中论节欲说:“苟欲惜命,先欲惜精,苟欲惜精,先欲静心。”《黄帝内经》中早就指出“……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不知恃满,不知御神,故半百而衰矣。”
由此不难看出,历代医学家都强调“节欲保精”以延年益寿的重要性。
倘若你要不信,那就请看历代皇帝又有几人能够长寿呢?他们虽然每顿几十个菜,极尽山珍海味、珍馐玉馔之补品,平时每天还服用各种补品如人参、燕窝、鹿血及鹿茸等,但也抵抗不了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以及三千粉黛的美色戕伤。古人说:皓齿峨眉,是戕伤生命的斧子,确有道理。特别是高血压病,糖尿病、心脏病等患者,更应节欲保精才能早愈长寿。
精、气、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三大要素,有人身“三宝”之称。故《灵枢·本脏篇》说:“人之气血精神者,所以奉生而周于性命者也。”因此,精、气、神三者是生命存亡的关键,也是康复能否实现的根本所在。
古人认为,性生活是直接耗散真精、损伤神气的行为。因此,《医学入门》明确提出:“戒色欲以养精。”
节欲保精并非单指节制性生活,在日常生活中,也应该节制人的各种欲念。古代医家认为:五志过极,七情化火都可以伤精,这就是广义之精和狭义之精的区别。换言之,五脏六腑皆有其精,非独肾也。比如,劳神太过损伤心精(心血、心阴),情志郁结则伤肝精(肝血、肝阴)等。
中医理论认为:五脏之精可以转化为生殖之精,反之,生殖之精(肾精)充溢亦可化生为五脏之精。这就是精血之间的相互转化,其中间环节,是精化气、气生血、血生精。可见平时保持五脏六腑的功能平衡,以达到精气神的相互转化是多么重要的。
古代医家还认为:精血是极难充盈而容易散失,故起心动念皆需养正、守正。这正暗合了古圣人所说正心修身之道。《内经》认为:欲动则火炽、火炽则神疲、神疲则精滑,而梦遗也。这说明即使不与异性发生性关系,也照样可以伤精损寿。
由此可知,节欲包括各种欲望,如食欲、性欲、物欲、色欲及占有欲等。
没有欲望人类无法生存,欲望过极又会导致多病短寿。良策只有其一,唯节制而达到“中庸”之道也。
(2)精神寄托:书画,是一种精神寄托,是一种在追求艺术过程中的陶醉,从心理学上也可称为一种“作业疗法”。
自古记载书画家多长寿,其道理何在呢?事实证明,当书画家进行练字、临摹或创作时,他们都会凝神涤虑,意念专注,甚至达到心不知有手,手不知有笔,笔不知有纸的出神入化之境界。这与入静练气有异曲同工之妙。
从另一角度看,这种坚持手部、肘部及眼部的运动,也可以起到舒筋骨、活气血、健脑益智及平稳血压的作用。
如著名书法家孙墨佛,在百岁时还坚持每天练字,每天坚持临孙过意《书谱》,他心静,手畅,孜孜矻矻地追求书法艺术“悬针垂露之异,奔雷坠石之奇,鸿飞兽駭之资,鸾舞蛇惊之态,绝岸秃峰之势,临危据槁之形”的高深意境。一管在手,万念俱消。孙墨佛说:“写字时,心要静,笔要正,手上的功夫,一提起笔来,就把自己泡在墨里,埋在纸里,用自己的心、情、意来写字,达到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血脉豁然开通。有时写字于动,能写得出汗,有时写字于静,任凭天上打雷也听不见。
画坛大师齐白石,在90岁高龄时还天天作画,平均每天至少画5幅。
百岁老人许德也一生勤于书法,即使去外地视察工作或者住院期间也总是带着文房四宝,以便于随时写字之用。
英国前首相温斯顿·丘吉尔,爱好广泛,为当时最长寿的首相。他的长寿原因之一也是与其酷爱绘画分不开的。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卸任后即爱上绘画,沉浸醉心于湖光山色的大自然之中……
清代学者王昱在《东庄画论》中说:“学画所以养性情,且可涤烦襟,破沉闷,解躁心,吐静气,昔人谓山水画家多长寿,古来名家高寿者居多。”
我在这方面感慨颇多。我一生患过多次抑郁症,每当心情郁闷、烦躁时,若铺上宣纸,用心不杂,积精凝神后七情六欲就会渐渐趋于平和,世上的荣誉得失就会烟消云散,神怡之情真是难以形容。
我有一位朋友,他在离婚后患了抑郁症,之后又失眠,又患了高血压病,服药虽然时缓时解,但仍不能根治。后来他迷上了书法,不但练毛笔字,同时也练钢笔字,简直达到了如痴如醉之境界。不到1年,他的病不药而愈。随着书法的长进,3年后竟然能参加省书法展,5年后参加了全国性书法展……他有一次与我喝酒,酣畅之后说:“现在我才真正悟出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真正涵义,要不是情感的挫折,我大概是成不了书法家的,看来什么事都无所谓真好真坏,就看你的态度,能不能转化它……”我说:“你现在不仅是书法家,而且还是半个心理学家了,这就是以心转境的绝佳诠释,即影响人们的不是外在的事物,而是你的态度。积极的心态和消极的心态才是人生的分水岭。”
不知看到此,你是否已经心动,其实精神的寄托不仅限于书画,其他的如篆刻、木雕、围棋、刺绣和编织等,都有殊途同归之妙。
丘吉尔说:“一个人被一盒颜料装备起来,他就不会心烦意乱或无所事事了。绘画艺术能使人销魂荡魄……买上一盒颜料,尝试一下吧。”
至于你选择什么精神寄托,那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选择能使你沉醉其中,心气平和。古人说:“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相信你也有可能在自愈疾病的同时,也成为冉冉升起的艺术之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