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痛风的防治方法:减重、饮食控制、降低高脂血症

痛风的防治方法:减重、饮食控制、降低高脂血症

时间:2024-01-0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突出的症状是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发作。可出现皮下痛风石,也可有尿酸性肾病及肾结石的形成,肾功能可正常或轻度减退。痛风患者为了减轻病情,应减轻体重,达到生理体重标准,适当控制饮食,降低高脂血症。痛风发作的前兆为轻微的食欲缺乏、恶心、局部僵硬等。存在痛风结节,就可诊断确定是罹患痛风了。5.痛风性肾病痛风发生肾损害时,称之为痛风性肾病。痛风常有明显的关节

痛风的防治方法:减重、饮食控制、降低高脂血症

痛风是怎么回事

痛风是一种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代谢性疾病现代人生活水平提高,吃吃喝喝是平常事,也不知吃下多少与痛风发病有关的饮食,使得痛风发作的病例日渐增加。因此,它也算是一种富贵病

痛风并不是单一疾病,而是由一种综合征,是由体内一种叫作嘌呤的物质代谢紊乱所引起的。临床上以反复发作的急性关节炎,合并痛风结石、血尿酸浓度增高、关节畸形及肾病变等为特征。

患者大多为30岁以上的男性,男、女性别的比例大约是20∶1。此外,痛风病大约半数以上都有家族史,因此遗传在痛风病的病因上是很重要的。

痛风是终生性疾病,它的病情发展全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四期。

1.高尿酸血症期 又称痛风前期,在这一期患者可无痛风的临床症状,仅表现为血尿酸升高。

2.痛风早期 此期由高尿酸血症发展而来。突出的症状是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发作。在急性关节炎发作消失后关节可完全恢复正常,亦不遗留功能损害,但可以反复发作。此期一般皮下痛风石的形成,亦无明显的肾病变如尿酸性肾病及肾结石的形成,肾功能正常。

3.痛风中期 此期痛风性关节炎由于反复急性发作造成的损伤,使关节出现不同程度的骨破坏与功能障碍,形成慢性痛风性关节炎。可出现皮下痛风石,也可有尿酸性肾病及肾结石的形成,肾功能可正常或轻度减退。

4.痛风晚期 出现明显的关节畸形及功能障碍,皮下痛风石数量增多、体积增大,可以破溃出白色尿盐结晶。尿酸性肾病及肾结石有所发展,肾功能明显减退,可出现氮质血症及尿毒症。尿酸沉积于结缔组织形成痛风石,平均出现时间为10年。经过10~20年累及上下肢许多关节,可出现假性类风湿关节炎。

痛风与哪些因素有关

1.与肥胖有关 饮食条件优越者易患此病。有人发现痛风患者的平均体重超过标准体重17.8%,并且人体表面积越大,血清尿酸水平越高。肥胖者减轻体重后,血尿酸水平可以下降。这说明长期摄入过多和体重超重与血尿酸水平的持续升高有关。

2.与高脂血症有关 75%~84%的痛风患者有高三酰甘油血症,个别有高胆固醇血症。痛风患者为了减轻病情,应减轻体重,达到生理体重标准,适当控制饮食,降低高脂血症。

3.与糖尿病有关 糖尿病患者中有0.1%~0 9%伴有痛风,伴高尿酸血症者却占2%~50%,有人认为肥胖、糖尿病、痛风是现代社会三联“杀手”。

4.与高血压有关 痛风在高血压患者中的发病率为12%~20%,25%~50%的痛风患者伴有高血压。未经治疗的高血压患者中,血尿酸增高者约占58%。

5.与动脉硬化有关 肥胖、高脂血症、高血压和糖尿病本身就与动脉硬化的发生有密切关系。我院资料统计100例,因动脉硬化而发生急性脑血管病的患者有42%存在高尿酸血症。1951年Gertler等叙述一组年轻人患冠心病者具有显著高尿酸血症的统计学意义。

6.与饮酒有关 长期大量饮酒对痛风患者不利有三:①可导致血尿酸增高和血乳酸增高,从而可诱发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②可刺激嘌呤增加;③饮食时常进食较多高蛋白、高脂肪、高嘌呤食物,经消化吸收后血中嘌呤成分也增加,经过体内代谢,导致血尿酸水平增高可诱发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

痛风有何临床表现

痛风主要临床特征是痛风性关节炎、痛风性肾病、痛风石和肾结石形成,且常合并肥胖、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动脉硬化、冠心病、脑血管疾病等。

1.关节炎发作 痛风的初发部位大约70%都发作在脚拇趾的根部。此外还有脚、膝、手指、手肘等。如果长期放任不管不去治疗,肿胀的范围及关节数目则会逐渐扩展。一旦发作,几小时内会红肿、疼痛,第二天早上甚至痛到不能行走。关节发炎导致关节内积存液体,周边也有发炎症状,与细菌所造成的化脓发炎症状非常类似。出现发炎症状部分的皮肤会发红、紧绷、肿胀、充血。

2.发作的前兆 一旦有过发作的经验以后,痛风发作的几小时前或一天前,要发作的部位就有不舒服的感觉,或是钝痛、沉痛感,或发烫的感觉。这些都称为“痛风发作的前兆”。一旦对这些前兆放任不管,就会急速地出现典型的痛风发作现象。痛风发作的前兆为轻微的食欲缺乏、恶心、局部僵硬等。此外,有时并非发生在脚拇趾,而是在大的关节处,例如膝等部位。年轻人有时还会伴随发热的现象,不过大多为轻微的发热而已。出现发热等严重现象时,做血液检查将会发现血沉值增高、CRP呈阳性、白细胞增加等异常的现象。

3.慢性关节炎 痛风不治疗而放任不管,结果关节炎急性发作无法痊愈,而下一次的发作又陆陆续续地出现。换言之,即会持续出现慢性关节炎,而无症状的时期变得非常短暂,甚至还会出现急性恶化的现象。从刚开始发作到变成慢性期为止,平均约12年。此外,这个时期不只是关节,心脏、肾、脑部、皮肤等组织内也都会有尿酸结晶的沉着。眼睛可见之处,例如耳朵等部位形成痛风结节,由于不断进行骨和关节的破坏,因此关节变形、脱臼,功能减退,对日常生活运作造成妨碍。这些只要照X线检查就可一目了然了,骨头出现好像被老鼠咬过的痕迹,再继续发展时,整个骨都会被溶解掉。尿酸会沉着于肾,造成肾障碍,到了末期时,也有因尿毒症而死亡的例子。

4.痛风结节 尿酸盐沉着于软骨或关节周围,以及肌肉和皮下组织等处的硬块,称为痛风结节。容易出现在血液循环较少的部位,最喜欢出现在耳垂,其次是脚趾的关节附近,手肘、手指、足踝的附近都会形成。解剖学研究发现,肾等组织也会出现痛风结节。痛风结节减少尿酸的溶解度,尿酸钠成结晶沉着,呈瘤状,大小从粟粒般大,到如核桃般大都有,通常不会痛。此外,出现在手指时,容易造成关节的运动限制或变形。结节的内容物为白色的黏液状,或豆腐渣状,逐渐增大会使皮肤变薄,最后破裂,露出豆腐渣状的物质。如果对于尿酸值较高的状态放任不管,则痛风结节会逐渐增大。反之,若将尿酸值控制在正常范围,则尿酸结晶会溶解在血液中,从肾排泄出去,结节就会逐渐缩小。换言之,若形成痛风结节就可证明尿酸的控制相当不良。存在痛风结节,就可诊断确定是罹患痛风了。因此要养成时时检查耳垂和手肘是否有结节的习惯。不治疗且放任不管,则大部分的人约60%从最早的关节炎发作开始5年左右,会出现痛风结节。

5.痛风性肾病 痛风发生肾损害时,称之为痛风性肾病。痛风常有明显的关节炎临床症状,而肾改变常常是隐匿的。一般来说痛风关节炎反复发作多年,才有肾损害。但也有例外,甚至肾损害发生在关节炎之前。痛风肾损害有慢性痛风性肾病、泌尿系尿酸结石及急性梗阻性肾病。痛风患者出现肾结石的概率比一般人更高,占痛风患者的10%~30%。此外20%的痛风患者,肾结石所引起的疼痛发作比关节炎发作更早。结石会经由肾、输尿管膀胱往下滑落。结石移动时会损伤脏器,因此会出血,形成血尿,产生强烈的疼痛感,引起结石发作。这时除了血尿之外,腰和腹部也会产生剧痛,60%为尿酸形成的结石,剩下的40%为磷酸与草酸钙盐所形成的结石。一般说来,X线可以拍到钙盐结石,但很难拍到尿酸结石。如果结石排出,拿到医院检查,分析其成分,就可得知是否为尿酸结石。形成结石不会立刻危及生命。尿酸沉着于肾,使肾功能减退的状态,称为“痛风肾”。到这种状态时,体内无法排泄老旧废物,毒素弥漫全身,因此出现“尿毒症”。变成尿毒症时,尿量减少,面如土色,气色非常的差。全身倦怠、水肿时,眼睑增厚,按压足胫时会有陷凹的现象。没有接受适当治疗的痛风患者比一般人的平均寿命缩短10~20年。主要的原因是因为痛风肾造成尿毒症,为死因的60%~70%。最近由于药物和透析治疗的发达,因为动脉硬化所引起的心脏病和脑血管障碍已经取代尿毒症,成为死亡的重大原因。

痛风性肾损害的3个阶段,分为相应的3种证型:初期,痰湿阻络,痹阻关节,以关节症状为主,间有蛋白尿、血尿,肾功能损害属早期。中期,脾肾亏虚,水湿不化,可无明显胃肠道症状,关节炎间有发作,肾衰竭属中期。晚期,脾肾虚衰,湿浊滞留,出现少尿、恶心呕吐等末期尿毒症证候。

老年痛风的特点

痛风是中老年高发的疾病,尤其是老年患者,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临床表现与中青年患者有所不同。现将老年痛风患者的一些特点归纳如下。

1.老年慢性痛风主要是多基因遗传性肾排尿酸障碍,其次是多基因遗传性尿酸产生过多。这类患者往往有较长病史。

2.老年患者继发性痛风较多。老年患者中女性痛风占较大比例。这是由于女性患者痛风大多发生于绝经期后的缘故。

3.老年患者常有痛风前驱症状,表现为游走性关节刺痛、低热乏力、皮肤潮红、瘙痒等。老年患者影响多关节者较多,其原因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同时具有慢性疾病,如肾病。长期使用某些药物,如小剂量阿司匹林等。以及老年患者可能具有多关节发病的倾向,而且可以没有急性间歇性单关节炎的病史。

4.老年患者较易影响手部小关节,其中老年女性更为多见,有时与骨性关节炎较难鉴别,关节边缘的侵入性改变和骨溶解是痛风的特征性改变。

5.老年患者在疾病早期极易发生痛风石,且可以发生在非典型部位。

6.老年患者的发病常与长期使用利尿药或与肾功能减退有关。长期使用利尿药的原因主要是合并高血压和心脏病。

7.老年患者常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糖尿病和不同程度肾功能不全,应考虑痛风和这些伴发病在治疗上的矛盾及药物的相互作用,不能忽视对原发病的诊治。老年人易发生泌尿系感染,更易形成肾结石。

8.老年患者痛阈值升高,致关节疼痛感觉减轻,较少有强烈的关节剧痛,以钝痛的慢性关节炎较多见,易与常见的骨关节炎等其他类型关节炎混淆,有时须经关节腔抽液检出尿酸盐结晶才确诊。

9.老年患者可因动脉硬化而导致肢端血运不畅,痛风性关节炎会表现为关节持续红肿。如继发感染,则易形成慢性溃疡。应注意与慢性骨髓炎丹毒等鉴别。

10.40岁以后血尿酸升高,50岁可达生理性峰值,老年人可因偶然高蛋白饮食而造成一过性高尿酸血症,故不能只依据一次血尿酸升高就轻率诊断痛风。无痛风病史而接受放化疗的老年患者也会发生急性尿酸性肾病。

痛风病的诊断

1.痛风病诊断要点

(1)本病发病年龄在30~40岁为多,男女比例为20∶1。

(2)不少患者有阳性家庭史,病程漫长达1~20年。

(3)好发于拇趾关节,其次累及指趾关节和腕、踝、膝、肘关节。初期多为单个关节发炎。

(4)急性起病急骤多于夜间发作,受累关节红、肿、热、痛、伴有发热。年轻患者多发生游走性多关节炎。

(5)慢性期:关节大、肥厚、畸形、僵硬,有痛风石时关节常溃烂,由伤口排出尿酸盐结晶,耳垂、耳轮也有痛风石。部分病使可并发肾结石和肾功能障碍。

(6)化验检查:血液尿酸高。

(7)X线摄片检查:早期急性关节炎时,仅受累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反复发作时,可在软组织内出现不规则团块状致密影,即痛风结节。在痛风结节内可有钙化影,称为痛风石。由于痛风石在软骨的沉积,可造成软骨破坏和关节间隙狭窄,关节面不规则。病程较长者,在关节边缘可见偏心性半圆形骨质破坏,较小的似虫噬状,随着病情进展,逐渐向中心扩展,形成穿凿样缺损。

2.痛风的理化检查 由于痛风患者常同时并发有其他代谢紊乱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脂血症以及高血压、动脉硬化等,所以对每个痛风患者,均有必要做下列实验室检查。

(1)血脂检查:包括血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及极低密度脂蛋白等,有条件者尚可做载脂蛋白测定。

(2)血糖:应做空腹血糖及餐后2小时血糖测定。必要时进行葡萄糖耐量试验,以早期发现葡萄糖代谢紊乱和隐性糖尿病。

(3)肝肾功能检查:以确立有无痛风性肾病及肝病变。

(4)心血管及脑血管功能检查:可做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心功能测定、脑血流图等常规检查,必要时行头颅CT或冠状动脉造影术以观察有无冠心病、脑动脉硬化等病变。此外,眼底检查观察有无眼底视网膜动脉硬化,亦可作为发现动脉硬化的简便方法之一。

(5)关节X线摄片:对有痛风性关节炎发作的患者,应做关节X线摄片。以了解关节病变的程度,并为痛风的诊断提供间接证据。

(6)泌尿系统X线造影检查:可早期发现肾、输尿管及膀胱结石,并可观察双肾功能状态及肾盂、输尿管外形,以确立有无肾盂积水、梗阻等。由于尿酸结石可被X线透过,故大多数痛风患者仅做腹部X线平片检查是不能发现结石影的。还必须做静脉肾盂检查。如果普通腹部X线平片已能发现结石,则表明该痛风结石除含有尿酸盐外,尚混有磷酸钙或草酸钙之类,是混合性结石。

(7)穿刺检查或活检:痛风患者如果在手、足、耳郭及关节周围或身体其他部位出现皮下结节时,均应常规做穿刺检查或活检,以发现其中是否含有尿酸盐结晶,这对确立诊断十分有价值。此外,B超及CT检查,对泌尿系结石的诊断也有价值。如患者不能耐受静脉肾盂造影检查,则可选择B超或CT检查。

3.血尿酸增高就是痛风吗 一般认为,男性血尿酸值超过0.42毫摩尔/升以上,女性超过0.357毫摩尔/升以上时,称为相对性高尿酸血症。高尿酸血症的发病率因种族和地区不同而有差异,欧美地区2%~18%,南太平洋的土著人群则高达64%。痛风的发病率则远低于高尿酸血症。欧美痛风的发病率占总人口的0.13%~0.37%。

血中尿酸的增高,可以帮助痛风的诊断。但应注意到影响血尿酸增高的其他因素,如进食高热能、高嘌呤的饮食、饥饿及饮酒、应用噻嗪类及氨苯蝶啶等利尿药、小量阿司匹林药物等,都能使血中尿酸增高,故不能“一次定终身”,仅因一次血尿酸值增高就戴上痛风的“帽子”。其实,即使血中尿酸增高,也可为无症状性高尿酸血症,这种情况在痛风出现以前,可以长期持续存在。有高尿酸血症者,不一定全都发展成为痛风。据研究,只有5%~12%的高尿酸血症患者最终发展为痛风,绝大多数患者终身不发作。无痛风发作的高尿酸血症患者,是由于高尿酸血症的程度和持续时间都不够,这可能是各种药物和饮食因素而造成暂时性高尿酸血症,只要除掉这些因素就可以恢复正常,但痛风患者在其病程中的某一阶段必将有高尿酸血症的存在。当然,血尿酸值越高,出现痛风症状的可能性越大。其实,有部分患者在痛风急性发作时,可能由于应激反应,内源性激素使尿酸由尿排出增多,从而使血尿酸值在正常范围内,反而在急性发作缓解后才出现血尿酸值增高。所以,测出的血尿酸应结合患者的症状、体征、X线检查、关节滑液检查尿酸盐结晶等加以综合分析,才能作出是否痛风的诊断。

治疗痛风的西药

治疗痛风的药物可归纳为三大类。

1.镇痛消炎类药物 主要用于控制痛风性关节炎的急性发作症状,消除关节局部疼痛、肿胀及炎症,同时兼有退热、改善全身不适的作用。这类药物主要有秋水仙碱、吲哚美辛、保太松类、布洛芬类、吡罗昔康、肾上腺皮质激素等。

秋水仙碱片的毒副作用较大,目前只限于急性痛风发作期,部分患者在服用本品时还会出现呕吐、腹泻等反应,此时应告诉患者停药或减量。该药要严格按照医生处方上的剂量服药,待急性发作期过后应当停药或减量,用药最好能咨询医生。

目前秋水仙碱较受重视的是有预防痛风发作的功能,例如在经常发作患者或是在调降尿酸药物使用初期,少量使用秋水仙碱可以减少痛风的发作,若不再发作则可尝试将它停用。不痛时期是使用降尿酸药物的时机。(www.xing528.com)

镇痛消炎类药物可以短期内迅速解除疼痛,已渐成为止痛药的主流。但若患者有消化性溃疡或肾功能不好者应避免或小心使用,不可擅自服用,以免造成不必要的不良反应

吲哚美辛具有轻度的排尿酸作用,能消除痛风发作时引起的疼痛。常用于痛风发作所引起的骨关节痛。患者在服用本品时要整片吞服,伴有胃溃疡、癫精神病的患者禁止服用此药,此类药品不宜长期服用。

2.抑制尿酸合成药物 目前供临床使用的只有别嘌醇一种。别嘌醇主要通过抑制黄嘌呤氧化酶,阻止体内次黄嘌呤和黄嘌呤代谢为尿酸,从而减少尿酸的生成,可用于原发性、继发性和慢性痛风病的治疗,本品不能控制痛风发作时的急性炎症,且必须在痛风的急性期消失后2周左右方可使用。

3.促进肾排泄尿酸的药物 目前常用的制剂有丙磺舒、苯溴马隆和苯磺唑酮3种。

丙磺舒就属于这类药,它主要是抑制肾小管对尿酸盐的重吸收,增加尿酸盐的排泄,降低血中尿酸盐的浓度,防止尿酸盐结晶的生成,减少关节的损伤,亦可促进已形成的尿酸盐溶解。本品无抗炎镇痛作用,一般用于慢性痛风的治疗,或痛风恢复期。

痛风是一种代谢病,是一种终生性、反复发作性关节炎,也是一种慢性痛风石及(或)尿酸性肾病。治疗痛风的目的是,迅速终止痛风的急性发作,预防痛风性关节炎的复发,预防和治疗因尿酸盐沉积关节和肾实质而引起的肾损害。

预防痛风发作主要通过控制饮食和药物治疗两个方面。在临床上注意到只有一小部分患者能够做到严格控制饮食(低嘌呤饮食)而绝大部分患者却做不到,或即使严格控制了饮食,但血中的尿酸仍处于较高水平,必须通过长期服用减少血尿酸的药物来降低,从而达到预防和控制痛风发作的目的。

对于有痛风家族史和有尿路结石史的高尿酸患者,即使没有关节炎发作,也需要长期服用降尿酸的药物,否则过多的尿酸盐就会逐渐地沉积在肾,造成肾损害。

所以,无论是为了预防、控制痛风发作,还是有高尿酸倾向的患者,均需要终身服用降尿酸的药物。

降尿酸的药物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减少尿酸形成的惟一有效的药物——别嘌醇,这种药即使肾已有损害的痛风患者仍可以使用。另一类是促进尿酸排泄的药物,主要有苯溴马隆,它对正常人和高尿酸的患者都能降低血中尿酸的浓度1/3~1/2,但是当肾功能很差(肌酐清除率低于每分钟20毫升)时不宜使用。此外,碳酸氢钠可以碱化尿液,促进尿酸排泄。

治疗痛风的原则和目标

无论是原发性痛风还是继发性痛风,大多缺乏病因治疗。临床治疗一般要求达到以下目的:①尽快终止急性关节炎发作;②防止关节炎复发;③纠正高尿酸血症,防止因尿酸盐沉积于肾、关节等所引起的并发症;④防止肾的尿酸结石形成。

治疗痛风的原则是:合理的饮食控制、充足的水分摄入、规律的生活制度、适当的体育活动、有效的药物治疗、定期的健康检查。一般认为,在这个治疗原则的前提下,力求能够实现下列5项目标。

1.尽可能迅速终止痛风性关节炎的急性发作,防止慢性痛风性关节炎的形成与关节损害,保证关节功能正常。

2.防止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复发,减少尿酸合成,促进尿酸排泄,从而纠正高尿酸血症,使血尿酸经常保持在正常范围内。

3.防止或治疗尿酸盐结晶在关节、肾或其他部位沉积所引起的合并症。

4.防止或治疗诸如高三酰甘油血症、高血压、肥胖等能使痛风恶化的疾病,以防卒中、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肌梗死等威胁生命的严重并发症。

5.防止肾的尿酸结石形成。加强各种治疗措施,防止尿酸盐在肾沉积而造成的损害,保持良好的肾功能。

6.稳定患者的健康状况,增强体质,控制病情发展,使患者能正常地生活与工作。

总的来说,痛风的治疗措施包括:①一般治疗;②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治疗;③间歇期的治疗;④慢性关节炎期及痛风结节的治疗;⑤痛风性肾病及泌尿系统结石的治疗;⑥治疗并存的疾病。

痛风的饮食治疗原则

饮食控制的基本原则是不喝酒,不吃动物内脏(例如肝、肾、脑、心、肠等)和肉类的汤,少吃海产品,并且喝充足的水分,其他食品均可适当食用,但如果因某种食物过量摄入,确实曾引起过痛风发作,那么也应加以限制。痛风患者应遵守饮食原则如下。

1.保持理想体重,超重或肥胖就应该减轻体重。不过,减轻体重应循序渐进,否则容易导致酮症或痛风急性发作。

2.限制高嘌呤食物。过去主张用无嘌呤的饮食或严格限制富含嘌呤的食物,在限制嘌呤时,也限制了蛋白质,长期食用对全身营养带来不良的影响。目前主张根据不同的病情,决定膳食中的嘌呤含量,限制含嘌呤高的食物。急性痛风时,每天嘌呤量应控制在150毫克以下,以免增加外源性嘌呤的摄入。禁止食用含嘌呤高的食物,如肝、肾、胰、沙丁鱼、凤尾鱼、鳃鱼、鲭鱼、肉汁、小虾、肉汤、扁豆、干豆类。

3.蛋白质可根据体重,按照比例来摄取,1千克体重应摄取0.8~1克的蛋白质,并以牛奶、鸡蛋为主。如果是瘦肉、鸡鸭肉等,应该煮沸后去汤食用,避免吃炖肉或卤肉。

4.限制脂肪摄入量。为了促进尿酸的正常排泄,主张用中等量或较低量的脂肪,一般每日摄入量按每千克体重0.6~1克为宜。痛风并发高脂血症者,脂肪摄取应控制在总热能的20%~25%以内。在烹调肉时,应先用水焯一下捞出,肉中的嘌呤可部分排出,因而降低了肉食中的嘌呤量。在限制总热能的同时,患者的体重会有所变化,但切忌减得太猛,因突然减少热能的摄入,会导致酮血症。酮体和尿酸相竞排出,使尿酸排出减少,能够促进痛风的急性发作。

5.糖类可促进尿酸排出,患者可食用富含糖类的米饭、馒头、面食等。糖类的摄入应加以控制,痛风患者每日按每千克体重4~5克为宜,占总热能的50%~55%。

6.限制总热能。痛风症与肥胖、糖尿病、高血压及高血脂症等关系密切。痛风症患者糖耐量减退者占7%~74%,高三酰甘油血症者达75%~84%。因痛风症患者多伴有肥胖、高血压和糖尿病等,故应降低体重、限制热能,体重最好能低于理想体重10%~15%。热能根据病情而定,一般为6 270~7 524千焦。切忌减重过快,应循序渐进。减重过快促进脂肪分解,易诱发痛风症急性发作。

7.供给充足的维生素和碱性食物。膳食中的维生素一定要充足,许多蔬菜和水果是呈碱性食物,能够碱化尿,又能供给丰富的维生素和无机盐。同时可选用碳酸氢钠等药,使尿液碱性化,防止泌尿系结石。

8.慢性痛风或缓解期的痛风,应给予平衡饮食,可以适当放宽嘌呤摄入的限制,可自由选食含嘌呤少的食物,嘌呤的每日含量应在75毫克以内,维持理想的体重,瘦肉煮沸去汤后与鸡蛋、牛奶交替食用,防止过度饥饿,平时应注意多饮水,少用食盐和酱油。

9.过去曾经有人建议禁用咖啡、茶和可可,因为它们含有咖啡因、茶叶和可可碱,可诱发痛风。但经动物实验证明,可可碱、茶叶碱和咖啡因在人体代谢中生成甲基尿酸盐,并非是引起痛风的尿酸盐,而甲基尿酸盐并不沉积在痛风石中。因此认为禁用咖啡、茶叶和可可缺少一定的科学根据,目前认为可以选用咖啡、茶叶和可可,但要适量。

10.大量喝水,每日饮水量推荐3 000毫升,可起到增加尿量(最好每天保持1 500毫升左右的排尿量),促进尿酸排泄及避免泌尿系结石形成的作用。

11.少吃盐,盐对合并高血压、心脏病、肾损害者应限制盐的摄入,每日不超过6克为宜,一般控制在2~5克。

12.乙醇容易使体内乳酸堆积,对尿酸排出有抑制作用,易诱发痛风。啤酒最容易导致痛风发作,应绝对禁止。

13.少用强烈刺激的调味品或香料。中医强调避免刺激性的饮料。碱性饮料,如可乐、雪碧、汽水、苏打水等可以碱化尿液,有助于尿酸排泄。

14.多吃蔬菜、水果。果蔬中除了菠菜、豆苗、黄豆芽、绿豆芽、菜花、紫菜、香菇的嘌呤量高外,其他皆可放心食用。

15.不宜使用抑制尿酸排出的药物。

痛风患者的食物选择

根据嘌呤含量,将食物分为低嘌呤食物(每100克食物含嘌呤低于25毫克)、中等嘌呤食物(每100克食物含嘌呤25~150毫克)和高嘌呤食物(每100克食物含嘌呤高于150毫克)三类。但这只是个原则性估计,在临床实践中需按实际情况作必要的调整。

1.可吃的低嘌呤食物

(1)主食类:米(大米、玉米、粟米、糯米等)、麦(大麦、小麦、燕麦、荞麦等)、面类制品(精白粉、富强粉、面条、玉米面、馒头、面包、饼干、蛋糕)、苏打饼干、黄油小点心、淀粉、高粱、马铃薯、甘薯、红薯、荸荠等。

(2)奶类:鲜奶、炼乳、奶酪、酸奶、麦乳精、奶粉、冰激凌等。

(3)肉类与蛋类:鸡蛋、鸭蛋、皮蛋、猪血、鸭血、鸡血、鹅血等。

(4)蔬菜类:青菜、大白菜、卷心菜、苋菜、雪里蕻、茼蒿、芹菜、芥菜叶、空心菜、韭菜、韭黄、番茄、茄子、瓜类(黄瓜、冬瓜、丝瓜、南瓜、菜瓜、苦瓜等)、萝卜(包括胡萝卜、萝卜等)、西兰花、瓠瓜、青椒、洋葱、葱、大蒜、生姜、黑木耳、榨菜、泡菜、咸菜等。

(5)水果类:苹果、香蕉、大枣、黑枣、梨、芒果、柑橘、橙、柠檬、葡萄、石榴、桃子、樱桃、枇杷、菠萝、李子、西瓜、木瓜、香瓜、葡萄干、桂圆。

(6)饮料:苏打水、可乐、汽水、矿泉水、茶、果汁、咖啡、麦乳精、巧克力、可可、果冻等。

(7)其他:西红柿酱、花生酱、果酱、酱油、冬瓜糖。油脂类(瓜子、植物油、黄油、奶油、杏仁、核桃、榛子)、薏苡仁、糖、蜂蜜、海蜇、海藻、动物胶或琼脂制的点心及调味品。

2.宜限量的中等嘌呤食物

(1)豆类及其制品:豆制品(豆腐、豆腐干、乳豆腐、豆奶、豆浆)、干豆类(绿豆、红豆、黑豆、蚕豆)、豆苗、黄豆芽。

(2)肉类:鸡肉、野鸡、火鸡、斑鸡、石鸡、鸭肉、鹅肉、鸽肉、鹌鹑、猪肉、猪皮、牛肉、羊肉、狗肉、鹿肉、兔肉。

(3)水产类:草鱼、鲤鱼、鳕鱼、比目鱼、鲈鱼、梭鱼、刀鱼、螃蟹、鳗鱼、鳝鱼、香螺、红鲙、鲍鱼、鱼丸、鱼翅。

(4)蔬菜类:菠菜、笋(冬笋、笋干)、豆类(四季豆、青豆、菜豆、豇豆、豌豆)、海带、金针、银耳、蘑菇、菜花、龙须菜。

(5)油脂类及其他:花生、腰果、芝麻、栗子、莲子、杏仁。

3.禁忌的高嘌呤食物

(1)豆类及蔬菜类:黄豆、扁豆、紫菜、香菇。

(2)肉类:肝(猪肝、牛肝、鸡肝、鸭肝、鹅肝)、肠(猪肠、牛肠、鸡肠、鸭肠、鹅肠)、心(猪心、牛心、鸡心、鸭心、鹅心)、肚与胃(猪肝、牛肝、鸡胃、鸭胃、鹅胃)、肾(猪肾、牛肾)、肺脑、胰、肉脯、浓肉汁、肉馅等。

(3)水产类:鱼类(鱼皮、鱼卵、鱼干、沙丁鱼、凤尾鱼、鲭鱼、鲢鱼、乌鱼、鲨鱼、带鱼、吻仔鱼、海鳗、扁鱼干、鲳鱼)、贝壳类(蛤蜊、牡蛎、蛤子、蚝、淡菜、干贝)、虾类(草虾、金钩虾、小虾、虾米)、海参。

(4)其他:酵母粉、各种酒类(尤其是啤酒)。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