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冰美人”
情 景
28岁的小琳(琳)是一位白领丽人,她被朋友戏称为“冰美人”,并不是因为她待人不热情、冷冰冰,而是因为她体质虚,特别怕冷。她向按摩医院的张师傅(张)诉说了她的苦恼。
琳:我特别怕冷,一到秋冬,手脚冰凉,晚上睡觉双脚跟冰块似的,半宿都暖和不过来。腰和小肚子摸起来也总是凉凉的,整个背上都像有冷风往里窜一样。我这么年轻,怎么像个老人一样怕冷啊?
张:你夏天是不是喜欢吃冷饮呀?
琳:以前吃得多,但现在不敢碰了,因为吃过以后胃痛难受;还有夜里老跑厕所。
张:你这是典型的脾肾阳虚,要注意调理。
琳:医生也这么说,我买过很多补品吃了,仍然没有半点改善,眼看冬天来了,我该如何是好?
张:你平时多吃些温性的食物,多参加体育锻炼,另外我教你一些穴位调理方法,你坚持一段时间,应该可以改善体质。
点 评
“美丽冻人”是时下许多女性的一个特征,时尚的外衣可以凸显玲珑的身材,但是驱散不了冬日的严寒。一到冬天,这些人就变成手凉脚冷的“冰美人”,即使是在有暖气的屋子里,手脚缩在被窝里一整夜都暖不过来。
据医学与疾病统计学数据显示,有60%的中老年人有四肢冰凉、手足麻木的现象,有54%的中青年女性有肢体发冷的现象。有人认为,冷了就多穿点衣服,要不就烤烤火,抱个暖水袋暖和一下就行了,没必要小题大做。但是,持续怕冷有可能是疾病的前兆。怕冷人群,因为新陈代谢功能减弱、血液末梢循环障碍、免疫力降低,容易诱发冠心病、脉管炎、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胃肠炎以及女性痛经、月经不调。
几乎人人都知道“阳虚则寒”,如果体内阳气不足,不能产生足够的热量来温煦肢体、抵御外寒,就会表现出畏寒症。其症状除了怕冷外,还有腹部冷痛、关节痛、腰膝酸软、夜尿频多、腹泻、易感冒等。这在老年人特别明显,由于生理功能衰退,往往阳虚体质偏多。可是,为什么那么多年纪轻轻的女性也会阳虚怕冷呢?这和她们的生活习惯有很大的关系,有的女性爱美,冬天为了显得苗条即使冻得哆里哆嗦也穿戴很少,有的爱吃冷饮伤了脾胃,还有的夏天贪凉被空调病“袭击”,这些人都容易伤了阳气,形成阳虚怕冷的体质。
此外,女性特殊的生理原因,每月都有大量的铁流失,缺铁的人由于血红素减少,影响了血液的携氧能力,导致能量代谢障碍,产热不足而怕冷。这就是中医所说的“血虚”,中医认为,气和血是相互依存的关系,“气为血帅,血为气母”,阳气需要依托于血的循环,才能输送至全身。血虚必然导致阳气无法发挥温煦身体的功能,就像干涸的河流无法使船只远航一样。所以说血虚也可致寒,这就是为什么女同胞比男人更怕冷,特别是经期怕冷的原因所在。
有的人看起来身体不虚,仅仅是四肢冰冷,这种情形最容易导致关节炎、脉管炎、冻疮的发生。这又是什么原因呢?现代医学认为是“末梢循环不好”,中医则解释为“寒凝经脉”。经脉像是一棵树,其根本在脏腑,其枝叶在手足,寒风袭来,首先吹落的是树叶,当风力极强时,也会撼动树根。天地的寒气从我们的手足进入身体,寒性收引,凝滞于经脉,阻塞了气血的运行,从而感觉手脚冰凉。而当经脉的寒气越积越多时,也会伤及体内脏腑,酿成沉寒痼疾。
其实,手足冰凉一症,不仅仅是寒凝经脉,也是体内阳气不足的反应,中医所谓“四肢为阳气之本”。只要根深蒂固,枝叶是不惧寒风侵袭的;同理,如果脏腑阳气充足的话,气血自然会源源不断送至肢端,气血运行畅通,何来寒凝经脉?(www.xing528.com)
按摩师支招
解决怕冷问题,我们通常采用的方法是通过饮食、保健品和药物,把不足的阳气、亏损的气血补起来。其实,除了补充外来物质,我们不要忽视了身体的本能,身体就是一个天然药库,只要我们善加利用,就可以驱除寒邪、疏通经络、温补阳气,从而使身体恢复阴阳平衡的状态。
1.艾灸关元、足三里 关元穴具有很好的温阳作用,《扁鹊心书》中说:“每夏秋之交,即灼关元千炷,久久不畏寒暑。”艾灸的方法很简单,将艾条的一端点燃,置于穴位上2~3厘米,悬空熏烤10~15分钟,使有温热而无灼痛,直至皮肤潮红为止。每天艾灸关元穴15分钟,然后喝1小杯温水,坚持一段时间,就可以温补阳气。有人长期灸关元穴,感觉后腰部有明显的发热感,还有热气自关元穴斜向两侧上方,就像冬日晒太阳的感觉,非常舒服。
此外,还可以灸足三里,坚持灸3个月,能明显增强抗寒能力。
2.搓擦涌泉 每天养成热水泡脚的习惯,保持足温,让寒气从脚底排出,泡完脚,掌根搓擦涌泉穴,直至局部产生热麻或酸胀感为佳。可以帮助经气通达四肢末端,保证新陈代谢的正常运转。
3.按揉劳宫、阳池 劳宫穴在手掌心,自然握拳时中指指尖的地方,按揉劳宫也可以起到很好的通经气、通阳气的作用,用一手拇指指腹适当用力,揉擦另一手掌心即可。
顾名思义,阳池是阳气汇聚之所,刺激这个穴位,可以将热能传达到手指末端。刺激的方法非常简单,只要以此穴为中心,互相搓揉手腕背即可。
穴位定位
阳 池
在腕背横纹中,当指伸肌腱的尺侧缘凹陷处。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怕冷体质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因此治疗和调理也非一日之功,上述穴位养生法宜养成习惯,持久进行,才会收效。另外,关于冬季养生,按摩师还有如下建议:
1.顺应天时 有人为了锻炼身体,在冬季天不亮就起来开始晨练,这是不可取的。冬天万物处于冬眠状态,保存实力,以待来年春天的生机。人也应遵守大自然的规律,作息规律如《黄帝内经》所说的“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去寒就温,无泄皮肤”,意思是指早些睡,晚些起,最好等太阳出来以后才出门,要御寒保暖,少做能引起大量出汗的剧烈运动,这样才能保存阳气、养精蓄锐。顺应天时来养生祛病,自然能得到上天的帮助。
2.适量运动 要顺应天时,少做剧烈运动,并不是说要懒于运动。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疏通经络、促进气血运行,冬季最佳的锻炼方法是太极拳。打太极拳时,如果是手凉,上肢和手的活动圈要稍大点;如果是脚凉的话,打拳时架势放低一点,这样可以引气血下行。
3.膳食进补 怕冷的朋友可以多吃些羊肉、狗肉、虾类、肉桂、胡椒、香菜、生姜等温性的食物。女性朋友还可补充红枣、桂圆、当归等来养血,当归生姜羊肉汤是个不错的食疗方。手脚冰凉的人还可以常服大枣红糖汤,取大枣10枚,红糖适量,生姜3片,大火煮沸后小火熬10分钟即可,兼具散寒、通经、养血的功效;还可以用开水冲泡紫肉桂当茶饮。另外,如果想通过吃补药弥补阳气的人,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以避免虚不受补或补而上火的现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