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脉象
伏脉潜,着骨寻,推筋取,隐然深。
[释文]
伏是潜藏匿伏的意思。《濒湖脉学》说:“伏脉推筋着骨寻,指间裁动隐然深。”伏脉部位很深,重手推筋按骨始得,甚至伏而不见。《脉经》曰:“极重指按之,着骨乃得。”《难经·十八难》亦谓:“伏者,脉行筋下也。”
2.主病
伏主病,闭厥深,霍乱证,腹痛紧。
心阳衰,脑卒中,蓄饮聚,痰食停。
[释文]
(1)主病:伏脉主邪闭,厥证[23]、霍乱[24]、痛极以及心阳暴脱、脑卒中[25](脑血管意外)以及蓄饮、痰阻食滞等证。《金匮要略》载:“诸积大法,脉来细而附骨者,乃积也。”《濒湖脉学》说:“伏为霍乱吐频频,腹痛多缘宿食停;蓄饮老痰或积聚,散寒温里莫因循。食郁胸中双寸伏,欲吐不吐常兀兀[26];当关腹痛困沉沉,关后疝疼还破腹”。
伏脉部位很深,重手推筋按骨始得,甚至伏而不见。(www.xing528.com)
(2)相兼脉主病:伏而数为热厥,是火邪内郁;伏而迟为寒厥,是阴盛于里。
(3)脉理:伏脉的形成原因有二:一是实证,因邪气闭阻,气血失于宣通,正气不达,脉道潜伏;二是虚证,因久病重症、气血耗亡、阳气欲绝,不能鼓脉于外而致脉搏沉伏着骨。若两手脉潜伏,同时太溪脉与趺阳脉都不见的,提示病情凶险。
3.脉因证治
(1)心阳暴绝:心阳虚衰日久,或心血痹阻,心阳欲绝,突然心悸怔忡,昏聩厥逆,脉伏无力。如《脉经》云:“心衰则伏。”此时应急服生脉散加味,重用人参、附子益气复脉回阳。
(2)脑卒中:凡肝阳亢盛于上,肾阴耗竭于下,肝阳暴涨,可致卒然昏倒,不省人事,阳极盛可转化为阳暴脱,此时称中风脱症,症见昏不知人、二便失禁、手撒口开、四肢逆冷、脉多见伏。可用参附汤急救固脱。
(3)霍乱吐泻:霍乱病,剧烈吐泻,泻出便液如米汤样,或大汗失血,阴液大伤,阳无所依,《濒湖脉学》云:“伏为霍乱吐频频”,症见脉伏肢冷,用四逆加人参汤可挽危急。
(4)惊风暴痛:卒然惊风,暴痛、疝痛等,多见伏脉,当辨不同病状,分而治之。
(5)蓄水痰积:水气痰食壅阻,结聚不散,心下坚满,不便不利,面目水肿,可见伏脉。《金匮要略》载:“夫水病人,目下有卧蚕,面目鲜泽,脉伏,其人消渴,病水。”“病者脉伏,其人欲自利,利反快,虽利,心下续坚满,此为留饮,欲去故也,甘遂半夏汤主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