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脉象
弦脉劲,端直长,指下挺,琴声扬。
[释文]
弦脉端直以长,如按琴弦。此脉按之指下挺然,如按琴弦,按之不移,举之应手。《脉经》曰:“按之如弓弦状。”戴起宗《脉诀刊误》记载:“……状若筝弦……从前中直过,挺然于指下,曰弦。”说明弦脉是脉管硬而端直,脉幅细而窄,张力明显,如按琴弦,既有劲,又有弹力。
2.主病
肝木旺,土应伤,怒气冲,满胸膛。
风眩晕,拘急狂[15],胁肋痛,厥阴伤[16]。
弦脉端直以长,如按琴弦。
疟与痛[17],疝瘕猖[18],东方木,春兆阳。
[释文]
(1)主病:弦为肝脉。肝旺则脾土伤。肝阳上亢,怒气上冲,胸胁满闷疼痛,皆可见弦脉。胁肋乃厥阴之乡,肝病常见胁肋疼痛,肝风内动、眩晕昏仆、拘急、发狂、疟疾、诸痛、疝气、疝瘕等疾患,均以弦脉为主要脉象。《素问·玉机真藏论》载:“其气来实而强,此为太过,病在外。其气来不实而微,此谓不及,病在中……太过则令人善忘,忽忽眩冒而巅疾。其不及,则令人胸痛引背,下则两胁肋满。”《濒湖脉学》有比较全面的总结:“弦应东方肝胆经,饮痰寒热疟缠身……寸弦头痛膈多痰,寒热癥瘕察左关;关右胃寒心腹痛,尺中阴疝脚拘挛。”(www.xing528.com)
(2)正常脉:弦脉在时应春,在脏属肝,所以春日健康人常见弦而柔和者为常脉。《素问·玉机真藏论》述:“春脉者,肝也,东方木也,万物之所以始生也。故其气来,软弱轻虚而滑,端直以长,故曰弦,反此者病。”
(3)相兼脉主病:弦数为肝阳化火;弦迟为虚寒;弦紧为瘀血、疝瘕;弦细为拘急;弦滑为痰饮;弦大无力为虚;弦劲有力为实。
(4)脉理:弦是脉气紧张的表现。肝主疏泄、调畅气机,以柔和为贵。邪气滞肝、疏泄失常、气机不利、诸痛、痰饮、阻滞气机,脉气因而紧张,则出现弦脉。现代研究认为,弦脉的形成可能与动脉壁弹性差或动脉硬化,血管平滑肌收缩,血管壁增厚,舒张时血管直径较小致血管阻力增加,动脉紧张力高及血压增高等因素有关;疼痛及肝病时出现弦脉可能为神经体液的变化对血管功能影响的结果,其形成因素比较复杂。
3.脉因证治
(1)肝气郁结:肝主疏泄,喜条达。情志不畅、肝失疏泄、可致胸胁胀痛,纳谷不馨,倦怠无力,脉弦。《脉经》载:“寸口脉弦而滑,弦则为痛,滑则为实,痛即为急,实即为踊,痛踊相搏,即胸胁抢急。”若脉弦兼数,症见口苦胁痛,则知肝郁化火,治宜柴胡疏肝散主之。方用柴胡、芍药、甘草、陈皮、枳壳、川芎、香附行气疏肝、和血止痛。
(2)木旺乘土:情志不遂,肝强脾弱,运化失司,此即谓木旺乘土。症见胸胁胀满窜痛,善太息,情志抑郁或急躁易怒,纳呆腹胀,便溏不爽,或腹痛欲泻,泻后痛减,脉弦。宜舒肝健脾、扶土抑木为治。方用痛泻要方,药用白术燥湿健脾;白芍养血泻肝;陈皮理气醒脾;防风散肝舒脾,可补脾土而泻肝木,调气机以止痛泻。
(3)肝阳亢逆:水不涵木,肝阳偏亢。症见眩晕耳鸣、头目胀痛、面红目赤、急躁易怒、心悸健忘、失眠多梦、腰膝疲软、脉弦劲有力、甚至弦硬。类似于现代医学之高血压病。治宜滋水涵木、平肝息风。方用天麻钩藤饮。药用天麻、钩藤平肝息风;栀子、黄芩清热泻火;益母草活血利水;牛膝引血下行,杜仲、桑寄生补益肝肾;首乌藤、朱茯神安神定志。
(4)弦主疟疾:邪入少阳,症见寒热往来,发作有时。《金匮要略》载:“疟脉自弦,弦数者多热,弦迟者多寒。”可辨别寒疟与热疟。常用方为截疟七宝饮(常山、草果、槟榔、厚朴、青皮、陈皮、甘草)。
(5)弦主诸痛:《金匮要略》载:“寸口脉弦者,即胁下拘急而痛,其人啬啬恶寒也。”“阳脉微弦,法当腹满,不满者必便难,两个月去疼痛,此虚痛从下上也,当与温药服之。腹痛,脉弦而紧,弦则卫气不行,即恶寒,紧则不欲食,邪正相搏,即为寒疝。寒疝绕脐痛苦,或发则自汗出,手足厥逆,其脉沉弦者,大乌头煎主之。凡腹痛,寒疝瘕痛,胁下拘急而痛,以及胸脘痹痛等,皆见弦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