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虚脉征象及其临床意义

虚脉征象及其临床意义

时间:2024-01-0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三指禅》有载:“虚脉大而松,迟柔力少充。”故凡气血不足,以及肺痿、伤暑、多汗、惊悸怔忡等皆可见虚脉。故虚脉提示气血两虚及脏腑诸虚。虚脉提示心搏出量减少,外周阻力降低,血压较低,血流对管壁的压力减少。

虚脉征象及其临床意义

1.脉象

轻按有,再按空,迟大软,力不充。

[释文]

三部脉举之无力,按之空虚。轻按似有脉动,再按之则指下空虚。脉来迟大而软,无充足之象。《三指禅》有载:“虚脉大而松,迟柔力少充。”王叔和在《脉经》中说:“虚脉‘虚大而软,按之不足,隐指豁豁然空’。”黄宫绣《脉理求真》则描述:“虚则豁然,浮大而软,按之不振,如寻鸡羽,久按根底不乏不散。”

2.主病

《脉经》说:“虚脉‘虚大而软,按之不足,隐指豁豁然空’。”

脉言虚,多伤暑[3],身有热,自汗多。

或惊悸[4],由血弱,或肺痿[5],阴不足。

怔忡,神不舒,养营阴,莫蹉跎。(www.xing528.com)

[释文]

(1)主病:气不足以运其血,血不足以充于脉,虚脉包括气虚血虚、气血两虚及脏腑诸虚。故凡气血不足,以及肺痿、伤暑、多汗、惊悸怔忡等皆可见虚脉。《三指禅》曰:“多因伤暑毒,亦或血虚空。”

(2)相兼脉主病:虚脉兼挟其他脉象的情况十分常见。如虚而浮多为气虚;虚而涩多为血虚;虚而迟是阳虚;虚而散多为阴虚肺痿;虚软为表虚自汗;虚而兼小为脚气痿痹。

(3)脉理:气不足以运其血,故脉来无力,血不足以充于脉,故按之空虚。故虚脉提示气血两虚及脏腑诸虚。虚脉提示心搏出量减少,外周阻力降低,血压较低,血流对管壁的压力减少。

3.脉因证治

(1)元气衰微:虚脱、中风脱症,可见虚大无力之脉,如逐渐衰弱,脉来散乱无力,甚至指下全无,多为危重之证。中风脱证可用参附汤,急煎送服或鼻饲。方中人参大补元气;附子回阳救逆;若汗出不止者,还可加黄芪龙骨牡蛎五味子等收敛之品。

(2)伤暑身热:炎暑下迫,可致人体腠理开泄而多汗,汗出过多,则耗气伤津,症见体倦神疲、自汗、身热、口渴、心烦、尿赤等,是营阴内乏、气散于外。《素问·举痛论》曰:“炅则腠理开,荣卫通,汗大泄,故气泄矣。”《濒湖脉学》说:“脉虚身热为伤暑,自汗怔忡惊悸多。”可急投人参白虎汤或生脉饮以益气护阴。白虎汤清气分之壮热,加人参益气生津,或加五味子、浮小麦等敛阴。

(3)虚劳不足:虚损日久,气血不足,无力鼓动于脉,为血虚;多见虚脉;血虚致厥者,可见面色白而无泽,见虚证。《金匮要略》:“男子平人脉虚弱细微者,喜盗汗也。”《伤寒论》载:“伤寒五六日,不结胸、腹濡、脉虚、复厥者,不可下,此为亡血,下之死。”相当于贫血之症。可用人参养营汤加减为治。方用白芍当归陈皮、黄芪、肉桂、人参、白术甘草、熟地黄、五味子、茯苓远志等气血双补,敛阴和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