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脉学粹要:四步骤切脉

脉学粹要:四步骤切脉

时间:2024-01-0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素问·脉要精微论》强调,诊脉常以平旦。但不论什么时间诊脉,都要尽量使病人气血平静,周围环境力求安静,因此,《素问·脉要精微论篇》指出:“持脉有道,虚静为保。”具体地说,切脉有布指定位、调息切脉、持脉运指、候五十动等四个步骤。病人平臂、仰掌之后,医者则应布指切脉。四五至,视为平。[释文]切脉时指力大小,中医称之为“举、按、寻”。用轻重不同的指力,探测脉象,甚为重要。持其脉,数其至,莫匆促,实为贵。

脉学粹要:四步骤切脉

凡切脉,宜安静,平旦时,气血平。

阴未动,阳未散,食未进,脉调匀,

病之脉,易分明。持脉道,贵虚静。

[释文]

切脉应在病人安静时进行。《素问·脉要精微论》强调,诊脉常以平旦(清晨四至五时左右)。因为晨间,人体“阴气未动,阳气未散,饮食未进,经脉未盛,络脉调匀,气血未乱,故乃可诊有过之脉”。当然,都在平旦切脉难以切合实际,临床不必以平旦为拘。但不论什么时间诊脉,都要尽量使病人气血平静,周围环境力求安静,因此,《素问·脉要精微论篇》指出:“持脉有道,虚静为保。”这也就是说,医生诊脉时不可闲谈笑语,或边问诊边切脉,以致分散精力,扰动气血,使脉象不真,必须聚精会神,全神贯注于指下,并调匀自己的气息,细心审察其脉象。

具体地说,切脉有布指定位、调息切脉、持脉运指、候五十动等四个步骤。

1.布指定位

求诊者,须平臂,继仰掌,腕直展。

布指时,示指寸,无名尺,中定关。

切之要,宜悬腕,指如弓,三部看。

[释文]

诊脉时,首先令病人坐正,将前臂引伸放平,手掌向上,腕部展直,若病人不能坐起,则应仰卧、直腕、仰掌,使气血流通通畅,方能测得脏腑气血的盛衰,了解邪正的消长情况。切忌侧卧、弯臂、曲掌,使气血流通受阻,则脉象不真。

病人平臂、仰掌之后,医者则应布指切脉。如何布指?朱肱《活人书》中说:“凡初下指,先以中指按得关位,乃齐下前后二指为三部脉,前指,寸部也;后指,尺部也”。那么,关位在何处?《难经》云:“掌后高骨是为关上”。就是说医者先以中指取定关部(掌后有高骨隆起之处即关部),然后齐下前后二指于尺寸部,并以示指切寸,无名指切尺,不可前后颠倒。因三指之皮肉厚薄不同,敏感性也各不相同,其中示指敏感性最强,中指次之,无名指更次之,而脉管的走行是由深层逐渐走向浅层,其中寸部最浮,关部次之,尺部最沉。故须以敏感性最强之示指切于最浮之寸部,敏感性最差之无名指切于最沉之尺部。

切脉应在病人安静时进行。

切脉时,三指宜呈弓形,指头齐平,以指腹接触脉体。布指的疏密要与病人的身长相适应,臂长则略疏,臂短则略密,以适中为度。对三岁以上的小儿,可用一指(拇指)定关法,而不细分三部。

2.调息切脉

切脉时,须调息。气息调,呼吸匀;

神贯注,指下明。四五至,视为平。(www.xing528.com)

[释文]

调息切脉,其意义有二:一是以息计数,一呼一吸,名为一息,正常情况下,一息脉跳4次(正常人呼吸是每分钟16~18次,每次呼吸脉动4次,间或5次,正常人的脉搏次数为每分钟72~80次)。二是强调医生切脉时,须气息调匀,呼吸平稳,全神贯注于指下,用一呼一息的时间,默数病人脉来的至数。

3.持脉运指

持脉法,举按寻;察脉证,指力分。

轻取浮,知表证;中取按,冲和应;

重按寻,明里证。浮于外,病位浅;

沉于里,病位深。三部脉,九候定。

[释文]

切脉时指力大小,中医称之为“举、按、寻”。用轻重不同的指力,探测脉象,甚为重要。《诊家枢要》云:“持脉之要有三:曰举、按、寻。轻手循之曰举,重手取之曰按,不轻不重,委曲求之曰寻。初持脉,轻手候之,脉见皮肤之间者,阳也,腑也,亦心肺之应也。重手得之,脉伏于肉下者,阴也,脏也,亦肝肾之应也。不轻不重,中而取之,其脉应于血肉之间者,阴阳相适,冲和之应,脾胃之候也。若浮中沉之不见,则委曲求之,若隐若见,则阴阳伏匿之脉也,三部皆然”。通俗的解释是:“举”即“浮取”,是轻轻用力按在皮肤上,能诊察有无表证;“按”即“中取”,是中等度用力按至肌肉,能诊察脾胃功能的变化;“寻”即“沉取”,重用力按至筋骨,可以诊察肝肾内脏之病变。中医学上,把三指平布同时切脉的称为“总按法”,将单用一指切脉的叫做“单按法”。

寸、关、尺三部,每一部都有浮、中、沉三候,合称为“三部九候”。不同手法取到的脉,临床意义不同。通常,脉浮于外者,病位浅,脉沉于里者,病位深。

4.候五十动

论切脉,有常规,五十动,不可违。

持其脉,数其至,莫匆促,实为贵。

[释文]

候五十动,系古代诊脉常规。候脉不少于五十动为度,有利于认辨脉象,并了解其中有无促、结、代脉。诚如《灵枢·根结》所云:“持其脉口,数其至也。五十动而不一代者,五脏皆受气。”《伤寒论·序》则强调指出:“动数发息,不满五十,短期未知决诊,九候曾无仿佛,……夫欲视死别生,实为难矣。”因此,切脉的常规要求是:每次切脉时间,不应少于脉来五十至,或至少1分钟,必要时切脉时间还可延长至3~5分钟,过短则不易精确判断脉象和节律变化。另外,初诊和久按的脉象也有不同,而且举、按、寻、循、推等指法也需要一定的时间来完成。

寸、关、尺三部,每一部都有浮、中、沉三候,合称为“三部九候”。不同手法取到的脉,临床意义不同。通常,脉浮于外者,病位浅,脉沉于里者,病位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