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每年返回餐桌的地沟油有(200~300)万吨。而中国人一年的食用油总消费量大约是2 250万吨(2007年)。也即是说,按照比例,人们所吃的10顿饭中,可能就有1顿碰上的就是地沟油。
所谓地沟油,又被业内人士称为“毛油”,或者俗称为“泔水油”“潲水油”等。其主要来源有:将宾馆、酒楼的剩饭、剩菜经过简单加工、提炼出的油;下水道中的油腻漂浮物;反复多次用于油炸食品已经严重氧化破坏的油;劣质猪肉、猪内脏、猪皮加工以及提炼后产出的油。
人们对地沟油深恶痛绝,不仅是因为心理上觉得其很肮脏、很恶心,还因为它的确会危害健康。在餐馆中,很多食材都需要过油(滑油),很多菜肴、点心需要油炸。所以,被扔掉的烹调油或煎炸油,都是经过多次加热的油(因为没有谁会舍得把只用一次的烹调油扔掉),而且在地沟油的回收“工艺”中,还需要再一次高温加热,所以地沟油的最大危害来自植物油的反复加热。炒菜、油炸的温度高达150~300℃,在这样的温度下,脂肪酸分子会发生氧化、裂解、再聚合、反式异构化、环化等各种反应,生成醛、酮、醇、酸、环氧化物、反式脂肪酸等成分复杂的有害物质。与此同时,地沟油还可能含有较多其他的脂溶性有毒有害成分,如真菌毒素、苯并(a)芘、二英、多氯联苯、杂环胺、丙烯酰胺等致癌物。这些有害物质与很多疾病的发生都有关系,如脂肪肝、胃病、克罗恩病、胆囊炎、血脂异常、高血压、心脏病以及多种癌症。
这种经过反复加热利用的地沟油,虽然刚“提炼”出来的时候或许是黏糊糊的,有点像家里抽油烟机油盒里面接到的废油,但是经过简单的处理,如去臭、脱色、水洗、沉淀、分离,就会变得黄黄的,且无异味,再与新鲜食用油混合后,外观就变得“正常”,人们也根本吃不出什么异常来。只会觉得稍有些腻口或者难以刷洗掉。最糟糕的是,用现有的检测方法几乎无法测定出哪些是地沟油。因为,餐饮机构和食品加工企业大量应用的“精炼植物油”“植物奶油”之类,或者正在使用但已经是反复加热过的煎炸油,其外观和主要理化项目与地沟油本来就有很多相似之处。这难免不让人担心,地沟油再经过一次精炼和氢化处理,很有可能堂而皇之地变成固态的“精炼植物油”或者“植物奶油”之类的产品,进入餐饮机构,登上人们的餐桌。(www.xing528.com)
另一方面,我国目前餐饮业废弃油脂的处理回收还缺乏系统完善的管理机制。以每年消耗食用油约2 200万吨计,其中15%(约330万吨)会成为废弃油脂。随着近年食用油价格大幅上涨,加工餐饮机构废弃油脂的净利润也越来越大,很多不法分子从事地沟油的收购牟取暴利。可想而知,现在说杜绝地沟油进入餐桌还为时过早。正如地沟油进入餐桌的问题并不是近几年才出现,它其实已经存在十余年了一样,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它还可能继续存在。
地沟油的持续存在和流行,首先是不法加工者、餐饮机构利欲熏心的结果,其次也与人们不重视食用油品质有很大关系。绝大多数消费者在酒楼、饭店、小吃摊、食堂进餐时,从不关心其所用烹调油的质量,对油炸食品和过油菜肴也一吃为快。只要好吃、香且价格便宜,别的就不管了。为降低成本,很多餐饮机构主动选择散装的、进货渠道不明的、低价的、反复利用的食用油。实际上,餐饮机构所用烹调油用量太多、品质太低,已经成为被营养专业人员所诟病的焦点。更糟糕的是,既然地沟油能通过某些渠道进入餐饮机构,那也就有可能以某种方式进入家庭餐桌。
在市场上,各种品质低下的散装油仍然受到很多人的欢迎;掺杂低档棕榈油或菜籽油的“花生油”也时常被发现;含有害反式脂肪酸的氢化植物油在食品加工厂和餐馆、酒楼大行其道,几乎被用于所有需要油炸、起酥或添加油脂的食品。很多消费者只看重食用油的价格而不关心其品质。对标志食用油产品品质的“QS”(生产许可)认证、绿色食品认证、有机食品认证等一无所知。即使看到黏糊糊的油炸食品,或者明知其油品来路不明,也照吃不误。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大量的食用油安全隐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