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小儿心力衰竭常见原因及症状

小儿心力衰竭常见原因及症状

时间:2024-01-0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小儿期心力衰竭以1岁以内者发生率最高,先天性心脏病为常见病因,其次为心肌炎、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心糖原累积病等,其诱因多为支气管肺炎。多见于心力衰竭严重者,表现有明显水肿、顽固性心衰。急性失钾可诱发心律失常、心肌收缩力减弱、血管紧张度降低,心音低钝,心脏扩大及心力衰竭。

小儿心力衰竭常见原因及症状

心力衰竭是一种病理生理状态,由于心肌原发病变(炎症、缺血、代谢紊乱、中毒等)或继发原因(如血容量过多、血压过高),使心脏输出的血量不能满足正常生理活动的需要,引起一系列的临床表现,称为心力衰竭。

小儿期心力衰竭以1岁以内者发生率最高,先天性心脏病为常见病因,其次为心肌炎、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心糖原累积病等,其诱因多为支气管肺炎。儿童期则以风湿性心脏病、急性肾炎并发心力衰竭常见,此外重度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电解质紊乱、维生素B1缺乏,缺氧等也可引起心力衰竭。

一、病理生理

心力衰竭病因根据其病理生理分为五类。①容量负荷过量:心脏舒张时回心血量过多,如左向右分流的先心病二尖瓣主动脉瓣关闭不全、输液过量等;②压力负荷过量:心脏收缩时射血阻抗过大,如主动脉或肺动脉狭窄、高血压病;③心肌病变:如感染性心肌炎、风湿性心肌炎,扩张型心肌病;④心律失常:心动过速或过缓;⑤心肌舒张功能障碍:如肥厚性心肌病、心脏压塞、缩窄性心包炎等。

心脏有很大的储备能力,心排血量可随机体代谢需要而增加。心脏病患者早期可通过代偿维持心功能,代偿机制如下:

1.神经内分泌的代偿反应 当心脏负荷过量,舒张期心室内压增高时,可反射性引起交感神经-肾上腺素能活性增高,使心率加快,β受体兴奋激活cAMP酶,增强心肌收缩力,增加心排血量。但心率快使心肌耗氧量增加又对心脏不利。交感神经兴奋使周围血管收缩,血液重新分配,虽保证了心、脑等重要器官的供血,但皮肤血管收缩使末梢循环不良,皮肤苍白、体温升高。血管收缩使血压升高,周围血管阻力增加,反过来又增加了心脏的后负荷,当心室充盈压>2~2.4kPa(15~18mmHg)时,心搏出量不再增加甚至下降,出现循环淤血和周围水肿,最后导致心力衰竭加重。

2.心脏自身代偿反应 心脏由于容量和压力负荷过量,首先出现心肌肥厚,当心肌肥厚不足以代偿负荷过重时,便发生心脏扩大,但代偿有一定限度。成人心脏>500g或左心室>200g时转为代偿失调。此时肥大心肌肌质网对钙运转功能发生障碍,心肌线粒体不随心肌细胞体积成比例增加,微血管及交感神经轴突亦不随心肌肥大而增加,使心肌收缩功能减弱,心功能降低。

心衰时水、电解质代谢紊乱机制如下。

(1)继发醛固酮增多:心衰时心排血量减少,血量重新分布,重点保持心、脑供血。肾血流减少,刺激肾小球旁器使醛固酮分泌增加。心衰时肝功能减退、醛固酮在肝内灭活减少,形成继发性醛固酮增多。醛固酮能增强远曲肾小管对钠重吸收、使水钠潴留。

(2)心钠素增多:急性心衰时心钠素分泌增多,心钠素可降低入球小动脉阻力(通过血管扩张),对出球小动脉则影响不大,故能提高肾小球内毛细血管静压及肾小球滤过率,促进利尿,但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心钠素反而降低,使水钠潴留。

(3)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心排血量不足刺激位于主动脉弓、颈动脉窦及左心房的压力感受器,反射引起下丘脑-垂体系统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使水潴留。

二、体液紊乱特点

1.水和钠潴留 心衰时肾血流量减少,被滤过的肾血流量百分比增多,使血液浓缩。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渗透性升高,促使近球小管的水重吸收增加,钠吸收随之增加,水、钠潴留使细胞内、外液均增多,而以细胞外液增多为主,其中细胞间液增多更突出,表现为水肿,明显水肿的病人细胞外液可为正常人的2~3倍。血容量也增加,血浆量的增加大于血球量的增加。细胞外液增加使水渗透入细胞内,故细胞内液也增加。心衰时钠排泄减少,故患者饮食含钠盐较多即可使水肿加重,体内可交换的钠增加可达56.7~65.3mmol/kg,正常人为40mmol/kg(相当总钠量的45%)。

2.低钠血症 心衰患者因过分限制钠摄入或使用利尿药使钠损失,可发生低钠血症。有3种类型:①缺钠性低钠血症,失钠多于失水,体内总钠量及血钠均降低,属真性缺钠。细胞外钠浓度降低使水向细胞内转移,细胞外液减少,血容量减少,血压下降,易发生直立性低血压,有脱水、尿少比重高、尿素氮潴留的特点。②稀释性低钠血症,有效动脉血容量减低导致ADH分泌过量或饮水过多,水潴留多于钠潴留,细胞外液被稀释,总体钠正常或偏高,但钠浓度降低。多见于心力衰竭严重者,表现有明显水肿、顽固性心衰。③无症状性低钠血,多见于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由于长期限制钠摄入、进食少、身体消耗、细胞内、外蛋白质均低,通常细胞内蛋白质占31%,细胞内蛋白质低使细胞内渗透压下降,导致细胞内水分外移,而细胞外钠则移入细胞内,造成低钠血症,因细胞内外液渗透压平衡,故无低钠症状。

3.低钾血症 进食少、应用利尿药、呕吐、腹泻可发生缺钾。洋地黄有抑制细胞膜上Na-K-ATP酶的作用,抑制Na-K交换,使细胞内失钾,故应用洋地黄及利尿剂患者血钾浓度虽正常,仍可有总体钾缺乏。急性失钾可诱发心律失常、心肌收缩力减弱、血管紧张度降低,心音低钝,心脏扩大及心力衰竭。

慢性低钾血症细胞内钾低使渗透压降低,细胞外液渗透压高,可促使抗利尿激素分泌,引起稀释性低钠血症。如及时纠正低钾,抗利尿激素分泌受抑制,水排出增加,血钠可恢复正常。

4.低镁血症 心衰时因肠道黏膜水肿使食欲减退及消化吸收功能下降,镁摄入少;此外继发醛固酮增多,促进镁的排泄;应用利尿药亦增加镁的排泄。应用洋地黄可使肾小球滤过率增加、抑制肾小管对正离子的吸收,也可增加镁的排泄。镁是心肌许多酶的激活物,镁影响心肌膜Na-K-ATP酶活性,能激活腺苷环化酶,使ATP转化为cAMP。镁不足可造成cAMP减少,心肌收缩性减弱,Na-K-ATP酶功能受损,加重心肌内低钾,还易发生心律失常、室性心动过速、室性早搏。故补镁可以预防洋地黄中毒,洋地黄中毒也可用镁治疗。缺镁时细胞不能保留钾,如不补充镁,低钾血症也难纠正。

5.代谢性碱中毒 应用利尿药如氢氯噻嗪、利尿酸钠、呋塞米等,氯排出相对多于钠,可发生低氯性或低钾性碱中毒,持续碱中毒可导致肾功能不全,使心衰顽固难治。对利尿药的反应不良或无反应。

6.酸中毒 肺水肿换气障碍可发生呼吸性酸中毒。心衰时心脏负荷过重,耗氧量增加,由于缺氧加重了无氧代谢,可产生大量丙酮酸乳酸,又可发生代谢性酸中毒。酸中毒使心功能进一步受损,导致①兴奋-收缩偶联过程障碍,心肌收缩力减弱;②ATP生成和利用障碍,心肌收缩无力;③受体对药物反应性降低,使血管活性药物疗效减弱。

7.脱水 心衰时限制水摄入、应用利尿药使水损失增多,呼吸加快、高热、出汗、呕吐、腹泻等也增加水的损失,可发生各种类型脱水。

三、临床表现

分为左心衰竭和右心衰竭,两者可单独出现或合并存在,临床症状可分三个方面。

1.心功能减退 表现有心动过速。婴儿>160次,幼儿>140次,儿童>120次,重者可出现奔马律。心脏扩大或肥大,可出现收缩期杂音。周围循环不良,血压低,脉快而弱。皮肤苍白、手足发凉、多汗。患儿精神紧张、疲乏、烦躁等。

2.肺循环淤血 表现有呼吸急促,端坐呼吸或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小气道阻力增加产生喘鸣音,肺泡及小支气管有液体渗出产生湿性啰音,咳嗽,有泡沫样白痰,肺换气障碍可产生发绀,长期缺氧可发生杵状指(趾)。

3.体循环淤血 最早出现肝大,颈静脉怒张、水肿,以下肢较为明显,重者可发生腹水

四、液体治疗

(一)输液原则

1.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和心衰体征(如肝脏大小、水肿等),详细记录体重、出入量等,监测血电解质和血气指标,为治疗提供参考。

2.每日入液量应不超过患儿基础需要量,一般婴幼儿60~80ml/(kg·d),年长儿40~60ml/(kg·d)。如完全由静脉输入,需酌情减量。呼吸急促和体温升高者(一般体温每升高1℃,24h多消耗水分13ml/kg)可适当增加。(www.xing528.com)

3.对心衰患儿,某种程度上讲输液速度比总液量更为重要,一般以不超过4~5ml/(kg·h)为宜。

4.液体张力需适当控制,如无额外丢失,1/5~1/4张即可,每日摄入钠盐限制在0.5~1g。但也不能为限制钠盐而只给患儿输无张液体,这样会造成稀释性低钠血症。

5.用洋地黄时应尽量避免静滴钙剂,有明显低钙血症时仍可酌情用。

(二)常见的水电及酸碱平衡紊乱的处理

1.水、钠潴留的治疗 首先要注意低钠饮食,限制饮水量,并应用强心药和利尿药。小儿每日钠的摄入不应超过1g,在利尿药起作用尿量增多后,饮水量可适当增加。水肿消失后仍应保持低钠饮食,以预防心衰复发。对不能进食者可供给维持液50~60ml/(kg·d),输液速度宜慢至4ml/(kg·h)。

2.低钠血症 一般心衰患儿即使血钠降低,体内总钠量可并不减少,因此血钠>120mmol/L时不需处理。另外低钠需逐渐纠正,不能在短时间内给大量高张液,以免加重心脏负担。一般补充1/2~2/3张液体即可,严重低钠可用生理盐水,高张盐水应用。

3.低钾血症 心衰时低血钾大多由使用利尿药引起,故出现此情况需酌情减停或同时应用保钾利尿药。细胞失钾是洋地黄引起心脏毒性特别是异位节律紊乱的主要机制,故用洋地黄者可常规口服氯化钾以减轻洋地黄毒性反应,同时可避免利尿剂引起低钾血症。能口服者尽量口服,一般用10%KCl1~2ml/(kg·d),分2~3次。

重者需静脉补充,注意浓度一般不超过0.3%,输液速度需控制,全天量不少于6h输入,少尿及传导阻滞者禁用。近年推出的门冬氨酸钾镁(潘南金)临床也较常用,该药有两种剂型,注射剂每支10ml,含0.4g门冬氨酸镁(33.7mgMg2+)和0.425g门冬氨酸钾(103.3mgK),每日10~20ml稀释于葡萄糖50~100ml中静滴。片剂每片含0.14g门冬氨酸镁和0.158g门冬氨酸钾,每次2~3片,1日3次,同时合并低镁血症者更适用。

4.低镁血症 心衰时镁的缺乏可影响心肌能量的产生,使心肌收缩力减弱,心排血量减少而加重心衰,及时补充镁有助于改善心功能。纠正低镁可用25%硫酸镁每次0.1~0.15ml/kg,稀释于5%葡萄糖30~50ml中静滴,每日1次,也可用门冬氨酸钾镁治疗。

5.代谢性酸中毒 此为儿科心衰最常见的酸碱平衡紊乱,小儿特别是婴儿可无呼吸深快,口唇发红等典型临床表现,而仅表现为面色灰白等,故应注意查血气,以免漏诊,纠正代酸可根据CO2结合力来计算补碱量:

5%碳酸氢钠mmol数=

根据5%碳酸氢钠溶液1ml=0.6mmol可计算出ml数。然后稀释成等渗液静滴。计算出的量可先给一半,以免矫枉过正。也可根据BE值计算碱性液量:5%碳酸氢钠mmol数=(-BE)×03×体重。若无条件查血气,临床高度怀疑代谢性酸中毒时,可给予5%碳酸氢钠每次3~5ml/kg稀释静滴。注意同时合并呼吸性酸中毒时补碱量酌减,以防CO2蓄积,加重呼酸。

6.呼吸性酸中毒 治疗以通畅气道为主,若一般治疗不易纠正,则需机械通气。

7.呼吸性碱中毒 以治疗原发病为主,发生手足搐搦者给钙剂,如病情延续数日,体内缺钾者可补K治疗。

五、其他治疗

1.一般护理 患儿应卧床休息。重者应采取半卧位,经常翻身,保持皮肤和床褥的清洁,预防压疮,对有呼吸困难和发绀者给氧吸入,烦躁不安者适当应用镇静剂。饮食应低盐,适当限制饮水量,给富含营养而易于消化的食物,多吃含钾丰富的水果蔬菜,保持大便畅通。

2.强心药 洋地黄能作用于心肌细胞膜,抑制Na-K-ATP酶,使细胞内Na增加,促进NaCa2+跨膜交换,使Ca2+流入细胞内增加,从而增强心肌收缩力,还可抑制交感神经及兴奋迷走神经减慢心率,延长心脏传导系统的不应期,增加心排血量。地高辛是小儿期最常用的制剂,剂量为0.03~0.05mg/kg,如需迅速洋地黄化,可用毛花甘C(西地兰)0.02~0.03mg/kg或毒毛旋花素K0.005~0.01mg/kg。给药有两种方法:①负荷量法,首次用总量的1/2,余量分两次,相隔6~8h一次;②维持量法,每日维持量为负荷量的1/4,分两次服,6~8d可达有效血药浓度。对起病迅速、病情重者用负荷量法,对慢性心衰者用维持量法。对病因可短期消除者,可不用维持量,病因不易消除或慢性心衰,可持续用维持量。

3.利尿药 有三类①袢性利尿药如呋塞米1~2mg/kg、利尿酸0.4~1mg/kg,作用于髓袢升支粗段,抑制该处Na和Cl的重吸收,尿含钠高,大量钠与水排泄,利尿作用最强;②噻嗪类如氢氯噻嗪2~4mg/(kg·d)作用于远曲小管近端和袢升支远端,抑制钠重吸收,利尿效果较差;③保钾利尿药如螺内酯1~3mg/(kg·d)、氨苯蝶啶2~4mg/(kg·d),作用于远曲小管,对抗醛固酮的Na-Κ交换,增加Na的排出,减少K、H的分泌和排出,利尿作用最弱。

4.血管扩张药 作用使容量血管和阻力血管扩张。由于静脉血管扩张,减少回心血量,减轻心脏前负荷,更重要的是使周围动脉扩张,左室射血阻抗降低,减轻心脏的后负荷。使心室壁张力下降,心肌耗氧量减少,改善心肌代谢。故适于有心室舒张末期压力增高的心力衰竭。

(1)硝普钠:用于难治性心衰、有大量左向右分流的先天性心脏病。可扩张动脉及静脉平滑肌,作用强、起效快,但持续时间短,在肝内迅速转化为氰化物,由肾脏排泄。长期大量应用或原有肝、肾功能障碍者,可发生硫氰酸盐中毒,出现恶心、呕吐、厌食、乏力及神经精神症状。剂量为1~8μg/(kg·min),硝普钠遇光能降解,故保存或使用时应避光。

(2)酚要拉明:除扩张小动脉外,尚可增加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增加心率和心肌收缩力。药效发生迅速,持续时间短,剂量为0.1~0.8mg/kg,停药15min作用消失。

(3)哌唑嗪:其作用与硝普钠相似,可用于急性心力衰竭对硝普钠有效者,以此药代替可持久应用,剂量0.5~1.5mg/(kg·d),分3~4次口服,经肝脏代谢,由胆道排泄。

(4)巯甲丙脯酸(卡托普利):剂量为0.5~5mg/(kg·d),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能抑制血管紧张素I转换酶的活性,使血管紧张素Ⅱ生成减少,小动脉扩张,体循环阻力下降,减轻后负荷,还能使醛固酮生成减少,水、钠潴留减轻,减少前负荷,此外尚有使缓激肽水平增高、前列腺素合成增多、抑制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和交感神经兴奋、抑制血管加压素作用,有利于血管扩张。与地高辛合用,可使地高辛血浓度提高10%,并使体内血清钾浓度增高,可减少补钾量。

5.辅助治疗 如应用极化液(10%葡萄糖100ml加10%氯化钾3ml、胰岛素4U)及能量合剂(辅酶A100U、ATP40mg、肌苷0.2g和细胞色素C30mg)可改善心肌代谢。而升血糖素有增强心肌收缩力及增加心搏出量作用,可用于治疗对洋地黄无效的心力衰竭及洋地黄中毒产生的心律失常。对洋地黄疗效不佳的心衰可改用异构体β甲基地高辛治疗,或用非糖苷、非交感胺类正性肌力药,包括磷酸二酯酶抑制剂、腺苷环化酶激活剂和钙促效剂,常用药有咖啡因、氨茶碱等,有正性肌力和血管扩张作用,短期治疗能改善血流动力学参数。

1,6二磷酸果糖:可促进细胞内高能基因的重建.加速葡萄糖无氧酵解,改进心肌能量供应,促进细胞代谢,小儿用量为150~250mg/(kg·d)。

辅酶Q10是心肌能量转换酶,在人体内呼吸链中质子移位及电子传递中起作用,是细胞代谢和细胞呼吸激活剂,可促进氧化磷酸化反应,可改善心肌供能。

6.病因治疗 对先天性心脏病可行手术治疗,对感染性心肌炎及心内膜炎可用抗生素,肺部疾病可用辅助呼吸机改善肺功能,急性风湿病肾上腺皮质素及阿司匹林,严重贫血可输红细胞

(袁雄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