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产后自汗盗汗的中医诊疗思维

产后自汗盗汗的中医诊疗思维

时间:2024-01-0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六节产后自汗、盗汗产妇于产褥期出现汗出过多,或日久不止者,称“产后褥汗不止”。产后外感风热或中暑均可有多汗的表现,但均有发热,以发热为主症,以此为辨。此外,基于气与津互根互生的生理关系,治疗自汗时,当佐以补津化气之品;治疗盗汗时,当佐以补气生津之物。

产后自汗盗汗的中医诊疗思维

第六节 产后自汗盗汗

产妇于产褥期出现汗出过多,或日久不止者,称“产后褥汗不止”。如产后出现涔涔汗出,持续不止者,称“产后自汗”;若睡后汗出湿衣,醒来即止者,称“产后盗汗”。汉代《金匮要略》已有“新产血虚,多汗出,喜中风,故令病痉”的论述,并把“多汗出”视为产后三病的病因病机之一。隋代《诸病源候论》首列“产后汗出不止候”,指出病因主要为产时伤血致“阴气虚而阳气加之,里虚表实,阳气独发于外”,相当于西医的褥汗。

一、临床诊疗思维

(一)病因病机分析

主要病机为产后耗气伤血,气虚阳气不固阴液外泄,阴虚内热则迫汗外出。

1.气虚 素体虚弱,复因产时伤气耗血,气虚益甚,卫阳不固,腠理不实,阳不敛阴,阴津外泄而致自汗不止。

2.阴虚 素体阴虚,加之因产失血伤津,阴血益虚,阴虚内热,寐时阳乘阴分,热迫津液外泄,致令盗汗。醒后阳气卫外,腠理充皮毛实而汗自止。

病因病机示意图

(二)诊断思维

1.辨病思维

(1)诊断要点

①根据产后出汗1周以上不止,伴汗多伤正,出现气虚及阴虚证候者,可诊断产后褥汗不止。

②白昼汗多,动辄汗出者为自汗,属气虚;睡中汗出,醒来汗止者为盗汗,属阴虚。

(2)鉴别诊断:主要与产后发热伴多汗者相鉴别。产后外感风热或中暑均可有多汗的表现,但均有发热,以发热为主症,以此为辨。

2.辨证思维 本病以产后出汗过多、持续时间长为特点,但应分清自汗还是盗汗,白昼汗多,动则益甚者为自汗,属气虚;睡中汗出,醒来即止者为盗汗,属阴虚。

(三)治则思维

治疗以调和营卫,平衡阴阳为主,气虚治宜益气固表,和营止汗;阴虚治宜益气养阴,生津敛汗。针对病因或补气或滋阴,并宜酌加敛汗之品,标本兼治。此外,基于气与津互根互生的生理关系,治疗自汗时,当佐以补津化气之品;治疗盗汗时,当佐以补气生津之物。乃阴中求阳、阳中求阴之意。相得益彰,其效更佳。

(四)辨证论治

1.气虚

【证候】 产后汗出过多,不能自止,动则加剧,时有恶风身冷,气短懒言,面色img96白,倦怠乏力。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辨证】 素体气虚,产后伤血,气随血耗,腠理不密,卫阳不固,则自汗恶风;动则耗气,故出汗加剧;气虚阳衰,故面色img97白,倦怠乏力,气短懒言。舌淡苔白,脉细弱均为气虚之征。

【治法】 益气固表,和营止汗。

【主方】 黄芪汤(《济阴纲目》)。

【处方举例】 黄芪12g,白术9g,防风9g,熟地黄9g,牡蛎12g,白茯苓9g,麦冬9g,甘草6g,大枣9g。

2.阴虚

【证候】 产后寐则汗出,甚则湿透衣衫,醒后即止,面色潮红,头晕耳鸣,或五心烦热,腰膝酸软。舌质红,苔少,脉细数。

【辨证】 素体阴虚,因产伤血,营阴更耗,阴虚内热,入寐则阳伏阴分,热迫汗出,故寐则汗出;醒后阳出于阴,卫表得固,故汗出可止;虚阳浮越,故面色潮红,头晕耳鸣;肾阴虚损,则可见五心烦热,腰膝酸软。舌红少苔脉细数,均为阴虚内热之征。

【治法】 益气生津,滋阴敛汗。

【主方】 生脉散加煅牡蛎、浮小麦、山茱萸、糯稻根。

【处方举例】 人参15g,麦冬9g,五味子6g,煅牡蛎15g,浮小麦9g,山茱萸9g,糯稻根9g。(www.xing528.com)

(五)病程观察

1.在气虚证型中,若头晕心悸,唇甲苍白者,加党参首乌阿胶以益气养血;若汗出过多,可加麻黄根、浮小麦以加强固涩敛汗之功。

2.在阴虚证型中,若口燥咽干者,加石斛玉竹以养阴生津;五心烦热甚者,加生地黄、地骨皮以滋阴清热。

(六)预后转归

及时治疗,预后良好。若日久不瘥,须防气随津脱,变生他疾。

(七)预防与调护

1.汗出多者,应勤换内衣,用干毛巾擦身,不可冒汗吹风,须防感冒。2.避免辛辣致热的食品,多食富于营养之食物。

3.孕期注意锻炼,增强体质。

4.提高接产技术,缩短产程,以免产程过长,耗气伤血。

(八)疗效评定

1.治愈 汗出消失,各项检查正常。

2.好转 汗出明显减轻。

3.未愈 汗出无改善。

二、名家医案

何嘉琳医案——气虚阳弱,复感寒邪,腠理不固,营卫失和

于某,女,24岁,已婚。

【就诊日期】 2002年12月11日。

【主诉】 产后2个月,全身大汗淋漓1天。

【现病史】 产后2个月,恶露尚未全净,昨去理发时误用冷水冲头,当即感畏寒身冷,头痛不舒。某医院诊为感冒,予服泰诺片,静滴参麦注射液。当晚不论寤寐均大汗淋漓,手足冰冷,身寒不温。诊见面部及全身大汗淋漓,毛巾拭之即出,片刻毛巾及内衣湿透。伴精神恍惚,面色苍白,气短不言。

【查体】 舌淡红、苔薄,脉沉细。

【诊断】 产后汗出。

【辨证】 气虚阳弱,复感寒邪,腠理不固,营卫失和。

【治法】 益气温阳,调和营卫,养心安神。

【方药】 黄芪、党参各30g,酸枣仁、白芍当归、麦冬各10g,五味子、远志桂枝川芎附子炭各6g,益母草30g,龙骨15g,甘草5g。1剂。

二诊:第2天家属前来转方,诉服药后汗出明显减少,形寒畏冷好转,精神转佳,恶露已净,药已见效,再宗前意化裁。处方:黄芪、党参各30g,麦冬、白芍、酸枣仁、白术、阿胶珠、生地黄各12g,山茱萸、附子炭、桂枝、远志、五味子、陈皮各5g,龙骨15g。3剂。

三诊:诉形寒畏冷已除,盗汗、自汗亦愈,余症亦减,再以前方加减以善后。

【按语】 该患者新产后本已气血两虚,复受寒邪,伤及腠理,则营卫不和,腠理不固,故见自汗;汗出过多,更伤阴液,阴虚内热,迫汗外泄则夜寐盗汗;气血不足,心神失养则精神恍惚。治疗以黄芪建中汤加减,黄芪、党参、桂枝、附子炭益气温阳、散寒解表;麦冬、五味子、白芍养阴敛汗、补虚和营,当归、川芎养血和血,酸枣仁、远志、龙骨宁心安神,龙骨本身又有敛汗固精作用,恶露未净故加益母草,甘草调和诸药。上药合用,使气血得补,营卫调和则腠理致密,心神得养,疾病霍然而愈。

[选自崔林.何嘉琳妇科杂病验案4则.浙江中医杂志,2004,6:26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