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子眩:妊娠中晚期出现的头目晕眩及治疗方法

子眩:妊娠中晚期出现的头目晕眩及治疗方法

时间:2024-01-0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十一节子眩妊娠中、晚期出现头目晕眩,或伴浮肿,血压升高,甚者昏眩欲厥,称为“子眩”,亦称“妊娠眩晕”“子晕”,往往是子痫的先兆阶段。子晕常为子痫之前期表现,及时有效地治疗可控制和预防子痫的发作。妊娠眩晕较为常见,属产科重症之一,及时、正确地治疗,预后大多良好,否则病情加重,可发展为子痫。

子眩:妊娠中晚期出现的头目晕眩及治疗方法

第十一节 子  眩

妊娠中、晚期出现头目晕眩,或伴浮肿,血压升高,甚者昏眩欲厥,称为“子眩”,亦称“妊娠眩晕”“子晕”,往往是子痫的先兆阶段。如果子烦与子晕同时出现,提示病情较为严重,但尚未发展到子痫阶段。本病类似于西医学的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轻者似妊娠高血压,重者似先兆子痫)或妊娠合并原发性高血压病引起的眩晕。妊娠眩晕较为常见,属产科重症之一,及时、正确地治疗,预后大多良好,否则病情加重,可发展为子痫。

一、临床诊疗思维

(一)病因病机分析

主要机制是阴虚阳亢,上扰清窍,亦可因气郁痰滞,清阳不升,或气血虚弱,清窍失养而引起眩晕。常见分型有阴虚肝旺、脾虚肝旺、气血虚弱。

1.阴虚肝旺 素体阴虚,肝阳偏亢,孕后血聚养胎,阴血益感不足,阴不潜阳,肝阳愈亢,上扰清窍,而致眩晕。

2.脾虚肝旺 平素郁怒不解,肝失条达,疏泄失权,或肝郁脾虚,健运失司,孕后胎体渐大,影响气机升降,痰湿中阻,清阳不升,故为眩晕。

3.气血虚弱 素体气血两虚,孕后赖气血养胎,故气血愈虚,气虚则清气不升,血虚则髓海失养,故发为眩晕。

病因病机示意图

(二)诊断思维

1.辨病思维

(1)诊断要点

①病史:了解有无慢性肾炎、高血压、糖尿病贫血营养不良史;是否高龄或低龄初孕、多胎妊娠或羊水过多等。

②症状:妊娠期头晕,头痛,眼花,甚或胸闷,恶心,呕吐,或伴水肿等,往往是子痫发作的前期症状。

③检查:

妊娠20周后血压升高至140/90mmHg以上,伴有蛋白尿和(或)水肿。

测定血红蛋白、全血黏度、血细胞比容、尿素氮、二氧化碳结合力、肝肾功能凝血功能,以及眼底检查、心电图检查、B超检查胎儿情况等。

(2)鉴别诊断:妊娠合并慢性肾炎。孕前有肾炎史,孕20周前发病,水肿始于眼睑,尿检尿蛋白阳性外,还可见各种管型或红、白细胞。

2.辨证思维 妊娠眩晕发生的机制主要是前人所说的“无虚不作眩”“无风不作眩”和“无痰不作眩”。孕后,阴血聚以养胎,阴分必亏,阴不潜阳,肝阳易亢化火化风;或胎体渐大,影响气机升降,气滞湿停,化为痰浊,上扰清窍;或气血虚弱,清窍失养,均或发为妊娠眩晕。本病的辨证以眩晕的性状及伴随症辨虚实。头目眩晕或头痛,面红耳赤,口干苦者,为肝阳上亢;头目眩晕头重,胸闷痰多,则为痰浊壅盛;头目眩晕,闭目片刻即止,心悸汗出者,常为气血虚弱。

(三)治则思维

治疗本病以平肝潜阳为法,佐以滋肾养阴;或健脾利湿,慎用辛散温燥之品,以免重伤其阴而反助风火之邪。结合血压及水肿的情况灵活处理。如属子痫之先兆,务必严密观察,及时治疗,以防发展为危重之子痫。子晕常为子痫之前期表现,及时有效地治疗可控制和预防子痫的发作。针对其肝阳上亢,易于化火生风的病机特点,平肝潜阳是为首务。也要注意兼夹证的处理,夹痰湿者化痰除湿;兼血瘀者活血化瘀,“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可辅助镇肝熄风,是所谓“有故无殒,亦无殒也。”(《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篇》)。

(四)辨证论治

1.阴虚肝旺

【证候】 妊娠中晚期,头晕目眩,视物模糊,心中烦闷,颜面潮红,咽干口燥,手足心热。舌红,苔少,脉弦细滑数。

【辨证】 肝肾阴亏,孕后精血益虚,水不涵木,肝阳上扰,故头晕目眩,视物模糊;阴虚内热,虚火上炎,则颜面潮红,咽干口燥,手足心热;热扰神明,则心中烦闷。舌红苔少,脉弦细数,均为阴虚肝旺之征。

【治法】 育阴平肝潜阳。

【主方】 三甲复脉汤加减。

【处方举例】 白芍12g,阿胶9g(烊冲),炙龟甲12g(先煎),麦冬12g,熟地黄10g,钩藤10g,石决明12g(先煎),夏枯草10g。

2.脾虚肝旺

【证候】 妊娠中晚期,头晕目眩,头胀且重,面浮肢肿,胸闷呕逆,胁胀纳差。苔白腻,脉弦滑。

【辨证】 脾虚湿停,痰浊中阻,孕后血聚养胎,阴血益虚,肝失育养,肝阳夹痰浊而上扰清窍,故头晕目眩,头胀且重;脾失健运,水湿泛溢肌肤,故见面浮肢肿;脾湿肝旺,则见胸闷呕逆,胁胀纳差。苔白腻,脉弦滑,均为脾虚肝旺之征。

【治法】 健脾利湿,平肝潜阳。

【主方】 白术散加减。

【处方举例】 制半夏9g,炒白术10g,天麻20g,陈皮6g,茯苓10g,白蒺藜10g,石决明12g(先煎),蔓荆子9g,泽泻10g。

3.气血虚弱型

【证候】 妊娠中晚期,头晕眼花,心悸健忘,少寐多梦,神疲乏力,气短懒言,面色苍白或萎黄,舌淡,脉细弱。

【辨证】 血气不足,清气不升,髓海失养,故孕后头昏眼花;血虚心神失养,则心悸健忘,少寐多梦;气虚中阳不振,则神疲乏力,气短懒言;气血不足,不能充养荣润于面,故面色苍白或萎黄。舌淡,脉细弱,为气血不足之征。(www.xing528.com)

【治法】 益气养血。

【主方】 八珍汤。

【处方举例】 党参15g,白术10g,茯苓10g,炙甘草10g,熟地黄10g,当归10g,白芍10g。

(五)病程观察

1.在阴虚肝旺证型中,若头晕眼花甚者,酌加菊花、枸杞子、蔓荆子以养血平肝;心悸健忘,少寐多梦者,酌加远志、酸枣仁、龙眼肉以养心安神。

2.在脾虚肝旺证型中,若有水肿,加茯苓、泽泻利水渗湿;肝肾阴虚,腰膝酸软,加杜仲桑寄生、白芍以补肾柔肝;便秘者,加火麻仁9g,柏子仁10g;浮肿者,加泽泻12g,猪苓10g或茯苓皮10g。腹胀者,加大腹皮10g;头胀头晕严重者,加生龙齿15g(先煎),牡蛎30g(先煎)。

(六)预后转归

发现子晕要测血压,检查尿常规或肾功能,认真治疗,防止向先兆子痫发展,可予中药、西药同时治疗。如果子烦与子晕同时出现,提示病情较为严重,但尚未发展到子痫阶段。妊娠眩晕较为常见,属产科重症之一,及时、正确地治疗,预后大多良好,否则病情加重,可发展为子痫。

(七)预防与调护

休息静卧对治疗子晕有重要帮助,避免劳累和精神刺激或过度兴奋或抑郁不乐等情绪变化。

(八)疗效评定

1.治愈 无头晕等不适症状,肝肾功能、尿蛋白检查正常。

2.好转 偶有头晕等不适症状,肝肾功能、尿蛋白等检查尚未完全恢复正常。

3.未愈 头晕症状无改善,伴有血压升高,发展为先兆子痫,若不能控制则进一步发展为子痫。

二、名家医案

钱伯煊医案——心肝血少,风阳上扰

王某,女,29,已婚。

【就诊日期】 1959年5月11日。

【主诉】 孕37周,眩晕头痛2个月。

【现病史】 孕妇于妊娠早期泛恶,呕吐不甚,未做产前检查,于4周前第1次在某医院测量血压130/100mmHg,60天前因剧烈头痛,曾住某医院治疗,住院期间血压150~190/110~120mmHg,尿蛋白(++),浮肿较甚,经治疗后,浮肿消失,血压仍高,而转诊住院,现症状:头痛头晕颇甚,经常鼻衄,口渴喜饮。

【查体】 浮肿(+),血压180/120mmHg,尿蛋白(+++),舌苔黄腻,脉象弦滑微弱。

【诊断】 妊娠眩晕。

【辨证】 心肝血少,风阳上扰。

【治法】 镇肝熄风,清热宁心。

【方药】 羚角琥珀散3g,每6小时服一次。

二诊:5月12日,服羚角琥珀散后血压稍有下降,曾鼻衄一次,少寐多梦,头晕稍减,腰部微酸,便干溲少,舌苔黄腻,脉象左沉弦滑、右细弦滑微数,仍从前法增减,方用羚角琥珀散加钩藤汤加减。

处方:钩藤9g,当归9g,桔梗3g,桑寄生12g,茯神9g,玄参9g,菊花6g,黄芩6g,生龙齿15g,灵磁石15g,牛膝6g。1剂。另羚羊角粉1.2g,琥珀粉1.8g,两味相和,装入胶囊,分2次服。

三诊(5月13日):昨日血压升降在150~198/110~130mmHg之间,仍感头痛,口渴减轻,夜寐易醒,二便正常,舌苔黄腻、边白腻,脉象弦微滑、两尺弱,治以育阴潜阳,和胃安神。

处方:生鳖甲15g,生龟甲15g,生牡蛎15g,陈皮3g,制半夏6g,茯神9g,炙甘草3g,炒牛膝6g,大腹皮9g。1剂。另羚角琥珀散3g,6小时一次。

四诊(5月14日):昨日夜寐不安,今日头痛加重,血压仍高,波动在150~190/110~140mmHg,呕吐一次,二便正常,舌苔中黄边腻,脉象弦弱微滑而数。治以养血安神,镇肝熄风。

处方:当归9g,白芍9g,天麻6g,钩藤9g,茯神12g,远志6g,白薇9g,桑寄生12g。1剂。另羚羊角粉1.2g,分2次服。

五诊(5月15日):服药后,血压较平,在160~170/100~130mmHg,头痛亦减,昨夜尚可入睡,今晨未曾泛恶,稍可进食,胃脘胀滞,小溲色黄,舌苔中黄,边白腻,脉象滑数、左细。治以敛肝祛风,宁心和胃。

处方:钩藤9g,桑寄生12g,桔梗3g,茯神9g,当归9g,陈皮6g,制半夏9g,远志6g。2剂。

产妇于5月14日行破膜引产,并配西药肼屈嗪、苯巴比妥(鲁米那)、吗啡、哌替啶(度冷丁)等,于5月17日平安分娩,当时血压160/106mmHg,以后用养血清热,健脾和中之法,服药16剂,血压维持在120~150/80~100mmHg,仍偶有头痛汗多、便溏等症,于6月8日出院,出院前测量血压为114~120/70~74mmHg。

[选自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钱伯煊妇科医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