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节 胎死不下
妊娠20周以后胎死宫内,不能自行产出者,称为“胎死不下”。亦称“胎死腹中”“子死腹中”。本病早在隋代《诸病源候论·妊娠胎死腹中候》已有认识,“此或因惊动倒仆,或染温疫伤寒,邪毒入于胞脏,致令胎死”。至金元时期,有以其母体脉证变化来验胎死的。如河间《伤寒六书》:“……儿死腹中,脉弦数而涩……腹满急痛喘闷,股已不动者是也。”后世又有以舌色验死胎者,如《景岳全书·妇人规》:“……或秽气上冲而舌见青黑者,皆子死之证。”这均可作为验死胎之参考。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过期流产及妊娠中晚期的死胎。胎死不下是临床常见病之一,确诊后,应及时处理。死胎稽留宫腔过久,容易发生凝血机制障碍,导致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可危及孕妇生命。
一、临床诊疗思维
(一)病因病机分析
胎死不下的机制不外虚实两方面,虚者气血虚弱,无力运胎外出,实者瘀血、湿浊阻滞,碍胎排出。常见分型有气血虚弱、瘀血阻滞、湿阻气机。
1.气血虚弱 孕妇素体虚弱,气血不足,冲任空虚,胎失气载血养,遂致胎死胞中;又因气虚失运,血虚不润,故死胎难以产出,遂为胎死不下。
2.瘀血阻滞 孕期跌仆外伤,或寒凝血滞,瘀阻冲任,损及胎元,致胎死胞中;复因瘀血内阻。产道不利,碍胎排出,故而胎死不下。
3.湿阻气机 素体脾虚,化源不足,孕后胎失所养,以致胎死胞中;脾虚运化失职,湿浊内停,壅塞胞脉,气机阻滞,则死胎滞涩不下。
病因病机示意图
(二)诊断思维
1.辨病思维
(1)诊断要点
①病史:有停经史,或有胎漏、胎动不安病史。
②症状:可无明显症状。或在妊娠早期早孕反应消失,乳房松软变小;妊娠5个月以后胎动停止,子宫不再增大。若胎儿死亡时间较长,可出现口中恶臭,阴道流血色暗或如豆汁,腰酸腹坠等症。
③检查
妇科检查:子宫颈口闭合,子宫小于妊娠月份。
B超检查:无胎心、胎动;甚可见胎头塌陷,胎盘肿胀。
实验室检查:必要时做凝血功能检查。
(2)鉴别诊断:与胎萎不长相鉴别。胎死不下或曾有过先兆流产症状,如已至妊娠中期,孕妇未感腹部增大,无胎动。有时可有反复性阴道流血,量时多时少,呈暗红色;B超检查无胎心、胎动反射。妊娠中晚期胎死日久可见胎头塌陷。胎萎不长怀孕4~5个月后,孕妇腹形明显小于正常妊娠月份,但胎儿依然存活。B超检查可见胎心、胎动反射,双顶径小于妊娠月份。
2.辨证思维 根据妊娠月份、胎死时间、全身症状、舌脉等辨虚实。
(三)治则思维
治疗大法以下胎为主。但须根据孕妇体质强弱,证候虚实,审慎用药,不宜概行峻攻猛伐,致损伤正气。胎死日久,易发生凝血障碍,属于危重病证,应中西医结合积极救治。
(四)辨证论治
1.气血虚弱
【证候】 胎死不下,小腹隐痛,或有冷感,或阴道流血水,头晕眼花,心悸气短,精神倦怠,面色苍白,或口有恶臭。舌淡,苔白,脉细弱。
【辨证】 由于气血虚弱,气虚运送无力,血虚产道失于濡润,故胎死腹中久不产下;死胎内阻,气血运行不畅,胞宫失于温养,故小腹隐痛,或有冷感;气血虚弱,冲任不固,是以阴道可见淡红色血水流出;气血不足,外不荣肌肤,上不荣清窍,故面色苍白,头晕眼花;内不荣脏腑,则精神倦怠,心悸气短;胎死已久,腐臭之气上逆,故口有恶臭;舌淡,苔白,脉细弱,为气血虚弱之征。
【治法】 益气养血,活血下胎。
【主方】 救母丹(《傅青主女科》)。
【处方举例】 党参20g,当归10g,川芎10g,益母草30g,赤石脂20g,荆芥穗(炒黑)10g。
2.瘀血阻滞
【证候】 胎死不下,小腹疼痛,或阴道流血,紫暗有块,口气恶臭,面色青暗,舌紫暗,脉沉涩。
【辨证】 瘀血阻滞,碍胎排出,则胎死不下;瘀血阻滞冲任,不通则痛,故小腹疼痛;瘀血内阻,血不归经而外溢,则阴道流血,血色紫暗或夹血块;胎死瘀久,秽气上冲,故口气恶臭;面色青暗,舌紫暗,脉沉涩,为胎死血瘀之征。
【治法】 行气活血,祛瘀下胎。(www.xing528.com)
【主方】 脱花煎加芒硝。
【处方举例】 肉桂5g,当归10g,川芎10g,牛膝10g,红花15g,车前子15g,芒硝10g。
3.湿阻气机
【证候】 胎死不下,小腹冷痛,或阴道流血,胸腹满闷,口出秽气,神疲乏力。舌胖,苔白厚腻,脉濡缓。
【辨证】 脾虚湿阻,壅塞胞宫,气机阻滞,运胎无力,故胎死不下,小腹疼痛;湿浊中阻,气机升降不利,故胸腹满闷;胎死既久,腐气上逆,故口出秽气;脾虚湿困,阳气不振,故神疲乏力。苔厚腻,脉濡缓,乃湿困中州,气机不利之征。
【治法】 运脾除湿,行气下胎。
【处方举例】 苍术15g,厚朴10g,陈皮10g,甘草10g,芒硝15g,枳实15g。
(五)病程观察
1.在气血虚弱证型中,若气虚甚者,酌加黄芪补气;小腹冷痛者,酌加吴茱萸、乌药、艾叶暖宫而行气下胎。
2.在瘀血阻滞证型中,若腹痛阵作,阴道下血量多者,加炒蒲黄、五灵脂以祛瘀下胎,止痛止血。
(六)预后转归
一般来说,及时发现,去胎益母则预后较好。死胎稽留宫腔过久,容易发生凝血机制障碍,导致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可危及孕妇生命。胎死过久易发宫内感染,注意预防感染。
(七)预防与调护
1.定期做产前检查,若胎儿大小与妊娠月份不符,要密切观察,及早确诊和处理。
2.孕后应慎劳逸,节房事,调情志,多食有营养易消化的食物。
3.子死腹中,一经确诊,应立即住院,速下死胎。
二、名家医案
朱小南医案——瘀血阻滞
范某,女,37岁,已婚。
【就诊日期】 1958年11月5日。
【主诉】 孕6个月余,胎动消失1个月。
【现病史】 患者33岁结婚,妊娠5个半月时腹部被撞伤,曾经两度见红,胎动消失。10月5日至某医院检查,妊娠试验阴性,认为胎儿已死于腹中,久而不下,建议手术取胎,患者不愿,经该院介绍来诊。近日胸闷纳呆,撞伤至今已有月余,腹部不感胎动。
【查体】 虽妊娠6个半月,而胎反见萎缩,如4个月形状,切脉弦涩。
【诊断】 胎死不下。
【辨证】 瘀血阻滞。
【治法】 活血下胎法。
【方药】 当归尾、桃仁、牛膝、红花、三棱、莪术各9g,煎汤送服大黄虫丸12g。3剂。
复诊:药后小腹隐痛,阴道流血,唯胎儿尚未落下,刻感精神疲乏,头晕肢软,按脉虚弦,舌苔薄白,乃用黑神散加减,温中活血:当归9g,赤芍9g,熟地黄12g,黑豆12g,泽兰叶12g,肉桂3g,三棱9g,莪术9g,生甘草3g。
服药后死胎连胎盘全下,落下时胎儿已腐烂,除腹部略有胀痛外,流血不多,经过良好。
【按语】 胎死下不,建议手术取胎,中药治疗要严密注意阴道出血,做好手术的准备。
[选自朱南松,朱荣达.朱小南妇科经验选.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