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妊娠腹痛
妊娠期间以小腹疼痛为主症,且反复发作者,称为妊娠腹痛。又称“胞阻”。本病指妊娠期间由于胞脉失养、气血运行不畅或阻滞引起的腹痛。本病治疗得当预后良好,如果耽误治疗,腹痛增剧,甚或引起流产或早产。
一、临床诊疗思维
(一)病因病机分析
发病机制主要是胞脉阻滞、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为实,不荣而痛为虚。常见分型有血虚、虚寒、气郁等。
1.血虚 素体血虚,或失血过多,或脾虚化源不足而血虚,血虚则胞脉失养,以致腹痛。
2.虚寒 素体阳虚,阴寒内生,不能生血行血,胞脉失于温煦,更致气血运行不畅,胞脉受阻,因而发生腹痛。
3.气郁 素性抑郁,或为情志所伤,气郁则血行不畅,胞脉阻滞,不通则痛,因而腹痛。
病因病机示意图
(二)诊断思维
1.辨病思维
(1)诊断要点
①在妊娠期间,出现下腹疼痛,不伴阴道流血。一般不甚剧烈,但常反复发作,为主要诊断依据。
②孕期检查:妊娠子宫,增大如停经月份,腹部柔软不拒按。
(2)鉴别诊断:孕期患腹痛,涉及内、外、妇产科疾病,必须详加鉴别。如腹痛伴有出血者,要注意与胎动不安、异位妊娠鉴别;若下腹痛、脘腹痛,还要与孕期胃脘痛或合并阑尾炎做鉴别。也有下腹剧痛者,但要与卵巢瘤蒂扭转相鉴别。
①宫外孕:有停经后阴道不规则流血史,其腹痛常拒按,如果输卵管妊娠破裂,有内脏撕裂痛,伴疼痛性休克,内出血多时伴失血性休克,病情危重。查血β-HCG和B超可辅助诊断。后穹隆穿刺抽出不凝结血液,提示内出血存在。
②流产:早孕流产之腹痛,伴腰酸和阴道流血,可做B超和查妊娠试验,了解胎儿情况。
③卵巢囊肿扭转:其腹痛一侧下腹部阵发性绞痛,妇检和B超提示一侧附件有囊肿存在,其扭转部位有压痛,子宫内无孕囊存在,无停经史。尿妊娠试验阴性。
④急性阑尾炎:有发热和转移性腹痛,右下腹麦氏点有明显压痛和反跳痛。无停经史,尿妊娠试验阴性,血常规检查提示白细胞明显升高。B超检查提示子宫内无孕囊存在,阑尾区有炎症表现。
2.辨证思维 辨证主要根据腹痛的性质和程度,结合兼症及舌脉特点辨其虚实。虚痛者,多绵绵作痛;实痛者,多为胀痛。素体血虚,或失血过多,或脾虚化源不足为血虚。素体阳虚,阴寒内生,不能生血行血,胞脉失于温煦,更致气血运行不畅,胞脉受阻为虚寒。素性抑郁,或为情志所伤,气郁则血行不畅,胞脉阻滞,不通则痛为气郁。
(三)治则思维
本病治法以调理气血为主,使胞脉气血畅通,则其痛自止。根据妊娠病的治疗原则是治病与安胎并举,故对妊娠腹痛的治疗,也应采用止痛与安胎并举,不可妄用攻伐胎儿的止痛药,如红花、三棱、枳实等。妊娠腹痛治疗后腹痛不减轻者,应引起重视,慎防发展为流产,需做必要的检查,同时增加安胎药的使用。
(四)辨证论治
1.血虚型
【证候】 妊娠小腹绵绵作痛,头晕心悸,失眠多梦,面色萎黄,舌淡,苔薄白,脉细滑。
【辨证】 素体血虚,孕后血聚养胎而愈虚,血虚胞脉失养,故小腹绵绵作痛;血虚髓海失养,则头晕;血不养心,则心悸;神不安舍,则少寐多梦;血虚不能上荣于面,故面色萎黄。舌淡,苔薄白,脉细滑,为血虚之征。
【治法】 补血养血,止痛安胎。
【处方举例】 当归10g,白芍15g,川芎6g,白术15g,茯苓10g,党参20g,阿胶10g(烊冲)。
2.虚寒型
【证候】 妊娠小腹冷痛,喜温喜按,形寒肢冷,倦怠无力,面色白,舌淡,苔白,脉细滑。
【辨证】 素体阳虚,孕后胞脉失于温煦,故小腹冷痛,喜温喜按;中阳不振,则倦怠无力;阳气不能外达,故形寒肢冷:面色白。舌淡,苔白,脉细滑,为虚寒之征。
【治法】 暖宫止痛,养血安胎。
【主方】 胶艾汤(《金匮要略》)。
【处方举例】 阿胶10g(烊冲),艾叶10g,当归10g,川芎6g,白芍15g,干地黄15g,甘草10g。
3.气郁型
【证候】 妊娠小腹胀痛,情志抑郁,或烦躁易怒,伴胸胁胀满,舌红,苔薄,脉弦滑。
【辨证】 素性忧郁,肝失条达,气机不畅,孕后胞脉阻滞,故小腹胀痛;气滞肝脉,故胸胁胀满;气郁无以宣达,气机不畅,故情志抑郁,或烦躁易怒。舌红,苔薄,脉弦滑,为肝郁气滞之征。
【治法】 疏肝解郁止痛。
【主方】 逍遥散加减。(www.xing528.com)
【处方举例】 柴胡6g,当归9g,白芍12g,白术10g,黄芩9g,紫苏梗9g,川楝子10g,熟地黄10g,佛手片9g,杜仲10g,续断10g。
(五)病程观察
1.在血虚证型中,若血虚甚者,酌加枸杞子、制首乌、菟丝子滋肾养血,濡养胞脉;心悸失眠者,酌加酸枣仁、龙眼肉、五味子养血宁心安神。
2.在虚寒证型中,若肾阳虚衰,兼腰痛者,酌加杜仲、巴戟天、补骨脂以温肾助阳,使阴寒消散,气血流畅,则腹痛可止。
3.在气郁证型中,若郁而化热者,酌加栀子、黄芩清热凉血,和营止痛。
(六)预后转归
妊娠腹痛是孕期常见病,若不伴有下血症状,一般预后良好。若痛久不止,病势日进,也可损伤胎元,甚则发展为堕胎、小产。
(七)预防与调护
孕后注意妊娠期卫生,保持心情舒畅,起居有常,不要过于劳累,慎避虚邪贼风,戒房事,均是预防、减少妊娠腹痛发生的重要措施。
妊娠腹痛发生后要注意观察病情:观察腹痛性质及伴随症状,排除流产与宫外孕。同时要注意生活调摄:①卧床休息。②禁性生活。③心理调护。④饮食易消化富营养,忌辛辣之品。⑤慎起居,保持大便通畅。
(八)疗效评定
1.治愈 腹痛好转或消失,无阴道流血等症状,妊娠继续,B超检查正常。
2.好转 腹痛明显减轻,B超等检查未见异常。
3.未愈 腹痛症状不缓解甚至加重,出现腹痛加重,或出现阴道出血时,可发展为流产。
二、名家医案
1.罗元恺医案——血虚气滞
康某,女,36岁,已婚。
【就诊日期】 1989年8月6日。
【主诉】 孕8个月,下腹胀痛。
【现病史】 原发不孕,经中药调治后妊娠。形体较胖,属脾虚痰湿重之体质,孕至8个月时,腹部胀痛明显,入住某医院。经西医药调治一段时期未效,现症见腹部膨胀,叩之有音,自觉疲倦,纳差。
【查体】 舌淡苔薄,脉沉细滑。
【诊断】 妊娠腹痛。
【辨证】 血虚气滞。
【治法】 养血健脾,行气止痛安胎。
【方药】 当归、川芍各9g,白芍、桑寄生、茯苓各15g,白术、泽泻各12g,砂仁(后下)3g,广木香(后下)3g。水煎服,分2次饮下。服用2剂后,腹部胀痛大减,间有嗳气,嗳气后则舒。继仍以当归芍药散为主,加入藿香、佛手各9g,枳壳5g,桑寄生15g。再服3剂,大便较畅,有矢气,腹部胀痛全消。其后足月剖宫产一男婴(因高龄产妇关系,故行剖宫产),婴儿发育良好,随访2岁多甚健。
【按语】 妊娠腹痛多发生于中晚期,此时胎体长大,一方面极需血气之滋养,而胎体又会阻碍孕妇气机之升降。患者多为素体气血不足,脾肾较虚。孕后血以养胎,气以载胎,而血赖气以运行,血虚则胞脉失养,气虚则胞脉运行不畅气血阻滞,不通则痛。《张氏医通·妇人门·胎前诸痛》云:“腹痛,或发或止,名曰胎痛,属血少。”江之兰的《医津一筏》云:“虚痛虽有气血寒热之分,然皆主于气郁,气不滞则痛无由生,气虚则气行迟,迟则郁滞而痛。”说明此类证型之妊娠腹痛的机制为气血郁滞。本病之临床表现为腹部膨胀疼痛,叩之有声响,扪之无硬块除胎儿以外,无阴道流血。往往面色黄滞,或心悸短气、睡眠欠佳,大便不畅,舌淡苔白,脉沉细滑或兼弦。治宜养血健脾,行气止痛安胎,可用当归芍药散加减。
[选自罗元恺.女科述要:治疗妊娠腹痛的体会.新中医,1993,4:11]
2.罗元恺医案——下焦虚冷
余某,女,32岁,已婚。
【就诊日期】 1988年4月9日。
【主诉】 孕4个月,下腹冷痛。
【现病史】 第3次怀孕,孕后恶阻不能食,常吐白沫,口淡,喜嚼咸辣物品,身体羸弱,面色苍黄,大便溏薄,孕至4个月以后,常觉下腹冷痛不适,嗳吐清涎,带下清稀。
【查体】 舌淡红、苔白,脉细缓弦滑。
【诊断】 妊娠腹痛。
【辨证】 下焦虚冷。
【治法】 温经散寒护胎。
【方药】 补骨脂、炒白芍各15g,党参25g,茯苓20g,桂枝12g,炙甘草6g,煨姜9g。服5剂后,腹痛缓解,余症亦渐除。后考虑其气血俱虚,继用圣愈汤加艾叶、砂仁以善其后。寒邪既去,气血渐复,腹痛之症未再发作,足月时顺产一女婴,母子平安。
【按语】 素体阳虚,寒从内生,血为寒凝,不能温运胞脉以养胎,胞脉失养,时而腹部疼痛。自觉下腹有冷感,带下清稀量多,面色苍白,口淡纳呆,四肢不温,身体怕冷,疲乏无力,腰膝酸冷,舌淡红、苔白润,脉沉细缓滑。治宜温经散寒护胎。妊娠腹痛之由于下焦虚寒者,《金匮要略》提出以附子温其脏,原文未列出具体方药,可选用《伤寒论》之附子汤。
[选自罗元恺.女科述要:治疗妊娠腹痛的体会.新中医,1993,4:1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