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 脏 躁
妇女精神忧郁,烦躁不宁,无故悲泣,哭笑无常,喜怒无定,呵欠频作,不能自控者,称脏躁。若发生于妊娠期,称“孕悲”;发生在产后,则称“产后脏躁”。
一、临床诊疗思维
(一)病因病机分析
本病之发生与患者体质因素有关,脏躁者,脏阴不足也。精血内亏,五脏失于濡养,五志之火内动,上扰心神,以致脏躁。忧愁思虑,心脾两伤,营血不足;或产后精神创伤,失血过多,心失血养,神不守舍。或情志素激或久郁化火,火灼阴液,上扰心神。或素体脏虚或五志过极化火,熬津成痰,痰火上扰清窍。或年近七七,肝肾亏虚,阴阳失调,虚火上扰心神。
(二)诊断思维
1.辨病思维
(1)诊断要点
①症状:精神忧郁,情志烦乱,哭笑无常,呵欠频作。
②妇科检查:可无明显异常。
③辅助检查:血、尿、脑电图无异常发现。
(2)鉴别诊断
①本病与更年期综合征之鉴别,更年期综合征发生于更年期,由于卵巢功能衰退,导致内分泌功能失调及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所产生的一系列症候群,可见阴阳失调的多种症状。
②本病与经行情志异常有相似之处,但后者主要在于伴随月经周期性发作。
2.辨证思维 本病以情志异常为辨证依据。
(三)治则思维
治疗以滋养心脾为原则。故虽有火而不宜清降,有痰而不宜温化,当以甘润滋养之法为主。
(四)辨证论治
【证候】 神疲恍惚,喜怒无常,呵欠频频,心烦不安,心悸失眠。舌淡苔薄,脉细弱无力。
【辨证】 本病主要表现在神志的异常改变,如神志恍惚,情绪易于波动,均系血虚不能养神所致。神有余则笑,不足则悲,故发作时悲伤欲哭,喜笑无常。志火内动,则使心烦,睡眠不安。呵欠亦为神疲之征。舌淡苔薄,脉细弱无力,均为阴血亏虚之证。
【治法】 甘润滋补,养心益脾。
【主方】 甘麦大枣汤加酸枣仁、柏子仁。
【处方举例】 小麦10g,甘草10g,大枣12g,酸枣仁15g,柏子仁12g。
(五)病程观察
在阴血亏虚证型中,若心烦易怒,夜寐欠安,梦多善惊,坐卧不定,时悲时笑,溲赤便秘。舌红苔黄,脉细数。治法以滋阴降火,平肝清心。方药:百合地黄汤加味。兼夹痰浊者,加胆南星、茯苓、郁金、石菖蒲。
(六)预后转归(www.xing528.com)
本病辨证准确,治疗得当,大多预后良好。
(七)预防与调护
1.本病之发生与素体脏虚、阴液不足有关,平素宜服滋阴润燥之品,忌服辛苦酸辣之物,以免灼伤阴液,导致阴虚火旺,热扰心神。
2.生活要有规律,要注意摄生,避免紧张和情绪过激,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心情要开朗,愉悦。
3.本病在药物治疗过程中可配合精神心理疗法。
(八)疗效评定
1.治愈 情绪平稳,行为正常。各项检查正常。
2.好转 情绪波动明显减轻,行为尚未完全恢复正常,可基本控制。
3.未愈 情绪波动,症状无改善。
二、名家医案
戴树生医案——精血亏少,心肝失养,神志不宁
曹某,45岁,女,已婚。
【就诊日期】 1998年8月4日。
【主诉】 抑郁烦躁1年。
【现病史】 患者1年前因七情所伤,精神抑郁,烦躁易怒,月经紊乱。经常头晕耳鸣,心悸、怔忡,五心烦热,燥热汗出,心烦失眠,夜梦纷纭,颜面潮红,形体消瘦,神疲乏力,饮食锐减。
【查体】 舌红少苔,脉沉细数。
【诊断】 脏躁病。
【辨证】 精血亏少,心肝失养,神志不宁。
【治法】 养心柔肝、滋肾宁心。
【方药】 当归、白芍、熟地黄、酸枣仁、茯神、麦冬各12g,枸杞子、百合、桂圆、生牡蛎各15g,远志10g,夜交藤24g。4剂。
二诊:服上药后心悸怔忡减轻,诸证均见好转,仍心烦失眠,烦躁易怒,颜面潮红,舌红少苔。治以滋补肝肾、养血安神法。处方:当归、白芍、熟地黄、阿胶、山茱萸、玄参、茯苓各12g,女贞子、夜交藤各30g,炙甘草10g。4剂。
三诊:服药后月经来潮,诸症顿减,进食增加,夜寐转安,烦躁大减,情绪转佳。守原方继服10余剂告愈,随诊1年未见复发。
【按语】 本案因七情内伤,忧思抑郁而伤其阴,久则损伤心脾。阴血耗伤,五脏失于濡养,五志之火内动上扰神明。久病正虚,以脏腑阴阳气血失调为其主要病机。从心、肝、脾、肾论治,索本求源,故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