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阴挺症状、诊断与防治方法

阴挺症状、诊断与防治方法

时间:2024-01-0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六节阴挺妇女子宫下脱,甚则挺出阴户之外,或阴道壁膨出。前者为子宫脱垂,后者为阴道壁膨出,统称阴挺,又称“阴菌”“阴脱”。西医学之子宫脱垂、阴道前后壁膨出可参照本病治疗。阴挺如为阴道壁膨出所致,同时还应检查膀胱和直肠膨出情况。重度子宫脱垂对妇女危害较大,是难治之病,宜中西医结合治疗。为了防止本病的发生须加强下列预防措施。

阴挺症状、诊断与防治方法

第六节 阴  挺

妇女子宫下脱,甚则挺出阴户之外,或阴道壁膨出。前者为子宫脱垂,后者为阴道壁膨出,统称阴挺,又称“阴菌”“阴脱”。因多发在产后,故又有“产肠不收”之称。本节着重论述子宫脱垂。本病多见于经产妇、多产妇,或有便秘、慢性咳嗽史、长期站立工作、重体力劳动、产后过早使用腹压增高的动作(如久蹲、搬运等),致使子宫逐渐下垂。一般Ⅰ期和Ⅱa期可以保守治疗,Ⅱb及Ⅲ期脱垂需手术治疗。西医学之子宫脱垂、阴道前后壁膨出可参照本病治疗。

一、临床诊疗思维

(一)病因病机分析

本病的主要病机是气虚下陷与肾虚不固致胞络损伤,不能提摄子宫。子宫脱出阴户之外,摩擦损伤,则邪气入侵,湿热下注,可致溃烂者。

1.气虚 素体虚弱,中气不足,分娩时用力太过,或产后操劳持重,或久嗽不愈,或年老久病,便秘努责,损伤中气,中气下陷,固摄无权,系胞无力,以致子宫下垂。

2.肾虚 先天不足,或房劳多产,或年老体弱,肾气亏虚,冲任不固,系胞无力,以致子宫下垂。

病因病机示意图

(二)诊断思维

1.辨病思维

(1)诊断要点

①病史:有分娩损伤史,或产后过早操劳负重,或长期咳嗽、便秘史

②症状:阴道有物下坠,甚则脱出阴道口外,站立过久或劳累后加重,卧床休息后多可回纳。伴有不同程度的腰骶部酸痛或下坠感,严重者常伴有排尿困难、便秘、遗尿。暴露在外的宫颈和阴道壁可发生溃疡出血,或有脓性分泌物。

妇科检查:根据患者平卧并用力向下屏气时子宫下降的程度,将子宫脱垂分为3度。阴挺如为阴道壁膨出所致,同时还应检查膀胱和直肠膨出情况。

Ⅰ度:子宫体下降,子宫颈外口位于坐骨棘水平以下,但仍在阴道内(宫颈外口距阴道口少于4cm)。

Ⅱ度轻(Ⅱa):子宫颈已暴露于阴道口或脱出于阴道口外,但子宫体仍在阴道口之内。

Ⅱ度重(Ⅱb):子宫颈与部分子宫体均脱出于阴道口之外。

(2)鉴别诊断:通过妇科检查与子宫黏膜下肌瘤、阴道壁囊肿、宫颈过长及慢性子宫内翻进行鉴别。

2.辨证思维 临床见子宫下移,小腹下坠,四肢无力,精神疲倦,属气虚;若子宫下脱,腰酸腿软,头晕耳鸣,小便频数,属肾虚。可兼有湿热之标证。

(三)治则思维

治疗应本着《内经》“虚者补之,陷者举之”的原则,以益气升提,补肾固脱为主。兼湿热者,佐以清热利湿,并配合局部外治。去湿热后,仍需补气扶正以固本。重度子宫脱垂对妇女危害较大,是难治之病,宜中西医结合治疗。

(四)辨证论治

1.气虚证

【证候】 子宫下坠或脱出于阴道口外,劳则加剧,小腹下坠,四肢无力,气少懒言,面色少华,小便频数,带下量多,质稀色白。舌淡苔薄,脉虚细。

【辨证】 脾主中气,脾虚则中气不足,气陷于下,提系无力,故子宫脱垂,小腹下坠;脾主四肢,脾虚中阳不振,则四肢无力,少气懒言,面色无华;下元气虚则膀胱失约,故小便频数;脾虚不能运化水湿,湿浊下注,则带下量多,质清稀;舌淡苔薄,脉虚细,均为气虚之象。

【治法】 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主方】 补中益气汤加续断、金樱子。

【处方举例】 党参20g,黄芪20g,甘草10g,白术12g,升麻9g,柴胡9g,当归12g,陈皮9g,续断15g,金樱子12g。

2.肾虚

【证候】 子宫下脱,腰膝酸软,小腹下坠,小便频数,夜间尤甚,头晕耳鸣。舌淡红,脉沉弱。

【辨证】 肾藏精而系胞,肾虚则冲任不固,带脉失约,而致子宫脱出,腰酸腿软,小腹下坠;肾与膀胱相表里,肾虚膀胱气化失司,故小便频数,夜间尤甚;肾精不足,清窍失养,故头晕耳鸣;舌淡红,脉沉弱,均为肾虚所致。

【治法】 补肾固脱,益气升提。

【主方】 大补元煎加金樱子、芡实、鹿角霜、紫河车。

【处方举例】 熟地黄12g,当归12g,山茱萸12g,枸杞子10g,杜仲9g,党参15g,山药12g,黄芪15g,甘草8g,金樱子12g,芡实9g,鹿角霜10g,紫河车5g。

(五)病程观察

1.在气虚证型中,若兼湿热,带下量多,色黄质黏腻,有臭气者,可加黄柏、败酱草、薏苡仁以清热利湿。

2.在肾虚证型中,若命门火衰,元气不足者,可酌加补骨脂肉桂以温补命门。(www.xing528.com)

3.在气虚或肾虚的证型中,若子宫下脱日久,出现红肿溃烂,黄水淋漓,带下量多,色黄如脓,有臭气,发热口渴,小便黄赤,灼热而痛等湿热症状,轻者可于前方加黄柏、苍术、土茯苓、车前子等,以清利湿热;重者应首先清利湿热,用龙胆泻肝汤。待湿去热清,再扶正固本。

(六)预后转归

轻度子宫脱垂经适当治疗,并配合盆底肌肉锻炼,可好转或痊愈。重度脱垂或年龄较大、体质较差者,效果不理想,可出现张力尿失禁,影响生活质量。

(七)预防与调护

本病之发生主要在于房劳多产或产程过长,临产用力过猛,阴道、会阴撕裂,及产后过早劳动,或久咳、便秘等慢性疾病,以致中气下陷,肾气失固,胞络受损,不能提摄子宫。为了防止本病的发生须加强下列预防措施。

1.大力宣传提倡晚婚和计划生育及妇女五期卫生。

2.推广新法接生,提高接产技术,正确处理好各个产程,注意保护会阴,及时缝合会阴及修补阴道裂伤。

3.注意产后保健。产褥期及流产后,应适当休息,不宜过早参加体力劳动,避免长期蹲和站位劳动。

4.提倡产后早期离床活动及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恢复子宫的生理功能,增强盆底肌肉的功能。

5.积极治疗咳嗽、便秘等慢性疾病。

(八)疗效评定

1.治愈 子宫无下坠,无腰酸不适等症状。

2.好转 子宫下坠、腰酸明显减轻,平卧并用力向下屏气时子宫下降尚未完全恢复正常。

3.未愈 子宫脱出阴道外未减轻或加重,症状无改善。保守治疗无效,需行手术治疗。

二、名家医案

朱南松医案——肝火旺盛,下迫冲任,年高气虚下陷

陆某,女,65岁,已婚。

【初诊日期】 1993年6月19日。

【主诉】 自觉阴中有物落出1年。

【现病史】 生育3胎,均经保胎。人工流产1次。29岁第一胎产后,因劳累后曾有阴中有物下坠感,休息后则症减。47岁时因宫颈炎,刮片检查为间变,而行激光治疗,日理家务,操劳过甚,今年以来自觉阴中有物落出,下身坠胀,腰尻部酸楚,头晕耳鸣,夜寐欠安,心烦易怒,纳可,便溏。

【查体】 舌暗偏,苔薄,边有齿印,脉弦细。

【诊断】 阴挺。

【辨证】 肝火旺盛,下迫冲任,年高气虚下陷。

【治法】 清肝益肾托固。

【方药】 知母、黄柏(各)9g,地榆12g,椿根皮12g,淮山药12g,金樱子12g,柴胡6g,桔梗6g,炙升麻6g,太子参15g,炙甘草6g,枳壳6g。7剂。

外治:露蜂房100g,分3次煎汤熏洗。

二诊(6月25日):经内服及外洗后,阴中有物落出、下坠感见减,腰脊酸楚,大便已实,夜寐见安,烦躁易怒,胃纳平平。脉舌详前,治宗原意出入。

地榆12g,椿根皮12g,白头翁12g,淮山药12g,金樱子12g,柴胡6 桔梗6g,炙升麻6g,炙甘草6g,枳壳9g,生黄芪20g,太子参15g。7剂。

外治法同上。

三诊(7月3日):调治后阴部下坠减轻,唯劳累后及负重后阴挺于阴道口,坐下即回缩,腰尻部酸楚,夜寐已安,心烦见平,纳可便调。舌质暗偏红,苔薄腻,边有齿印,脉弦细带数。症情好转,仍宗原意。

前方去甘草,加秦皮9g。7剂。外治同上。

四诊(7月17日):阴挺较前续减,站立时已不落出阴道口外,腰酸已瘥,时感心烦,劳累后腹中隐痛,夜寐欠安,纳可便溏,皮下见紫斑。1周前去龙华医院妇科检查,用力下迸亦未见阴挺出阴道口外。舌质暗偏红,苔薄腻,边有齿印,脉弦细数。仍属年高气虚,脾肾不足,肝火旺盛,再宜清肝扶脾,益肾托固。

地榆12g,侧柏叶12g,椿根皮12g,怀山药12g,金樱子12g,柴胡6g,桔梗6g,黄芪20g,炙升麻6g,枳壳6g,炙甘草6g。14剂。

【按语】 肾系胞宫,肾气不足,气虚下陷,胞脉无力以系胞宫,以致阴挺。本例患者肾气素亏,初次产后过早操劳,肾气不得复原反致伤耗下陷,经后连续生产并人工流产,均未加休息,稍事劳累即觉阴中有物坠感。年逾花甲,脏气俱虚,协肝热下迫冲任,胞宫失于维系,阴挺频发。故立清肝益肾、托固胞脉为法。用知柏、地榆、侧柏、白头翁解肝经火热;椿根皮、金樱子、淮山药健脾益肾,固涩收敛;太子参、黄芪、桔梗、升麻、柴胡益气升提,举陷固托;同时又以露蜂房外洗,祛风攻毒,杀虫消肿,有提举作用,而使下脱之胞宫上升,不复脱出阴户之外。

[选自朱南松.朱南松妇科临床秘验.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