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中医妇科诊疗:解决月经不规律

中医妇科诊疗:解决月经不规律

时间:2024-01-0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本病见于妇女各年龄阶段,而以青春期少女多见,更年期妇女见月经先后无定期,常提示即将进入绝经阶段。并连续出现3个月经周期以上的异常。②育龄期妇女表现月经后期时,首先要排除妊娠可能。

中医妇科诊疗:解决月经不规律

第三节 月经先后无定期

月经周期有时提前,有时延后均在7天以上者,称为“月经先后无定期”,属月经病。本病见于妇女各年龄阶段,而以青春期少女多见,更年期妇女见月经先后无定期,常提示即将进入绝经阶段。本病治疗一般预后良好,除更年期妇女外,多数可恢复正常月经周期,亦有少数病情发展为崩漏,则治疗有一定难度。本病相当于西医的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病。

一、临床诊疗思维

(一)病因病机分析

本病的主要病因病机是冲任调节气血功能失调,而致血海的蓄溢失常而致,病因以肝郁和肾虚为多见。

1.肝郁 由于情志抑郁或多怒伤肝,影响肝的疏泄和藏血功能,导致气血失调,血海蓄溢的功能失调,有时疏泄过度,则月经先期而至,有时疏泄不及,则月经后期而行。

2.肾虚 素体肾气不足,或年少肾功能尚未健全;或久病失养,或年近更年期,肾的功能衰竭,藏泄失常,冲任失调,血海的蓄溢功能紊乱而致月经周期或先或后。

(二)诊断思维

1.辨病思维

(1)诊断要点

①症状:月经周期不固定,时或提前,时或推后7天以上,但月经的经期和经量基本正常。并连续出现3个月经周期以上的异常。

妇科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③辅助检查:血内分泌检查可以提示内分泌紊乱情况和疾病的预后。

(2)鉴别诊断

病因病机示意图

①崩漏:即经量增多如崩,或经期延长,淋漓不净。而本病的经量一般不多,经期不长。出现经量过多或经期延长时,应与崩漏相鉴别,也可发展为崩漏。

②育龄期妇女表现月经后期时,首先要排除妊娠可能。

2.辨证思维 本病的辨证主要是结合月经的量、色、质及脉症,分辨肝郁或肾虚。

(三)治则思维

治法重在疏肝补肾,调理气血冲任,使气血和调,冲任安和,周期恢复正常。本病治疗时还需参考年龄因素选择不同的治疗原则。如本病发生于青春期少女,其基本病理是肾气尚未发育健全,冲任气血尚未充盛,血海蓄溢功能紊乱而出现月经或先或后,治疗是以补肾为主,逐渐恢复肾和冲任的功能,恢复正常的月经周期。如本病发生于更年期妇女,其基本病理是肾气已渐渐衰竭,冲任气血亦趋于衰弱,月经由紊乱而至绝经,因此治疗当以扶助肝、脾、肾三脏,尤以扶肾为主,平衡肾中阴阳,顺利地度过更年期时期,而不是也不可能恢复正常月经周期。

(四)辨证论治

1.肾虚型

【证候】 经行或先或后,量少,色淡,质稀,头晕耳鸣腰酸腿软,小便频数,舌淡,苔薄,脉沉细。

【辨证】 肾虚封藏失职,开阖不利,冲任失调,血海蓄溢失常,故经行先后无定期;肾虚则髓海不足,故头晕耳鸣;腰为肾之外府,肾主骨,肾虚则腰酸腿软。舌淡苔薄,脉沉细,为肾虚之征。

【治法】 补肾益气,养血调经

【主方】 固阴煎。

【处方举例】 人参12g,熟地黄9g,山药12g,山茱萸9g,远志6g,炙甘草9g,五味子6g,菟丝子12g。

2.肝郁型

【证候】 经行或先或后,经量或多或少,色黯红,有血块,或经行不畅,胸胁、乳房、少腹胀痛,精神郁闷,时欲太息,嗳气食少,舌质正常,苔薄,脉弦。

【辨证】 肝郁气结,气机逆乱,冲任失司,血海蓄溢失常,故月经或先或后,经血或多或少;肝气郁滞,经脉不利,故经行不畅,色暗有块;肝郁经脉涩滞,故胸胁、乳房、少腹胀痛;气机不利,故精神郁闷,时欲太息;肝强侮脾,脾气不舒,故嗳气食少;证属气滞,内无寒热,故舌象正常。脉弦,为肝郁之征。

【治法】 疏肝解郁,和血调经。

【主方】 逍遥散(《和剂局方》)。

【处方举例】 柴胡9g,当归12g,白芍9g,白术9g,茯苓9g,甘草6g,薄荷5g,煨姜6g。

(五)病程观察

1.在肾虚证型中,若腰骶酸痛者,酌加杜仲巴戟天带下量多者,酌加鹿角霜、沙苑子、金樱子。

2.在肝郁肾虚证型中,若症见月经先后无定期,经量或多或少,平时腰痛膝酸,经前乳房胀痛,心烦易怒,舌暗红,苔白,脉弦细。治宜补肾舒肝,方用定经汤(《傅青主女科》)。

3.在肝郁证型中,若经来腹痛者,酌加香附、延胡索;夹有血块者,酌加泽兰、益母草;有热者,加牡丹皮栀子;脘闷纳呆者,酌加枳壳厚朴陈皮;兼肾虚者,酌加菟丝子、熟地黄、续断。

(六)预后转归

1.月经先后无定期不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可出现经量增多如崩,或经期延长,淋漓不净,若发展为崩漏病,即按崩漏治疗。

2.本病治疗3次以上月经周期正常,伴随症状消失或显著减轻才算治愈。治愈后宜服中成药巩固2~3个月,预防复发。

(七)预防与调护

1.调情志 避免强烈的精神刺激,保持心情舒畅

2.节房事、节生育 采取节育措施,避免房劳多产,以免伤肾,以利肾之封藏施泄功能正常。

(八)疗效评定

1.治愈 月经周期恢复正常。

2.好转 月经周期尚未完全恢复正常,接近正常周期。

3.未愈 月经周期仍异常,甚至出现崩漏,闭经

二、名家医案

1.朱南松医案——肝肾不足,气血两虚,冲任失调(www.xing528.com)

周某,28岁,已婚。

【初诊日期】 1991年6月5日。

【主诉】 月经周期先后无定11年。

【现病史】 17岁月经初潮,周期先后无定,20~40天一转,经量偏多,曾经用中药调治,经量减至正常。26岁结婚,婚后即孕,于42天时因故人工流产。经行无定期,经量中等,无痛经。经期伴小腹坠胀,腰肢酸软,经前后易感冒。末次月经5月6日,今临期未转。

【查体】 舌质偏红,苔腻,脉细弦。妇科检查:子宫前位,较正常略小。

【诊断】 月经先后无定期。

【辨证】 肝肾不足,气血两虚,冲任失调。

【治法】 养肝益肾,调补冲任。

【方药】 当归身12g,白芍9g,生地黄、熟地黄(各)12g,枸杞子12g,菟丝子12g,巴戟天12g,山药12g,山茱萸9g,续断12g,制狗脊12g,党参沙参(各)9g。7剂。

二诊:经水延后10天已转,适逢第4天,经量中等,伴神疲乏力,腰酸肢软,口干便坚。舌质红,苔薄腻,脉细。肝肾阴虚,冲任不足。治宜滋养肝肾。上方加女贞子12g,桑椹12g,桑寄生12g,柏子仁12g,8剂。

三诊:经水6天已转,精力较前充沛。舌边尖红,苔薄腻,脉细软。治宗原法。守原方14剂。

四诊:经期将近,尚无行经预感。舌质红,苔薄腻,脉弦细。肝肾素虚,冲任气滞,经前予养血疏肝,益肾调经。方药:当归9g,丹参12g,柴胡、延胡索(各)6g,制香附9g,川楝子9g,红藤15g,蒲公英15g,续断12g,狗脊12g,桑寄生12g。10剂。

五诊:经水7月20日转,量中将净。调治后经期趋准,伴小腹胀痛,下肢酸软,经期又感外邪,鼻塞流涕,纳便尚调。舌质红,苔薄黄腻少津,脉细弦带数。肝肾阴虚,外感风热,先宜疏解上邪,祛风清热。(方药略)

六诊:感冒已瘥,已是经期第18天,无疾苦。舌质红,苔薄,脉细。流产后冲任受损,肝肾耗伤,治宜滋养肝肾。

方药:生地黄12g,白芍9g,知母12g,茯苓12g,生甘草6g,山药12g,桑椹12g,枸杞子12g,菟丝子12g,续断12g,狗脊12g,生薏苡仁17g。7剂。

用药后经水于8月24日转,经量中等,故仍从原方加减调治,周期趋准,经随访不久获孕。

【按语】 本患者初潮迟至,禀赋不足,素体虚弱,婚后即孕,但人工流产冲任受损,精血亏耗,以致血海盈溢失常。来诊时经水过期10天未转。《万氏妇人科》谓其为虚证,悉从虚证治。先以养肝益肾,调补冲任以充经源,用药后冲任得润,果然经转。此后二诊均于经前养血疏肝,益肾,经净后则用当归、白芍、生地黄、枸杞子、桑椹子滋补阴血,充养冲任;菟丝子、山药、狗脊、桑寄生、续断补肝肾。在治疗期间未见来经提前而渐趋正常,后竟怀孕

[选自朱南松.朱南松妇科临床秘验.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4]

2.王绵之医案

王某,女,32岁,已婚。

【就诊日期】 1990年08月01日。

【主诉】 经行不畅,月经先后无定期数年。

【现病史】 经行不畅,月经先后无定期数年,眩晕烦躁,夜寐不酣,小腹凉,带下、腰酸,胸胁胀满,下连左少腹,上涉胸乳。据述曾多方求治,屡服疏肝活血调经之剂而症情有增无减。

【查体】 脉虽弦只在关部为甚,而左寸小、右尺沉,舌质淡,苔白。

【诊断】 月经先后无定期。

【辨证】 血虚肝郁,累及冲任。

【治法】 养血调肝为主,辅以健脾温肾。

【方药】 生地黄18g,当归18g,赤芍、白芍(各)12g,柴胡3g,川楝子9g,炒白术12g,茯苓18g,酸枣仁12g,炙远志6g,陈皮10g,淫羊藿9g,红花9g,生杜仲12g,牡丹皮6g。7剂,每日1剂,水煎服。

二诊:眩晕减,夜寐好,脘胁较舒,情绪渐佳,带下亦减。脉转柔和,舌苔根剥。此肝郁渐舒而阴血仍亏,肝之母为肾,乙癸同源,故再以原法加滋肾之品为治:前方去红花、远志、陈皮、杜仲,加生地黄、熟地黄(各)10g,枸杞子12g,怀牛膝10g,党参18g,制香附12g,鲜生姜3片。10剂。

三诊:月经按期而至,经前、经期诸症消失,小腹凉感亦减,脉仍细,舌根剥苔缩小。

再以原法拟一方让患者带回常服。及年秋,月经周期、色、量均已正常,诸症悉除且精力甚旺。

【按语】 《对济总录》云:“妇人纯阴,以血为本,以气为用,在上为乳饮,在下为月事。养之得道,则营卫流行而不乖,调之失理,则气血愆期而不应。”肝藏血、喜条达、主疏泄,内寄相火,而“女子以肝为先天”,故肝对妇女生理具有重要作用。在临床上,妇科诸疾,如月经不调、痛经、不孕症等,多以血虚肝郁为主要病机,治之当养血调肝,以逍遥散加减。但当重用当归、赤芍、白芍为君,柴胡用小量为佐使。叶天士曾言“肝为刚脏,必以济之,自臻效验耳”;又云“柴胡劫肝阴”。所以本案重用当归、芍药,合地黄、酸枣仁养血柔肝,少佐柴胡,顺其条达之性而又不犯虚虚之戒。

[选自贺兴东,翁维良,姚乃礼.当代名老中医典型医案集妇科分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3.李振华医案

赵某,女,42岁,已婚。

【就诊日期】 2006年04月18日。

【主诉】 月经紊乱8个月。

【现病史】 患者8个月前出现月经推迟,最长时间2~3个月,经甲羟孕酮治疗方来潮。月经期延长十余天。近2个月月经周期提前,但量少色淡红,无腹痛,来潮1天即止,伴有心烦,急躁易怒,夜寐易醒不易入睡,背部及双下肢酸、怕凉,食欲尚可,大便3~4天1次。

【查体】 舌质淡稍红,舌体稍胖大,舌苔薄黄;诊其脉弦而稍数,寸脉沉。

【诊断】 月经先后无定期。

【辨证】 脾虚肝郁。

【治法】 健脾疏肝,清心豁痰,凉血活血。

【方药】 白术10g,茯苓12g,陈皮10g,半夏10g,香附10g,郁金10g,石菖蒲10g,小茴香10g,乌药10g,莲子心6g,夜交藤20g,枳壳10g,甘草3g,合欢皮10g,炒栀子10g,龙齿10g,牡丹皮10g,丹参15g,黑地榆12g。14剂,水煎服,每日1剂。并嘱保持情志舒畅,饮食宜清淡。

二诊:服上药14剂后心烦急躁减轻,已不失眠,可见痰火渐清,心神渐安。惟月经仍未来潮,白带量多。此为肝郁日久,气滞血瘀;且木旺克土,脾虚生湿所致。故去清心豁痰安神之品,而用自拟活血止痛汤加减。方药:当归10g,白芍12g,茯苓15g,柴胡6g,香附10g,小茴香10g,乌药10g,丹参15g,牛膝15g,桃仁12g,红花10g,木香6g,芡实10g,薏苡仁30g,延胡索10g,艾叶6g,甘草3g。10剂,水煎服,每日1剂。并嘱保持情志舒畅,饮食宜清淡。

三诊:服上药10剂后,月经已来潮,但初则呈咖啡色,行经时腹痛,可见血瘀渐活,血行渐畅;大便正常,知脾运渐复;白带仍多,示湿象尚存。为巩固疗效,故仍袭上方,而以泽泻易桃仁、艾叶,以增强利湿止带之力。方药:当归10g,白芍12g,白术10g,茯苓15g,柴胡6g,香附10g,小茴香10g,乌药10g,丹参15g,牛膝15g,红花10g,木香6g,芡实10g,薏苡仁30g,延胡索10g,甘草3g,泽泻15g。7剂,水煎服,每日1剂。

【按语】 本案经乱,初为月经推迟,最长时间2~3个月,经甲羟孕酮治疗方来潮,且月经期延长十余天。此肝失条达,横逆于脾,脾虚失运,气血亏虚所致。但初诊时患者主诉月经周期提前,量少,色淡红,伴心烦急躁易怒、失眠,其病机要点已变为肝郁气滞,郁而化热,心肝火盛为主。盖长期月经不调,令其清肝理气,清心豁痰。二诊心肝火平,然月经仍未来潮,白带量多,故改用自拟活血止痛汤加减,即在逍遥散疏肝行气基础上,加桃仁、川牛膝、红花、延胡索活血化瘀;配艾叶调经止血以防活血太过;佐入薏苡仁、芡实健脾利湿止带,终使经血调而诸症平。

[选自贺兴东,翁维良,姚乃礼.当代名老中医典型医案集妇科分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