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中医外治慢性盆腔炎16方,药物内外配合,明显疗效

中医外治慢性盆腔炎16方,药物内外配合,明显疗效

更新时间:2025-01-20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多见于已婚妇女,常因经期房事频繁或盆浴、妇产科手术消毒不严感染等引起。常见症状有下腹部坠胀疼痛,腰骶部酸痛,经前经后劳累,性交和排便时加重。若配合药物内治外敷,则疗效尤佳。适用于慢性盆腔炎。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须久治,方有良效。若能配合药物内服外治,疗效更佳。若同时配合药物外治法,于起罐后贴敷在所选穴位上,可提高治疗效果。经多年使用,多可收到较好的疗效。

【病证介绍】

本病是指盆腔内生殖器官与盆腔周围组织的某一部分或几部分发生的炎性病变。多见于已婚妇女,常因经期房事频繁或盆浴、妇产科手术消毒不严感染等引起。常见症状有下腹部坠胀疼痛,腰骶部酸痛,经前经后劳累,性交和排便时加重。急性者有恶寒发热、头痛;慢性者伴有月经不调、白带增多、痛经等。

【按摩外治3法】

按摩方一

1.取穴 石门至曲骨、腰骶椎及其两侧、肾俞、关元俞、阿是穴(包块处)。

2.操作 术者用双手拇指指腹自上而下来回按推石门至曲骨及腰骶椎两侧3行各5~10遍,再叩击1~2遍。力度由轻到逐渐加力。然后揉按双侧肾俞、关元俞穴各3~5分钟,揉阿是穴5分钟,每日1次。

3.备注 笔者家传经验。适用于慢性盆腔炎包块型。笔者根据原配方加阿是穴而成。多年使用均有较好的疗效。若配合药物内治外敷,则疗效尤佳。

按摩方二

1.取穴 脊柱两侧、肺俞、膈俞、肝俞、脾俞、肾俞、长强、会阴、中脘、天枢、气海、关元、血海、三阴交。

2.操作 患者取俯卧位。术者站立一侧,用双手掌根沿脊柱两侧自上而下揉擦3~5遍,再用拇指点按肺俞、膈俞、肝俞、脾俞、肾俞穴各1分钟,按揉长强、会阴穴各2~3分钟,以患者感会阴部有胀感为度。

患者改为仰卧位。术者坐或站立于患者两腿之间,双手的手指略分开成梳状,自中脘穴向胁侧分别斜向下分梳,双手动作要对称,用力要缓和,由轻到重,直到患者感觉皮肤发热为度。再用拇指按揉天枢、气海、关元穴各1~2分钟,点按双侧血海、三阴交穴各1分钟。每日或隔日按摩1次,15次为1个疗程。

3.备注 引自《实用家庭按摩》。适用于盆腔炎。同时要保持精神乐观、情绪稳定;适当进行体育锻炼;注意经期卫生,节制房事;经期避免寒冷刺激。不要过食刺激性食物,禁忌冷食、游泳等。

按摩方三

1.取穴 大椎、脾俞、命门、肾俞、三焦俞、膻中、中脘、大横、气海、关元、中极、章门、少腹、血海、阴陵泉、阳陵泉、足三里、三阴交、太溪、太冲、合谷、内关、外关、曲池。每穴1~2分钟。

2.操作 揉大椎,擦脾俞、命门、肾俞、三焦俞,揉膻中、中脘、大横、气海、关元、中极、章门,斜推少腹,揉血海、阴陵泉、阳陵泉、足三里、三阴交、太溪、太冲,掐合谷,揉内关、外关、曲池。每日或隔日按摩1次,15次为1个疗程。

3.备注 引自《穴位按摩除百病》。适用于慢性盆腔炎。此法有健脾益肾、理气散寒之功,故用之有效。

【拔罐外治5法】

拔罐方一

1.取穴 分两组:一为肾俞、关元俞、腰阳关、上髎;二为中脘、气海、关元、足三里、三阴交。

2.操作 一般先取第1组穴,以毫针用补法针刺,针后再拔罐,留罐15~30分钟,隔日1次。待腰腹痛基本消失后,再取第2组穴。按上法针后拔罐(寒湿偏甚罐后加温灸),10次为1个疗程。

3.疗效 屡用有效。连治3~4个月多愈。

4.备注 引自《外治汇要》。

拔罐方二

1.取穴 分4组:一为关元、章门、期门;二为白环俞、肝俞、肾俞;三为中极、血海、脾俞;四为身柱、大椎、三阴交。

2.操作 按症施治。寒证用留针拔罐法,罐后加温灸;热证用刺络拔罐法。均留罐15~20分钟,每次选用1组穴,交替使用。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3.疗效 屡用多效。

4.备注 引自《外治汇要》。须久治,方有良效。

拔罐方三

1.取穴 阿是穴(肿块处和压痛点)、关元、天枢(双)。月经紊乱配腰俞、次髎;白带增多配肾俞、脾俞、带脉、气海俞;腰痛配腰俞、腰眼、环跳、殷门。

2.操作 寒证用留针拔罐法,罐后加温灸;热证用刺络拔罐法。均留罐20分钟。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3.疗效 治验甚多,疗效尚属满意。

4.备注 贵在坚持,久治必效。若能配合药物内服外治,疗效更佳。

拔罐方四

1.取穴 分两组:关元、气海、归来、阴陵泉;次髎、肾俞、肝俞。

2.操作 采用单纯拔罐法。两组穴位交替使用,每次取1组穴。穴位局部常规消毒,取适当大小玻璃火罐用闪火法吸拔于所选穴位上,留罐10~15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3.疗效 屡用有效,久用效佳。

4.备注 引自《外治心悟》。

拔罐方五(www.xing528.com)

1.取穴 腰骶部(督脉、足太阳膀胱经为主)、下腹部(任脉、足少阴肾经为主)。

2.操作 采用走罐法。患者俯卧,暴露腰骶部,局部涂适量的润滑油,选择适当大小的火罐,用闪火法将罐吸拔于肾俞穴上,然后沿足太阳膀胱经和督脉在腰骶部推拉火罐。10~15分钟后起罐,以皮肤出现红色瘀血为佳。起罐后擦掉皮肤上的油迹,翻身仰卧,用同样的方法在下腹部走罐。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3.疗效 多年使用,效果甚佳。

4.备注 引自《外治心悟》。若同时配合药物外治法,于起罐后贴敷在所选穴位上,可提高治疗效果。方用干姜、白芥子、制乳香、制没药各30克,炮山甲50克,蟾酥10克。共研细末,以凉开水调和成硬币大小药饼,再用姜汁或蒜汁滴于穴位上,然后把药饼置于神阙、关元、归来穴位上,用敷料胶布固定,早、晚在敷贴部位上热敷30分钟,两日换药1次(可重调再敷上),10次为1个疗程。

【刮痧外治4法】

刮痧方一

1.取穴 脊柱两侧,腰骶椎及其两侧与异常发现的部位,脐侧区,下腹部,腹股沟区,膝弯区。

2.操作 用刮痧法。先在脊柱两侧(从大椎至尾椎)轻刮3行至出现潮红,并重点在腰骶椎及其两侧刮拭5行及异常表现的部位,至出现痧痕为止,再刮脐侧区、下腹部、腹股沟区及膝弯区。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3.备注 若有包块者,在刮后应配合外敷;寒湿凝滞者在刮后加温灸神阙、关元。手法力度中等或随证情而定。经多年使用,多可收到较好的疗效。

刮痧方二

1.取穴 大椎、大杼、膏肓俞、神堂。配穴:次髎、中极、蠡沟、三阴交、行间、曲泉、中都、交信、太冲。

2.操作 用刮痧法。先用泻法刮主穴至出现痧痕为止,再刮配穴。每日1次,继用补法刮配穴。

3.备注 金春乐经验。一般7次见效,1~2个月即可获愈或显效。

刮痧方三

1.取穴 阿是穴(压痛点或肿块处)、关元、天枢、腰阳关、三阴交。月经紊乱配腰俞、次髎;白带增多配肾俞、脾俞、带脉、气海俞;腰痛配腰俞、腰眼、环跳、殷门。

2.操作 用刮痧法。先刮主穴至出现痧痕为止。刮后并在阿是穴拔罐10~20分钟(留罐法),然后随证加刮配穴。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3.备注 贵在坚持,久治缓图,必日见其功,多可收到较满意的效果。若能配合药物内服外治,则疗效更佳。

刮痧方四

1.取穴 肾俞、八髎、中极、归来、子宫、足三里、三阴交。

2.操作 用刮痧法。先刮背部肾俞、八髎,再刮腹部中极、归来、子宫,然后刮下肢部足三里、三阴交。用泻法,刮至出现痧痕为度。每日或隔日1次。

3.备注 屡用有效,久治效佳。

【指压外治1法】

1.取穴 脾俞、肾俞、关元、章门、水道、合谷、曲池、足三里、大椎、支沟、阳陵泉、太冲、膈俞、血海、腰部、大腿根部、两下肢踝上缘。

2.操作

(1)自我按压法:①首先按揉脾俞、肾俞穴,同时以较重的手法揉搓腰部,然后以较轻手法按揉关元、章门穴,同时揉小腹,接下来按揉合谷、曲池穴,最后按揉足三里穴。②随症加按:疼痛明显者用双手同时擦大腿根部各50次;发热恶寒者用大拇指按揉大椎、合谷穴各1分钟;呕吐者点揉支沟、阳陵泉、太冲穴;病情迁延不愈者点揉膈俞、肾俞、血海穴。

(2)丈夫按压法:①妻子俯卧位,丈夫用手掌根部及大鱼际在患者腰椎部,上下反复平推数十次,直至妻子腰背部温暖透热为止。然后用右手大拇指指腹及食、中指指腹轻轻用力点压关元俞、肾俞2穴,每穴点压2分钟。②让妻子取坐位,丈夫用手掌根部在妻子两下肢踝上缘轻揉3分钟,然后用右手大拇指推按三阴交穴3分钟,以妻子感觉酸、胀、麻、温为宜。最后对肾俞、关元俞穴按压,按揉及点法,力量轻重结合,每次15~30分钟,每日1~2次。

【耳穴贴压外治2法】

耳穴贴压方一

1.取穴 子宫、卵巢、内分泌、腹、肾、肝、交感。

2.操作 每次取5穴,双耳交替进行,用王不留行籽贴在相应耳穴上,并用手按压固定,以有酸、胀、痛、热感为度。每天按压5次,每次5分钟,3天双耳交换1次,3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1天。

耳穴贴压方二

1.取穴 盆腔、内生殖器、肾上腺。配穴:神门、内分泌、肾、肝。

2.操作 首先在所选穴区探寻敏感点,将王不留行籽对准敏感点贴压,行平补平泻法。每周2或3次,10次为1个疗程,患者每天按压不少于3次,疗程间休息5~7天。

【梳头外治1法】

1.持梳呈45°,本神2区(双侧)、梳齿深触百会1区(图2-32左),用平梳法每区3分钟,频率每分钟120次。

2.梳棒分别按揉盆腔、内生殖器、内分泌(图2-32右)各2分钟,每分钟100次。

图2-32 梳头外治盆腔炎穴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