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介绍】
肩关节周围炎即肩周炎,俗称“漏肩风”、“五十肩”,是中老年人常见慢性多发病。多由于中老年人气血不足、筋失所养、劳损瘀血、脉络不通等多种原因引起,为单侧或双侧肩周围软组织慢性炎症,表现为肩关节疼痛、活动受阻,严重者可出现局部组织粘连、肌肉萎缩等现象。女性发病率比男性高。
【按摩外治1法】
1.取穴 患处及压痛点。
2.操作
(1)患者仰卧或坐位,施术者站(或坐)其患侧,用一指禅推法推患侧肩前部及上臂内侧,往返3~6分钟,同时配合患肢的被动外展、内收、上举、外旋等活动。
(2)健侧卧位,施术者一手握住患肢的肘部,另一手在肩外侧和腋后部用一指禅推、揉或推法,同时配合患肢上举、内收等被动活动。
(3)患者坐位,拿捏肩井,点揉天宗、肩贞、肩髃、肩髎、肩前、曲池、合谷等穴。
(4)施术者站在患者的患肢稍前方,一手扶住患肩,一手握住腕部或托住肘部,以肩关节为轴心做环转运动,幅度由小到大。然后施术者一手托起前臂,使患肢屈肘内收,手搭健肩,再由健肩绕过头顶到患肩,反复环绕6~10次,同时用另一手捏拿患肩。
(5)施术者站在患者患侧稍前方,一手握住患侧腕部,并以胸部顶住患肩前部。握腕之手将患臂由前方扳向背后,逐渐用力,使之后伸,重复3~6次。
(6)施术者站在患者健侧稍后方,用一手扶健肩,另一手握住患侧腕部,从背后将患肢向健侧牵拉,逐渐用力,加大活动范围,以患者能忍受为度。
(7)施术者站在患肩外侧,用双手握住患肢腕部稍上方,将患肢提起,边提边抖,向斜上方牵拉。牵拉时要求患者先沉肩、屈肘,且手法宜轻柔缓和。
(8)前、后分别环转摇动患肩各3周,然后两掌相对,从肩部搓揉至前臂反复3~5遍,抖患肢结束治疗。
以上操作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各疗程之间间隔5~7天。
本病治疗时,须配合适当的肩部功能锻炼,方能收到较好疗效。锻炼应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根据具体病情可选下面诸法:
(1)抬肩。弯腰,两上肢下垂,两手相握,两上肢向前摆动,幅度逐渐增大。
(2)肩外展。弯腰,两上肢下垂。向左右自然摆动,幅度逐渐增大。
(3)肩后伸。两足分开与肩同宽,两手在体后相握,掌心向外,用健手带动患手,尽力做后伸动作,身体不能前屈。
(4)肩环绕。两足分开与肩等宽,两臂伸直,做前、后环绕动作,幅度逐渐增大。
(5)双手爬墙。面对墙壁,双手沿墙壁缓慢向上爬动,使上肢尽量高举,然后再回原处,反复数次。
(6)内收外展。双手在颈后交叉,肩关节尽量内收及外展,反复数次。
【拔罐外治11法】
拔罐方一
1.取穴 肩关节周围区域(患侧)。
2.操作 采用梅花针叩刺拔罐法。先在肩关节周围处皮肤上用梅花针中强度叩刺,至皮肤微出血为度。血止后,再在肩关节前后、上部及外侧处拔罐,留罐15分钟。3日1次。
3.疗效 疗效颇佳。多治疗1~3次即愈。
4.备注 平时应加强锻炼,多活动关节有利于巩固疗效。如拔罐后,配合热熨敷(用食盐250克炒热,布包好即可)或按摩疗法,效果更佳。
拔罐方二
1.取穴 肩髃、肩髎、天宗、肩贞。
2.操作 采用针刺后拔罐法。先用毫针刺入,得气后留针5~10分钟,出针后,再进行拔罐,留罐15~20分钟。起罐后或加温和灸5~10分钟。隔日1次,5次为1个疗程。
3.疗效 屡用皆效。
拔罐方三
1.取穴 阿是穴(压痛点)、肩髃、肩外俞、肩髎、肩贞。
2.操作 采用针刺后拔罐法。先用毫针刺入,留针10分钟,出针后进行拔罐,留罐15~20分钟。隔日1次,5次为1个疗程。
3.疗效 屡用皆效。
4.备注 引自《外治汇要》。
拔罐方四
1.取穴 肩髃、肩髎、肩前(位于肩髃前1寸凹陷中的奇穴)、曲池。配穴:大椎、肩中俞、肩贞、腰俞、天宗、巨骨、外极泉(在腋前皱襞尽头凹陷中的奇穴)、臂臑、外关。
2.操作 采用针罐法。主穴每次均取,配穴随证选用。肩部穴位运用轻刺捻转手法,针后加温灸1~3次;余穴针刺。起针后进行拔火罐,留罐10~15分钟。连续治疗2~3次后,改用隔日治疗1次。
3.疗效 临床应用多年,一般8~10次即愈。
4.备注 引自《四川中医》。
拔罐方五
1.取穴 阿是穴(痛点)或痛区。
2.操作 一般采用闪罐法,慢性者用刺络拔罐法,肩部肌肉肥厚者,用走罐法。每日治疗1次,同时配用推拿疗法。
3.疗效 治疗78例,痊愈54例,显效15例,有效8例,无效1例。
4.备注 引自《新中医》。闪罐、走罐法至皮肤充血、发红为度,慢性者留罐15~20分钟。
拔罐方六
1.取穴 分两组:一为肩髃、肩井、肩髎、天宗;二为肩前、抬肩、肩外俞、阿是穴。
2.操作 采用针刺后拔罐法。每次选1组穴。先用毫针刺入,留针5分钟。起针后,再进行拔罐,留罐15~2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
3.疗效 屡用效佳。
4.备注 引自《外治汇要》。
拔罐方七
1.取穴 肩三针、臂臑、巨骨、阿是穴。
2.操作 采用针后拔药罐法。针刺后,拔药罐(桂枝、红花各6克,苍术、乌梢蛇各9克,羌活、独活、木瓜、威灵仙各10克,乳香、没药各5克。水煎20分钟,取药液煮罐或贮罐)20分钟,每日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
3.疗效 屡用屡验。
4.备注 高渌纹经验。笔者依上法拔罐后,再用上方煎水熏洗患部,疗效较前又有提高,而且奏效尤捷。
拔罐方八
1.取穴 肩痛穴(即锁骨与肩胛骨部交叉点陷中)、三角肌中心(患臂三角肌中点)、臂中(在腕横纹和肘横纹中点,桡骨与尺骨之间)。
2.操作 采用针刺后拔罐法。从肩痛穴进针向肩部透刺;从三角肌中心进针向内外侧透刺,臂中行快速针刺。起针后用闪火法拔罐10分钟。每日1次,5次为1个疗程。
3.疗效 屡用效佳。
拔罐方九
1.取穴 肩髃、臂臑、曲池。
2.操作 采用单纯拔罐法。留罐15~20分钟,每日1次。
3.疗效 屡用有效。
4.备注 引自《常用新医疗法手册》。
拔罐方十
1.取穴 大椎、身柱、大杼、肩髃、肩井、脾俞。
2.操作 采用单纯拔罐法,或针刺后拔罐法,均留罐10~15分钟,每日治疗1次。
3.疗效 屡用效佳。
4.备注 引自《外治汇要》。
拔罐方十一
1.取穴 肩三针(即肩髃、肩前、肩后)、臂臑、曲池。上举困难者配商阳;后伸困难者配中渚。(www.xing528.com)
2.操作 用针刺后拔罐法。先用28号1.5寸毫针直刺1~1.5寸,行平补平泻,留针20分钟,起针后,在针刺穴位处拔罐10分钟。起罐后让患者自己活动肩部(必要时可协助患者活动)。活动方法是,以健手握住患肢腕部,尽量上举,并做后伸、外展、内收和旋转运动,每日2~3次。针刺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3.疗效 治疗90例,痊愈62例,显效9例,好转10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89.9%。
4.备注 引自《陕西中医函授》。
【刮痧外治4法】
刮痧方一
1.取穴 脊柱两侧,肩上区,颈椎两侧,肩关节区,肩胛区,肩胛冈区,胸锁骨上下区,臂前、后侧区,肘弯区。
2.操作 用刮痧法。先在脊柱两侧(自颈椎至胸椎)轻刮3行,肩上区1行。再重点刮颈椎两侧(5行)、肩关节区(可用梅花针重叩刺)、肩胛区,重刮(由轻到重)至皮肤出现痧痕为止。然后刮肩胛冈区,胸锁骨上下区,臂前、后侧区及肘弯区(诱导)。每日1次。
3.备注 若配合热熨,则效果更佳。一般取患侧,重则取双侧。同时患者每日早、中、晚3次做双臂上举、外展、内收等运动,以锻炼患肩关节的活动功能,有利于巩固疗效。
刮痧方二
1.取穴 大椎、肺俞、膏肓俞、神堂。配穴:阿是穴、风池、肩髃、肩前、肩贞、肩髎。
2.操作 用刮痧法。先用泻法刮主穴至皮肤出现紫红色痧痕为止,再刮配穴,每日1次。7天后再刮主穴和配穴,后再用补法刮配穴,以愈为度。
3.备注 金春乐经验。屡用效佳。
刮痧方三
1.取穴 缺盆、中府、天柱、肩井、肩髃、天髎、天宗、肩贞、曲池、外关、阳陵泉、太溪。配穴:风寒袭络,配臑俞、秉风、曲垣、肩外俞、肩中俞、阿是穴;经筋失养配肩内陵、肩外俞、阿是穴。
2.操作 用刮痧法。先刮主穴,依次刮至出现痧痕为止。每日1次。再随证刮配穴,若风寒袭络的手法力度中等,操作范围较广泛;经筋失养则手法力度较轻,操作范围较广泛。
3.备注 临床屡用多有较好的疗效,如配合适度按摩疗法,效果更佳。功能锻炼及注意事项同上。
刮痧方四
1.取穴 哑门、风池、大椎、肩井、天宗、中府、云门、缺盆、肩髃、肩贞、臂臑、臑会、外关、曲池、合谷、足三里、条口。
2.操作 用刮痧法。先刮颈部的哑门、风池、大椎,再刮肩背部的天宗、肩井,然后刮胸部的缺盆、云门、中府,最后刮上肢部的肩髃、肩贞、臂臑、臑会、曲池、外关、合谷及下肢部的足三里、条口。用泻法或平补平泻法,刮至出现痧斑为度。每日或隔日1次。
【指压外治6法】
指压方一
1.取穴 肩髃、肩髎、支正、肩井、外关和合谷。
2.操作
(1)轻压肩髃、肩髎穴:按压这2个穴位时,宜轻轻地、缓慢地按压,时间3~5分钟,每日按压1~2次。
(2)按压支正、肩井、外关和合谷穴:按压穴位时,可稍加力,每穴按压1~2分钟,每日1~2次。
3.备注 在急性期不可按压肩部的穴位。初期疼痛剧烈时,可以按压支正、外关和合谷等穴位。
指压方二
1.取穴 肩膀、肩周、上臂。
2.操作
(1)退变型发展期:此期应以解除粘连的手法为主,如弹拨、点、按摩,手法力量不宜过重。
(2)外伤型发展期:损伤初72小时内禁用手法治疗,而以止血、消肿的药物治疗为主。72小时后,用轻手法,自损伤疼痛中心向四周揉摩。
(3)风湿型发展期:此期以用全手掌轻揉、抚摩为主。
(4)冻结期:此期手法应以扳拿、摇晃、推拉为主,辅以按揉。
3.备注 退变型发展期:一般发生在4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多由于肩关节周围肌腱及附着处、关节囊、韧带等结构,在所受力长期失衡的情况下,产生无菌性炎症、渗出、粘连,日积月累而形成;外伤型发展期:是因外伤后,暴力间接传递至肩部或直接作用于肩部,致肩关节损伤、渗出、出血、机化、粘连而形成;风湿型发展期:由于肩部劳累过度,汗出当风,或睡觉时肩部裸露,风吹受凉,导致肩部的浅筋膜、深筋膜、腱鞘之间发生无菌性炎症;冻结期:此期是由各型肩周炎初发部位的无菌性炎症发展较重,继发引起肩关节的其他结构受累,逐步导致整个肩关节的炎症。
指压方三
1.取穴 肩周、肱二头肌短头腱、上肢、肩髃、肩贞、曲池、列缺、合谷。
2.操作
(1)分推揉按肩部法:以双手大鱼际或掌根部着力,在患肩前后,由上而下分推8~10遍,然后揉肩关节周围7~8遍,再用拇指压肩髃、肩贞穴1~2分钟。
(2)弹拨摇肩理筋法:用拇指或食、中、无名指弹拨肱二头肌短头腱5~6次,令患者做前屈、后伸、外展活动,然后使患肢保持在外展位上用理筋法7~8遍,再用一手固定肩部,另一手托住肘关节做顺时针、逆时针方向摇法5~6次;最后揉肩前部,点按曲池、列缺、合谷穴各1~2分钟;再拍打肩背和搓揉上肢3遍。
指压方四
1.取穴 痛点、手、肩。
2.操作
(1)按摩、按压:手法按摩自痛点开始,术者用大鱼际部按摩,拇指按压痛点同时揉按,两拇指推挤痛点。
(2)抖动:可用拇指、食指提皮抖动,也可右手握住患者患侧手摇捏牵抖。
(3)运动:帮助患者抬肩及做画弧运动。
3.备注 肩周炎分为肱二头肌型(1型)和肩周型(2型)。此方法对这两种类型都适用。
指压方五
1.取穴 患肩。
2.操作 患者取坐位,患肩前屈、内旋、屈肘,患侧手尽量伸向健侧肩至最大限度。术者站于患者背后,一手经患者健肩上方,拿定患者手腕;一手经患者患肩托扶患肢肘部。双手协调地做患臂内收、外展来回轻轻晃动,待自觉患臂无对抗阻力时,顺势将患臂向内收,强力牵拉。此时可听到患肩发出短促“咔嚓”的筋膜撕裂声,手法即结束。
3.为解决施术时剧痛,可于术前用活血药配合揉擦局部2~3分钟,对体弱者可考虑用普鲁卡因局部浸润麻醉后施术。
指压方六
1.取穴 肩部、痛处。
2.操作 患者取坐位,术者站于患者患侧,用手指或手掌在肩部揉捏约10分钟,再根据分型按摩主要疼痛肌肤,从上到下,由轻到重,再由重到轻,徐徐进行,然后顺其肌纤维走行方向,理顺肌肤3次。
3.备注 多做主动和被动活动。
【耳穴贴压外治4法】
耳穴贴压方一
1.取穴 肩、神门、耳背肩。配穴:肾、肝、脾、肾上腺、内分泌。
2.操作 主穴取双侧,配穴取单侧。用王不留行籽贴压,每次按压2~3分钟,每天按3~4次,2天1次,10次为1个疗程。
耳穴贴压方二
1.取穴 肩、肩关节、神门、肾上腺。
2.操作 用王不留行籽贴压,单耳取穴,隔天1次,两耳交替使用,5次为1个疗程,首次取患侧,嘱患者每天按3~4次,每次1~2分钟,按压同时活动患肢,幅度由小到大。
耳穴贴压方三
1.取穴 肩、肩关节、肾、压痛点。
2.操作 用党参、白术、茯苓、当归、川芎、陈皮、蜈蚣、白芍、白芷、羌活、徐长卿、甘草、细辛加工成绿豆大小药丸,用胶布贴压于耳穴上,用力按压,以疼痛能忍受为度,每隔3小时自行按压1次,隔天换对侧耳穴,7天为1个疗程。每疗程间隔3天。
耳穴贴压方四
1.取穴 肩、肩关节、锁骨。配穴:神门、镇静、皮质下、肾上腺。
2.操作 把绿豆用胶布贴压耳穴,用力按压,以疼痛能忍受为度,每隔3小时自行按压1次,每次按5分钟,隔天换对侧耳穴,5次为1个疗程。每疗程间隔3天。
【梳头外治1法】
1.持梳呈90°,梳齿深触百会2区、囟会2区(图2-27左),用厉梳法上下梳刮各3分钟,频率每分钟120次。
2.梳棒按揉锁骨、肩、神门(图2-27右)各2分钟,每分钟80次。
图2-27 梳头外治肩关节周围炎穴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