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介绍】
足跟疼痛是指人在行走或站立时,一侧或两侧足后跟部疼痛,走路跛行。引起疼痛的原因很多,常见于跟腱滑膜炎、跟骨脂肪垫变性、骨质增生、跖腱膜炎、跟骨皮下滑囊炎,多与肾虚、劳损以及足跟受伤有关。
【按摩外治1法】
1.取穴 承山、公孙、昆仑、太溪、照海、仆参、涌泉及压痛点。
2.操作
(1)点按穴位:以拇指着力,点按承山、公孙、昆仑、太溪、照海、仆参穴各1分钟。
(2)拿腓肠肌:拇指或食、中二指相对,用力提拿小腿后腓肠肌15次。
(3)按揉痛点:用拇指指端点按压痛点1分钟,使其有酸麻感,然后再轻揉2分钟。
(4)按压涌泉:拇指指端按压涌泉穴1分钟,然后从涌泉穴一直推到足跟部,重复8~10次。
【拔罐外治1法】
1.取穴 患侧涌泉、昆仑、太溪、照海、承山穴,或小腿下段后侧压痛点。
2.操作 取上穴,采用涂药罐法,或刺络罐法、皮肤针罐法。留罐10~15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涂药罐首先在穴位处涂以风湿油、红花油或补肾活血的药液,然后在穴位上吸拔。施术后,以川芎细末装入与足跟相应大小的薄布袋内,药厚约2毫米,缝上袋口,然后再将药袋缚系足跟痛点上,在走路、睡眠时也不要解除,每2日换药1次。
【刮痧外治3法】
刮痧方一
1.取穴 分两组:一为太溪、阿是穴;二为水泉、照海、昆仑、解溪、仆参、申脉。并随证配穴:肝肾亏虚配太冲和涌泉;气虚血亏配足三里、复溜和足底;寒湿凝滞配阴陵泉、血海和足底。
2.操作 用刮痧、点揉法。先刮第1组穴至出现痧痕为止。再点揉第2组穴,每穴3~5分钟。每日1次。然后随证加刮配穴。肝肾亏损、气虚血亏两型的手法力度均较轻,操作范围较广泛;寒湿凝滞型的手法力度中等,操作范围较广泛。其中涌泉、足底均以针点刺(不刮)。
3.备注 应注意劳逸结合,避免风冷潮湿,并适当加强功能锻炼。
刮痧方二
1.取穴 阿是穴,踝关节内外侧,小腿内、外、后侧区,膝弯区,足背区,足底区。
2.操作 用刮痧、点揉法。重点刮阿是穴和踝部内、外侧区至出现痧痕为止,刮后并以指强力点揉阿是穴5~10分钟,再刮足背、足底区,然后刮小腿内、外、后侧区及膝弯区。每日1次。
3.备注 坚持治疗均可收到较良好的治疗效果,如配合外敷阿是穴,则疗效更佳。
刮痧方三
1.取穴 昆仑、解溪、申脉、照海、太溪、阿是穴。
2.操作 用刮痧法。先刮足内侧的照海,再刮昆仑、解溪、太溪、申脉,最后刮阿是穴。用补法,刮至出现痧痕为止。隔日1次。
【指压外治2法】
指压方一
1.取穴 压痛点、涌泉。
2.操作(www.xing528.com)
(1)第一步:首先要找到压痛点,然后用按揉法在压痛处其周围施治约5分钟。
(2)第二步:用弹拨法在压痛点上施治约1分钟。
(3)第三步:用拇指按揉法在涌泉穴上施治20~30秒。
(4)第四步:用拳头敲击足底。
以上4个步骤要反复操作,一般5~7次即可。
3.备注 为了增加按压效果,每次按压前可先用热水泡患脚10分钟;尽量寻找病因,对因治疗。
指压方二
1.取穴 小腿及足跟、足跟周围组织、筋膜或跟腱、昆仑、照海、太溪、申脉、承山。
2.操作
(1)他人按压:患者俯卧,医者站其旁。①用手拿揉小腿及足跟周围数次。用拇指推足跟、筋膜或跟腱两侧数次。②脂肪垫损伤者,在痛点做点按法。③跟骨骨刺者,做重揉拨法。④点昆仑、照海、太溪和申脉穴。
(2)自我按压:患肢屈髋屈膝侧卧于按摩床上。①拿揉小腿肌及足跟周围。②在足底及足跟周围痛点做拨、按揉法。③点按承山、昆仑和照海穴。
3.备注 患病期间,避免负重及穿硬底鞋。
【耳穴贴压外治3法】
耳穴贴压方一
1.取穴 肾、足、跟、内分泌。
2.操作 用王不留行籽贴压耳穴,按压至耳郭发热疼痛为度,时间4~5分钟,每天按压3~4次,5天更换1次,10次为1个疗程。
耳穴贴压方二
1.取穴 跟、肾、肝。配穴:神门、膀胱。
2.操作 用王不留行籽贴压耳穴,按压至耳郭发热疼痛为度,每次每穴按压1分钟,每天按压3~4次,3~5天更换1次,10次为1个疗程。
耳穴贴压方三
1.取穴 跟、肾、肝。配穴:神门、内分泌。
2.操作 取穴1或2穴,取患侧耳穴,或按男左女右取穴,找准敏感点后用王不留行籽贴上耳穴,按压10秒,休息10秒,持续1~2分钟,病重者压2分钟。每天按3~4次,10次为1个疗程。
【梳头外治1法】
1.持梳呈45°,本神2区(对侧)、梳齿深触囟会2区(图2-24左),用厉梳法上下来回梳刮各3分钟,频率每分钟120次。
2.梳棒按揉肾、神门各2分钟,每分钟80次(图2-24右)。
图2-24 梳头外治足跟痛穴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