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胃又称为胃袋
胃位于腹腔上中部偏左侧,上连食管(接口处称为贲门),下接十二指肠(接口处称为幽门)。贲门和幽门都有特殊的肌肉——括约肌,以保证食物沿着食管→胃→十二指肠的方向行进,这样即使在没有重力作用(比如平躺)的情况下,食物也会按照这一方向行进,而不是相反方向。
胃的结构见图1-2。
图1-2 胃的结构
A.胃的黏膜;B.胃的形态;C.胃的分部
俗语里,胃被称作胃袋。确实,胃是名副其实的袋状器官。这是为了给食物提供一个短暂停留的地方,而缓缓进入小肠,否则,食物就会快速、全部通过,结果是你一天就得吃六顿饭,或者更多。
胃“袋子”的大小因人而异,胃扩张者胃大而膨胀,胃下垂者的胃则下垂。即使是同一个胃,形状也会时常改变。没有食物的时候胃就像一个瘪了的气球,容积只有50毫升,比一只小酒盅大不了多少。
胃的肌层见图1-3。
图1-3 胃的肌层
一旦食物进入,胃就像气球被吹起来一样,体积可以膨胀数十倍。成年男性的胃容积约为1 400毫升,成年女性的胃容积约1 200毫升,相当于两大瓶啤酒的量。胃容积扩张到最大时,男性可达2 400毫升,女性可达2 000毫升,所以一次喝下1 000毫升的水,胃也不会有问题。
胃的充盈还与饱腹感形成有关,即胃被装满后(不一定完全满,达到1 500毫升以上即可)人通常会觉得饱,并停止继续进食。正常情况下,胃装满食物后并不会使人产生疼痛或有不适的感觉,但当胃黏膜有炎症或溃疡时,进食后不仅容易产生饱胀感,还会有疼痛或不适,因此“提前”结束进食,使进食量下降,影响营养物质的供给;同理当胃排空后,人会觉得饿,但正常情况下一般不会产生疼痛或不适的感觉。然而,当胃黏膜有炎症或溃疡时,也会产生疼痛或不适感。
那么,在堆积了食物的胃里,将会发生些什么事情?
胃的内壁是覆盖着黏膜的皱襞,当食物进入胃时,这层皱襞就会伸展、变平,这种伸展使名为“促胃液素”的激素分泌到血液中。促胃液素由血液运行至全身,到达胃时就会促进胃液分泌。
(二)胃腺
胃壁的结构由浅至深分为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和外膜层共4层。胃腺是胃黏膜层内紧密排列的大量腺体,呈管状,根据位置的不同,又可分为胃底腺、贲门腺和幽门腺。其中,胃底腺又称为泌酸腺,约有1 500万个,是胃黏膜中最多、功能最重要的腺体。胃底腺的构造像细长的水井,密密麻麻排列着的3种分泌胃液的细胞(图1-4)就如同井壁:“井口”是黏液细胞,“井底”是主细胞,壁细胞则四处散在。
3种细胞这样排列,当然有它的道理。黏液细胞守在“井口”,是为了便于分泌黏液涂满胃壁,以保护胃壁;壁细胞各处都有,目的是分泌大量的胃酸,最大程度地消化食物;主细胞心甘情愿地呆在“井底”,是因为它负责分泌胃液中一种重要的物质——胃蛋白酶原,这种酶原并没有活性,它一路前行,在“井壁”及进入胃内后遇到壁细胞分泌的盐酸,于是被激活,转变为有活性的胃蛋白酶,胃蛋白酶能够分解蛋白质。
胃底腺、贲门腺和幽门腺的分泌物混合为胃液,成年人胃液的一天分泌量为1 500~2 500毫升,空腹时也会少许分泌。胃液的主要成分是水分、盐酸、胃蛋白酶原、黏液等。
图1-4 胃腺的3种细胞
我们还经常会听到“胃小凹”这一概念,什么是胃小凹呢?胃小凹是胃黏膜表面遍布着的约350万个不规则的小孔,每个胃小凹底部与3~5条胃腺连通。(www.xing528.com)
胃腺的结构见图1-5。
(三)胃酸的“功”与“过”
盐酸是胃液的主要成分,作用最为重要。盐酸也称胃酸,胃酸是由胃壁细胞分泌的。胃酸的酸度比较高,浓度为0.2%~0.4%,pH为1.5~2.0,属于强酸。
1.胃酸对食物具有较强的腐蚀性,促使蛋白质变性或分解,并进行初步的消化。
图1-5 胃腺的结构
2.促使胃蛋白酶原转化为胃蛋白酶,以消化食物。
3.杀灭随食物进入胃的细菌,维持胃和小肠的无菌状态。
4.促进铁和钙的吸收,因为铁和钙只有在酸性条件下才能较好地被吸收利用。
5.进入小肠的胃酸还间接地促进胰液、胆汁和小肠液分泌,后两者是营养素消化吸收的主力军。
正是因为胃酸具有上述重要作用,胃酸缺乏或减少会导致一系列消化不良的症状,并影响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如果壁细胞的工作热情过高,分泌过多的盐酸,则会侵蚀到胃和十二指肠的黏膜,导致溃疡病。
如果我们取出胃液,放入锌等金属,就会发现胃液会迅速发生剧烈的反应——产生泡沫,金属被融化,这就是胃酸在起作用。那么,胃壁也是由蛋白质组成的,它为什么没有被胃酸消化掉呢?这是因为胃黏膜有天生的防御机制以保护其免受胃酸腐蚀。胃壁表面有黏液细胞分泌的黏液覆盖,其主要成分是糖蛋白。在正常人,胃黏液在胃黏膜表面形成厚约0.5毫米的凝胶层,保护胃黏膜。它一方面起到润滑和保护作用,有利于食糜在胃内的来回运动,使胃黏膜免受坚硬食物的损伤,一方面可以降低胃液的酸度。此外,胃壁还能分泌类似于碳酸氢钠(小苏打)的碱性物质,遍布在黏液层下方,中和胃酸。这在医学上称之为“黏液-碳酸氢盐屏障”,不但可以阻止胃酸,还能够阻止胃蛋白酶对胃黏膜的腐蚀。此外,胃上皮细胞之间连接非常紧密,构成了“胃黏膜屏障”,也可以保护黏膜。胃黏膜还能够合成和释放前列腺素,抑制胃酸分泌,有利于胃黏膜修复。
许多因素如乙醇、阿司匹林类药物以及幽门螺杆菌等,均可破坏或消弱胃黏膜的屏障作用,甚至造成胃黏膜的损伤,引起胃炎或消化性溃疡。
胃液(胃酸)的分泌受体液因素和神经因素的双重控制。当食物在口腔内咀嚼、进行吞咽时,食物直接刺激口腔、食管和胃,引起胃液的大量分泌。有时候,人一看到食物或闻到食物的香味时,与食物有关的信号传入中枢神经,再通过支配胃的传出神经,引起胃液的分泌。有的时候,看到食物图片或别人进餐情景也会刺激胃液的分泌。这就充分说明,神经系统的活动对胃的功能也有影响,所以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会促使胃病发生或发作。
(四)胃的蠕动
胃的下一站是十二指肠,它没有像胃袋一样可以让食物留存的构造,因此,为了顾及十二指肠的消化能力,胃依次将少量食物缓慢送入。为了达到这一目的,食物进入胃达到一定的量时,就会从胃的中央开始,产生每分钟3~4次的收缩,即每15~20秒1次的收缩运动——蠕动。蠕动大约在食物进入胃后5分钟就开始了。借着这种运动,使食物向胃的出口——幽门的方向前进(图1-6)。
图1-6 胃的蠕动
胃的蠕动会依据食物的量和性质的不同而有所变化。量多或口味较重的食物会促进胃蠕动,脂肪多的食物会抑制胃蠕动。假如你的早餐是炒鸡蛋、牛肉和黄油面包,由于食物已经从胃进入十二指肠,胃可以接收较多脂肪,但十二指肠很短,一下子不能处理这么多的脂肪,所以食物需分批送入。这些过量的脂肪激发十二指肠产生一种能减慢胃收缩的激素。很可能,当你坐下吃午餐时,胃还在处理剩余的1/4的早餐量。因此,根据情况的不同,食物在胃里停留的时间为3~6小时不等。
胃很强壮,“身体素质”极好,即使从口腔进入的食物不小心带些脏东西也没有关系,胃液中的酸几乎可以让所有的细菌小命呜呼。胃黏膜还有快速修复、更新的能力,就像皮肤的表层一样,胃能在24小时内修复被鱼刺造成的黏膜损伤,而同样的伤,如果发生在皮肤上,则可能需要花1周时间才能愈合。但是,千万不要以为胃是铁打的就滥用它,与其他器官一样,在一些因素的作用下,胃也会生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