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反复呼吸道感染
反复呼吸道感染是指反复发生上、下呼吸道感染,小儿在一年内发生上、下呼吸道感染的次数过于频繁、超过一定范围的疾病。简称“复感儿”。病名正式确立是在1987年全国小儿呼吸道疾病学术会议上。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我国儿科呼吸道感染占门诊患儿的80%,其中30%为反复呼吸道感染。以冬春气候变化剧烈时尤易发病。发病年龄常见于6个月至6岁的小儿,1—3岁的婴幼儿最为多见。古代医籍的虚人感冒、体虚感冒与本病证接近。
一、诊疗思维
(一)病因病机分析
中医学认为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多因肺脾两虚、邪毒留伏所致。若反复发作,久病及肾,又与元阳不振、肾虚骨弱有关,导致营虚卫弱,造成外感屡受,邪毒久恋,稍愈又作,反复不已。
1.禀赋不足,体质柔弱 若父母体弱多病或早产、双胎,胎气孱弱,生后肌骨娇怯,皮毛疏松,不耐自然界中不正之气的侵袭,一感即病。
2.喂养不当,调护失宜 人工喂养或过早断乳,营养不良,脾胃运化力弱,饮食精微摄入不足,脏腑功能失健,肺脾气虚,易遭外邪侵袭。大部分患儿有挑食、偏食、长期食欲不振的情况。
3.少见风日,不耐风寒 小儿肌骨娇怯,户外活动过少,对寒冷环境的适应能力弱,表气虚而卫外不固。
4.用药不当,戕害正气 感冒过服解表剂,损伤卫阳,以致表卫气虚、营卫不和,营阴不能内守而汗多,卫阳不能外御而屡感。抗生素、激素等药物的使用不当也会损阴耗阳,使抵抗力下降而反复感染。
5.正虚邪伏,遇感乃发 外邪侵袭后,由于正气虚弱,邪毒不能廓清,留伏于里,一旦受凉或劳累后,机体抵抗力下降,新感易受留邪内发;或虽无新感,余毒复炽,诸症又起。
总之,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多因正气不足,卫外不固而造成。病位为肺、脾、肾。病性为虚实夹杂,本虚标实,本虚为肺、脾、肾三脏亏虚,卫气卫阳不足;标实为外邪,随病邪不同和体质而异。
病因病机示意图
(二)诊断思维
1.辨病思维
(1)诊断要点
①感染频率:<2岁小儿,10次以上,其中(下)3次以上;3—5岁小儿,8次以上,其中(下)2次以上;6—12岁小儿,7次以上,其中(下)2次以上。
②间隔时间:上呼吸道感染第2次距第1次至少要间隔7天以上。
③若上呼吸道感染次数不足,可加上、下呼吸道感染次数;反之则不成立。需观察1年。
(2)鉴别诊断
①咳嗽变异性哮喘(CVA):属于哮喘的一种,表现为反复咳嗽,多有湿疹、过敏性鼻炎等特异体质,咳嗽昼轻夜重,感染时痰多,支气管舒张试验可明确。
②其他慢性咳嗽:鼻后滴漏综合征、胃-食管反流、嗜酸细胞粒性支气管炎等。
2.辨证思维 重在明察邪正消长变化。感染期以邪实为主,迁延期正虚邪恋,恢复期则以正虚为主。初起时多有外感表证,当辨风寒、风热、外寒里热之不同,夹积、夹痰之差异,本虚标实之病机。迁延期邪毒渐平,虚象显露,热、痰、积未尽,肺、脾、肾虚象显现。恢复期正暂胜而邪暂退,关键已不是邪多而是正虚,当辨肺、脾、肾何脏虚损为主,肺虚者气弱,脾虚者运艰,肾虚者骨弱,是为辨证要领。
(三)治则思维
发作期间,应按不同的疾病治疗,同时注意小儿正虚的体质特点。
迁延期——扶正为主,兼以祛邪,正复邪自退。
本节所述,以恢复期治疗为主,此时要抓住补益的时机,使“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以达到减轻、减少发作的效果。
(四)辨证论治
1.营卫失和,邪毒留恋
【证候】 反复感冒,恶寒怕热,不耐寒凉,平时汗多,肌肉松弛;或伴有低热,咽红不消退,扁桃体肿大;或肺炎喘嗽后久不康复;脉浮数无力,舌淡红,苔薄白,或花剥,指纹紫滞。
【辨证】 本证多见于肺气虚弱、卫阳不足小儿,或在首次感冒后治疗不当,或服解表发汗药过剂,汗出过多,余毒未尽,肌腠空虚,络脉失和,外邪极易再次乘虚而入。识证之要不在于邪多而在于正虚,其卫阳不足,营阴外泄,故汗出多而不温是本证特征。邪毒留恋的表现常见为咽红扁桃体肿大不消,或肺炎喘嗽久不康复等。
【治法】 扶正固表,调和营卫。
【处方举例】 黄芪15g,桂枝10g,生姜9g,白芍12g,煅龙骨15g,煅牡蛎15g,炙甘草6g,大枣5枚。(以5岁为例)
【加减】 汗多者加碧桃干15g,浮小麦15g,益气固表;形瘦体弱者加党参10g,茯苓15g,白术10g,健脾益气。兼有咳嗽者加百部10g,杏仁5g,款冬花10g,宣肺止咳;身热未清加青蒿10g,连翘10g,银柴胡10g,清宣肺热;咽红扁桃体肿大未消加板蓝根15g,玄参10g,浙贝母5g,利咽化痰消肿;咽肿便秘加瓜蒌子10g,枳壳10g,生大黄5g,化痰解毒通腑。
2.肺脾两虚,气血不足
【证候】 屡受外邪,咳喘迁延不已,或愈后又作,面黄少华,厌食,或恣食肥甘生冷,肌肉松弛,或大便溏薄,咳嗽多汗,唇口色淡,舌质淡红,脉数无力,指纹淡。
【辨证】 本证多见于后天失调,喂养不当,乏乳早断之小儿。由于小儿肺脾两虚,日久生化乏源,宗气不足,卫外不固,终成此证。
【治法】 健脾益气,补肺固表。
【主方】 玉屏风散加减。
【处方举例】 黄芪15g,白术12g,党参10g,山药15g,煅牡蛎15g,穤稻根15g,陈皮6g,防风10g。(以5岁为例)
【加减】 汗多加豆衣10g,五味子5g,固表止汗;唇舌色淡加当归10g,鸡血藤10g,养血和营;纳少厌食加鸡内金10g,炒谷芽10g,焦山楂10g,开胃消食;大便溏薄加炒薏苡仁15g,茯苓10g,健脾化湿;便秘积滞者加全瓜蒌10g,枳壳10g,导滞消积。余邪未清可加大青叶10g,黄芩5g,连翘10g,清其余热。
3.肾虚骨弱,精血失充
【证候】 反复感冒,甚则咳喘,面白无华,肌肉松弛,动则自汗,寐则盗汗,睡不安宁,五心烦热,立、行、齿、发、语迟,或鸡胸龟背,脉数无力,舌苔薄白。
【辨证】 本证多因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失调,固护失宜,日照不足,骨骼生长不良,肾虚骨弱,肺卫不固,故软脆不堪风寒。肾虚骨弱的特征是生长发育迟缓,出现五迟证候。
【治法】 补肾壮骨,填阴温阳。
【主方】 补肾地黄丸加减。
【处方举例】 熟地黄12g,山药15g,山茱萸15g,五味子5g,麦冬10g,菟丝子10g,巴戟天10g,泽泻10g,茯苓10g,牡丹皮10g。(以5岁为例)
【加减】 五迟者,加鹿角霜5g,补骨脂10g,生牡蛎15g,补肾壮骨;汗多者,加黄芪15g,煅龙骨15g,益气固表;低热者,加鳖甲10g,地骨皮10g,清其虚热;阳虚者,加鹿茸1g(研末分冲),紫河车10g,肉苁蓉10g,温阳固本。
(五)病程观察
1.在营卫失和,邪毒留恋证型中,汗多者加碧桃干15g,浮小麦15g,益气固表;形瘦体弱者加党参10g,茯苓15g,白术10g,健脾益气。兼有咳嗽者加百部10g,杏仁5g,款冬花10g,宣肺止咳;身热未清加青蒿10g,连翘10g,银柴胡10g,清宣肺热;咽红扁桃体肿大未消加板蓝根15g,玄参10g,浙贝母5g,利咽化痰消肿;咽肿便秘加瓜蒌子10g,枳壳10g,生大黄5g,化痰解毒通腑。
2.在肺脾两虚,气血不足证型中,汗多加豆衣10g,五味子5g,固表止汗;唇舌色淡加当归10g,鸡血藤10g,养血和营;纳少厌食加鸡内金10g,炒谷芽10g,焦山楂10g,开胃消食;大便溏薄加炒薏苡仁15g,茯苓10g,健脾化湿;便秘积滞者加全瓜蒌10g,枳壳10g,导滞消积。余邪未清可加大青叶10g,黄芩5g,连翘10g,清其余热。
3.在肾虚骨弱,精血失充证型中,五迟者,加鹿角霜5g,补骨脂10g,生牡蛎15g,补肾壮骨;汗多者,加黄芪15g,煅龙骨15g,益气固表;低热者,加鳖甲10g,地骨皮10g,清其虚热;阳虚者,加鹿茸1g(研末分冲),紫河车10g,肉苁蓉10g,温阳固本。
(六)预后转归
本病预后良好,经过恰当治疗绝大多数病人的发作次数会明显减少,随着年龄增长,免疫功能逐步得到调整,患儿反复发作情况可以消失。只有少数患儿年长后仍表现为防御能力差。
(七)预防与调护
1.注意环境卫生,避免污染,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参加户外活动,多晒太阳,增强体质。按时预防接种。
2.注意随气候变化增减衣服。感冒流行期间不去公共场所。
3.积极防治各种慢性病,如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营养不良、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等。
4.饮食多样而富于营养,不偏嗜、不饮冷。
5.汗出较多者,随时擦干,也可用干毛巾垫于胸背部,随时抽出换新。勿吹风着凉,沐浴时尤应注意。
6.经常用金银花、甘草水漱口,每日2~3次。
(八)疗效评定
1.显效 停药后6个月未发生呼吸道感染或仅呼吸道感染1次。(www.xing528.com)
2.有效 呼吸道感染次数减少,或未减少但每次呼吸道感染的病情较前轻,病程缩短。
3.无效 呼吸道感染次数和每次病程较治疗前均无改变。
二、名家医案
1.朱瑞群——卫外不固
龚某,女,3岁。
【主诉】 反复感冒、咳喘6个月余。
【现病史】 反复感冒、咳喘,平均每月2~3次,15天前患支气管肺炎住院治疗,10天后痊愈出院。
【现症】 面色少华,多汗肢冷,形体较瘦,食欲欠佳,少许鼻塞流涕。
【查体】 咽不红,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濡细。
【诊断】 反复呼吸道感染(中医:反复呼吸道感染)。
【辨证】 卫阳虚损,营卫不和。
【治法】 益气固表,调和营卫。
【方药】 桂枝2g,白芍12g,黄芪15g,甘草3g,生姜1片,大枣10枚。30剂。
二诊:出汗减少,四肢转温,食欲稍改善,鼻塞流涕消失。守方,30剂。
三诊:面色转华,食欲转佳,2个月未再感冒。原方巩固治疗3个月,患儿6个月未出现咳嗽、发热等症,面色红润,体重增加3kg。
【按语】 反复呼吸道感染多因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调养失宜所致。沈金鳌在《幼科释谜·感冒》中云:“感冒之原,由卫气虚,元府不闭,腠理常疏,虚邪贼风,卫阳受扰。”朱氏认为本病的发生与卫阳不固,营阴失守密切相关。卫气有温养皮肤,开合毛窍,抵御外邪入侵之功,而卫阳不固,营阴外泄,恰为本病发病的主要机制。本案轻用桂枝温阳解表,祛风通阳,重用白芍敛阴和阳,调和营卫阴阳,且散中寓收,其中轻重之配伍又含有顾护营阴,防止发散太过之意。此外,予黄芪益气固表,生姜通阳,大枣、甘草益气健脾,调和诸药。潜方精当,轻重合宜,有益气固表之功,颇合营卫失和之病机。
[选自吴大真,乔模.现代名中医儿科绝技.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
2.汪受传医案——肺脾肾虚
张某,男,4岁。
【初诊日期】 2001年5月21日。
【主诉】 反复呼吸道感染1年余。
【现病史】 患儿2000年9月上幼儿园后,反复出现发热、鼻塞、流涕。2001年至今,已因支气管哮喘合并肺部感染2次住院治疗。平均每月发热1~2次,每次发作均伴有咳喘,至医院就诊,多数诊断为急性扁桃体炎、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儿已经使用丙酸倍氯米松吸入治疗,但因反复呼吸道感染,而疗效欠佳。
【现症】 形体瘦弱,面白少华,自汗盗汗,汗出肤冷,四肢稍凉,现无发热,无咳嗽,无鼻塞流涕,纳差,二便调,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数。
【诊断】 ①反复呼吸道感染;②支气管哮喘(中医:①反复呼吸道感染;②哮喘)。
【辨证】 肺卫不固,脾肾亏虚。
【治法】 益气固表,温补脾肾。
【方药】 黄芩15g,白术10g,防风3g,五味子5g,紫河车3g,补骨脂10g。共煎,熬成900ml,加入蜂蜜、白糖各100g。存入冰箱,每次20ml,每日3次。7剂。
二诊:精神较活泼,面色较前红润,出汗减少,以夜汗为主,纳稍好转,便调,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数。处方同前,30剂。
三诊:服药期间,患儿多次复诊,无再感冒,无咳嗽,食欲增加,出汗明显减少。服药1个月余,家长诉体重增加2kg,十分欣慰。随访半年余,患儿仅发热咳嗽1次,且感冒后未见哮喘发作,可正常返幼儿园上学。
【按语】 反复呼吸道感染是儿童常见病,严重影响儿童生长发育、身体健康。目前发病率逐年呈上升趋势,西医认为本病同患儿的免疫系统发育不成熟,中医认为与肺、脾、肾三脏虚弱,正气不足有关,二者理论有相似之处。哮喘患儿由于气道敏感,发病率高于其他儿童,汪师认为其与哮喘患儿的本虚体质密切相关。小儿脏腑娇弱,加之反复外感,正气不足抗邪,肺、脾、肾三脏功能失常,至病由口鼻、皮毛而入。汪师临证区分邪多、邪少来决定补益为主,抑或攻邪为要,注意虚实辨证,发作期可以祛邪为主,采用疏风解表法,缓解期应以扶正补益为主,以益肺健脾补肾为法。汪师善用以上六味中药配伍,取玉屏风散之意,健脾益肺,加用补骨脂、紫河车温脾补肾,临床验证能提高复感儿免疫功能,有效减少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复发。处方煎成糖浆,制剂简单,口感良好,煎煮贮存、携带方便,慢病以缓药图之,疗效绝佳,值得推广。
[选自万力生.汪受传儿科临证医论医案精选.北京:学苑出版社,2008]
3.汪受传医案——表虚复感
陶某,女,6岁。
【初诊日期】 2001年5月29日。
【主诉】 反复上呼吸道感染2年,咳嗽7天。
【现病史】 患儿1999年7月患麻疹合并肺炎,当时病情较重,住院20余日方获缓解。此后反复呼吸道感染,每月均有1~2次发热、咳嗽,2000年因支气管肺炎4次住院。患儿近2年,体重仅增加1kg。2001年5月22日患儿又出现发热,鼻塞流涕,轻咳,口服头孢克洛、小儿感冒冲剂、布洛芬混悬液后发热已退。
【现症】 精神好,无发热,面色无华,咳嗽,少痰,少许鼻塞流涕,无气促发绀,无呕吐,出汗多,肤冷,纳欠佳,二便调。舌淡红,苔薄黄腻,脉细滑。
【诊断】 反复呼吸道感染(中医:反复呼吸道感染)。
【辨证】 表虚复感。
【治法】 益气固表止汗,兼清外邪。
【方药】 黄芪15g,苍术10g,白术10g,防风5g,薏苡仁10g,佩兰10g,煅龙骨15g,煅牡蛎15g,桔梗5g,桑叶10g,黄芩10g,青蒿6g,六一散(包)10g,枇杷叶10g。5剂。
二诊:咳嗽明显减少,仅晨起咳嗽,无痰,少许鼻塞流涕,出汗仍多,肤冷,纳欠佳,二便调。舌淡红,苔薄黄,脉细滑。
【方药】 黄芪15g,苍术10g,白术10g,防风5g,煅龙骨15g,煅牡蛎15g,桔梗5g,桑叶10g,浙贝母10g,五味子5g,麦冬10g。5剂。
三诊:无咳嗽,无鼻塞流涕,面色少华,出汗仍多,肤冷,纳欠佳,受凉后喷嚏,二便调。舌淡红,苔薄白,脉细。患儿外邪已去,转以扶正为主。
【方药】 桂枝5g,煅龙骨15g,煅牡蛎15g,白芍10g,炙甘草5g。15剂。
四诊:出汗明显减少。再进30剂,停药后1年随诊,仅患上呼吸道感染2次。
【按语】 汪师认为反复呼吸道感染肺脾两虚,邪毒留伏所致。若反复发作,又将导致营虚卫弱,造成屡受外感,邪毒留恋,稍愈又作,往复不已。患儿初诊时外感的症状明显,邪气较甚,治疗以祛邪为主,佐以健脾益肺,固表止汗。复诊外邪渐去,治疗以扶正祛邪并重,予玉屏风散加减为主,又因患儿汗出过多,加用麦冬、五味子敛阴止汗。三诊患儿外感已去,肺卫不固、营卫不和症状较为突出,故治疗选用桂枝龙骨牡蛎汤加减,其中以桂枝汤调和营卫,煅龙骨、煅牡蛎收涩止汗,共奏补虚调和阴阳之功。
[选自万力生.汪受传儿科临证医论医案精选.北京:学苑出版社,2008]
4.李少川——脾虚易感
王某,男,3岁8个月。
【初诊日期】 1988年11月1日。
【主诉】 反复上呼吸道感染2年余。
【现病史】 平素面色白,形体消瘦,纳差便干,2年前曾患肺炎,后反复感冒,每月至少1次,冬春季节尤为频密。
【现症】 咳嗽流涕,晨起夜间为重,时觉脐周绞痛,舌质淡红,苔薄黄,脉浮而细。
【诊断】 反复呼吸道感染(中医:反复呼吸道感染)。
【辨证】 脾运失健,复感外邪。
【治法】 疏解清化,调理脾胃。
【方药】 藿香3g,羌活3g,独活3g,柴胡5g,前胡5g,枳壳6g,半夏6g,川芎3g,陈皮3g,桔梗5g,茯苓5g,厚朴6g,升麻3g,葛根3g,赤芍5g,六神曲5g,甘草3g。7剂。
二诊:咳止纳增,腹痛消失,唯大便干结,脉浮细,前方加熟大黄(后下)3g。60剂。
三诊:患儿家长代述,患儿胃纳大增,体质渐壮。后继服药40剂,年余未复感。
【按语】 “邪之所凑,正气必虚”。腠理不密,营卫不固,固然是反复呼吸道感染的重要因素,但脾胃升降失司,运化不健亦为本病的重要病因。李少川教授认为脾胃主一身之阴阳,营卫主一身之气血,脾胃升降气化失司,是卫气不固的内在基础,而卫气不固,又是导致脾胃失运的外在条件。方中半夏、茯苓、陈皮、六神曲健脾运脾,芳香化湿;升麻、葛根升清透达,宣发脾胃之阳气;柴胡、前胡、枳壳、桔梗疏肺理气;羌活、独活燥湿疏风;藿香、厚朴芳香逐秽化湿;赤芍、川芎活血化瘀行气;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全方共奏健脾运脾,化湿解表之效,切合脾虚复感之病机。
[选自吴大真,乔模.现代名中医儿科绝技.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
(万力生 李 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