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肺炎喘嗽
肺炎喘嗽是小儿时期常见的肺系疾病之一,为感受外邪,郁闭肺络而致,临床以发热、咳嗽、气急、鼻煽为主要症状。
一、诊疗思维
(一)病因病机分析
本病外因责之于感受风邪,或由其他疾病传变而来;内因责之于小儿形气未充,肺脏娇嫩,卫外不固。小儿外感风邪,外邪由口鼻或皮毛而入,侵犯肺卫,肺失宣降,清肃之令不行,致肺被邪束,闭郁不宣,化热烁津,炼液成痰,阻于气道,肃降无权,从而出现咳嗽、气喘、痰鸣、鼻煽、发热等肺气闭塞的证候,发为肺炎喘嗽。
肺主气,司呼吸,外合皮毛,司腠理开合,主一身之气,通调水道,下输膀胱,为水之上源。其性以宣发肃降为顺,肺闭气郁为逆。邪气闭郁于肺,肺失清宣肃降,水液输化无权,则凝而为痰,痰滞肺络,阻于气道,以致肺气上逆,为咳为喘,喉中痰鸣;若外邪入里化热,热邪炽盛,灼津炼液成痰,痰热交结,壅于气道,痰随气逆,则壮热烦渴,喘嗽多痰,喉间痰鸣辘辘。
肺主气而朝百脉,若邪气壅盛或正气虚弱,病情进一步发展,可由肺而涉及到其他脏腑。如肺失肃降,可影响脾胃升降失司,以致浊气停聚,大肠之气不得下行,出现腹胀、便秘等腑实证候。若热毒之邪炽盛,热炽化火,内陷厥阴,引动肝风,则又可致神昏、抽搐之变证。肺主气,心主血,肝藏血,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滞。肺气闭塞,气机不利,则血流不畅,脉道涩滞,故重症患儿常有颜面苍白、青紫,唇甲发紫,舌质紫暗等气滞血瘀的征象;若正不胜邪,气滞血瘀加重,可致心失所养,心气不足,甚而心阳虚衰,并使肝脏藏血失调,临床出现呼吸不利,或喘促息微,颜面唇甲发绀,胁下痞块增大,肢端逆冷,皮肤紫纹等危重症。而心阳不振和肺气闭塞,如未能得到正确治疗使病情好转,有可能迅速导致阳气虚脱。
体质虚弱或邪毒炽盛之患儿,病情常迁延难愈,日久伤阴、耗气,逐步转为肺阴耗伤、肺脾气虚等证。
病因病机示意图
(二)诊断思维
1.辨病思维
(1)诊断要点:肺炎喘嗽以发热、咳嗽、气急、鼻煽为主症,肺部听诊可闻及湿性啰音。但诸症并不一定同时出现,轻重也不一。其中咳嗽为必有之症,婴幼儿可见不同程度的鼻煽,一般常伴有发热,但也有未发热或不发热者,重证可见张口抬肩、摇身缬肚、口唇发绀、脉疾舌绛等危重证候,轻者也可仅见发热、咳嗽或略见起憋而无其他严重症状。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拟定肺炎喘嗽诊断依据是:
①起病较急,有发热、咳嗽、气促、鼻煽、喘鸣等症,或有轻度发绀。
②病情严重时,喘促不安,烦躁不宁,面色灰白,发绀加重,或高热持续不退。
③禀赋不足患儿,常病程迁延。新生儿患本病时,可出现拒乳,口吐白沫,精神委靡等不典型临床症状。
④肺部听诊:肺部有中、细湿啰音,常伴有干性啰音,或管状呼吸音。
⑤血象:大多数白细胞增高,分类中性粒细胞增高。若因病毒感染引起者,白细胞计数可减少、稍增或正常。
⑥X线透视或摄片检查:肺部显示纹理增多、紊乱、透亮度降低,或见小片状、斑点状模糊阴影。也可呈不均匀大片阴影。
(2)鉴别诊断
①咳嗽:以咳嗽为主症,无气急,气喘,鼻煽。两肺听诊,可闻及呼吸音粗或干啰音。
②哮喘:以咳嗽,气喘,呼气延长为主症,多数不发热,两肺听诊以哮鸣音为主。伴继发感染者,肺部听诊可闻及湿啰音。
2.辨证思维 邪热闭肺是肺炎喘嗽的基本病机,“热、咳、痰、喘、煽”是肺炎喘嗽的典型症状。病初多有表证,但在表为时短暂,很快入里化热,主要特点为咳嗽、气喘、发热。初起辨证应分清风热还是风寒,风寒者多恶寒无汗,痰多清稀,风热者则发热重,咳痰黏稠。痰阻肺闭时应辨清热重还是痰重,热重者高热稽留不退,面红唇赤,烦渴引饮,便秘尿黄;痰重者喉中痰声漉漉,胸高气急。若高热炽盛,喘憋严重,张口抬肩,为毒热闭肺重症。若出现心阳虚衰或热陷厥阴,见肢厥脉微或神昏抽搐,为邪毒炽盛,正气不支的危重症。
(三)治则思维
本病治疗,以开肺化痰,止咳平喘为主法。开肺以恢复肺气宣发肃降功能为要务,宣肃如常则咳喘自平。若痰多壅盛者,首先降气涤痰;喘憋严重者,治以平喘利气;气滞血瘀者,佐以活血化瘀;肺与大肠相表里,壮热炽盛时宜用通下药以通腑泄热。出现变证者,或温补心阳,或平肝息风,随证施治。病久肺脾气虚者,宜健脾补肺以扶正为主;若是阴虚肺燥,余邪留恋,用药宜甘寒,养阴润肺化痰,兼清解余邪。
(四)辨证论治
1.常证
①风寒闭肺
【证候】 恶寒发热,无汗,呛咳不爽,呼吸气急,痰白而稀,口不渴,咽不红,舌质不红,舌苔薄白或白腻,脉浮紧,指纹浮红。
【辨证】 本证多见于发病的初期,常在寒冷季节发生,由风寒之邪外袭于肺而致。多有恶寒发热,无汗之表寒证,年幼儿蜷缩母怀,年长儿可自述恶寒身痛,也常有痰涎色白清稀。口和不渴,咽红不著,舌不红,苔薄白,脉浮紧,指纹浮红,是本证特征。小儿患病病情多变,正邪交争易于化热,此期一般都比较短暂,临证必须注意风寒化热之证候转化。
【治法】 辛温宣肺,化痰止咳。
【主方】 华盖散加减。
【处方举例】 炙麻黄5g,杏仁5g,紫苏子10g,陈皮5g,荆芥5g,淡豆豉10g,桔梗10g。(以5岁为例)
②风热闭肺
【证候】 初起证稍轻,见发热恶风,咳嗽气急,痰多,痰稠黏或黄,口渴咽红,舌红,苔薄白或黄,脉浮数。重证则见高热烦躁,咳嗽微喘,气急鼻煽,喉中痰鸣,面色红赤,便干尿黄,舌红苔黄,脉滑数,指纹紫滞。
【辨证】 本证可因风热犯肺而发病,也可由外感风寒之证转化而来。多见发热转重,或有其他明显的热证表现,如发热恶风,咽红口渴,舌红苔黄等。其轻症、重症,又有程度上的差异,临证不可不辨。轻者发热咳嗽,气急痰多;重者则见高热烦躁,咳嗽剧烈,气急鼻煽等。本证重症,常很快发展为痰热闭肺证。
【治法】 辛凉宣肺,清热化痰。
【主方】 银翘散合麻杏石甘汤加减。
【处方举例】 炙麻黄5g,杏仁5g,生石膏24g,甘草6g,金银花10g,连翘10g,薄荷(后下)5g,桑叶10g,桔梗10g,前胡10g。(以5岁为例)
③痰热闭肺
【证候】 发热烦躁,咳嗽喘促,呼吸困难,气急鼻煽,喉间痰鸣,口唇发绀,面赤口渴,胸闷胀满,泛吐痰涎,舌质红,舌苔黄,脉象弦滑。
【辨证】 本证多见于肺炎喘嗽的中期,痰热俱甚,郁闭于肺,而见上述诸症。临床以发热、咳嗽、痰壅、气急、鼻煽典型的本病主证为特征。严重者肺气闭塞,可致气滞血瘀,见口唇发绀,胸高气急,痰壅如潮,闷乱烦躁,证属危急,必须及时救治,否则易因邪盛正虚转为变证。
【治法】 清热涤痰,开肺定喘。
【主方】 五虎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
【处方举例】 炙麻黄5g,杏仁5g,生石膏24g,前胡10g,黄芩5g,鱼腥草15g,甘草6g,桑白皮10g,葶苈子10g,紫苏子10g。(以5岁为例)
④毒热闭肺
【证候】 高热持续,咳嗽剧烈,气急鼻煽,甚至喘憋,涕泪俱无,鼻孔干燥如烟煤,面赤唇红,烦躁口渴,溲赤便秘,舌红而干,舌苔黄腻,脉滑数。
【辨证】 本证邪势炽盛,毒热内闭肺气,常为痰热闭肺证发展而成。热炽肺气郁闭而见高热不退,咳嗽剧烈,气急喘憋;毒热耗灼阴津故见涕泪俱无,鼻孔干燥如烟煤。毒热闭肺证病情重笃,容易发生变证,因邪热化火内陷或正虚心阳不支,迅速转为邪陷厥阴、心阳虚衰之危证。
【治法】 清热解毒,泻肺开闭。
【主方】 黄连解毒汤合三拗汤加减。
【处方举例】 炙麻黄5g,杏仁5g,枳壳10g,黄连3g,黄芩5g,栀子5g,生石膏24g,知母10g,生甘草6g。(以5岁为例)
⑤阴虚肺热
【证候】 病程较长,低热盗汗,干咳无痰,面色潮红,舌质红乏津,舌苔花剥、苔少或无苔,脉细数。
【辨证】 本证多见于病程迁延,阴津耗伤、肺热减而未清者。常由痰热闭肺证未经有效治疗转化而成。以病程较长、干咳无痰、舌红少津为主要表现。临证需要辨明阴伤轻重,轻者咳嗽声作、干咳无痰;重者口干舌燥、干咳咯血,伴全身症状。还要辨明有无余热、余邪,有者表现低热潮热,舌苔黄。
【治法】 养阴清肺,润肺止咳。
【处方举例】 南沙参12g,麦冬12g,玉竹10g,天花粉10g,桑白皮10g,炙款冬花10g,白扁豆10g,甘草10g。(以5岁为例)
⑥肺脾气虚
【证候】 低热起伏不定,面白少华,动则汗出,咳嗽无力,纳差便溏,神疲乏力,舌质偏淡,舌苔薄白,脉细无力。
【辨证】 本证多见于肺炎恢复期,或体质素弱的病儿,病程迁延。临证以咳嗽无力,动则汗出为主要证候。偏肺气虚者面白少华,反复感冒;偏脾气虚者纳差便溏,神疲乏力。
【治法】 补肺健脾,益气化痰。
【处方举例】 党参15g,茯苓10g,炒白术10g,炙甘草6g,五味子5g,百部10g,陈皮5g。(以5岁为例)
2.变证
①心阳虚衰
【证候】 骤然面色苍白,口唇发绀,呼吸困难或呼吸浅促,额汗不温,四肢厥冷,虚烦不安或神萎淡漠,右胁下出现痞块并渐增大,舌质略紫,苔薄白,脉细弱而数,指纹青紫,可达命关。
【辨证】 本证常出现于婴幼儿,或素体虚弱而患肺炎喘嗽者,即邪盛正虚患儿,来势急、病情重。由于邪毒炽盛损伤原本不足之心阳,肺闭气郁导致血滞而络脉瘀阻。临床以突然出现面色苍白,发绀,四肢不温或厥冷,右胁下痞块增大,脉细弱疾数为辨证要点。
【治法】 温补心阳,救逆固脱。
【主方】 参附龙牡救逆汤加减。
【处方举例】 熟附子5g,人参(另炖)5g,龙骨15g,牡蛎15g,白芍10g,炙甘草6g。(以5岁为例)
②邪陷厥阴(www.xing528.com)
【证候】 壮热烦躁,神昏谵语,四肢抽搐,口噤项强,双目上视,舌质红绛,指纹青紫,可达命关,或透关射甲。
【辨证】 本证由于邪热炽盛,内陷手厥阴心包经和足厥阴肝经而致。临证以病情突然加重,见壮热、烦躁、神昏、四肢抽搐、口噤项强等心肝二经诸症为要点,病情危重。
【治法】 平肝息风,清心开窍。
【主方】 羚角钩藤汤合牛黄清心丸加减。
【处方举例】 羚羊角(另吞服)0.3g,鲜生地黄15g,白芍10g,茯苓9,钩藤10g,郁金10g,黄连3g,黄芩5g,栀子5g,炙甘草6g。另服牛黄清心丸。(以5岁为例)
(五)病程观察
1.常证
①在风寒闭肺证型中,恶寒身痛重者加桂枝10g,白芷10g;痰多,苔白腻者加半夏5g,莱菔子10g。如寒邪外束,内有郁热,症见呛咳痰白,发热口渴,面赤心烦,苔白,脉数者,则宜用大青龙汤表里双解。
②在风热闭肺证型中,发热,头痛,咽痛,加牛蒡子10g,蝉蜕5g,板蓝根12g;咳嗽剧烈,痰多者,加瓜蒌皮10g,浙贝母10g,天竺黄10g;热重者,加黄芩5g,栀子5g,鱼腥草15g。
③在痰热闭肺证型中,热甚者加栀子5g,虎杖15g;热盛便秘,痰壅喘急加生大黄5g,或用牛黄夺命散涤痰泻火;痰盛者加浙贝母10g,天竺黄10g,鲜竹沥15g;喘促而面唇发绀者,加紫丹参、赤芍活血化瘀。
④毒热闭肺证型中,热毒重加虎杖15g,蒲公英10g,败酱草10g;便秘腹胀加生大黄5g,玄明粉3g;口干鼻燥,涕泪俱无,加生地黄12g,玄参10g,麦冬10g;咳重加前胡10g,款冬花10g;烦躁不宁加白芍10g,钩藤15g。
⑤在阴虚肺热证型中,余邪留恋,低热反复者,选加地骨皮10g,知母10g,黄芩5g,鳖甲10g;久咳者,加百部10g,百合10g,枇杷叶10g,诃子5g;汗多加龙骨15g,牡蛎15g,酸枣仁12g,五味子5g。
⑥在肺脾气虚证型中,咳嗽多痰去五味子,加半夏5g,陈皮5g,杏仁5g;咳嗽重者加紫菀10g,款冬花10g;虚汗多,动则汗出,加黄芪15g,龙骨15g,牡蛎15g;若是汗出不温加桂枝10g,白芍10g;大便不实加怀山药12g,炒白扁豆10g;纳差加焦山楂10g,焦六神曲10g。
2.变证
①在心阳虚衰证型中,气阳虚衰者亦可用独参汤或参附汤少量频服以救急,还可用参附注射液静脉滴注。若气阴两竭,可加用生脉注射液静脉滴注,以益气养阴救逆。若出现面色苍白而青,唇舌发绀,右胁下痞块等血瘀较著者,可酌加红花10g,丹参10g。
②在邪陷厥阴证型中,昏迷痰多者,加菖蒲10g,胆南星10g,竹沥15g;高热神昏抽搐,可选加紫雪丹、安宫牛黄丸、至宝丹等成药。
(六)预后转归
小儿肺炎的发生、发展、转归不仅与病原体对机体的影响有关,而且取决于整个机体的反应性和免疫状态。若治疗及时得当,绝大部分肺炎患儿的预后良好,有个别小儿预后不佳。以下情况可协助判断:①年龄因素:一般年龄小的比年龄大者差。②营养与食欲:营养好的比营养差者预后好;渗出性体质小儿,往往呈泥膏样肥胖,患肺炎后病程长,也较重;小儿食欲常反映病情,食欲好者一般病情轻,拒食者表明病情重,若有吐、泻,往往影响疾病恢复。③精神、体温、呼吸、脉搏:若精神委靡,持续高热,或体温不升,呼吸浅快或不均匀,脉搏细弱伴不齐者,表示病情重,预后差;若精神较活泼、体温高而非超高热、呼吸促而无呼吸困难,脉搏数而有力者,预后好。④咳嗽及分泌物:咳嗽轻、分泌物较稀薄,容易咳出而无呼吸困难者,预后好。咳嗽频繁、分泌物多而黏稠,伴有呼吸困难及心力衰竭者,预后差;若喉部有痰鸣音,经吸痰处理时无咳嗽反射者,预后差。⑤腹胀:肺炎患儿常发生腹胀,经合理处理后,腹胀缓解者,预后好;若经肛管排气,药物治疗等处理后,腹胀不见好转者,提示有中毒性肠麻痹存在,预后差。⑥合并症、并发症:有合并症如严重佝偻病、先天性心脏病、免疫缺陷病、慢性腹泻或肺炎并发脓气胸、中毒性心肌炎、中毒性脑病者预后差。⑦体征及化验:肺部啰音稀少而以中小水泡音为主,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轻度升高者,预后好;肺部啰音密集且以细小水泡音为主,并有实变,白细胞总数下降或过高、中性粒细胞伴有中毒颗粒者,病情重,预后差。⑧治疗早晚与病原:细菌性感染若及时治疗则反应良好,预后佳;若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溶血性大肠埃希菌等感染,往往细菌毒力大且对抗生素不敏感甚至有抗药性,故预后差;病毒性肺炎目前多采用中西医综合疗法效果较好。
(七)预防与调护
1.搞好卫生,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冬春季节带儿童外出防止着凉。
2.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3.气候冷暖不调时,随时增减衣服,感冒流行期间勿去公共场所,防止感受外邪。
5.保持安静,居室空气新鲜。
6.呼吸急促时,应保持气道通畅,并随时吸痰。
7.对于重症肺炎患儿要加强巡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八)疗效评定
1.治愈 症状消失,体温正常,肺部啰音消失。X线复查肺部病灶吸收,血象恢复正常。
2.好转 症状减轻,肺部啰音减少,X线复查肺部病灶未完全吸收。
3.未愈 症状及体征均无改善,或恶化者。
二、名家医案
1.王静安医案——风热闭肺
李某,女,3岁。
【初诊日期】 2000年12月5日。
【现病史】 咳嗽气粗,痰鸣,发热,烦躁不安,时有吵闹,尿黄,大便干结,舌质红,苔黄,脉数。
【诊断】 支气管肺炎(中医:肺炎喘嗽)。
【辨证】 风热袭肺,热邪炽盛。
【治法】 清热解表,理气宣肺。
【方药】 荆芥6g,枳壳6g,石膏30g,芦茎15g,橘络15g,炙麻绒12g,炙旋覆花12g,炙百部12g,炙白前12g,炙前胡12g,胖大海10g,黄芩9g,桔梗9g,黄连3g。2剂。并加服紫雪丹,4/d,每次0.175g。
二诊:复诊时诉热退,烦躁不安减轻,大便已不干结,咳嗽气粗减轻。原方继服3剂,后予健脾和胃,宣肺化痰之法而愈。
【按语】 肺炎喘咳是小儿常见病,临床以发热、咳嗽、气促、鼻煽为特征。王老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总结治疗必须祛邪外出、宣肺降气、清热涤痰。本方以荆芥、麻绒宣肺解表,祛邪外出;桔梗开宣肺气;橘络、旋覆花理气化痰;芦茎、黄连清肺热;百部、白前根降逆化痰止咳;枳壳行气化痰。全方共收清热、宣肺、化痰之效。紫雪丹出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用于气血两燔之证,王老在多年的临床中,将其用于发热或内热炽盛的患儿,取其清热通腑之效,与汤剂配合使用,获效更捷、更佳。
[选自张吉.王静安治疗小儿肺炎喘咳的经验.四川中医,2001,19(11):1]
2.孙谨臣医案——风热闭肺
杨某,男,4岁。
【主诉】 发热、咳嗽3天。
【现病史】 微恶风寒,鼻塞,咳嗽,已服保赤散、琥珀抱龙丸无效。
【现症】 面赤咽红,唇干口渴,发热无汗,咳嗽痰鸣,呼吸喘促,烦躁不安,舌红苔白,指纹浮红,脉浮数。
【诊断】 支气管肺炎(中医:肺炎喘嗽)。
【辨证】 风热闭肺。
【治法】 清热透邪,清宣肺气。
【方药】 桑叶络6g,金银花6g,连翘4.5g,牛蒡子4.5g,炒栀子3g,炒黄芩3g,杏仁3g,甘草3g,薄荷(后下)2.4g。2剂。
二诊:药后身得润汗,发热,咳嗽痰鸣,气喘均见减轻,原方去薄荷、杏仁,加炒瓜蒌皮4.5g,浙贝母4.5g。2剂。
三诊:身热尽退,咳喘均平,舌红苔薄黄,口干唇燥。考虑肺阴受损,以养阴清肺善其后。
【方药】 沙参6g,麦冬6g,枇杷叶(包煎)6g,浙贝母4.5g,天花粉4.5g,百合4.5g,杏仁2.4g,甘草2.4g。
【按语】 本病温邪在表,处上焦气分,孙老认为小儿肝常有余,病情容易传变,故于辛凉解表中,配合清气分药物,苦辛合用,宣中有降,颇合肺气升降之机。肺炎后期,考虑肺阴受损,以养阴清肺收功,治疗体现了孙老肺炎证治中循序渐进、丝缕分明的辨证思想。
[选自孙浩.孙谨臣儿科经验集.兰州:甘肃科学出版社,1990]
3.王烈医案——痰热闭肺
耿某,男,2.5岁。
【主诉】 发热、咳嗽3天。
【现病史】 患儿发热、咳嗽、喘促,使用青霉素治疗3天后无效,现发热,体温38.5℃,咳喘有痰。
【查体】 肺部听诊可闻及中小水泡音。舌苔白厚,脉数有力。
胸片:可见炎性改变。
【诊断】 支气管肺炎(中医:肺炎喘嗽)。
【辨证】 痰热闭肺。
【治法】 泻肺定喘,解毒化痰。
【方药】 紫苏子10g,黄芩10g,枳实10g,瓜蒌10g,射干10g,柴胡10g,僵蚕10g,大青叶5g,地龙10g。4剂。
二诊:服药2日,热降喘减。连进4剂,肺炎缓解,仅有阴伤咳嗽症状。改用养阴清肺法治疗3剂,4日而愈。
【按语】 本病为感受风邪所致,初起可分风热、风寒。但儿童为纯阳之体,感受风寒后也易化热,故肺炎喘嗽以热证居多。而热证之中,痰热互结证又最为常见。王师治疗以清肺化痰,止咳为法,黄芩、大青叶、瓜蒌、射干清热化痰;僵蚕、地龙清热解痉定喘;枳实、紫苏子降气平喘。肺炎后期,肺热阴伤,予养阴清肺法,清肺润肺化痰,以善其后。
[选自王烈,李新丽,等.婴童医论.小儿肺炎证治经验札记.乌鲁木齐:新疆科技卫生出版社,1999]
(万力生 李 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