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喉核肿大,治疗乳蛾的中医思维

喉核肿大,治疗乳蛾的中医思维

时间:2024-01-0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因喉核肿大,状如乳头或蚕蛾,故名乳蛾。发生于一侧者,名单乳蛾;发生于双侧者,名双乳蛾;喉核溃烂者,名烂乳蛾。由于小儿肺脾两虚,日久生化乏源,宗气不足,卫外不固,以致乳蛾一再发作,而急性症状缓解后喉核肥大淡白而经久不消。

喉核肿大,治疗乳蛾的中医思维

第二节 乳 蛾

乳蛾为儿科常见肺系疾病,是因邪客咽喉,喉核(腭扁桃体)内血败肉腐所致,临床以咽痛、喉核红肿,甚至溃烂化脓为主症。轻者可无全身症状,重者出现发热恶寒、头身疼痛、咳嗽等症。因喉核肿大,状如乳头蚕蛾,故名乳蛾。发生于一侧者,名单乳蛾;发生于双侧者,名双乳蛾;喉核溃烂者,名烂乳蛾。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扁桃体炎,通常由链球菌感染引起,也可由病毒感染引起。临床上按其起病与病程,又将其分为急性扁桃体炎和慢性扁桃体炎。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较多见于4岁以上的小儿。

一、诊疗思维

(一)病因病机分析

1.病因 风热邪毒从口鼻而入,侵袭咽喉;或素体肺胃热炽,复感外邪,邪毒上攻咽喉;或邪热伤阴、素体阴虚,虚火上炎;或肺脾气虚,卫表不固,反复不愈。

2.病位 主要在肺胃,可累及于肾。

3.病理因素 热毒。

4.病机 热毒壅结咽喉,气血壅滞,肌膜灼伤受损。

病因病机示意图

(二)诊断思维

1.辨病思维

(1)诊断要点

①体征:喉核肿大或伴红肿疼痛,咽痒不适为主症,重者喉核溃烂化脓。

②症状:轻者可无全身症状,重者出现发热恶寒、头身疼痛、咳嗽等症。

③实验室检查:血象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均增多。

(2)鉴别诊断

①烂喉痧:即猩红热。患者除具有急性扁桃体炎临床表现外,尚有皮疹等特殊表现。皮疹一般在起病后24小时内出现,典型的皮疹是在全身皮肤弥漫性充血发红的基础上,广泛散布针尖大小、密集而均匀的点状略微隆起的猩红色皮疹,病中2~3天可见草莓舌。

②喉关痈:是发生在扁桃体周围及其附近部位的脓肿,病变范围较乳蛾大。临床以局部疼痛、红肿、化脓,并伴有恶寒发热、言语不清、饮食呛逆等特征,病情发展迅速。它包括了西医学的扁桃体周围脓肿、咽后壁脓肿等疾病。本病在形成脓肿前,一般有类似乳蛾急性发作的症状,这种症状若3~4天后逐渐加重,特别是咽痛加剧,吞咽困难者,应考虑本病。

2.辨证思维

(1)辨表里:一般有表证者为风热犯咽,表证不明显者多为肺胃热炽。

(2)辨虚实:起病急,病程短,热象明显,喉核红赤肿胀,甚则溃烂化脓者,属实热证;慢性起病,病程迁延不愈,乳蛾肥大不收,多属虚证,肺肾阴虚证者多乳蛾暗红,为阴虚中夹热毒未清证,肺脾气虚证者多乳蛾淡白,以气虚为主卫表不固证。

(3)辨预后:年长儿若反复发作者应注意观察有无水肿、痹证、心悸等并发症。

(三)治则思维

总的治疗原则是清热解毒,利咽散结。根据表里、虚实的不同,风热犯咽者治以疏风清热,消肿利咽;肺胃热炽者治以清热解毒,泻火利咽;肺肾阴虚者治以滋阴降火,清利咽喉;肺脾气虚者治以补肺固表,健脾益气。治疗手段是内服药物加局部外喷散剂

(四)辨证论治

1.风热犯咽

【证候】 发热,恶风,咽喉疼痛逐渐加重,吞咽不利,单侧或双侧喉核赤肿,咽痒不适,鼻塞流涕,头痛身痛,舌质红,舌苔薄白或黄,脉浮数,指纹青紫。

【辨证】 本证见于乳蛾初起,风热犯肺,攻于咽喉,搏结喉核,则咽痛渐重,吞咽不利,喉核红肿,尚未化脓。风热犯肺,肺卫失宣,则见发热重,恶寒轻,鼻塞流涕等风热表证。舌质红,舌苔薄白或黄,脉浮数或指纹青紫皆为风热之象。

【治法】 疏风清热,消肿散结。

【主方】 银翘马勃散加减。

【处方举例】 金银花10g,连翘10g,蝉蜕5g,薄荷(后下)5g,马勃10g,射干5g,牛蒡子10g,桔梗10g,生甘草6g。(以3岁为例)

2.肺胃热炽

【证候】 壮热不退,喉核色赤肿大,溃烂化脓,咽痛剧烈,吞咽困难,烦躁不安,口干口臭,大便干燥,小便黄少,舌质红,苔黄厚,脉数,指纹青紫。

【辨证】 本证因风热犯肺失治,邪热入里;或素体肺胃热盛,复感外邪,循经上攻喉关,郁结于喉核,热邪炽盛,血败肉腐而成脓,故见喉核肿甚化脓,咽痛剧烈等局部症状。热毒炽盛,充斥气分,则壮热不退,烦躁,口干口臭,大便干燥,小便黄少。舌红苔黄厚,脉数或指纹青紫为热盛之象。

【治法】 清热解毒,泻火利咽。

【主方】 牛蒡甘桔汤加减。

【处方举例】 牛蒡子10g,射干5g,山豆根5g,桔梗10g,玄参10g,连翘10g,黄芩5g,虎杖15g,蒲公英10g,生甘草6g。(以3岁为例)

3.肺肾阴虚

【证候】 喉核暗红肿大或有少许脓液附着,咽干灼热,咽痒微痛,有异物感,日久不愈,手足心热,神疲乏力,或午后低热,颧红,腰膝酸软,虚烦失眠耳鸣,大便干燥,舌红少苔,脉细数,指纹青紫。

【辨证】 本证为乳蛾日久不愈,邪热伤阴;或素体肺肾阴虚,虚火上炎,搏结喉核,故见喉核暗红肿大或有少许脓液附着,咽干灼热,咽痒微痛,日久不愈。肺阴不足,则干咳少痰,大便干燥;日久及肾,则神疲乏力,或午后低热,颧红;舌红少苔,脉细数或指纹青紫均为阴虚之象。

【治法】 滋阴降火,清利咽喉。

【主方】 养阴清肺汤加减。

【处方举例】 玄参10g,生地黄12g,麦冬10g,天花粉10g,芦根15g,牡丹皮10g,赤芍10g,板蓝根15g,浙贝母10g。(以3岁为例)

4.肺脾气虚

【证候】 喉核肥大,色泽淡白,经久不消,反复外感,引起乳蛾屡发,面黄少华,常自汗出,疲乏少力,食欲不振,唇口色淡,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无力,指纹淡。

【辨证】 本证见于平素气虚,乳蛾屡发之小儿。由于小儿肺脾两虚,日久生化乏源,宗气不足,卫外不固,以致乳蛾一再发作,而急性症状缓解后喉核肥大淡白而经久不消。其肺虚为主者屡感外邪,喉核淡白肥大,多汗;脾虚为主者面黄少华,疲乏少力,食欲不振。

【治法】 补肺固表,健脾益气。(www.xing528.com)

【主方】 玉屏风散合异功散加减。

【处方举例】 黄芪15g,黄精10g,党参10g,白术10g,茯苓15g,山药15g,煅牡蛎15g,浙贝母10g,僵蚕10g,防风6g,陈皮6g。(以3岁为例)

(五)病程观察

1.在风热犯咽证型中,热重者,加黄芩5g,石膏20g,栀子5g,清热解毒;喉核赤肿者,加山豆根5g,板蓝根10g,浙贝母10g,赤芍10g,解毒利咽散结;声音嘶哑者,加木蝴蝶10g,玄参10g,芦根15g,利咽润肺;咳甚痰多者,加前胡10g,瓜蒌皮10g,僵蚕10g,竹沥15g,清热化痰。

2.在肺胃热炽证型中,壮热烦渴者,加石膏20g,知母10g,清热除烦;溃烂化脓明显者,加黄连3g,紫花地丁10g,鱼腥草15g,解毒排脓;喉核、舌质红绛者,加生地黄10g,赤芍10g,牡丹皮10g,清热凉血。

3.在肺肾阴虚证型中,喉核肿大明显者加夏枯草10g,海藻10g,利咽散结;干咳无痰加天冬10g,桔梗10g,紫菀10g,润肺止咳;低热起伏加地骨皮10g,胡黄连10g,养阴清热。

4.在肺脾气虚证型中,余邪未清可加板蓝根15g,黄芩5g,玄参10g,清咽解毒;汗多加碧桃干10g,煅龙骨15g,浮小麦15g,固表止汗;食欲不振加焦山楂10g,鸡内金10g,炒谷芽15g,开胃消食;大便溏薄者加炒薏苡仁15g,芡实10g,健脾化湿。

(六)预后转归

小儿患者症状较成人重,常伴有高热。多数经积极治疗可获痊愈,但婴幼儿病程较长,也可迁延不愈或反复发生;部分年长儿因未及时或彻底治愈可导致水肿、痹证、心悸等病证。

(七)预防与调护

1.积极防治感冒。

2.饮食宜清淡,忌辛辣、坚硬、刺激食品。

3.及时彻底治愈本病,防止病情迁延或并发他症。

(八)疗效评定

1.治愈 咽部症状消失,扁桃体不充血,无脓点,或被摘除。

2.好转 咽部症状减轻,扁桃体脓点消除。

3.未愈 症状和体征无明显改善。

二、名家医案

1.黎炳南医案——风热乳蛾

梁某,男,4岁。

【就诊日期】 1991年7月24日。

【主诉】 高热1周,抽搐1次。

【现病史】 患儿1周前开始发热,以清热为主的中药及头孢唑啉(先锋Ⅴ)静滴5天(曾加滴双黄连注射液1天),近3天加入地塞米松静滴,发热未见好转。病程中因高热出现神昏抽搐1次。

【现症】 恶寒、咽痛轻咳、纳呆、口干,二便尚调。

【查体】 精神疲乏,面色无华,咽红,喉核红肿,舌红苔白,脉细数。

【诊断】 急性扁桃体炎(中医:乳蛾)。

【辨证】 外感风热,气阴耗伤。

【治则】 疏风解表,清热利咽,益气养阴。

【处方】 紫苏叶10g,防风10g,青蒿10g,柴胡10g,升麻10g,射干10g,炙甘草10g,葛根20g,党参20g,大青叶15g,人参叶5g,白芍12g。3剂。即停用抗生素激素,改静滴双黄连液(含金银花、黄芩、连翘)。

二诊:服药1剂后,热退,恶寒咽痛消失。

【按语】 患儿持续高热1周,喉核红肿,舌红脉数,为热盛之象。同时恶寒不减,为表证未罢之征。黎老重用疏风解表之品,辛温辛凉并用,配合清热利咽,使风邪外解而里热内清。因患儿面色无华、神疲,口干,脉细,邪热久羁,气阴耗伤已见端倪,复重用党参、人参叶、白芍、炙甘草以益气和阴,且借升麻、柴胡以升阳散火,故正复邪退而获速效。

[选自黎世民,谢昭亮.黎炳南教授运用解表法经验简介.广州中医学院学报,1993,10(1):34]

2.卞同琦医案——风热外侵,肺胃热盛

周某,男,5岁。

【初诊日期】 1998年2月7日。

【主诉】 发热、咽痛2天。

【现病史】 患儿发热2天,体温39℃左右,咽干痛,稍流清涕。少干咳,纳差,大便三日未行,自服阿莫西林无缓解。

【查体】 体温38.7℃,咽显著充血,扁桃体Ⅱ度肿大、充血,有散在脓点,心、肺、腹无明显异常。舌质偏红,苔薄黄腻,脉滑数。

血常规:白细胞10.8×109/L,淋巴细胞0.21,中性粒细胞0.78,单核细胞0.01。

【辨证】 风热外侵,肺胃热盛。

【诊断】 化脓性扁桃体炎(中医:乳蛾)。

【方药】 金银花、连翘、桑叶、防风、莪术、玄参、青蒿各10g,薄荷(后下)6g,虎杖20g,生大黄(后下)4g。3剂,嘱少量频服。

二诊:服药后第2天即热退,咽痛止,大便畅,咽喉稍干,少咳,咽充血明显减轻,扁桃体Ⅰ度,充血减轻,无脓点。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滑。上方去青蒿,改大黄3g,加桑白皮10g,继服2剂而告愈。

【按语】 化脓性扁桃体炎,中医称烂乳蛾,为热毒壅聚咽喉,气血壅滞,脉络受阻,肌膜受灼而发。现代医学认为本病多先为病毒感染,细菌感染常继发于后,以溶血性链球菌为主。本案患儿发热咽痛便结,为风热外侵,肺胃热盛,内外邪热相搏。治当表里双解,祛腐化脓。方以金银花、连翘、防风、桑叶辛凉解表,薄荷、玄参利咽,虎杖清热活血,生大黄通腑去积,青蒿解热。另加莪术一味,“止痛消瘀”(《明医指掌》)。在辨证基础上用莪术治疗扁桃体炎,是卞老在长期临床实践中总结出的用药经验之一,现代药理研究莪术挥发油有抗炎、抗菌作用,可抑制试管内β-溶血性链球菌,且小儿稚阴稚阳,脾常不足,大量寒凉药中加莪术一味温药,可防寒凉攻伐太过,损伤元阳,顾护脾胃,同时莪术本身能健脾开胃,可谓一举三得,在方中起到画龙点睛之功,故药到病除。

[选自郑仪宁.卞同琦主任医师儿科验案举要.四川中医,2001,19(2):3]

(万力生 李 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