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脂类的分布
正常人体按体重计算约1/4含“脂类”物质。其中绝大多数以三酰甘油的形式储存于脂肪组织(脂库)中,所以又称“储存脂”或可变脂。脂肪组织是结缔组织的一种,由大量群集的细胞组成,是体内合成及储存脂肪的重要组织。类脂则作为人体组织细胞的基本结构,约占“脂类”总量的5%,但在人体组织内发挥其必不可少的功能,所以又称“固定脂”或基本脂。
已在各种组织内的脂类称“体脂”。体脂可随摄食不足而消耗,可导致体重减轻,保护器官的作用降低,但一般不会危及生命。循环在血液中的脂类称“血脂”。血脂中主要含有磷脂、三酰甘油、胆固醇和游离脂肪酸4类,此外,尚有微量的脂溶性维生素和类固醇激素等。检测体脂和血脂含量可反映人体脂肪营养状况和代谢状况。
(二)血脂
如果将一试管新鲜的血液静置几分钟,你就会看到血液分为两层,上层是澄清的黄色液体——血浆,下层则是沉淀的血细胞。血浆的90%是水,另外10%是身体细胞生长和健康所需的物质,其中就包括脂类。血脂就是血浆中含有的人体所需的脂质成分,其来源有两种形式:一是体内合成;二是由食物摄取。
由于脂类有不溶于水的特性,不能直接参与血脂代谢,所以不能单独存在于血液中,必须借助于一定的运载工具才能在血液中被转运和利用。载脂蛋白是血脂的运输工具,可溶于水,是由肝及小肠黏膜细胞合成的特异球蛋白。脂类和载脂蛋白的复合物被称为“脂蛋白”。血脂中除游离脂肪酸与白蛋白结合外,其余均与球蛋白结合称为脂蛋白。临床上多是通过测定血液内各种脂蛋白的多少来了解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www.xing528.com)
脂蛋白中含三酰甘油越多,密度就越低;含脂肪越少者密度就越高。按密度大小可将血浆脂蛋白分为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极低密度脂蛋白、和乳糜微粒。
1.乳糜微粒 血液中颗粒最大的脂蛋白,由饮食后脂类吸收后形成,含三酰甘油近90%,因而密度极低。乳糜微粒是血液运送饮食中三酰甘油及胆固醇的主要形式,功能为从小肠转运三酰甘油(脂肪)至肝及肝外组织。在正常人空腹12h后,血液中无乳糜微粒,所以血脂检查中无乳糜微粒。
2.极低密度脂蛋白 又称载脂蛋白。由肝合成,其中三酰甘油占55%,胆固醇占20%,磷脂占15%,蛋白质占10%。极低密度脂蛋白及乳糜微粒因三酰甘油含量高,而称为富含三酰甘油的脂蛋白。作用是从肝脏转运三酰甘油至各组织,是身体内部产生的三酰甘油的主要形式。
3.低密度脂蛋白(LDL) 由极低密度脂蛋白转化而来,其中含胆固醇40%、游离胆固醇10%、三酰甘油6%、磷脂20%、蛋白质24%,是血液中含胆固醇最多的脂蛋白。作用是从外周转运胆固醇至肝,血液中60%的胆固醇存在于低密度脂蛋白中。低密度脂蛋白是所有血浆脂蛋白中首要的致动脉粥样硬化性脂蛋白,是众多脂蛋白中最应该积极控制的成分,也就是常说的“坏脂蛋白”。
4.高密度脂蛋白(HDL) 主要由肝和小肠合成,是颗粒最小的脂蛋白,其中脂质和蛋白质各占50%。功能是转运胆固醇至各组织。它被认为是抗动脉硬化的血浆脂蛋白,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保护因子,是常说的“好脂蛋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