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泌尿系统疾病及其严重后果

泌尿系统疾病及其严重后果

时间:2024-01-0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是肾本身的疾病。当这类疾病引起少尿时,病情往往已较严重,常会因此而死亡。如果肾小球的通透性增加了,或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减弱了,或肾小管的排泄与分泌功能失常了,都会直接影响尿量或尿中成分的改变。急性肾盂肾炎可能导致菌血症或败血症,是病死率很高的疾病。

泌尿系统疾病及其严重后果

1.夜尿超过3次不可大意

一个标准体重的正常人,24小时总尿量大约在1 600~2 400毫升,夜尿总量相当于全日尿量的1/4~1/3,排尿次数从晚上10点到次晨8点,应小于3次。如果夜尿量大于全天尿量的1/3或超过白天的尿量,且排尿次数明显增多,以后半夜起床为主,尿比重低于1.017者,则认为是夜尿增多。夜尿增多的原因很多,广义上来讲,可分为肾性和非肾性。

总之,如果有“夜尿增多”现象,可能提示着您的肾、心脏或其他方面已经亮了红灯。

2.尿量太少要注意

成年人通常每日的尿量在1.5~2.5升,如果每日尿量少于500毫升,就称为少尿。少尿在医学上常是一些严重疾病的信号

一是肾本身的疾病。由于肾功能的受损,使尿量减少,如急性肾炎、肾肿瘤、严重肾结核、肾衰竭等。当这类疾病引起少尿时,病情往往已较严重,常会因此而死亡。

二是进入肾的血流量减少。当病人在外伤失血过多、休克、心力衰竭、严重脱水等情况下,进入肾的血流量明显减少,从而使肾产生功能性衰竭,出现少尿。

另一种引起少尿的原因是尿路梗死。如果不及时除去梗死的原因,久而久之会使肾发生肾盂积水而影响肾功能。

当出现少尿时,切不可掉以轻心,应及时去医院检查,立即对症治疗。否则,不仅会加剧病情,还会因代谢产物未能及时排出而发生尿毒症肺气肿、心衰等严重的不良后果,给治疗带来困难。

3.1小时排尿一次最科学

美国专家发现,尿液中有一种会使膀胱致癌的化学物质。他们将每小时排出的尿液和相隔2~3小时排出的尿液相比较,发现后者所含的致癌物相当多,所以建议每小时排尿1次,不管有无尿意。

4.尿液—人体的排毒功臣

(1)尿液来源于血液

肾是生成尿液的器官。当您喝了白开水汽水、茶水、汤等液体后,经过胃肠道吸收进入血液,通过血液循环,再经过肾脏处理后形成尿液排出体外。因此,尿液直接来源于血液。当血液流过肾小球毛细血管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剩下物质几乎全部通过肾小球囊内,形成原尿,这一过程称为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人排出的尿,其量和成分之所以能维持在正常状态,均与滤过、重吸收、分泌三个过程有密切的关系。如果肾小球的通透性增加了,或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减弱了,或肾小管的排泄与分泌功能失常了,都会直接影响尿量或尿中成分的改变。由此,对尿量的变化和尿中异常成分的分析,有助于临床诊断和对治疗情况的观察。

(2)尿液在人体中的生成过程

尿的生成是个连续不断的过程。持续不断进入肾盂的尿液,由于压力差以及肾盂的收缩而被送入输尿管。输尿管中的尿液则通过输尿管的周期性蠕动而被送入到膀胱。但是,膀胱的排尿是间歇地进行的。尿液在膀胱内贮存并达到一定量时,才能引起反射性排尿动作,将尿液经尿道排放于体外。

(3)尿液—人体的排毒液

人体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不断地从外界摄取营养物质,与此同时不断产生和蓄积着无用甚至有害的物质。这些毒素在体内存留过多必然要影响人体的健康,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为了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就必须及时地将它们排泄出去,这项工作主要由肾的泌尿功能来完成。所以,尿液的产生对维持人体健康具有很大作用。

人体内的毒素究竟是些什么物质?过去一直认为主要是尿素,实际上,导致尿毒症的毒素种类繁多,公认的有尿素、尿酸、肌酐、肌酸;还有胍类、酚类、吲哚类、芳香酸和脂肪酸等。血浆通过肾小球滤过后形成原尿,原尿经过肾小管后,大多数水分和营养物质被重吸收到血液中,而那些毒素就留在了原尿中,经过这样的浓缩就形成了我们最后排出的尿液。

5.排尿不畅全身遭殃

当人体肾功能减弱、排尿不畅时,体内代谢的废物如尿素氮、肌酐等有害物质,无法通过肾脏排出体外,这些废物可随血液周游四方,对全身各个系统造成伤害。

消化系统:废物若进入消化道,胃肠黏膜受到刺激后可引起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口腔黏膜也会发生溃烂,病人嘴里会有尿臊味。

呼吸系统:废物若经呼吸道排出,可导致尿毒性支气管炎胸膜炎肺炎等疾病发生。

循环系统:心包膜受到尿素刺激后可引起尿毒性心包炎

神经系统:尤为严重的是,毒性物质侵害神经系统,可使病人出现精神委靡、疲乏无力、四肢麻木、头晕头痛等症状,重者会出现嗜睡或烦躁不安、抽搐、昏迷,如不及时救治可危及生命。

废物若经皮肤汗腺排出,病人的皮肤上会出现尿毒霜。

6.经常憋尿坏处多

很多人因为工作的原因,有时不得不憋尿,这虽有“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苦衷,但习惯性憋尿会对身体造成伤害。

人体的膀胱黏膜原本对侵入的细菌有抵抗的作用,但长期的憋尿会使膀胱黏膜的抵抗力降低,细菌便伺机而动,且呈倍数的繁殖,在彼消我长的情况下,细菌的毒素便开始破坏膀胱黏膜的细胞及微血管,造成急性膀胱炎及尿血。大约1/3的人在膀胱炎的急性期会有尿液逆流的现象,带菌的尿液流回肾脏就有可能引发急性肾盂肾炎。急性肾盂肾炎可能导致菌血症或败血症,是病死率很高的疾病。反复的肾盂发炎容易造成肾组织瘢痕,使肾功能逐渐丧失或引发血压等并发症。原本就有膀胱输尿管尿液逆流的病人,更容易因憋尿就引起肾水肿、肾炎,从而造成肾衰竭,有的甚至后期要靠肾透析过日子。

控制膀胱功能的神经元埋在逼尿肌的肌肉层里,憋尿可能造成膀胱过度的膨胀,膀胱壁肌肉的过度拉扯会同时导致埋在里面的神经元被破坏,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才能恢复,在恢复期间,病人会时常有下腹部疼痛、频尿、尿不干净、夜尿等现象。这些神经元如果严重受损,可能永久无法恢复,会给病人生活造成极大的不便。

革除憋尿的恶习要从日常生活做起,平时就要养成多喝开水的习惯,这也是保健泌尿系统最基本最简单的方法。外出前先将尿液解干净,如果嫌公共厕所不卫生,不妨自备简易抛弃式的马桶垫,因为怕被污染,踩着高跟鞋在马桶盖上表演“特技”而扭伤了脚踝的事每天都在发生。长途旅行一定要让自己有充裕的时间在休息站补充水分及排泄小便。

事后的补救也有少许的帮忙,在长时间的憋尿后,除了应尽快将膀胱排空外,最好再补充大量的水分,强迫自己多解几次小便,这对膀胱有冲洗的作用。如有任何膀胱或尿道不适的现象,在就医前最重要的还是立刻补充足够的水分,千万不要怕解尿痛而不敢喝水,反而使病情加重。

7.尿频、血尿是怎么回事

尿液中红细胞增多或肉眼见到红色尿,称为血尿。肉眼能看到尿呈红色或洗肉水样色,称为肉眼血尿;需要通过显微镜检查才能看到微量的红细胞,称为显微镜血尿或微血尿。中医学上对血尿而伴疼痛感觉者称“血淋”,无疼痛感觉者,称尿血。产生血尿的原因很多,但主要由泌尿系统疾病引起,如肾结核、肾炎、尿路感染、尿路结石、尿路肿瘤等。血尿同时伴有较长期的尿频、尿急、尿痛者,以肾结核的可能性较大;如血尿伴眼睑、面部或全身水肿,血压增高及发热等症状,可能是急性肾炎;如血尿伴剧烈的尿频、尿急、尿痛者,大多为急性膀胱炎;如排尿不畅、尿道口不痛,但肉眼见淡红色尿或显微镜下见红细胞微量者,多为前列腺炎症;血尿伴腰痛症状者,有时发生剧烈的阵发性腰痛—肾绞痛者,可能为肾或输尿管结石;年龄在40岁以上,无明显症状和疼痛的血尿,可能有泌尿系统肿瘤;血尿、腰痛与体位及日常活动有明显关系者,如症状在卧床休息后好转,体力活动增加后加重,则肾下垂的可能性较大;如血尿伴全身其他部位出血者,可能由血液病引起。

8.哪些病引起血尿

人体正常的尿是没有血的,如果尿液中有红细胞存在则称为血尿。血尿常常表示泌尿系统有器质性病变。

血尿之诊断,首先要与由于月经、子宫、便血等的出血混入尿液而发生的假性血尿相区别。泌尿系统血尿疾病、泌尿系统结石、感染、肾炎、瘤、损伤、畸形都可导致血尿,其病变部位可以血尿的特点加以判断。

(1)肾病变引起的血尿,血尿多为全程性均匀,常为暗棕色,多伴有肾区钝痛或肾绞痛,如形成血块多为条状,显微镜下多见红细胞管型和其他管型,一般无显著的排尿不适症状,但如伴有膀胱病变则可有排尿不适症状。

(2)膀胱病变引起的血尿,伴有排尿不适症状,但肿瘤出血则无明显的排尿不适症状,血尿较鲜红,多为终末血尿(即尿液前半截无血尿后半段才有血尿),血块不规则。

(3)前列腺与尿道病变引起血尿,多伴有尿频、尿急、尿痛及排尿困难等症状,血尿为鲜红色,前列腺与后尿道出血时为终末血尿,前尿道出血为尿道滴血。

(4)泌尿系统血尿疾病常有泌尿系统结石,泌尿系统结核、急性肾炎、慢性肾炎、急性肾盂肾炎、慢性肾盂肾炎、急性膀胱炎、前列腺炎、泌尿系统肿瘤、泌尿系统外伤、肾下垂,药物或化学品,如磺胺类乌洛托品松节油、汞剂、砷等引起的血尿,血尿一般为暂时性,多于停药或停止接触后自愈。

(5)全身性疾病引起的血尿。血尿伴有其他部位出血或出血性皮疹和其他全身性症状时,应考虑血液病、感染性疾病和其他全身性疾病。常见有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生性障碍性贫血白血病、流行性脑膜炎痛风糖尿病、直肠癌、结肠癌宫颈癌等侵犯泌尿系统引起的血尿。

9.哪些人更容易得慢性肾病?

慢性肾病的发病是由多种因素共同造成的,其发病机制也十分复杂,但具有以下危险因素的人群发病率明显增高,应高度警惕。首先患有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的人和有肾脏病家族史的人更容易得慢性肾病;其次患有代谢性疾病(肥胖、高血脂、高尿酸)、长期食用肾毒性药物(非甾体抗炎药、抗生素等)、慢性泌尿系统感染、尿路梗阻、高凝状态、自身免疫型疾病(红斑狼疮等)、高蛋白饮食、吸烟、饮酒过度、低出生体重、年龄65岁以上等也易导致慢性肾病发生。

10.老年慢性肾功能不全的防治

(1)首先治疗原发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防止肾动脉和肾小球硬化的加重。

(2)积极控制感染,尤其泌尿道和呼吸道感染,要防止双重感染。

(3)积极纠正水电及酸碱平衡失调。

(4)利尿、纠正心力衰竭。

(5)饮食上以高热量、优质低蛋白、低磷饮食配以必需氨基酸,加入适当的维生素矿物质和微量元素。

(6)避免受凉、受湿和过劳,防止感冒,不使用损害肾的药物。

(7)充分有效地透析。

(8)对并发症需要综合治疗,纠正贫血,防止消化道出血,有高凝状态者须用抗凝治疗。

凡病情进展者,宜及早改用血液净化疗法。

11.认识慢性肾衰竭

肾衰竭有急性慢性之分,临床上最多见的是慢性肾衰竭,此时的肾脏已经失去了70%以上的正常工作能力,没办法恢复,任何药物和治疗手段都不能使它重新工作。慢性肾衰竭通常是一个相对缓慢进展的过程,这一过程可以分为四期。

(1)肾功能不全代偿期—血肌酐为133~177微摩尔/升,临床上常无症状。此时的肾已轻度受损,但能够清除机体代谢废物。

(2)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血肌酐为177~442微摩尔/升。肾已不能完全清除机体代谢废物,临床上出现食欲下降、恶心、呕吐、贫血等一系列症状。

(3)肾功能衰竭期—血肌酐为442~707微摩尔/升。肾清除体内废物和排水的能力明显下降,临床症状更加明显。

(4)尿毒症期—血肌酐为707微摩尔/升以上。肾功能已完全丧失,临床上酸中毒、水电解质紊乱都很严重,全身各脏器都受到影响。

慢性肾衰竭虽然无法治愈,但早期正确治疗原发病,以及治疗并发症可以减缓发展到终末期肾衰的速度。因此,慢性肾衰竭每一阶段的治疗都不能放弃。(www.xing528.com)

12.慢性肾衰竭的治疗大体分为三阶段

慢性肾衰竭的治疗大体可以分为三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坚持对病因的治疗。此时的治疗应在肾脏专科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应定期门诊,随时调整药物的使用和剂量,尽可能地维护肾功能。

第二阶段,要尽可能保护残余肾功能。

①低蛋白、低磷饮食,条件好的可同时服用必需氨基酸。

②积极、合理地控制高血压,延缓病情进展。

③消除使肾功能恶化的因素。包括避免感染、纠正体内代谢紊乱、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等。

④减少尿毒症毒素吸收与蓄积,可采用中药灌肠或口服一些药物,保持大便2~3次/日,从肠道排泄更多的毒素。

第三阶段,即肾的替代治疗,包括透析和肾移植。一旦到了尿毒症期就应该开始替代治疗。不少患者认为透析越晚越好,其实过晚的透析不但不会节省透析费用,还会使残余肾功能损耗殆尽,透析后的并发症就会增多,相应的住院时间及治疗费用也都会增加。适时地开始透析,不但可减少透析后的不良反应,提高生活质量,而且会最终节省透析后的治疗费用。年龄较轻的患者更多地选择肾移植,成功的肾移植可以使病人重返社会,像正常人一样地生活和工作。但肾移植也存在着风险,如由于免疫抑制药的使用而导致的严重感染的发生以及术后排异等,严重的会危及患者生命,因而须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综合考虑。

13.中医辨治慢性肾衰竭十法

(1)健脾益气法。慢性肾衰竭常见面浮肢肿,全身乏力,不思饮食,恶心呕吐,口臭腹胀便溏,或舌质淡有齿痕,脉沉无力。以脾虚为主者,可用补中益气汤、参苓白术散、香砂六君子汤等加减治疗;脾虚湿困者用胃苓汤加减以运化脾湿;偏于肾气虚者,用金匮肾气丸加参芪之品。

(2)温补脾肾法。证见水湿泛滥,腹胀尿少,畏寒肢冷,面色白,恶心呕吐,口臭,神疲乏力,腰膝酸软,舌淡胖嫩,脉沉弱者,属脾阳虚,可用附子理中汤、金匮肾气汤、济生肾气汤、真武汤等淡渗利湿,温补脾肾。

(3)滋养肝肾法。证见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口臭,手足心热,足跟疼痛,皮肤干燥,烦躁不安,舌质红,苔薄黄,脉弦细者,属肝肾阴虚可用归芍地黄汤、六味地黄丸、二至丸加减以滋补肝肾,用镇肝熄风汤、三甲复脉汤滋阴潜阳;属肝阳上亢则用天麻钩藤饮平肝潜阳。

(4)益气养阴法。证见全身乏力,恶心呕吐,口黏口干,饮水不多,口臭,腰膝酸软,手足心热,舌质稍红,边有齿痕,脉沉细者,属脾肾气阴两虚,用参芪地黄汤、大补元煎、麦味地黄汤、保真汤、生脉散等加减治疗。

(5)阴阳并补法。证见面色白,畏寒肢冷,腰膝酸软,全身水肿,腹胀纳差,口渴而不喜多饮,或身有畏寒而手足心热,或上热下寒,大便干结,尿少色黄,舌体胖大有齿痕,脉沉细无力者,属阴阳两虚,临床可用济生肾气汤合左归丸、参芪桂附麦味地黄汤等加减治之。

(6)通腑泻浊法。通腑泻浊是指用大黄等泻下药口服或保留灌肠以荡涤肠胃积滞,使湿浊水毒之邪从大便而出,从而起到降低肌酐、尿素氮的作用,其适应证较广,但一般主张早期应用,代表方有温脾汤、大黄附子汤。

(7)化浊降逆法。证见湿浊壅阻中焦,正气不得升降而见胃脘胀满,不欲饮食,恶心呕吐,嗳气者,属脾阳虚,湿浊寒化,可用吴茱萸汤、二陈汤、人参半夏汤等温化湿浊;属湿浊化热,舌苔黄腻者,用黄连温胆汤、半夏泻心汤、苏叶黄连汤、甘露消毒丹、三仁汤等加减治疗,辛苦合化;属气逆较甚者,可用旋覆代赭汤。

(8)活血化瘀法。有瘀血征象而见面色晦暗,唇色发紫,肌肤甲错,舌质暗有瘀斑或瘀点,脉弦涩者,可用桂枝茯苓丸、补阳还五汤、血府逐瘀汤、抵当丸、丹参注射液等治疗。

(9)利水逐湿法。水湿潴留而见颜面及四肢水肿,甚则周身水肿,按之如泥,尿少尿闭,胸腹满闷,口臭,恶心呕吐,舌淡苔滑腻,脉滑者,一般用五苓散、五皮饮、胃苓汤等加减治疗。气(阳)虚者用实脾饮、防己黄芪汤、济生肾气汤、苓桂术甘汤加减治疗。气滞用大橘皮汤、茯苓导水汤等加减治疗;阴虚者用六味地黄汤加车前子、牛膝等。

(10)息风止痉法。邪热炽盛,灼伤阴津,水不涵木,肝风内动,而见手指蠕动,神倦,甚则四肢抽搐者,用羚角钩藤汤、大定风珠、三甲复脉汤等加减治疗。

上述十种治法在慢性肾衰竭稳定阶段正确运用,可改善病情,缓解症状,延缓病程。(所登方剂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14.皮肤瘙痒半年病根竟是肾衰竭

专家提醒,部分肾病不痛不痒,易被忽视,因此,定期体检是早发现、早治疗肾病的关键。肾病早期症状不明显易被忽视。

平时身体很好,基本不打针不吃药的冯女士听到这个诊断,犹如晴天霹雳!最让她懊恼的是,直到现在她才知道,持续半年多的皮肤瘙痒并不是简单的皮肤病,而是肾功能不好的一个表现!这半年来没能看对病,不仅花了冤枉钱,更耽误了病情。现在,冯女士已经在医院接受透析治疗,身上的疹子逐渐减少了,瘙痒也渐渐消失了。

专家指出,部分肾病不痛不痒,患者常常没有明显的感觉,容易被忽视。加上一些肾病进展缓慢,使患者逐渐耐受,导致很多患者直到肾病终末期,出现了并发症以后,才到医院来治疗。还有一些肾病患者的症状以肾外表现为主:有的像冯女士一样,仅表现为皮肤瘙痒;有的以贫血为主要表现,常被误认为是血液病;有的以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口臭有尿味、上消化道出血为表现,易被当作消化疾病来治疗;甚至有些患者因心率过缓或停搏为表现,便误以为应该去心脏科安装起搏器。上述肾外表现往往容易掩盖肾本身的病变,导致患者选错科、看错病,以致治标不治本,延误了宝贵的治疗时机。

15.多留意“蛛丝马迹”可早发现肾病

专家提醒,要早发现、早治疗肾脏疾病,定期体检是关键。

此外,平时多注意自己身体的变化,也可能会找到一些“蛛丝马迹”。比如,晨起有眼袋或者面部水肿、小便有较多泡沫、尿色加深或呈洗肉水样、夜尿增加、不明原因的血压升高、乏力、腿软、腰痛、贫血、恶心呕吐、口气有尿味、皮肤瘙痒等症状,这些都可能是肾病的信号。一旦发现上述症状,最好去医院就诊,以便早发现、早治疗。

16.肾健康小处方

(1)积极防治感染。皮肤感染和上呼吸道感染是急性肾炎的诱因,也是肾病反复发作与加重的重要因素。比如,感冒对肾衰竭患者是一个极为不利的打击,可使肾功能损害加重,而肾病患者又因抵抗力差,非常容易患感冒。如此恶性循环致使肾病迁延不愈甚至逐渐加重。因此,积极预防和治疗感染对预防肾病的发生及促进肾病的康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决不能等闲视之。

(2)避免劳累,保证充足睡眠。劳累是诱发肾病的又一重要原因,故日常生活中应注意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的睡眠,以达到消除疲劳、增强机体免疫力的目的。对于肾病患者而言,注意休息也是改善病情的重要手段。尿检轻度异常、肾病恢复期患者可以进行一般的活动,避免中等强度以上的体力劳动。症状较重的患者,如有严重水肿、大量蛋白尿、肉眼血尿、严重感染、重度肾性贫血等,应卧床休息,以利病情的缓解与稳定。

(3)保持大便通畅。保持大便通畅对保护肾、减轻肾负担也十分有益。平时多饮水、勤排尿,保持大便通畅,多吃新鲜水果、蔬菜,均能帮助通便。便秘者可备用一些缓泻药物,如麻仁丸、乳果糖等。若上述措施仍不奏效,建议去医院就诊。

(4)预防腹泻。腹泻时,机体丢失大量水分,可导致肾供血不足、电解质紊乱,对肾健康不利。一旦发生腹泻,患者应及时到正规医院治疗,切勿乱吃药,以免加重肾负担。

17.头晕眼花查查肾

建筑工人老张,近月余乏力、恶心,在建筑工地劳动时突然出现头晕、眼花、视物模糊,到医院就诊,被诊断为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早期。像老张这样的情况很多。这样的患者本人不能及时察觉,甚至到医院非专科医生也会延误诊治。

近年来,慢性肾衰竭有上升趋势。慢性肾衰竭病因为各种原发或继发肾病导致肾实质进行性毁损,最终发展成该病。各型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盂肾炎、肾囊肿、多囊肾、高血压、糖尿病等是导致该病的主要原发病,但发病机制迄今尚未完全明了。

如果你最近面色焦黄,出现乏力、纳差、恶心、心慌、胸闷等症状,且表情淡漠、嗜睡、血压升高及视物模糊,就应及时到医院查查肾功能,及早确诊,尽快治疗。若每天尿量在1 500毫升左右,可行中医中药治疗,控制血压,保护和恢复残余肾功能,甚至可以治愈。

18.教您如何判断肾功能

肌酐主要由肌肉代谢产生,极小部分来自食物;血清尿素氮几乎全部由蛋白质分解代谢形成,主要经肾排泄;尿酸是细胞分解的终末产物之一,它对人类没有利用价值,如肾不能清除掉,就会引起痛风。血清肌酐、尿素氮及尿酸的浓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肾的排泄功能的好坏,因此血肌酐、尿素氦及尿酸是判断肾功能的重要指标。血清尿素氮的浓度受食物蛋白质的影响,因此必须空腹抽血;引起体内蛋白质分解代谢增强的疾病,如急性传染病、大面积烧伤、高热、甲状腺功能亢进等也可使尿素氮增高;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因蛋白质吸收增多,也常见尿素氮增高。因此,仅以尿素氮评估肾功能损害程度还不准确,相对来说血清肌酐受影响因素较少,用来判断肾功能状态更为准确。由于肾的代偿能力很强,在肾病的初期,血肌酐浓度一般不升高,只有当肾小球滤过能力下降一半或更多时,血肌酐浓度才见增高,所以一旦出现肌酐增高,常提示肾功能不全,需引起重视。

肾功能损害是一个较长的发展过程,不同阶段,有其不同的程度和特点。临床上根据肾功能损害的不同程度分为四期。

(1)肾功能代偿期:血肌酐在178微摩尔/升以下,血尿素氮在9毫摩尔/升以下。

(2)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血肌酐升高达1 781微摩尔/升(2毫克/分升)以上。血尿素氮达9毫摩尔/升以上,又称氮质血症期。

(3)肾衰竭期:血肌酐为221~442微摩尔/升,血尿素氮17.9~21.4毫摩尔/升,称尿毒症早期。

(4)尿毒症期:血肌酐高于707微摩尔/升,也称终末期或尿毒症晚期。

19.肾炎患者如何度夏

中医认为,温热与感染有关,而感染则是导致慢性肾炎复发的诱因。特别是夏季暑热比较重,对于慢性肾炎患者或者是以往患有慢性肾病的患者来说,更要当心。

若饮食不当,食用过于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则有可能出现上火等症状,如:疖子、痈肿等。对于普通人来说,也许威胁不大,但对于慢性肾炎患者来说,极有可能会导致疾病的加重或复发。所以,肾炎患者夏季应多吃些性质清淡的食物和蔬菜,如苦瓜、西瓜、绿豆、酸奶等。

由于夏季人体出汗多,稍不注意,易发生毛孔堵塞,引发皮肤疖肿。因此肾炎患者更要勤洗澡、勤换衣服,女性患者还应注意经期和性生活前后的卫生。尽量穿棉、麻、真丝等透气性能良好的内衣、内裤,同时,不要穿易引起足癣的鞋袜。一旦出现皮肤疖肿的早期征象,在医生的指导下,将其消灭在萌芽之中。

另外,炎热的天气会或多或少地影响人们的休息和睡眠。对于慢性肾炎患者来说,也许仅仅因为睡眠不足,或长途旅行得不到及时的休息,都有可能会加重病情,甚至延长病程,使本来可以痊愈的疾病经久不愈。所以一定要注意休息。

20.呕吐不止要查查肾

呕吐是极为常见的症状,可以是功能性的,也可由全身疾病引起。一般人总认为恶心呕吐是由胃肠或肝胆胰疾病引发,然而某些呕吐却与胃肠外疾病有关。

肾是体内重要的清除代谢废物和毒素的脏器,主要调节水盐和酸碱平衡。如果慢性肾炎病人服用了肾毒性药物,则可加重肾功能损害。肾功能严重受损时,体内的代谢产物(如尿素)不能从肾脏排出,大量尿素便从胃肠分泌,尿素在肠内细菌分解下产生氨,后者刺激胃肠黏膜引起糜烂、溃疡、出血,甚至胃肠穿孔,出现一系列消化道症状如呕吐不止,因此,呕吐不止的病人也要检查肾功能。

21.肾衰竭患者的独特沐浴液

据专家介绍,肾衰竭患者有独特的“沐浴液”可辅助治疗。将橘子叶、生姜和柚子皮等放在水中煮开,药液达到500毫升时,将其倒入有适量温水的浴缸中,调节水温在38~40℃,然后浸浴30分钟左右,达到出汗的目的。这种方法最好每天一次,半个月为一个疗程。需要注意的是,每次治疗前后患者的呼吸、脉搏的变化应该在正常参考值范围内;而且,少数患者可能会在皮肤透析结束后血压有不同程度升高,但不要紧张,一般休息后可下降至透析前水平。但是严重的心血管、肝和造血系统原发性疾病患者及精神病患者、孕妇、哺乳期妇女应该慎用这种方法。

22.积极防治尿路结石

泌尿道结核、久治不愈的慢性炎症等都可造成尿液排出管道狭窄,残余尿形成,继发感染引起结石。防治办法:①凡是久治不愈或反复发作的尿路感染,必须查清有无狭窄。发现狭窄后及时进行手术矫正,恢复排尿通畅。②发生泌尿器官外伤者,要及时进行手术修补。③老年人前列腺肥大、年轻人慢性前列腺炎都会造成膀胱颈口和后尿道纡曲狭窄。这种情况下,需要及时治愈前列腺病变。④泌尿道结核并发狭窄和结石,防治不能只开刀取结石,首先要分析发生结石的病因,看是否与结核性狭窄有关,从而从根本上解决问题。⑤平时多喝水,每天保持1 500毫升以上尿液排出量。

23.肾病患者可吃豆类

多年来,民间一直流传着肾病患者不宜吃豆类食品和豆制品的说法。医生也强调肾功能下降到一定程度,便应控制蛋白质的进食量,尽量选择优质蛋白,如动物肉类、牛奶、鸡蛋等,不吃黄豆、花生等植物蛋白。这种控制蛋白进食量的治疗方法,称为优质低蛋白饮食疗法。由此,便逐渐形成了肾病患者不吃豆类食品的传统,近年来的研究发现,黄豆中富含支链氨基酸,对肾病并无害处。因此,现在已不再主张肾病病人严格禁食豆类食品。

豆类虽然是一种植物食品,但其蛋白质中的必需氨基酸,在数量和比例上都接近于动物蛋白。豆类食品蛋白质含量高达35%~40%,其中大豆蛋白是最好的植物性优质蛋白质。不仅如此,大豆还含有丰富的钙、磷、铁及B族维生素。经常吃豆类食品,既可改善膳食的营养素供给,又可避免吃肉过多带来的负面影响。因为豆类食品在蛋白质含量丰富的同时,胆固醇含量远远低于鱼、肉、蛋、奶。而且豆类食品富含亚油酸和磷脂,可以促进儿童的神经发育。亚油酸还有降低血中胆固醇的作用,是预防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硬化等的良好食品。

肾病患者的饮食原则是控制蛋白质的摄入总量,且动物蛋白与植物蛋白食品应搭配食用。豆类食品的摄入,应作为蛋白质摄入总量的一部分(透析患者不应超过总量的1/3),这样对肾功能是有好处的。一般肾病综合征患者每天蛋白质的摄入量最好在40~50克;肾功能不全者、尿毒症患者和肾衰竭者,每天植物蛋白和动物蛋白的摄入总量最好不超过40克。如果已是终末期肾病病人,则应严格限制蛋白质的摄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