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防治老年痴呆症,关爱脑健康

防治老年痴呆症,关爱脑健康

时间:2024-01-0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1.老年痴呆症的病因老年痴呆的病因目前尚未十分明确,但已知有很多原因都会引起老年人痴呆。也有一些研究认为老年亲属非遗传性疾病,如血管性痴呆,与遗传无直接关系。2.如何预防老年性痴呆目前,对老年痴呆病因的了解并不十分清楚。老年痴呆会随着时间的延长越来越严重。如果是认知功能缺损,这已经是老年痴呆的中期症状了。多吃花生、核桃、瓜子等干果,增加咀嚼可预防老年性痴呆。

防治老年痴呆症,关爱脑健康

1.老年痴呆症的病因

老年痴呆的病因目前尚未十分明确,但已知有很多原因都会引起老年人痴呆。

(1)脑变性疾病:脑变性疾病引起的痴呆有许多种,最为多见的是阿尔茨海默病性痴呆,在老年前期发病的又叫做早老性痴呆。其发病缓慢,为逐渐进展的进行性痴呆。除此之外,还有皮克病、亨廷顿舞蹈病、进行性核上性麻痹、帕金森病性痴呆等。后面的这些痴呆都比较少见。

(2)脑血管病:最常见的有多发性脑梗死性痴呆,是由于一系列的轻微脑缺血发作,多次积累造成脑实质性梗死所引起的。此外,还有皮质下血管性痴呆、急性发作的脑血管性痴呆,可以在一系列脑出血、脑栓塞引起的脑卒中之后迅速发展成痴呆,少数也可由一次大面积的脑梗死引起。总之,脑血管病是老年痴呆较为常见的病因。

(3)遗传因素:老年痴呆与遗传有着密切关系,但是,其遗传方式目前仍不清楚。有人认为是显性基因遗传;有人则认为是隐性基因遗传;也有人认为是多基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且遗传作用可受环境因素和遗传因子的突变所制约,以致中断其遗传作用。也有一些研究认为老年亲属非遗传性疾病,如血管性痴呆,与遗传无直接关系。

(4)内分泌疾患:如甲状腺功能低下和副甲状腺功能低下都可能引起痴呆。

(5)营养及代谢障碍:由于营养及代谢障碍造成了脑组织及其功能受损而导致痴呆。如各种脏器引起的脑病,像肾性脑病,是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引起脑的缺血、缺氧,可以导致痴呆;其他如肝性脑病、肺性脑病等都可导致痴呆。营养严重缺乏,如维生素B1、维生素B12以及烟酸叶酸缺乏等均可导致痴呆。糖尿病及高脂血症都可引起大、中动脉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小血管及微血管基底膜增厚,从而引起脑梗死及脑出血,导致血管性痴呆。

(6)肿瘤:恶性肿瘤引起代谢紊乱可导致痴呆,脑肿瘤也可直接损伤脑组织导致痴呆。

(7)药物及其他物质中毒:酗酒、慢性酒精中毒引起的老年痴呆并不少见,但是还没有被人们所认识。长期接触铝、汞、金、银、砷及铅等,防护不善,引起慢性中毒后可以导致痴呆。一氧化碳中毒也是常见的导致急性痴呆的原因之一。

(8)艾滋病:艾滋病是导致老年痴呆的原因之一。目前已知老年人患艾滋病者,早期即可出现进行性痴呆,并已证明是中枢神经系统可以直接被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

(9)梅毒:梅毒螺旋体可以侵犯大脑,产生精神和神经症状,最后导致麻痹以及日益加重的智力减退和个性变化,即所谓的麻痹性痴呆。

(10)其他:脑外伤、癫的持续发作,以及正常压力的脑积水等原因均可引起老年痴呆。此外,老年人长期情绪抑郁、离群独居、丧偶、文盲、低语言水平、缺乏体力及脑力锻炼等,也可加快脑衰老的进程,诱发老年痴呆。

2.如何预防老年性痴呆

目前,对老年痴呆病因的了解并不十分清楚。但本病却是可以预防的。

(1)本病虽然发于老年,但却是一生中危险因素累积的结果,因而,从年轻乃至儿童时期就要注意加以预防。预防的要领是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和行为模式。

(2)少吃高糖、高脂肪食品,这些对脑血管、脑细胞都没什么好处;适当多吃些富含维生素,特别是富含维生素E及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如鱼、胡麻油大豆油等;戒烟限酒,以防损害脑血管及脑细胞。金属离子,尤其是铝、铅在体内的蓄积是本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明矾含铝较多,日常用作凉粉粉条的硬化剂,油条的膨化剂,这些食品还是少吃为好。铝极易氧化,铝制品表面都有一层氧化铝酸碱都可使其溶解。因此,不要用铝器加工酸碱食物。

(3)勤于用脑,进入中老年期后更应如此。用脑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维持大脑正常运行的过程。勤用脑可防止脑的退行性病变。

(4)保持与社会的密切接触。多与家人、同仁、朋友交往,有条件的多为社会做点事情。通过相互间的接触与交流也可以起到预防老年痴呆的作用。

(5)适度的体力活动也是需要的,这能够改善人体的整体功能。

3.关注脑健康远离痴呆症

老年性痴呆是常见的一种能够引起记忆力、计算力、语言和认知思维能力等智能障碍的神经性疾病,发病年龄集中在65岁以后。

老年痴呆的症状不仅仅表现在记忆力减退方面,如果您同时还出现以下症状,就要特别留意,因为这些可能都是老年痴呆的前兆。

(1)计算能力减退:以前是一个非常精于计算的人,现在却连买菜的小账都算不清。

(2)思维能力下降:对看过的东西,不再有议论评价的能力。

(3)性格、情感改变:以前随和的老人现在变得固执古怪、不爱理人甚至多疑。

(4)方向感变差:出门后开始找不到家。

老年痴呆会随着时间的延长越来越严重。如果是认知功能缺损,这已经是老年痴呆的中期症状了。如果病情比较严重,就会出现连最亲的人名字也叫不上来,生活不能自理,精神上出现偏执、幻想等情况。

4.老年痴呆的早期预防

(1)善于用脑,劳逸结合。一般连续用脑1小时后应休息15分钟。脑力活动多样化。需要合理安排作息时间,逐步改善睡眠状态,才能有利于智力恢复。

(2)适当的体育锻炼,循序渐进,适可而止,切忌剧烈运动。防止过度兴奋而加重神经系统负担。

(3)常咀嚼。多吃花生、核桃瓜子等干果,增加咀嚼可预防老年性痴呆。

5.老年痴呆简易自测法

日本专家吉泽勋先生在多年临床实验和各种各样的调查结果的基础上制定了一种简易的“痴呆预知自测法”可供参考。

(1)几乎整天和衣躺着看电视。

(2)无论什么兴趣爱好都没有。

(3)没有一个可以亲密交谈的朋友。

(4)平时讨厌外出,常闷在家里。

(5)日常生活中没有属于自己干的工作或在家庭中不起什么作用。

(6)不关心世事,不读书也不看报。

(7)觉得活着没什么意思。

(8)身体懒得动,无精打采。

(9)讨厌说和听玩笑话

(10)有血压低血压

(11)平时总发牢骚或埋怨。

(12)将“想死”作为口头禅。

(13)被人说成神经过敏,过分认真。

(14)过分忧虑。

(15)经常焦躁易发脾气。

(16)对任何事情都无动于衷。

(17)什么事若非亲自动手便不放心。

(18)不听别人的意见,固执己见。

(19)沉默寡言。

(20)配偶去世已有5年以上。

(21)不轻易对人说“谢谢”。

(22)老讲自己过去值得自豪的事。

(23)对新事物缺乏兴趣。

(24)啥事都要以自我为中心,否则心理不平衡。

(25)对任何事都缺乏忍耐。

吉泽勋认为,如果有15~25种现象符合您或家人的情况,那么,将来患痴呆症的可能性就极高;如有8~14种现象符合,应引起高度重视。

6.老人为何爱犯糊涂

我们经常会发现上了年纪的老人,时不时的总会出现“丢三落四”、“说忘就忘”的现象。可能是由于这种情况我们平常见得多了,所以也就不把它当回事,这样往往在不经意间就把老人的病耽误了。那么,老人经常会糊涂,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专家介绍说,老年人出现记忆力下降,计算能力下降,同时还有行为障碍、精神障碍、被盗妄想以及睡眠颠倒,在屋子里来回走动,摔东西骂人等症状,产生悲观的情绪,对方向、时间、地点的定向能力下降等,都属于老年痴呆的症状。

老年痴呆是一种病,在人不知不觉中就会发病。在国内的调查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患老年性痴呆的病人,占老年人口的2.2%~4.7%。(www.xing528.com)

专家告诉我们,对待老年痴呆应做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但遗憾的是,在农村对于这种人老了以后变得糊涂的现象,重视得还很不够。

老人要保持豁达、平和、愉悦的心情;要避免过度的劳累、紧张;要勤用脑,经常参加文娱活动,锻炼身体,这些可以有效预防老年痴呆。

7.少食饱和脂肪可防早老性痴呆症

芬兰科学家近日公布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人到中年后摄入过多的动物饱和脂肪会增加患早老性痴呆症的风险。

研究小组对1 500人的饮食习惯进行了20年跟踪调查,结果发现,人到中年后过多摄入动物饱和脂肪会损害大脑神经细胞,从而使其患早老性痴呆症的危险增加50%。但如果在同一时期从鱼和橄榄油等食物中摄入大量不饱和脂肪,其患早老性痴呆症的危险将大大降低。为此,芬兰库奥皮奥大学研究人员认为,人到中年后应减少食用奶油黄油等食物,防止从中摄入过多饱和脂肪。

8.预防痴呆症,减肥很重要

瑞典科学家的一项调查研究显示,随着体重指数的增加,患痴呆症的概率也在提高。

也就是说,将吸烟、血压、胆固醇、糖尿病和社会阶层等其他因素计算在内,体重在正常指数内的人患痴呆症的几率最低,当指数达到肥胖时,患痴呆症的概率将会增加2.5倍。

研究小组总结指出:“肥胖是诱发痴呆症的主要原因之一。”

腹部肥胖的中年人患痴呆症的危险会增加两倍。研究人员指出,腹部肥胖与痴呆症具有一定的关系。通过对尸体解剖发现,与老年性痴呆有关的大脑病变可能开始于青年或中年期,老年时腹部肥胖跟严重的大脑萎缩有关,这就暗示着腹部肥胖对大脑的损害,可能在出现痴呆症迹象的很久以前就发生了。

9.如何照料老年痴呆病人服药

凡经医生诊断为老年痴呆的病人,无论病程长短,常常需要接受药物治疗,一般以口服给药为主。在家照料老年痴呆病人服药应注意以下几点。

(1)痴呆老人常忘记吃药、吃错药,或忘了已经服过药又过量服用,所以老人服药时必须有人在旁陪伴,帮助病人将药全部服下,以免遗忘或错服。

(2)对伴有抑郁症、幻觉和自杀倾向的痴呆患者,家人一定要把药品管理好,放到病人拿不到或找不到的地方。

(3)痴呆老人常常不承认自己有病,或者常因幻觉、多疑而认为家人给的是毒药,所以他们常常拒绝服药。这就需要家人耐心说服,向病人解释,可以将药研碎拌在饭中吃下,对拒绝服药的病人,一定要看着病人把药吃下,让病人张开嘴,看看是否咽下,防止病人在无人看管后将药吐掉。

(4)痴呆患者服药后常不能诉说其不适,家属要细心观察患者有何不良反应,及时调整给药方案。

(5)卧床病人、吞咽困难的病人不宜吞服药片,最好研碎后溶于水中服用。昏迷的病人要下鼻饲管,由胃管注入药物。

10.痴呆老人的家庭护理

(1)饮食起居妥安排。痴呆老人居住环境宜清静,以免受外界干扰;对卧床不起的老人,要保持被褥和睡衣裤的干净,如被粪便污染,应及时更换,防止褥疮。要帮助老人建立正常的生活作息习惯,保证睡眠充足,晚间最好有人伴睡。家具宜简单,容易使老人跌伤的桌椅要移开,危险的物品如热水瓶、刀、剪等要妥善保管。可在老人衣袋里缝上身份卡,写上姓名、地址、联系电话,以防走失。老人饮食需平衡,既要保证营养素的摄入,又要防止高脂肪饮食,多食用鱼类,有助于治疗痴呆。

(2)识别能力要培养。痴呆老人记忆力受损,现实感模糊,家人要不断培养和加强老人对时间、地点等事物的辨别能力,要耐心地告知老人有关情况,如今天是星期几、现在是几点钟、我们住在哪里等,这些问题均可促进老人大脑功能活动,减缓其衰退速度。

(3)自理能力需强化。痴呆老人生活自理能力差,家人要手把手地教,使其习惯成自然,不可一切都代劳,这样反而会加速其痴呆。要鼓励老人适度锻炼和劳动。

(4)交流渠道须畅通。要常和老人交谈,引导其与他人沟通,这对减少其失落感和孤独感,活跃脑细胞有好处。

11.关注老年抑郁症

近年来老年性抑郁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专家提醒,在家庭养老功能正在弱化的今天要特别关注老人的心理健康

据临床医师介绍,在门诊经常会接诊到一些有抑郁症的老年患者,这些病人表现为头晕,失眠,食欲差,全身乏力,胸闷、焦虑、神经衰弱等症状,但经过详细检查,并没有发现有什么器质性的病变。专家分析说,造成老年患者患上抑郁症主要有社会和心理两方面的因素。社会因素主要表现为,社会医疗保险、养老金等社会经济保障体系不够完善,经济负担加重;家庭、小家庭以及四二一型抚养体系使家庭问题增多;医疗设备、条件和制度不能满足老年人的需要。心理因素主要表现为,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子女工作压力的增大,缺少沟通和交流,使老人很容易产生孤独感;还有一些老人对自己过分关注,害怕衰老,担心患病,害怕成了子女的拖累而产生恐惧感。

专家指出,社会应该全面关注老人的心理健康,多渠道开展老人的心理卫生保健工作,使其保持轻松愉快的情绪。子女要尊重和爱护老人,和睦、温暖的家庭有助于患者度过抑郁期。同时老年人也要加强自我修养,丰富精神生活,如绘画、书法音乐等文化艺术方面的修养或是种花、养鱼、下棋、外出旅游等活动,以减少抑郁症的发生。

12.重视老年抑郁症,谨防被假象所迷惑

抑郁症是情感性精神病,以心境显著而持久的低落为主要特征,并伴有相应的思维、行为等心理改变。此外,还往往会出现胃口不好,体重下降,失眠多梦或贪睡,全身不适,腰酸背痛等症状。

老年人患抑郁症之所以容易被人们忽视,通常有以下原因。

(1)容易因患有其他疾病而疏漏。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所患慢性疾病增多。这些疾病往往迁延日久,治疗效果一般,会使人感到无能为力,心情沮丧。另外,一些疾病本身就存在抑郁症状,如痴呆、帕金森病等,这些有时会很难区分。

(2)由药物引发。许多老人需要按时服用多种药物,以治疗自己所患的疾病。其中有些药物会加重或引起类似抑郁症的症状,如普萘洛尔、利舍平以及激素类药物等。

(3)被其他不适掩盖。老年人患有抑郁症,症状往往不典型。取而代之的是持续性疲劳、无故的体重减轻、睡眠节律紊乱、注意力与记忆力下降、食欲变差或患有五更泻等。

为此家人应特别关心与体贴老人,如发现有较严重的失眠、体重下降、食欲不振、注意力与思考能力减退,情绪变得急躁不稳,莫名其妙地唉声叹气时,就应该引起特别注意了,最好找医生咨询或及时劝其就医,以免延误最佳治疗时机,避免病情加重,引发自杀等意外。

13.老人手抖原因多

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老年人有手抖的现象,常认为这是一种病态,其实不然,正常情况下老年人也会出现手抖的现象,例如在惊恐、焦虑、暴怒等情绪控制下,或饮用过量的咖啡、浓茶和酒精,或服用抗癫药、杜冷丁、镇静药物等,都可以引起手抖;70岁以上的老人出现轻微的颤抖属正常情况,非身体其他病变引起,不必过于焦虑。所以,在断定是神经或大脑出了故障之前,应先排除上述情况。

作为病态,有关医学研究证明,容易引起老年人手抖的常见病因主要与动脉硬化和脑部病变有关,常见的病因如下。

(1)帕金森病:也称帕金森综合征,是一种原因不明的脑网状系统功能失调所致,轻者只引起颤抖,重者可致人残废。可用药物治疗控制。帕金森综合征的颤抖通常在安静时发生,最初一侧肢体(一只手)会抖个不停。行走起初困难,而后越走越快。该病还伴有淌口水,肌肉僵直,行走时步距逐渐减小等症状。一般起病徐缓,逐渐加重,早期出现肢体远端震颤,手指呈节律性伸屈动作,表现为“搓丸样震颤”,静止时明显,情绪激动时加剧,入睡后症状可消失,并有语言不清、流涎和多汗等症状。脑CT扫描可显示脑萎缩。

(2)小脑疾患:小脑一旦有了病变,就容易发生“意向性震颤”,且手部震颤较严重,往往较难完成特定的动作,常伴有行走蹒跚,说话呐吃等。这类患者可选用药物进行治疗。

(3)特发性震颤:震颤往往发生在长期从事某种熟练的特定动作(如书写、拿器具、进行某种操作时等)的人身上,尤其是在接近完成动作时更为明显。这类患者可选用药物进行治疗。

(4)动脉硬化症:动脉硬化导致老年人手震颤,宜在医生指导下选用治疗动脉硬化的药物,如地巴唑、烟酸肌醇酯等,也可服用一些补气活血的中药。只要动脉硬化得以改善和控制,手震颤症状就能得到缓解,甚至消失。

(5)书写震颤:这种震颤治疗往往比较困难,对年龄不算很大的患者,可建议换左手练习写字及使用工具(左手震颤者则换右手),因为这种患者的症状一般较少会发展到对侧。

另外,某些疾病如糖尿病出现低血糖时就可能引起颤抖;甲状腺功能亢进也会引起颤抖;较严重的肾病、肝病也会引起颤抖。各种原因引起脑本身的功能失调,也会引起肌肉的不自主运动。

由上可见,引起老年人手抖的原因很多,但无论是何种手抖,都应首先明确诊断,再行治疗。

14.谈谈老年朋友的肢体震颤

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一些老年人手、头或下肢不由自主地颤抖或来回摆动,或快或慢,程度各异。

遇到这种情况,不少人都认为是患了帕金森病。其实,肢体震颤大部分是生理因素和精神因素造成的,真正由病症引起的只是少数。

正常人的四肢、头部、舌、躯干都存在着震颤动作。年轻时这种震颤动作快速而细微,不易察觉,随着年龄的增长,抖动的幅度增大而频率减慢,尤其在一定姿势时表现得更为明显。这种生理性的震颤对日常生活的影响通常较小。当惊恐、焦虑、暴怒、失眠、大量饮酒或服用某些药物后,可能加重为没有规律的、摇摆性震颤。对这些生理性、功能性的震颤,老年人不要过于紧张,越是紧张,震颤的程度越加剧。老年人要避免精神因素的影响,做到心态平和,注意休息,少饮酒,少喝浓茶,这样肢体震颤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就会降低到最低程度。

但也确有一部分老年人的肢体震颤是由疾病引起的,主要是帕金森病。其特征是肢体每秒4~6次的节律性震颤,主要在肢体静止时出现,多从手开始,以后累及其他肢体。除此之外,病人常感到肢体发紧,动作不灵活,以后感到说话、吃饭、写字、穿衣、起立、走路、转身等动作困难、缓慢,想开始某一动作很费力,一旦开始后又很难停下来,随着病情的发展,生活自理能力越来越差。这种帕金森病早期表现容易与其他疾病混淆,但有经验的专科医生通过仔细检查是可以诊断出来的。在我国,尤其是北方地区,老年人脑血管病的发病率较高,由于脑血管病破坏了特定的脑组织而导致继发的帕金森综合征患者不在少数。

积极治疗脑血管病、脑炎或避免接触某些环境毒素,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不失为预防老人肢体震颤的有效办法。但如果出现了比较严重的震颤或原有的震颤形式有所变化,首先要到神经科检查,一时不能确诊的要定期检查,明确诊断为帕金森病或帕金森综合征的可以服用药物。只要科学用药,就可以最大限度地控制症状,使老年病人能维持一定的生活能力。

15.老人也须防“多动症”

有些老年人常出现不规则、无目的、不自主的面部或肢体幅度较大的多动,称为“老年多动症”,又叫老年性舞蹈病。它与震颤麻痹综合征不同。

老年多动症发病突然,常伴有高血压病史及脑动脉硬化、卒中半身不遂等疾病。其临床表现是发生于身体一侧较重,全身任何部位均可出现多动。如面部出现挤眉、弄眼、咬舌,甚至影响说话及吞咽;肢体多动,常出现走路蹒跚,动作不协调,甚至行走困难,上肢出现做手势样动作;有时伴有肢体一侧轻度瘫痪或感觉麻木等,常常影响夜间睡眠。该病病程较长,除少数人渐渐减轻,多数患者随年龄增长而病情加重。目前本症虽无特效方法治疗,但能善于自我保健者,可减轻症状。首先做到保持安静,不着急,不生气;其次,高血压者应坚持服降压药物,不能随意停药。自我按摩头部风池、百会及上肢的合谷、内关等穴位,均有镇静安神功效。

16.老年人头痛的四种病因

老年人头痛,除了明确的感冒发热,邻近器官发病波及大脑引起的头痛外,若突发较剧烈的头痛,则应考虑是否有下列疾患。

(1)高血压急症。此症包括急进性高血压、高血压危象和高血压脑病。三者不尽相同,但有内在联系。高血压平时头痛是比较少见的,有也只是昏痛夹杂或钝痛而已。但出现上述三种急症突变时,则有明显的头痛,常伴有眩晕、耳鸣、恶心呕吐、心悸、眼花,甚至出现肢体乏力麻木、精神异常等。此时头痛难忍,有爆裂沉重感、全头痛、血压骤升,甚至有可成为卒中的先兆。

(2)脑瘤。当老年人患脑瘤时,由于早期瘤细胞小,颅内腔隙较大,占位效应不明显,多不引起头痛。但肿瘤由量变到质变时,便可压迫大脑、堵塞脑脊液通路而致脑水肿、颅内压增高甚至损害颅神经,此时便会突然头痛加剧或骤然全头胀痛,兼有视物模糊、走路不稳、癫、呕吐、偏瘫、精神紊乱等。此时头痛是第一位的,且以胀痛逐渐加重、全头痛为其特点。

(3)慢性血肿。慢性血肿指慢性硬脑膜下巨大血肿。此症虽多是头部轻微外伤所致,但老年人却常常遗忘了这一瞬而过的外伤史,等到1~2个月或更长时间出现头痛、头胀、对侧肢体逐渐不灵活、抽搐等症状时,还不清楚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4)脑动脉瘤。此瘤多为先天性的,平时可隐匿在大脑深处的颅底,若不破裂出血,则不发生头痛,也不损伤神经。如果破裂出血,病情便急转直下,首先出现的是突然剧烈头痛、恶心呕吐、头胀如天崩地裂,接着是昏迷、抽搐。1~2日后若能清醒,头痛依然,此时多可见眼睑下垂,眼球活动不灵、视力下降甚至失明等。

17.老年人眩晕

眩晕是一种主观的感觉异常,轻者有头重脚轻之感,严重者则感到周围景物转动或自身旋转,常伴有恶心、呕吐、眼球震颤、头痛和姿势不稳等症状。引起眩晕的原因较多,但老年人常见的原因主要有下列两种。

第一种叫做内耳性眩晕症,即梅尼埃综合征或梅尼埃病。病变主要发生在管理人体平衡的耳朵内耳部位,因为内耳的淋巴液代谢失调,使内耳末梢器缺氧和变性。眩晕突然发作,老年人睁眼时感觉房子或周围东西在转动,闭眼时则感到自身在旋转,可有耳鸣和单侧听觉功能减退,不能站立行走,常伴有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和出汗等症状。

第二种是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眩晕,叫做颈性眩晕。椎动脉是一对进入颅脑的血管,在颅腔合并成基底动脉。基底动脉发出一支内听动脉,供给内耳的血液,当该病变引起内耳供血不足时就会引起眩晕、恶心、呕吐、耳鸣等症状。这类眩晕大多发生于中年以上的病人,其发病原因是与脑动脉粥样硬化有关。患有颈椎肥大性关节炎的老年人,椎动脉受到骨刺增生的压迫,使椎动脉暂时痉挛或发生狭窄;有时颈椎长度变短,椎动脉容易被扭曲,在突然转动颈部时,椎动脉可因扭曲或受骨刺压迫而缺血,引起供血不足而出现眩晕,这种眩晕就称为颈性眩晕,应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