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伤寒温病的外因和内因-寒温统一论

伤寒温病的外因和内因-寒温统一论

时间:2024-01-0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伤寒和温病的病因,从狭义说,虽有一寒一温的不同,从广义言,则都包括六淫在内。六淫且有外内之分,它既具有病因意义,也具有病机意义,结合起来看,能全面深刻地理解它。但从全部《内经》天地人外内相应的整个理论体系的主流来看,六气(淫)是应该归纳为五气(淫)的。必须指出的是,风、热、湿、燥、寒五气(淫)是各自有其从名到实都互不相同的特性。而温、热、火、暑则名异实同。

伤寒温病的外因和内因-寒温统一论

伤寒和温病的病因,从狭义说,虽有一寒一温的不同,从广义言,则都包括六淫在内。六淫且有外内之分,它既具有病因意义,也具有病机意义,结合起来看,能全面深刻地理解它。

六气(淫)之名,始于《内经》。如《素问·天元纪大论》所谓“寒暑燥湿风火,天之阴阳也,三阴三阳上奉之……厥阴之上,风气主之;少阴之上,热气主之;太阴之上,湿气主之;少阳之上,相火主之;阳明之上,燥气主之;太阳之上,寒气主之”和《素问·至真要大论》所谓“百病……皆生于风寒暑湿燥火”及其“六气分治”的“风淫”“热淫”“火淫”“燥淫”“湿淫”“寒淫”之法等,即其例证。但从全部《内经》天地人外内相应的整个理论体系的主流来看,六气(淫)是应该归纳为五气(淫)的。如《灵枢·通天篇》说“天地之间,六合之内,不离于五,人亦应之”和《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谓在天为风、热、湿、燥、寒,在地为木、火、土、金、水,在人为肝、心、脾、肺、肾,筋、脉、肉、皮、骨,目、舌、口、鼻、耳,怒、喜、思、忧、恐等。尤其是从广泛地散见于《内经》各篇的“五气”明文来看,都足以证明。

外内五气(淫)在《内经》中的依据:①外五气(淫)。《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和《素问·天元纪大论》所谓“天有四时五行,以生长收藏,以生寒暑燥湿风”和“天有五行御五位,以生寒暑燥湿风”,王冰为之注解说“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谓四时之生长收藏。冬水寒,夏火暑,秋金燥,春木风,长夏土湿,谓五行之寒暑燥湿风也”。这就是指外五气(淫)而言。又从《素问·六节藏象论》中的“春胜长夏,长夏胜冬,冬胜夏,夏胜秋,秋胜春,所谓得五行之胜,各以气命其藏”所注“以气命藏者,春之木内合肝,长夏土内合脾,冬之水内合肾,夏之火内合心,秋之金内合肺,故曰各以气命其藏也”可见,外之春木风、夏火暑、长夏土湿、秋金燥、冬水寒,是与内之肝木风、心火热、脾土湿、肺金燥、肾水寒相合的。②内五气(淫)。《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和《素问·天元纪大论》所谓“人有五藏化五气,以生喜怒忧思恐”,张志聪为之注解说“五藏,五行之所生也。五气,五行之气,风热湿燥寒也。喜怒忧思恐,五藏之神志也。夫在天为气,在地成形,形气相感,而万物化生。人本乎地之五行而成此形,以有形之五藏,化五气,生五志,而复通乎天气”。由此可见,“人有五藏化五气”,应该是指肝脏化风气、心脏化热气、脾脏化湿气、肺脏化燥气、肾脏化寒气而言。而人之内五气(淫)的肝木风、心火热、脾土湿、肺金燥、肾水寒,则是与天之外五气(淫)的春木风、夏火暑、长夏土湿、秋金燥、冬水寒相通的。(www.xing528.com)

必须指出的是,风、热、湿、燥、寒五气(淫)是各自有其从名到实都互不相同的特性。而温、热、火、暑则名异实同。因为它们只有程度上(温为热之渐,热为温之甚,热为火之气,火为热之体)和时间上(暑为夏令主气)的不同,并无本质上的差异。事实上,临床辨证论治外感病,当确定其为热邪所致的热证而治宜清法时,只是要求区别表、里、虚、实和汗、下、攻、补,并不要求划分温、热、火、暑。例如气分里热实证用白虎汤所清之热,就包含着温、火、暑在内。这就是说,白虎汤既能清热,也就能清温、清火、清暑。决不能说白虎汤只能清热,而不能清温、清火、清暑。这更足以表明六气(淫)是应该归纳为五气(淫)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