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某,女,33岁,教师。
春日上山植树,忽感右胸牵拉疼痛,遂自触摸,发现右乳外有一条索状硬物,长约一指。后经医生诊断,确认所患系“胸壁血栓性浅静脉炎”,并嘱以热敷,理疗治之。现遵法治疗近4个月,其病症非但未减,条索反渐增粗,且不断向下延伸,目下竟及脐旁,以致日常生活多有不便。今从友劝,改求中医,试以诊治。
初诊 1982年8月17日
右上胸经胁至腹,有一绳状索条,平日困楚麻胀,动时牵掣疼痛,其条索浅位皮下,稍见隆起,质地坚韧,触痛明显,近期时觉心胸郁闷,动辄焦躁麻烦,入夜五心烦热,睡中乱梦不安,纳谷如常,二便自调。舌色淡红,舌苔薄白,脉象略弦。结合脉证,此患乃系营血凝聚,滞阻脉络。治当破血逐瘀,活络通脉。
当归15克,丹参18克,赤芍9克,桃仁9克,红花9克,乳香9克,没药9克,川芎15克,穿山甲9克,大黄9克,土鳖虫6克,水蛭1.5克(研末,冲服),蜈蚣2条,柴胡3克。
上药5剂经煎滤汁,早晚各半温服。如逢经事来潮,暂停服药,经净后可复用之。用药期间,可将滤渣以布包之(宜松勿紧),复置锅中,加水碗许,文火煎煮,小沸10分钟,离火,遂入粮食白酒半两,稍置待温,取出药包,略拧其汁,递次遍敷患处。如药包、药汁置冷,可遂加热继用。外敷当宜半小时以上,延时多敷愈好。
四诊 9月5日
前药内服外敷,收效颇为理想,故数诊守方继用。现连续施剂15剂,病情渐次好转:患处胀楚掣痛首先消失,继而索条质地逐渐变软,稍后,内热、躁烦、郁闷诸症亦明显轻减,现除睡眠欠安,乱梦较多外,别无其他不适。舌色淡红,舌苔薄白,脉象略弦。瘀消脉通,大恙已除。施方活血疏肝宁神,巩固治效,并善其后。
柴胡9克,茯神12克,当归15克,白芍12克,川芎9克,丹参15克,炒酸枣仁15克,合欢花12克,紫苏梗9克,炒山药18克。3剂。
按析
现代医学所谓之“血栓性浅静脉炎”,临床颇为常见。单就此病而言,中医学理论中尚无特殊证名以应。但因其有固定不移之疼痛,坚硬条索之形成,故临证多以脉络瘀血之患辨治,本案即属是。(www.xing528.com)
瘀乃有形之物,源于营血凝聚;脉乃血行之道,裹血赖气以运。故脉络之内一旦瘀结作祟,非但阻气碍血,涉害脉络生机,而瘀之病势亦会因气滞血停之助虐而由微至甚,复加不已。案中病患其胸外之绳状条索,所以仅经时百余日,便经胁延伸下腹乃至平脐,即因此而使然。又,心者,血脉之主;肝者,藏血之脏。脉络之中,瘀血滞塞为患,久之,其害涉心犯肝乃系必然。案中之疾,所以兼见心胸郁闷,焦躁麻烦,五心烦热,乱梦不安等,自当与其相关。
鉴于上理,论及本患之治,活血破瘀即当为其要旨。其案中首施之剂,即为顾老遵是所拟之经验用方。乍观其方,投药貌似杂乱,细辨立意,其构思则颇具匠心。方中归、芎配丹、芍,活血行血,疏通脉络;桃、红合乳、没,破血祛瘀,兼行气机;土鳖虫伍水蛭,峻攻瘀积,遂剔死血坚痞;大黄并山甲,疏浚脉隧,荡涤瘀血留稽;而方末所以又列蜈蚣、柴胡二味,意在率行诸药卒入身侧之肝脉血络,以使药力可径达其病所。
关于本方临证施治,顾老又常强调川芎、土鳖虫、水蛭、蜈蚣等四药之用,尝谓:
1.川芎乃属血中气药,因其性动不守,善行走窜,故脉隧血瘀之患,药治不可缺尔。但其剂量必当重投,通常宜取15克乃至20克以上,方能呈见药力,否则难胜治任。
2.土鳖虫、水蛭皆系逐瘀强剂,二药相伍配用,其攻积破坚之力尤为峻猛。故凡瘀血结索之剔除,非此莫能为助。但须注意,土鳖虫、水蛭,均当原药径用,不得另制,因其逐瘀慓悍之力,全赖其生用之锐性耳。
3.蜈蚣虽为息风解痉圣品,但其亦具行气攻血之力。《医学衷中参西录》曾讲其“走窜之力最速……凡气血凝聚之处皆能开之”,可为佐证。另,蜈蚣味辛,专入肝经,在方内本具引使诸药之力,现复与柴胡相须,则率剂入肝脉之力愈雄。由是而论,本药一味之设,实有一箭双雕之用。
正因是理,故该经验方药之投,其他药味增一减一,似无关大局,但上述四味,不得疏漏,亟当慎待。
再,念其本方纯属动血之品,而该女性病者又年在行经之岁,为求稳妥,故案中特嘱月事汛期免药,以防是药扰血乱经之弊;又念其本患之病位浅伏皮下,而病势之进展颇见快速,为增药效,故案中特令药渣包煎外敷患处,以强是剂攻瘀祛邪之力,加速病患痊愈。
至于本案之善后用药,一在活血,巩固祛瘀之效;二在宁神,安抚主血之君;三在舒气,调理藏血之脏。如是,血脉畅,心神宁,肝气顺,是疾余恙自然渐消,药治遂当收取全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