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顾兆农治验详析:气虚脾弱,宣化湿热

顾兆农治验详析:气虚脾弱,宣化湿热

更新时间:2025-01-20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综合脉证,此系气虚脾弱,停湿化热,脾虚为本,湿热为标。拟先宣化中焦,利湿清热。湿热之邪已宣化清解,所现乃一派脾虚见证。身热缠绵不去,当责中气虚损,遵“甘温除热”之旨处方。进而,停聚之湿,郁积化热,湿与热合,则蕴蕴蒸于中焦,热被湿遏,则恋恋难以外越,患者之所以发热缠绵,体质日损,显由此而使然。究其理,溯其源,此乃由伤而致虚,由虚而致实,气虚是本,湿热为标。

王某,女,18岁,农民。

主因地震房塌砸伤腰部,于1976年8月5日入院。经查确诊为:十二胸椎前脱位;第一腰椎压缩性骨折;完全性截瘫。

病员自入院始,每午饭后即感不适,微微身冷,少顷,肢体困顿,蒸蒸发热,体温渐升至39~40℃,热盛时,给一般退热药,可汗出而体温降,如不用药,晚7时许,亦可自行汗出而退热。如此反复,几无间断,现已延时75天,体质日渐衰耗。临床上曾反复会诊讨论,多次全面检查,试用种种治疗方案,但致热原因始终未明,用药从无显效。来院时即欲施行“椎板减压术”,亦因发热未能控制,术期再三推延。现特邀中医会诊。

初诊 1976年10月21日

精神萎靡,神情忧虑,面色苍黄略肿,头晕目眩,胸膈满闷,纳食甚差,口内黏腻不爽,口渴而索饮不多,二便失控,大便稀薄,小溲黄少。舌色淡,舌苔厚腻微黄,脉左濡右细。综合脉证,此系气虚脾弱,停湿化热,脾虚为本,湿热为标。拟先宣化中焦,利湿清热。

柴胡12克,黄芩9克,清半夏12克,川厚朴9克,白豆蔻6克,薏苡仁30克,杏仁9克,石菖蒲10克,滑石20克,竹叶3克,通草3克。3剂。

二诊 10月24日

进药后,病见起色,精神稍好,口中黏腻感减轻,舌上黄腻苔略化,午后身冷感消失,但发热如故。中焦湿热渐退,宜继宣化、利湿、清热。宗上方加减。

茯苓16克,薏苡仁30克,白豆蔻6克,杏仁10克,香佩兰12克,滑石20克,清半夏12克,川厚朴9克,佛手6克,通草1.5克。3剂。

三诊 10月28日(www.xing528.com)

头晕胸闷若失,神情转朗,口淡不黏,厚腻苔退净,午后体温仍波动于37.5~38.5℃,自感热困不适,短气乏力,纳食无味,舌淡白,脉虚大。湿热之邪已宣化清解,所现乃一派脾虚见证。身热缠绵不去,当责中气虚损,遵“甘温除热”之旨处方。

黄芪24克,白术12克,升麻4.5克,柴胡4.5克,陈皮10克,当归身10克,炙甘草9克,党参15克,生姜3克,大枣5枚(去核)。3剂。

煎服上方,体温逐日落降。药至6剂,再未现热。又进4剂,食量大增,面转红润。停药观察半个月,疗效巩固,精神体质逐渐恢复,随行“椎板减压术”,手术经过顺利。

按析

外伤一病,虽多见于血瘀之实,然亦见于伤气之虚,此案即是。

患者年仅18岁,时逢青春之旺,气血方刚。然因地震意外,突罹腰下废用,勃勃之生气,瞬时受挫,其终日闷思愁肠,长时神情忧伤,乃在预料之中。然过思则伤脾土,久虑必损中气,以致脾胃不健,运化失权,不得驾驭水谷精微,湿邪即渐由内而生。进而,停聚之湿,郁积化热,湿与热合,则蕴蕴蒸于中焦,热被湿遏,则恋恋难以外越,患者之所以发热缠绵,体质日损,显由此而使然。究其理,溯其源,此乃由伤而致虚,由虚而致实,气虚是本,湿热为标。

初诊时,虚实夹杂,证情棘手,欲宣清唯恐伤正,行补中又怕碍邪,孰前孰后,实为定夺关键。后遵“急则治其标”之旨,毅然取“三仁汤”宣化中焦,清热利湿,加菖蒲者,意增芳香化浊之效;添柴胡、黄芩者,兼解少阳枢机之邪。以效测方,药证合拍,故二诊原方稍事进退,继以芳化清利为治,务求驱邪净尽,以防死灰复燃。治至三诊,腻苔全化,脉转虚大,少气乏力,胃纳呆滞,此皆邪去正虚见证,下降之高热所以难以降至正常,亦当责其本虚未复。故更弦治则,变换方药,径取东垣之“补中益气汤”,健脾升气,甘温除热。而其治终获满意疗效,使手术得以顺利施行。

此案辨证,瞻前顾后,泛当中肯;施治用药,先攻后补,层次清晰。顾老临床,析病之精细,选方之精当,由此可推见一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