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城镇与人类健康的二重性
城镇是一定区域内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活动中心。在每一个时代、每一个国家、每一个地区,城镇都是该时代、该国家、该地区文明发展程度最高、最集中的体现,都是推动该时代、该国家、该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城镇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一)城镇的保健作用
对人类健康来说,城镇也具有重要的保健作用。首先,城镇相对发达的工业化及服务业体系,为市民及全体人民提供了健康的物质基础。城市完善的住房、交通及商品流通体系为市民提供了健康所必需的衣、食、住、行、用。同时城镇有先进的综合型医院、各种专科医院、康复、休闲、保健机构,集中了先进的大型医疗设备和专业技术人员队伍,为城市居民的健康保驾护航。城镇有比较健全的社会医疗保障制度和保险网络,这些都为劳动力的再生产提供强有力的物质保障和体制保障。由于新的科学文化的传播,改变了人们固有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提高了人口素质,使人们的健康观念发生变化,向着更有利于人类自身健康的方向发展。
(二)城镇对健康的不良影响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汽车拥有量的增多和住宅的高楼化,现代城市,尤其是大城市,可以用“楼山车海”来形容,由之而产生的空气污染、家庭装修污染、人口拥挤、人的活动空间减少等成为城镇危害人类健康的几个重要方面。
与此同时,吸烟、酗酒、营养过剩、人的体力活动减少等不良现象也正成为困扰人们健康的一个严重问题。本书将在下节详述。
二、目前危害人群健康的主要城镇因素
(一)人口过分集中带来的环境污染和环境安全问题
人类的发展正面临一些全新的重大问题,即人口进一步向有利的大城市或其附近地区迁徙聚集,导致人口爆炸、环境恶化、区域差异进一步加大。从世界范围看,虽然城市建成区面积只占陆地面积的2%,但城市财富的产出与城市废弃物的排放都占到全球总量的70%~80%或以上。如城市所排放的二氧化碳占全球总排放量的78%。大量的二氧化碳不仅引起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而且造成城市的热岛效应、温室效应。这些效应阻滞城市大量污染物扩散,同时也导致城市局部地区气象条件的改变,甚至生物链的改变,这些因素的综合,又将影响人类的健康适应与生存。城市因人口与产业的过分集中,还产生一系列影响人类生存和正常发展的多项负效应。如空气污染效应,使大气水体质量下降,臭氧增加,酸雨产生;光化学烟雾导致大气能见度降低;氟、氯、烃化合物则破坏臭氧层,增加紫外线照射,有害人的健康。又如密集的高层建筑物和过量抽取地下水、石油、天然气等,导致城市地面沉降,造成建筑物、交通设施损毁,海潮倒灌,地表积水等人为公害。城市的过分膨胀和人口的过分集中还将导致城市对能源、水资源、森林资源等自然资源的极大消耗,伴随着这些不可再生资源的巨大消耗,人类将失去进一步发展的基本条件。
城市环境退化与公众健康之间最直接的联系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空气污染与疾病 空气污染是城市损害公众健康的主要问题之一。空气污染不但会引起呼吸系统疾病,而且会引发和加重心脑血管病、血液病等。世界上空气污染最典型的事件是伦敦烟雾事件,1952年12月5日至8日,英国首都伦敦市上空烟雾弥漫,煤烟粉尘积蓄不散,造成了震惊一时的烟雾事件。这天凌晨,出现了罕见的大雾,并伴随着有毒的烟尘。首先是牛对这种烟尘有所反应,与此同时,市民感到胸口窒闷,并有咳嗽、喉病、呕吐等症状,当天伦敦的死亡率上升,到第3、4天,情况更趋严重,发病率和死亡率剧增。从12月5日到12月8日的4天里,伦敦市死亡人数达到4 000人。根据对包括这次烟雾事件在内的两周时间的统计,在此期间伦敦的死亡人数比往年同期多4 000多人,尤以48岁以上者死亡最多,约为平时的3倍;1岁以下幼儿的死亡率也增加1倍。在烟雾笼罩的1周内,伦敦市因支气管炎死亡达704人,冠心病死亡281人,心力衰竭死亡244人,结核病的死亡77人,分别为1周前的9.5、2.4、2.8和5.5倍。此外,肺炎、肺癌、流感以及其他呼吸疾病的死亡率也成倍增长,甚至在烟雾事件之后的2个月内,还陆续有8 000人病死。
2.水污染和与水有关的疾病 与水有关的疾病较多,常见的有腹泻、痢疾、霍乱、伤寒等。水域污染已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制约因素。水污染会使河川鱼类绝迹、鸟类死亡,降低农业生产量。人们如果长期饮用受污染的水或食用含有污染物的鱼、贝类或农作物可能会造成慢性中毒,危害健康。美国疾病预防和控制中心指出,通过水源传染的疾病危害人类健康,饮用水中的“隐孢子虫”是一个全球问题。1993年,微生物就污染了美国威斯康星州东南的自来水系统,使40万人感染上了类感冒病毒,最终有100人被夺去生命。在过去20年以来,“隐孢子虫”已经成为美国境内造成水源污染性疾病的首要原因。加拿大等国也出现了这一问题。由于水被污染的情况不同,有的时候含有一些急性毒物,饮用这些水会导致出现急性中毒症状,甚至威胁生命,例如,1956年,日本熊本县的水俣湾地区出现的水俣病,就是由当地含汞的工业废水造成的。同时有的毒物会在人体内蓄积,等在体内达到一定量时,会导致身体发病,但往往到这个时候已经完成了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很难治愈,导致出现慢性中毒的症状或者诱发恶性肿瘤。
3.固体废弃物及其有关的疾病 固体废弃物是指人类在生产和生活中丢弃的固体物质,如采矿业的废石、工业的废渣、废弃的塑料制品以及生活垃圾。它们如果不及时加以利用,长期堆放,越积越多,就会污染生态环境,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据有关材料估计,全球每年新增固体废弃物大约100亿吨,人均2吨。目前,我国全国工业固体废物累计堆存量已达59.2亿吨,占地5.5万公顷,其中占用农田3 700公顷;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以每年6%~7%的速度增长。1993年全国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为1.2亿吨,2/3的城市陷入垃圾包围之中。可见,日益增长的固体废弃物已经给环境带来很大危害,肆虐着人类的生存环境,成为造成环境污染的罪魁祸首之一。(www.xing528.com)
4.有毒废物和与毒性有关的病症和神经障碍 工业固体废物中的有毒物质在降水的淋溶、渗透作用下能进入土壤,污染地下水,使人致病。我国锦州市某铁合金厂的铬渣露天堆放,经雨水淋溶渗入土壤,污染了70多平方千米范围内的水域,800多口井井水不能饮用,为此前后共花费了几百万元才控制住局面。美国得克萨斯州一个废物公司的沙坑,由于废酸和含油废物的污染,周围26口水井水质变坏,发出恶臭,饮用后引起恶心和头痛。工业固体废物中的有机物受日晒、风吹和雨淋的作用,会分解产生恶臭毒气,从而造成大气污染。如含硫量较高的煤矸石堆放在地上,在一定条件下会自燃,自燃过程中散发大量二氧化硫气体。而且,由自燃引起的火灾往往还很难扑灭,极易导致事故的发生。飞扬的粉煤灰、工业粉尘、干泥等,更加重了大气的污染。美国有3/4的垃圾堆散发臭气,造成大气污染;华盛顿附近有一垃圾堆燃烧达20多年,成为远近闻名的“火焰山”;美国长岛的一个垃圾场填埋含氯乙烯的污泥,具有强烈致癌作用的氯乙烯从填埋场挥发到大气中,使得附近一所小学关闭。英国威尔士北部某铅锌尾矿,由于雨水冲刷,废渣大面积覆盖地面,使土壤中含锌量超过极限值100多倍,严重危害了草场和牲畜,使草原不能放牧。某些有毒物质,特别是重金属和农药,还会在土壤里累积并迁移到农作物中去。如果直接使用来自医院、肉类加工厂、生物制品厂的废渣作为肥料施入农田,其中的病菌、寄生虫等就会污染农田土壤。人吃了这种土壤上种植出来的蔬菜、瓜果就可能生病。含有两个以上苯的氢化合物统称为多环芳烃。环境中的多环芳烃主要来源于煤和石油的燃烧。燃烧生成的多环芳烃大部分附着在烟尘粒子上排入大气。柴油机和汽油机的尾气、煤气厂和沥青加工厂等所排出的废气和废水中,大都含有多环芳烃。多环芳烃还存在于熏制的食物和烟雾中。多环芳烃对人体的危害发现较早,1915年科学家就证实,煤焦油对家兔有致癌作用。多环芳烃并不是直接致癌物,它在体内经过酶的作用后生成终致癌物,经致癌物与DNA或RNA等结合后产生不可修复的损害而导致癌症。铅污染是重金属污染中毒性较大的一种。城市大气中铅污染主要来自汽车尾气中的烷基铅。铅对人体的污染主要通过呼吸道和饮食,通过呼吸道摄入吸收效率高,速度也快。铅对人体全身各器官系统均有害,但以神经系统、血液和心血管系统为主。最常见的是贫血、铅绞痛和铅中毒性肝炎。在神经系统的症状为自主神经衰弱(如头痛、乏力、烦躁、睡眠不好、记忆力衰退等)和多发性神经炎。汽车、工厂(主要是汽车尾气)等污染源排入大气的碳氧化合物(COx)和氮氧化物(NOx)等一次污染物在阳光(紫外光)作用下发生光化学反应生成二次污染物。参与光化学反应过程的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的混合体所形成的烟雾污染现象,称为光化学烟雾。光化学烟雾成分复杂,它们对人体的危害是刺激眼睛和上呼吸道的黏膜,使人呼吸困难,引起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恶化,甚至可导致体弱的病人死亡。光化学烟雾还会使橡胶老化、开裂,使植物叶片变黄、枯死。如今,臭氧层已被人类严重破坏,21世纪开始人类大量使用高度稳定的合成化合物,如空调、冰箱工业、溶剂、航空航天用制冷剂、喷雾剂、清洗剂中含氯氟烃化合物的挥发出来,通过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与臭氧发生化学反应而将其摧毁。1984年科学家们首先在南极上空发现了臭氧层空洞,最近在北极上空也发现了臭氧层空洞。臭氧层破坏的直接后果是使太阳辐射的紫外线长驱直入,危害人类及其他生物。科学家们证实,大气中臭氧每减少1%,照射到地面上的紫外线就增加2%,皮肤癌的发病率则增加约4%,此外还会损害人的免疫系统,使人们罹患白内障和呼吸道疾病的可能性增大,同时,也损害海洋生物,阻碍植物生长。最近的环境科学研究结果表明,臭氧层破坏也是全球气候变化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人口流动与传染疾病传播
一方面,由于城市基础卫生设施不完善,加之环境恶化,一些传染病开始流行。伴随着城市化进程而来的人口大量流动加剧了传染病的传播。因为流动人口更多的处于比较恶劣的环境,而且由于流动性大,传染病更易于在这些人群中传播。
另一方面,因经济观念等因素的影响,流动人口在感染疾病之后难以得到救治疗,在某种程度上也加剧了传染病的传播。
(三)城市交通拥挤带来的健康问题
由于城市化水平的提高、经济的繁荣,使交通工具增多且集中,城市机动化程度高,客运量、货运量大,同时交通道路环境欠佳。交通工具可对人们健康产生如交通意外引起伤亡,全世界每年有数百万人在交通意外中受伤,死亡人数超过30万。此外,机动车排放的尾气污染了空气,导致儿童血铅含量升高,导致城市居民易患呼吸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疾病以及眼病等。尾气还会导致城市热岛效应,进而危害人们的健康。
交通噪声对居民健康的危害也很大,它影响人的睡眠,增加人的心理压力,损害人的听觉,导致自主神经性疾病。
(四)生活方式的改变引发的心身健康问题
城市化带来了经济的发展,使人们的饮食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更多地食用精细的高蛋白、高脂肪食物,导致出现“富贵病”。同时,因为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过多地依赖快餐食品,更是不利于健康。
城市生活节奏的加快还会导致城市居民心理压力加大;城市疏远的人际关系,使居民交流沟通减少,压力无法排解。这些问题都会极大地损害人们的健康。
(五)住房、教育成本的上升带来人口再生产的变化
居住环境的变化、收入不足等生活压力破坏了正常的生活形态,导致人们心态失衡,致使少数人以犯罪手段来应对社会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威胁人民的安全。
目前,教育消费的增长快于城市居民收入的提高和其他方面消费的增长。教育消费逐渐成为城市居民有子女家庭消费的主要部分。城市居民是教育消费的最大群体,巨大的教育费用支出对即期消费构成了极大压力,普通收入居民家庭教育费用增长是在挤占其他消费基础上形成的。教育费用的增长对普通收入家庭特别是低收入人群居民家庭的压力更大。教育费用占居民总消费第一位的社会现象,不仅对每个家庭,对教育自身的健康发展,同时对社会以后的正常发展,都是一个亟待重视与解决的社会公共命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