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科学健康观,构建健康型社会

科学健康观,构建健康型社会

时间:2024-01-0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三、加强健康教育,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商健康教育是一项关系到民族健康素质的伟大工程,所以,加强健康教育,不断提高人们的健商,是一个低投入高产出的社会卫生措施。

科学健康观,构建健康型社会

健康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需求和条件,也是人类一切活动最重要的价值趋向。健康型社会的目标就是实现人人健康,而人人健康不仅需要良好的公共卫生政策和政府有效的健康投入,更需要提高每个人的健商,使人们掌握全面的健康知识,培养正确的健康意识,克服一切不利于健康的因素,采取积极的行为,来保护和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因此,大力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商是建设健康型社会的重要基础。

一、健商的内涵

健商(HQ)指的个人或一个区域的居民所具有的健康意识、健康知识和健康能力水平的反映,即人们已具有的健康意识、健康知识、健康能力与应具有的健康意识、健康知识、健康能力之比。它是继智商(IQ)、情商(EQ)之后,又被大众所接受的一个新概念。健商代表着一个人的健康智慧及其对健康的态度,所以也有人称为健康智慧或健康智商。当一个人的健商等于1时,说明这个人的健康意识、知识和能力已基本符合要求,而低于1时则说明对健康自我保护不够,而高于1时说明对健康的自我保护做得很好。

健康意识是指人们对健康的信念和观念,即人们对健康价值的态度和能否获得健康的信心。正确的健康意识认为健康是人的第一财富,是事业和幸福的保证,它既是人们活动的基础,也是人各种活动的最终目的之一。同时,也要认识到,人类社会和医学发展到了今天,人类健康是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而获得的,大部分危害健康的原因都已查明并且有了防治的办法,只要我们按照医学的要求去做,人们的健康就可以得到有效的保障。

健康知识即有关健康的知识。但是,按照新的健康概念,这里包含了从生物、心理到社会的众多的庞大知识体系,是一个人用自己毕生之精力也难以学完的。一个人对健康知识掌握得越多,就越能够对自己的健康做出明智的选择。掌握了健康知识,也是照顾好自己的基础,是拥有高健商的前提。

健康能力是由前两项所产生的表现在人的行为和行动上的有关健康的活动,它既包含了贯穿于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行为如饮食、休息以及随季节变化而增减衣服及对可能发生疾病的预防能力,也包括当自己的健康出现问题时的判断能力及克服困难、解决问题使健康尽快恢复的能力,如化解因家庭矛盾和人际关系不协调的能力,或当自己遇到小病时的饮食调节,适时锻炼的自我保健能力,还有适时进行日常预防性体检或出现疾病时的就医能力等。

二、提高人民群众健商的重要性

宣传普及医学知识,开展健康教育,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商,对于建设健康型社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提高全民族的健康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全面的健商,正确的健康意识,对于一个人保持身体健康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只有人们意识到健康的重要性,了解到健康是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获得,危害健康的因素是可以通过有效的措施加以消除或控制的,才能激发人们接受健康教育,纠正不良生活方式,建立健康生活方式的原动力,才有可能随时随地把自己的生活、工作和各种行为与自己和他人的健康联系起来,消除和控制各种危害自己和他人健康因素的发生发展,尽可能地使自己和他人都获得健康。所以,正确的健康意识是人们学习健康知识,获得健康的先决条件之一,而错误的健康意识是阻碍人们学习健康知识、获得健康之大敌。

许多研究证明,优越的生存环境和丰厚的经济收入,良好的医疗条件并不能保证人们拥有健康。如只有一万多人口的大洋洲岛国瑙鲁,岛上树木成林,鸟语花香,全岛居民以外销鸟粪等换回食物、衣服,人均收入甚丰,社会保险系统发达,大多数居民可以不劳而获地从国家社会保险系统中获得丰厚的收入。按理说,该岛居民的发病率应该是低的,其人均寿命应该是长的,但是恰恰相反,由于人们不劳动又缺乏锻炼,居民以高蛋白、高脂肪饮食为主,其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极高,人均寿命只有37~38岁,究其原因,是健康意识低所致。而经济同样发达的岛国日本,由于人们普遍重视健康知识的学习,崇尚科学锻炼,合理饮食,人均寿命很长。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2007年世界卫生报告》中的数据显示,日本妇女的平均寿命达到86岁,成为女子平均寿命最长的国家,男性以79岁并列世界男子人均寿命第2名。

但是,目前我国人群的健康知识水平和健康行为形成率还较低,特别是在贫困、边远的农村地区,农民自我保健意识淡薄,存在许多落后的生活习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比较突出。因此,普及基本卫生知识,倡导健康生活方式仍是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而城乡健康教育专业机构和工作网络不健全,业务经费投入不足,专业人员数量不足,素质不高。这些问题和困难严重制约着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事业的发展,急需尽快解决。

当然,不同人群的健商不应该是一成不变的,应该随着社会的发展、医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急剧变化的社会生活,飞速发展的医学会不断为健商的标准提供源源不断的新内容。关键是我们医学工作者能及时发现获取这些新知识、新内容,以制定出新意不穷、符合时代要求、反映人们健康要求的健商标准。美国哈佛大学的威特伦花费了40年时间,追踪了256名少年,得出的结论是,孩子从小养成爱劳动、能干事的习惯,成人后不但易于与人相处,收入也高。而且,其健康状况也比不爱劳动者好,因为劳动时通过手上的神经刺激了大脑的发育,通过增强新陈代谢等促进了身体健康。所以,使孩子养成从小爱劳动的习惯,也是提高孩子健商的重要措施。

可见作为健康智慧的健商,伴随着生命的始终无处无时不在。在我们的社会经过贫穷进入小康,向着现代化迈进的今天,经济发展为中华民族的整体健商的提高提供了可靠的物质基础和文化基础,使富裕起来的人群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不良生活行为的危害,使达到小康水平的广大居民都有健康的身体,最大限度地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各项健康指标,从而为建设健康型社会打下基础,使整个人类在明天都拥有健康的身体。

三、加强健康教育,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商

健康教育是一项关系到民族健康素质的伟大工程,所以,加强健康教育,不断提高人们的健商,是一个低投入高产出的社会卫生措施。对于经济还不十分发达的中国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健康教育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系统的社会教育活动,促使人们自觉地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减轻危险因素的影响,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也就是说,从预防为主和促进健康的观点出发,通过教育手段和社会活动,有计划、有组织、系统地将卫生保健知识传播给群众,使群众参与活动,使他们转变旧的观念和态度,改变不利于健康的行为并自愿地选择健康行为,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以达到改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延长寿命的目的。

健康教育的活动是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和有评价的,它的核心是教育人们树立正确的健商,养成良好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它与传统意义上的卫生宣传不同。卫生宣传是指卫生知识的单向传播,其受传对象比较泛化,不注重反馈信息和效果,常以生物医学模式的观念看问题。尽管卫生宣传也期望人们行为有所改变,但实践证明仅有卫生宣传难以达到行为改变的理想目的,卫生宣传的实际效果侧重于改变人们知识的结构和态度,是实现特定健康行为目标的一种重要手段。当然,在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普及卫生知识的任务还相当繁重,卫生知识的传播活动仍需要不断加强,但它不是健康教育的全部内容,也不是健康教育活动的终结。健康教育的实质是一种干预,它提供人们行为改变所必需的知识、技术与服务等,使人们在面临促进健康、疾病的预防、治疗、康复等各个层次的健康问题时,有能力作出行为抉择。可以说,卫生宣传是健康教育的重要措施,而健康教育是整个卫生事业的组成部分,也是创造健康社会环境的“大卫生”系统工程的一部分。

根据1988年第13届世界健康大会提出的新概念,健康教育是一门研究以传播保健知识和技术,影响个体和群体行为,消除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科学。它重点研究知识传播和行为改变的理论、法律和方法,以及社会教育的组织,规划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它的理论依据中的专业技术,主要来源于医学、社会学心理学行为科学传播学科普学、统计学美学等学科。它通过传播和教育手段,向社会、家庭和个人传授卫生保健知识,提高自我保健能力,养成健康行为,纠正不良习惯,消除危险因素,防止疾病发生,促进人类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

因此,开展健康教育、健康促进改变人们的行为来促进了人们的健康成了一项具有世界意义的健康活动。世界卫生组织制定了许多对人们进行健康教育、干预人们行为以增进人们健康的计划和措施。前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马勒在总结了各国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和肿瘤等慢性疾病的经验后,曾意味深长地说,是花很多钱建一所心血管医院好呢,还是使群众懂得不吸烟避免心血管病好?健康的生活方式比任何复杂的医疗技术都重要,健康教育的任务就是要向群众宣传什么是有益健康的因素,什么是有害健康的因素,让群众自己保护自己的健康。可见,开展健康教育极为经济,不论穷富,各国都能承担得起,是一项高效益的卫生保健措施。我国早已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健康教育机构,开展健康教育工作。因为,每个人的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改变都不是孤立的行动,受政治制度、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社会道德和风俗习惯等因素影响,故健康教育要着眼于个人、家庭、社区和政府部门,争取领导和社会支持,形成健康促进的氛围,发动群众广泛参与,使群众树立“人人受教育、人人都参与、人人都健康”的社会卫生观,唤起群众同自己不文明、不健康的行为作斗争,让他们自觉转变观念,自觉采纳有利于健康的行为,促进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和健康水平的提高。因此,应根据不同人群的健商标准,制定不同的分析系统、诊断系统、实施系统、促进系统和评价系统,充分发挥政府、社会、媒体、个人和法律在健康教育中的作用,建立起以政府负责、部门合作、社会动员、群众参与、法律保障为特点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体制和协调、高效的运行机制,使健康教育真正落到实处,从而为建设健康型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1.政府在健康教育中要发挥主导作用 各级政府要把发展卫生事业当作政府的职责,将卫生目标作为当地政治经济发展的一部分。不仅要统筹规划,提供必需的卫生资源,而且要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加强指导,保证社会发展事业与保健同步进行。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将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纳入目标管理和工作计划,组织实施、监督考核。应加强健康教育专业机构和人员能力建设,县及县以上的健康教育专业机构要配置健康教育专业技术人员,配备适应工作需要的设备。要建立健全健康教育工作网络,完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信息网络。要建立国家级人群健康素质监测网络和信息库,建立健全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中心数据库,建立完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专家库、传播材料库。各级卫生部门在优化卫生资源配置,调整卫生经费投入结构中,要保证健康教育经费在优先领域的投入,并随公共卫生经费投入比例而增加。只有这样,政府才能在健康教育中真正发挥主导作用。

2.社会在健康教育中要发挥主阵地作用 在改善居民健康的过程中,社区和居民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社区的决策者要充分了解各种社会卫生项目的意义和方法,充分发挥家庭成员在健康促进、健康保护中的作用,动员每个社会成员积极参加社区的卫生保健活动,改变不良的卫生行为和生活方式,提高自我保健的能力,把政府的决心和群众力量最紧密地结合起来,保证社会群体的健康处于良好状态。在社会动员的过程中,要提供有关的知识和技术,增强社区、家庭与个人的自身发展能力,促使个人和家庭积极参与社区规划,让群众参与项目的设计和评价。2004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在全国艾滋病会议上强调,宣传教育工作要以村镇、社区、学校以及高危人群集中的公共场所为重点,广泛深入地开展宣传教育,消除恐慌心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消除社会歧视,关爱艾滋病患者。2003年,卫生部在全国范围内选择疫情较为严重的地区,以县为单位建立了51个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探索以治疗、关怀、健康教育为主的综合防治机制,为全国其他地区开展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经验。因此社区之间、城乡之间应注重协调,大力加强健康知识、疾病预防的宣传教育,对不同的人群进行侧重点不同的教育,如对传染病患者和感染者重点进行心理的关怀和信心教育,对一般人群进行健康保健和关爱他人的教育。只有这样才能营造和谐的社会氛围,才能提高全民的健康意识。

3.媒体在健康教育中要发挥主流作用 媒体在健康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媒体的宣传可以使全社会树立科学的健康观,增强政府对健康的重视,唤起群众不断提高健康意识,注重自我保健,促进健康水平的提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首席科学家曾光在“灾难与科普”论坛上指出:“公共卫生专家需要记者作为桥梁,面对公众和决策者,专家一个人的声音很弱小,需要被媒体放大上千万倍,最终对公共问题产生影响。”2003年1月15日,20多位世界各国的主要媒体领导人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和时任联合国秘书长安南举行圆桌会议,讨论如何利用媒体提高人们对艾滋病的了解,并争取更多人的支持,在全球范围内与艾滋病作斗争。安南在会议上发表讲话,他呼吁各国媒体领导人都利用他们掌握的资源,向人民宣传关于艾滋病的知识和保护自己的办法。他说,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重大挑战,我们这一代人的挑战就是艾滋病。只有战胜这一挑战,我们才能成功地建设一个人道的、健康的、平等的世界。而没有媒体的力量,我们就不能取得成功。联合国艾滋病计划执行主任皮亚特在会上说,艾滋病是信息时代的传染病,而信息时代的宣传工具是与艾滋病作斗争的最有效武器。因此,媒体应充分发挥自己的巨大优势,重视传媒资源的效用原则,加强对人民群众的健康教育,加强医疗卫生事业的宣传报道,加大对卫生政策、卫生改革的宣传力度,加大对卫生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真正发挥媒体在健康教育中的巨大力量。

4.个人在健康教育中要发挥主动作用 随着健康观和医学模式的转变以及现阶段以来卫生服务供求矛盾的突出,也迫使人们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健康意识,主动承担起保健防病的重担。事实上自我保健也是一种最积极、最充分的保健,也是一种最经济、最实惠的保健手段。自我保健是指人们为维护和增进健康,为预防、发现和治疗疾病,自己采取的卫生行为以及作出的与健康有关的决定。自我保健包括了个人、家庭、邻里、同事、团体和单位开展的以自助为特征的保健活动。它是保健模式从“依赖型”向“自助型”发展的体现,它能发挥自身的健康潜能和个人的主观能动作用,提高人们对健康的责任感。综观世界潮流,如美国的“健康的国民”,英国的“预防和健康:人人的责任”;加拿大的“健康影响模式”;澳大利亚的“健康的澳洲人”;日本的“国民健康生活方式”“健康的钥匙在您手中”等,这些运动不仅体现了民众健康服务的目标和策略,更着眼于民众的自我保健意识,参与态度和实践。因此,在健康教育中要善于增强人们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促使人们实行躯体上的自我保护,心理上的自我调节,行为生活方式上的自我控制和人际关系上的自我调整,提高整体医学文化水平,促进健康素质的提高。同时,个人也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各种保健活动,并影响和带动周围的每一个人,加强自我保健,不断提高健康素质,从而实现人人健康。(www.xing528.com)

5.法律在健康教育中要发挥保障作用 健康教育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教育活动,促使人们自觉地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减轻危险因素的影响,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健康教育是一项关系到民族健康素质的伟大工程,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需要政府、社会、个人的共同努力,更需要法律的规范和支持。因此,国家应充分发挥法律在健康教育中的作用,制定健康教育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政府、社会、个人在健康教育中的权利和义务,明确相关职责,更好地发挥各部门在健康教育中的作用,更好地调动每个人参与健康教育的积极性,为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参与健康教育活动,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提供坚实的法制保障。

(徐玉梅 刘宪亮)

参考文献

[1] 胡鞍钢.透视SARS:健康与发展.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14

[2] 胡廷锐,毛飞.小康中国.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3:349-350

[3] 李恩昌,王多劳.论科学健康观.北京:中国医学伦理学,2005,18(2):33

[4] 何兆雄.中国医德史.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88:1-20

[5] 李蔚东,胡光宇,胡琳琳.上海:卫生与发展建设全民健康社会.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5

[6] 胡鞍钢.透视SARS:健康与发展.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7-8

[7] 宋雪莲.公众健康为什么追不上经济发展.中国经济周刊发布,2005-09-25

[8] 胡鞍钢,孟庆国.中国卫生改革的战略选择——投资于人民健康与消除健康贫困//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中国国情分析研究报告,2004

[9] 郭永松,王似菊.关于实现健康权利的社会、心理思考.卫生经济研究,2000,8:6-9

[10]郑金火.人人享有健康.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1

[11]苏志.公民的健康权及其保障.中国卫生法制,2002,10(1):21-23

[12]董文勇.健康权的标准及其实现.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7)

[13]李尉东,胡光宇,胡琳琳.卫生与发展建设全民健康社会.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30-31

[14]高凤楼,王家仲.健康新概念.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4

[15]李恩昌.一个应该确立的概念——健商.中国医学伦理学,2001,76(2):19

[16]杨晓忠,施桂兰.加强健康教育提高人群健商.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2,16(9):61-6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