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歌 神歌
日本的任何艺术,追溯其源,最终必会发现,它总是与神道有关。这里首先考察神道里的神歌。
神歌是颂扬神德或表达神意的古体歌谣,举行祭祀仪式时,歌手伴随神乐在神前吟唱神歌。神歌汲取了古代歌谣中的诸多要素,融合而成。神歌亦称神乐歌、歌乐等。
神歌在形式上大致有四种:第一,五、七、五、七、七共计31个音节(音节基本相当于日语中的一个字母)的日本短歌体;第二,七、五音节组为一句,四句蝉联的“今样”体(相对于宫廷歌谣“催马乐”的新歌谣);第三,七、五音节反复的长歌体;第四,八、六音节的杂体歌谣。在总体上看,最常见的神歌形式是第一种的短歌体。
神歌在吟唱上主要有两种形式。第一,分为前后两部分,由两个特定歌手对唱。在祭祀仪式中恭请神灵光临祭场时,歌手随着鼓点节奏吟唱。如前句这样唱:
秀山有神灵,
自在逍遥在何处?
深山清芬吐。
后句对唱道:
神在深山更深处,
灵宿花柏树。(爱知县“花祭”)
这种神歌在吟唱上的规定比较刻板严格,必须按照固定模式配合默契。第二,前后两部皆由一人吟唱,它适用于伴舞而歌,而且曲目全由歌手根据情节气氛和自己的艺术造诣,随心所欲,自由选定。同一首神歌亦可多次反复吟唱。相比之下,伴神舞中而唱的神歌形式,远比祭祀仪式中的神歌要轻松随意得多。
神歌伴随祭祀形式和程序,渐次展开时,它的构成有一定具体要求。我们不妨观察一下如下场面,祭场被用“注连绳”(稻草绳)庄重地圈住,场内与其他空间截然分开,神官口念咒语或用水进行“禊祓”,举行净化祭场仪式,这时,神歌紧扣其题,颂扬祭场被神圣化后的一派新气象:
满怀欣喜情,
匆涉荡荡鸣泷川,(www.xing528.com)
大社尽开颜。(“清净祭”)
汲来七泷八泷水,
今朝除却平日秽。(“花祭”)
继之,在劝请神明入祭场时,这样唱道:
伊势国呀高天原,
四面八方有诸神,
如云接踵来。(“花祭”)
神灵光临祭场之后,神歌伴随翩翩神舞(神乐)而唱。以“花祭”的场合为例,一场神舞分为三折,每折可伴唱40首。当歌颂凡人因神灵的庇荫喜获新生的欣悦时,则这样唱道:
偶来俗世间,
一介凡人体,
自今化作天神子。
祭祀完毕送神时,仍要抑扬吟唱内容与之相应的神歌。
神歌作者大多佚名,它常常引用《古事记》和《日本书记》里的歌谣以及《古今集》、《新古今集》、《金叶和歌集》中的古歌。神歌大约起源于平安时代后期的杂艺。杂艺的主要人员是舞妓、歌妓、巫女们,由她们传播开去,汇成神歌,其后由第77代天皇后白河天皇(1127~1192)精心搜聚整理,编成歌谣集《梁尘秘抄》。《梁尘秘抄》中收集的神歌主要可划为两类:短歌体的二句神歌和“今样”体的四句神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