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德国高等教育机构类型与数量经触达

德国高等教育机构类型与数量经触达

时间:2023-12-0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所有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的高等专业学校在这一时期亦成为与大学处于同一层次的高等教育机构。艺术类学校因不具备博士授予资格依然成为德国高校体系中独立的一小部分。1968年,西德的联邦州首相签署条约确定这类新型教育机构的建立。该计划迅速得到了政党、政府、高等教育机构和产业界人士的一致赞同,并得以付诸实践。

德国高等教育机构类型与数量经触达

德国高等学校体系在传统上以综合性的大学(Universitäten)和以理工科为主的工业学院或工业大学(Technische Universitäten)[2]为主体(二者现统称为大学),从数量上看,它们今天仍然是最主要的高等教育机构之一。德国当前境内最早的一批综合性大学成立于14世纪,其榜样是12世纪成立于意大利博洛尼亚与法国巴黎的中世纪大学。1810年柏林大学的成立标志着中世纪大学模式的结束以及新型现代大学模式的诞生,它所代表的德国大学的标志性特征包括:教学与科研相统一、学术自由、大学自治和崇尚“为学术而学术”。[3]此外,传统上属于德国高等学校体系的还有为数不多的、独立的神学院(Theologische Hochschulen)和艺术学院(Kunsthochschulen)。[4]

二战后初期的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即当时的西德,在高等教育政策上曾一度采用单一系统。直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一些存在已久的高等教育机构的界定才开始变得模糊甚至被逐渐取消。以大学为例:在过去,大学仅指那些专门从事研究活动的多学科高等教育机构,拥有授予教师“特许任教资格”(Habilitation)[5]的权力,并提供几近全面的传统学术科目。20世纪60年代以后,大学的范围逐渐扩大,涵盖开设单一学科或者仅开设小部分学科的高等院校,包括医学院和工程学院等。此外,在20世纪60~70年代之间,大部分师范类院校(Pädagogische Hochschulen)通过学院升级或者合并的方式也跻身大学行列。所有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的高等专业学校在这一时期亦成为与大学处于同一层次的高等教育机构。艺术类学校因不具备博士授予资格依然成为德国高校体系中独立的一小部分。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由于不断增加的入学人口以及日趋多元化的教育需求,一种新型的高等教育机构,即高等专科学院(Fachhochschulen)[6]开始在西德兴起。1968年,西德的联邦州首相签署条约确定这类新型教育机构的建立。1971年,由高等工程学院(Ingenieur-hochschulen)和高等职业学校(höhere Fachschulen)升级形成的第一所高等专科学院正式开始运行。以培养公共管理与服务部门人才为目标的行政管理专科学院(Verwaltungsfachhochschulen)[7]是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的另一种以职业技能培训为导向的高等专科学校。这类学校与普通高等专科学院之间的最大区别在于,这类学院只招收受雇于公共机构的人员,学习和实践期间仅限三年。

尽管高等专科学院的建立最终被证明是成功的举措,在当时兴建这类高校的过程中,将所有高等教育机构合并成为综合制大学(Gesamhochschulen)[8]的呼声却十分高涨。事实上,早在1967年,德国巴登—符登堡州的高等教育规划委员会就提出了关于建立综合制大学的第一份详细的计划,其核心方案是把综合性大学、师范学院、高等专科学院等各种类型的高等教育机构合并或联合在一起,成立新型的综合制大学,以此为学生提供更广泛的学习机会。该计划迅速得到了政党、政府、高等教育机构和产业界人士的一致赞同,并得以付诸实践。[9]特别是到了20世纪70年代,“统一型综合制大学”(Integrierte Gesamhochschulen)和“合作型综合制大学”(Kooperative Gesamhochschulen)已成为当时最受欢迎的高等教育机构的模式。具备入读大学和高等专科学院资格的学生可在统一型综合制大学共同修课;而在合作型综合制大学,虽然两类学校的课程仍然独立存在,学生可通过在这类高校修课实现在大学和高等专科学院之间的课程互通、身份转换以及资源共享。[10]

综合制大学被视为由西德政府于1976年颁布的《高等教育总纲法》(Hochschul-rahmengesetz)框架下的理想高等教育机构模式,但在整个20世纪70年代,仅有11所综合制大学被建立起来,且这些学校中没有一所是通过合并原有学校建成的。在这些学校中,仅有6所开设了统一型的专业课程;仅有1所大学,即卡塞尔(综合)大学(Universität GH Kassel)形成了类似本科—硕士结构(Bachelor-Master-Struktur)阶段模式的学习课程和学位专业。[11]

1976年之后有关德国高等教育体系问题的讨论和提议层出不穷,如科学委员会(Wissenschaftsrat)曾提出在大学内开设短期课程,但该提议一直未被采纳。一方面,雇主反对在大学增设这类介于大学与高等专业学院所提供课程的课程,他们认为这类课程未能真正培养劳动力市场上需要的人才;另一方面,许多大学的代表也表示这类短期课程的开设会降低大学原有的教学质量和学术水平。[12]

种种关于建立高等专科学院或综合制大学的争论和尝试都深刻反映了,在德国,社会各界对于建立一种清晰和稳固的高等教育体系的夙愿和努力。这种理想的体系可能是基于大学和高等专科学院这两种类型的高校并存的结构模式(Zwei-Typen-Struktur Universität-Fachhochschule),也可能是一种基于“统一的”综合制大学模式(das”integrierte“Gesamthochschulmodell)。[13]全面建设综合制大学的指导思想随后让位于高等学校差异化、注重不同高等学校特色的观念。1985年以后,根据修订后的《高等教育总纲法》,综合制大学作为统一组织模式的要求被取消,其在成立初期的显赫地位也随之消失。最终,伴随高等专科学院的不断扩张与深入发展,德国高等教育体系中逐渐形成了比较明显的“双元结构”(Zwei-Typen-Struktur):作为学术型高等教育机构代表的大学,以及作为非学术型高等教育机构代表的高等专科学院构成其中最主要的两大高校类型,并在人才培养目标、方式等诸多方面起到相互补充的作用。这两类高校的区别主要体现在表2-1所示的几个方面:

表2-1 德国传统高校系统中的大学和高等专科学院的区别

注:*标注的毕业学位和学习年限指的是德国高校在进行学位制度改革后的情况,传统的学位体系中没有单独的本科和硕士的课程和学位.
资料来源:http://www.daad.org.cn/zh/studium-in-deutschland/faqs-zum-studieren-in-deutschland/teil-1-uberblick-uber-die-hochschullandschaft-in-deutschland;
http://china.ahk.de/cn/marketinfo-germany/about-germany/german-education/introduction-ofgerman-academic-system/.

综上所述,德国的高等院校因其任务和规模的不同可分为七类,分别是:大学、神学院、师范学院、艺术学院、综合制大学、高等专科学院以及行政管理专科学院。这七类高校根据其整体数量和其在整个德国高校系统中的影响力,通常又被归入三个大类中,即:①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以从事学术科研活动和培养学术型、研究型人才为导向的广义上的大学,包括工科大学、综合制大学以及部分师范类学院和神学院;②偏重应用研究的非学术性高等教育机构——高等专科学院,这类高校在广义上也包括行政管理专科学院;③各类艺术学院,包括音乐学院(Musikhochschulen)。为突出大学和高等专科学院的区分,有时也将艺术音乐学院纳入广义的大学范畴。除此以外,德国的高等学校系统中还有一批只针对特定人群招生的特殊教育机构,如联邦武装部队的高等教育机构。另外,部分由联邦州政府组织和管理的职业学院(Berufsakademien)也被纳入高等教育机构之列。[14]具体信息见表2-2。

表2-2 德国各类高等教育机构名称及翻译名称

资料来源:Barbara M.Kehm.Higher Education in Germany:Developments,Problems,and Perspectives [M].Wittenberg:Institute for 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1999.

表2-3反映了1960~2010年期间德国各类高等教育机构数量的变化情况,从中可以发现,大学、高等专科学院以及艺术学院在过去的50年间始终保持着增长的趋势,成为德国高校体系中数量最多的三大类高等教育机构。神学院的数量基本保持稳定;师范学院的数量从1960年开始持续递减,1995年之后独立的师范学院数量仅剩6所。此外,1990年之后,德国仅剩一所综合制大学,并保持至今。东西德统一之后,德国高校在总体数量上实现了突进式的增长。1990年,西德共有各类高校248所。随着东德高校的并入,到1992年,在统一后的联邦德国境内的高校总数已增至318所。尽管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形式的合并和资源整合,德国高校在整体数量上依旧保持着持续而稳健的增长趋势。根据德国联邦教育与研究部(Bundesministerium für Bildung und Forschung)的数据显示,从1992~2011年,德国各类高校从318所增加到429所,如图2-1所示。

表2-3 1960~2010年德国各类高等教育机构数量变化(www.xing528.com)

注:a.包括工业学院和其他工科大学(Technische Universitäten);
b.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绝大多数综合制大学纳入大学范畴;
c.1980年以及之后的数据包括行政管理专科学院;
d.1990年以及之前为西德高校数据;1990年后为东西德统一后的联邦德国高校数据.
资料来源:http://www.datenportal.bmbf.de/portal/de/K25.gus?rid=T2.5.1#T2.5.1;
Barbara M.Kehm.Higher Education in Germany:Developments,Problems,and Perspectives [M].Wittenberg:Institute for 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1999.

图2-1 1992~2011年德国高等教育机构数量

注:图2-1中的“大学”和“高等专科学院”均指的是广义上的这两类高校.
资料来源:http://www.datenportal.bmbf.de/portal/de/K25.gus?rid=T2.5.1#T2.5.1.

图2-2 德国高校的分布情况

注:该图中字母表各州的代表,具体名称参考表2-4;图中统计的大学数量包括师范学院、神学院、综合制大学和各类艺术学院;图中统计的高等专科学院数量包括行政管理专科学院.
资料来源:http://www.datenportal.bmbf.de/portal/docs/grafik-2.5.1.pdf.

如图2-1所示,广义的大学(包括综合性大学、师范学院、神学院以及各类音乐艺术学院)数量从1992年的165所增加到2011年的182所,广义的高等专科学院(包括行政高等专科学院)数量从153所增加到247所。可见,德国的高等专科学院虽然起步晚,但发展十分迅速,在推动德国高校整体规模的发展方面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图2-2和表2-4反映了截至2011/2012学年冬季学期为止德国拥有的各类高等教育机构(包括私立高等教育机构)的情况,从中可以看出,德国各类高校总数已经达到429所,分布在16个联邦州内。从整体数量来看,广义的高等专科学院数量已经超过广义上的大学数量,成为除大学之外德国高校体系中所占比重最大的组成部分。从各类高校在地域上的分布情况来看,德国的西部和南部地区是高校密集区域,拥有的高校数量明显多于德国其他地区。特别是位于德国西部的北莱茵—威斯法伦州(Nordrhein-Westfalen)、南部的巴登—符腾堡州(Baden-Württemberg)和巴伐利亚州(Bayern)这3个州,它们所拥有的各类高校总数占到德国所有高校数量的44.3%。此外,德国首都柏林市拥有40所高等院校,是仅次于以上3个州,且坐落于德国东北部的高校密集区。

表2-4 德国各州内大学和高等专科学院的数量(截至2011/2012学年冬季学期)

续 表

注:a.上表统计数据中将各类师范学院,神学院、综合制大学以及艺术学院纳入大学序列.
b.上表统计数据中将行政管理专科学院纳入高等专科学院序列.
资料来源:http://www.datenportal.bmbf.de/portal/de/K25.gus?rid=T2.5.1#T2.5.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