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近代日本文学:走上富强之路,成就突出

近代日本文学:走上富强之路,成就突出

时间:2023-12-0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近代日本没有遭到殖民破坏,走上了富强之路。近代日本文学在此环境中发展迅速,成就突出,是近代东亚地区最令人瞩目的民族文学。《舞姬》为日本近代浪漫主义文学确立了方向。19世纪末叶,日本文坛出现了繁荣局面,作家、作品大量涌现,文学社不断形成。他们掀起了日本近代浪漫主义文学风潮,为近代诗歌发展、繁荣奠定了基础。他关注社会,对近代日本资本主义极为不满,探求社会出路,寄情于社会主义思想。

近代日本文学:走上富强之路,成就突出

近代日本没有遭到殖民破坏,走上了富强之路。近代日本文学在此环境中发展迅速,成就突出,是近代东亚地区最令人瞩目的民族文学。日本近代文学,就是在批判封建主义军国主义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

1868年日本的明治维新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结束了封建末期的德川幕府的统治。由于改革不彻底,明治维新之后,封建主义势力仍然是社会中强大的势力。这就造成了日本近代社会两个最为显著的特点:政治上是封建贵族和大资产阶级的联合专政;经济上则是迅速发展的城市资本主义工商业和封建落后的农业经济并存。明治维新之后,广大人民并未得到真正的利益,反而身受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双重压迫,因此农民的暴动和城市贫民的骚动不断涌现,被压抑的中小资产阶级的民主运动也逐渐发展,在19世纪80年代形成了波及全国的“自由民权运动”。

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人民反抗斗争进一步高涨,出现了早期的社会主义思潮和工人运动。天皇政府为了扼杀不断增长的革命势力,于1910~1911年逮捕了革命人士幸德秋水等人,制造了镇压革命的血腥事件“大逆事件”。然而,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民主、进步、革命的政治势力又勃然兴起。

日本近代文学伴随着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也成长起来。它受到西方文明的强烈影响,在短短的几十年之间,就完成了欧洲从文艺复兴到19世纪末几百年间的文学发展历程。但由于日本近代资本主义社会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日本近代资产阶级政治力量的软弱,以及日本近代社会的急速发展和变化,就铸成了日本近代文学两个明显的现象:一是派别众多,纷纭万状,5年、10年、最多15年就要更新换代,所以它面貌杂然纷呈;一是进步、民主的文学在急速发展变化的社会条件下,缺乏坚实的政治基础,往往不能形成强大的文学力量。

1868年到1818年近代文学的启蒙阶段。这个时期主要是政治、学术、社会思想和科学文化等各个领域,为了适应明治维新的需要,满足开化启蒙的目的而得到了发展;但就文学本身来看,并没有取得很大的进展,只是出现了不少作为启蒙工具的文学作品和翻译作品。

在自由民权运动时期,近代文学才开始发展,促成了近代文学的黎明。这个时期首先出现了作为民权运动宣传工具的“政治小说”,它虽然在艺术形式和手法上没有摆脱封建时代通俗小说的羁绊,但是鼓吹民主,宣传民权,针砭时弊,表达了强烈的爱国忧民思想,确是发聋振聩的新声。其代表作有矢野龙溪的《经国美谈》(1883年)和东海散士的《佳人奇遇》(1885年)。与此同时,坪内逍遥(1859~1935年)也开始了文学活动,他的《小说神髓》(1885年)是日本第一部提倡近代现实主义文学理论的著作,书中提出以“人情”、“世态”为描写对象,反对游戏文章和道德功利的观念。他纠正了当时盛行于社会的封建主义的文学偏见,把小说艺术提高到具有社会价值的重要地位。在他之后,出现了日本近代现实主义奠基者二叶亭四迷(1864~1909年)的长篇小说《浮云》,它是第一部用自然、生动的语体写成的优秀的现实主义之作。通过在政府供职的小官吏文三被解雇的遭遇,揭露了官僚机构的腐败和贪财附势的市民风气,为日本近代文学的发展开拓了道路。

稍后森鸥外(1862~1922年)于1890年发表了短篇小说《舞姬》,它与《浮云》一样,表现了近代知识分子生活中的苦恼。青年留学生太田丰太郎在德国大学的自由风气的感染下,个性觉醒,违抗官方的指令,与德国舞女爱丽斯相爱,追求个性自由,可是最后在功名利禄的诱惑下,抛弃已怀孕情人回国得到天方伯爵的“庇护”。整篇作品用感伤、浪漫的格调抒发了一个个性自由追求者的失败的哀叹。《舞姬》为日本近代浪漫主义文学确立了方向。

在坪内逍遥、二叶亭四迷、森鸥外等作家开创的文学道路上,日本近代文学迎来了迅速成长的时期。19世纪末叶,日本文坛出现了繁荣局面,作家、作品大量涌现,文学社不断形成。“砚友社”和“文学界”是两个重要文学社团。“砚友社”以尾崎红叶为首,他们以赢得读者的眼泪为宗旨,写出一些思想内容肤浅、迎合部分读者趣味的作品。“文学界”以北村透谷为首的致力于文艺改革的诗人、评论家,采取了与现实对立的态度,提倡个性解放,梦想幸福的海市蜃楼,讴歌青春的活力。他们掀起了日本近代浪漫主义文学风潮,为近代诗歌发展、繁荣奠定了基础。

中日甲午战争激化了日本明治社会的矛盾,加深了阶级对立,因而也影响了日本近代文学的发展,开始由浪漫主义向现实主义转化。樋口一叶(1872~1896年)是日本青年女作家,她出身于下层,一生饱尝了人生的艰辛。她满怀深情地描写了处在近代社会底层的小人物的悲剧,尤其是被社会蹂躏践踏的下层妇女生活。她感情真挚,文笔清秀纤细,作品散发着浓郁的抒情气息,独具特色。其代表作品有中、短篇小说《埋没》、《浊流》、《十三夜》和《青梅竹马》等。

与樋口一叶同样较早地表现了现实主义倾向的作家是国木田独步(1871~1908),他起初是一个浪漫主义诗人,后来转向现实主义文学的创作。早期以俊秀洒脱的文笔讴歌自然的壮丽,寄托自己寻求自由的情思;晚年用深刻有力的描写,暴露了现实的黑暗。《穷死》描写了失业工人走投无路以自杀而终的惨景;《竹栅门》表现了下层劳动妇女的悲剧。他的写作,技巧娴熟,富于抒情性,艺术感染力强,至今仍为日本人民所喜爱。

随着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日本工人觉醒,促发了早期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思潮。这一新的社会动向反映在日本近代文学中,形成了倾向于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学风潮。在小说领域内以德富芦花和岛崎藤村为代表,在诗歌领域内以石川啄木为代表。

德富芦花(1868~1927)是一位激进的民主作家,其作品洋溢着深厚的人道主义思想。他关注社会,对近代日本资本主义极为不满,探求社会出路,寄情于社会主义思想。1903年发表的《黑潮》是他的代表作。这部小说以明治初年欧化主义盛行时期的生活为背景,描写了天皇重臣的擅权仗势、生活腐化,也表现了受到封建礼教压迫的贵族妇女的不幸。作品由于揭露深刻,大胆地触及上层统治者,引起广大读者的兴趣。

1904年日俄战争的胜利促进了日本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日本经济急速地由自由资本主义转向垄断资本主义,因此社会贫富差距加大,社会矛盾深化,也加深了个人与社会的对立。这些社会现象促使作家对社会问题的深省,为寻求个人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出路,冷静地观察、分析社会问题。在这种时代思潮的背景下,日本近代自然主义文学兴起,它接受了西方自然主义文学理论,主张表现人类的本能,赤裸裸地暴露人间的丑恶,描写了消极、灰色的内容,因而给日本近代文学带来了一些不良的影响。然而,自然主义作家生活在封建势力强大的日本近代社会里,他们继承浪漫主义文学倡导的个性解放的精神和民主、人道的思想,也创作了一些不满现实,暴露社会黑暗的具有现实主义倾向的文学作品。

1906年岛崎藤村发表了长篇小说《破戒》,它以鲜明的态度批判了日本封建的等级制度,提出了人权解放的民主要求,揭露了明治末期日本政界和教育界的腐败。1907年田山花袋(1871~1930)发表了《棉被》,它描写中年作家厌倦家庭生活,追求女学生的恋爱失败的精神体验,赤裸裸地暴露了人们的情欲。它与《破戒》相对照,形成另一种自然主义作品的类型,即把描写集中在作家个人和家族的琐事及其各种情绪的感受的狭小世界里,带有浓重的自传色彩。(www.xing528.com)

在《破戒》和《棉被》影响下,自然主义作品大量出版,一时间自然主义文学蔚然成风,大有左右文坛的趋势。在藤村和花袋之后,又出现了德田秋声、正宗白鸟和岛村抱月等著名的自然主义作家、评论家。

田山花袋是自然主义文学的重要作家,他开始以浪漫主义诗人步入文坛,后来转向自然主义文学的创作。《棉被》之后,又写出了以个人和家庭生活为内容的长篇小说《生》、《妻》和《缘》三部曲等,对封建家族制度有所揭露。1910年所创作的《乡村教师》,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作品描写一个知识青年在偏僻的农村度过的灰暗、短促的一生,揭露了日本近代社会的黑暗对一代青年人的摧残。以后他脱离了自然主义文学的创作轨道,以宗教冥想世界为题材进行创作。

在自然主义文学风潮盛行时期,在文坛上异军突起而自成一家的是夏目漱石,写出了《我是猫》(1905年)等作品,以嬉笑怒骂的方式、冷嘲热讽的文笔揭露明治社会的黑暗。夏目漱石写出的一些批判力较强的作品和自然主义作家的一些具有现实主义倾向的作品,汇合成日本近代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潮流,推动了日本近代文学的发展。

总之,日本近代文学在这个时期达到繁荣阶段。它反映了社会下层人民生活的悲苦,也描写了近代知识分子生活的苦闷,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日本人民对明治社会的不满和反抗,初步形成了近代日本民族文学的风格和特点。

1904年发生的“大逆事件”,标志着统治者进一步反动化。这次政治事件给日本知识界以极大的震动,加速了知识分子的分化;它也给日本文坛带来了暗影,使之发生了曲折的演变。“大逆事件”之后,政府采取了镇压政策,对进步、民主的知识界施行了禁锢的办法,迫使多数作家沉默;有的作家则在压力面前逃避现实,倾向悲观、颓废,或者描写身边琐事、忏悔人生;少数作家敢于挺身反抗,用影射等方式曲折地暴露了社会政治的黑暗。

1910年以后相继主宰文坛的两大思潮,浪漫主义文学和自然主义文学出现了停滞和分化的局面。年轻的民主主义诗人石川啄木(1885~1912)首先打破了当时文坛沉寂的局面。石川出身贫寒,一生穷困,最后穷苦和病痛夺去了他年轻的生命。他少年时代崭露才华,创作出浪漫主义格调的诗歌,有热心于社会问题的倾向;以后又接近了自然主义文学,写出不少有现实内容的小说;此后他又创作了咏叹个人生活悲苦和愤懑情绪的诗歌集《一握砂》、《可悲的玩具》以及具有批判倾向的现实主义小说《道路》、《我们一伙和他》等。

“大逆事件”促成他的思想成熟,认识到日本“强权”统治的反动,朦胧意识到用暴力推翻国家政权的必要,决心倾向社会主义。他在《时代闭塞的现状中》(1910年)一文里,尖锐地批判当时以自然主义文学为代表的日本近代文坛:“今天的小说、诗、和歌,几乎全是嫖妓、私娼、野合、通奸的记录。”并且向日本青年大声疾呼:“我们青年为从这毁灭的状态中振作起来,现在已经是必须认清‘敌人’的时候了……要以全部精神贯注在对明日的考察上——即对我们自己所处的时代进行有系统的考察上。”尽管他思想模糊、理论混乱,还有无政府主义的杂质,但是他敢于反抗黑暗政治,勇于探索人类光明的道路,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他为近代进步文学的发展做出了有意义的贡献,成为革命文学的先驱者

1912年大正时代开始,日本近代文学进入了末期。此时反自然主义文学思潮兴起,先后出现了三个派别,一是“新浪漫派”,它明显表露了近代颓废、没落的倾向,描写变态的心理,崇尚唯美主义的文艺观,其代表作家是永井荷风、谷崎润一郎和后起之秀佐藤春夫;一是“白桦派”,它是理想主义文学派别,宣扬人类之爱,主张以个性的完美和发展来改革社会,它的多数作品对近代社会有所揭露和批判,尤其深刻地描写了社会上封建因袭的重荷,其代表作家有武者小路实笃,志贺直哉和有岛武郎;另一个是晚出的“新思潮派”,它主张客观、冷静地描写现实,对所描写的现实生活用以理智的剖析,提倡技巧的纯熟。它着重表现了近代日本社会给市民生活带来的不幸和苦闷,其代表作家有菊池宽和芥川龙之介。

志贺直哉(1883~1971)是大正时期重要小说家。他的作品取材于个人和家庭日常生活琐事,通过点滴生活现实的描写,揭露日本社会的黑暗,具有鲜明的人道主义倾向和现实主义文学的色彩。他文笔清新隽永,生动简练,用疏寥的笔墨勾画出生动的形象,具有较高的艺术造诣。他是一位颇有影响而且颇具特色的作家。其代表作多为短篇小说,如《到网走去》(1910年)、《十一月三日午后事》(1918年)和《灰色的月亮》(1945年)等,它们以生活中常见的小事,再现了封建礼教对妇女的束缚、日本军国主义的残暴以及二次大战给人民带来的灾难。《暗夜行路》是他唯一的长篇小说,描写近代知识分子追求“个性完善”道路的失败,最后在自然的怀抱中求得灵魂的安宁,反映日本近代知识分子的苦闷、彷徨、悲观的情绪。

有岛武郎(1878~1923)是一位具有强烈的人道主义思想的作家,他关心社会,勇于追求生活。1918年发表的长篇小说《一个女人》是其代表作,作品刻画了一个青年女性早月叶子,她不满封建礼教习俗的约束,寻求个性解放的道路,但是她只凭个人的强悍性格和本能的要求反对不平的世道,最后误入歧途被畸形社会所吞噬,抱病而终。

小说以女主人公的悲剧结局,暴露了近代社会文明的虚伪,表现日本知识妇女寻求解放的失败。它是一部具有深刻社会价值的现实主义小说,其他著名作品还有《该隐的后裔》和《诞生的苦恼》。

大正时代末期,社会矛盾、阶级斗争激化。有岛武郎和芥川龙之介都对现实社会非常敏感,他们面对尖锐的社会矛盾和日趋高涨的革命形势,感到茫然和畏惧,内心怀着深刻的矛盾和不安相继自杀。他们的死标志着日本近代文学的结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