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我的未来不是梦
我的高中生涯过得十分苦闷。我曾说,那段日子可能是我至今五十多年的生命岁月里最苦闷的阶段,甚至要比我初创业时财务困窘的那段日子还要苦。这段苦闷,让我没有进入名牌大学,引发了我将近20年的缺乏自信,甚至还差点儿影响了我的前途。
小学和初中,我都在家附近海港小城的小学校里念书,每个学期末,总能拿回全年级不是第一就是第二的奖状和丰富奖品。读书、拿高分,对我来说,是再容易不过的事。初中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毕业后,通过激烈的中考,我顺理成章地考入了高雄市最好的重点女中,和来自全高雄市以及高雄市周边城市的女尖子们,顶着头上骄傲的光环,一起进入了人人称羡的高雄女中。可是进入高雄女中的第一天,也就是我青涩的青春期幻灭的开始。
高雄女中的“学号制度”,是摧毁我的杀手所亮出的第一把尖刃。
这个学号制度已在高雄女中行之有年,在总共5位数的学号中,最后两个号码代表了你的入学考试的成绩名次。例如,如果你的学号后两位是25,那就代表你在这个班的入学考试成绩排在第25名。那么,在一个班50名学生中,就有24个人的成绩比你好,在全年级10个班中,就有240个人的成绩比你好。所以每个高雄女中的学生都有一个习惯,在走道上看见迎面走来不认识的同学时,第一眼先看看她的学号,好估量彼此之间的实力差距!(我发誓,走道上遇见老师时,他们也会先看看你的学号!)
所以,当我带着小城市毕业第一名的光荣成绩进入高雄女中,却发现自己在班里是第22名,意识到仅仅在一个班级中,就有21个人的成绩比我强,这对向来站在高处的我来说,不啻于一个“终于知道自己原来也不过尔尔”的晴天霹雳。而且,我们班上那些学号在05以内,或10以内的同学,基本上已经把我们这些20名以外的人,划入不具竞争力的族群中,因此连正眼都懒得瞧我们。
根据我不完全的统计结果,我发现考进高雄女中时的学号排序,相当程度上反映了3年后考进大学的排序。也就是说,那些学号在05以内的同学,进入名牌大学的比例确实远远高于我们这些学号在20、30、40以后的“笨学生”,而我们这些笨学生,也颇认命地知道自己的位置,3年后也就庸庸碌碌地挤进了排名中后段的大学。
多年后,当我已逐渐找回自信,也开始关注青少年的学习问题后,我才理解这并不符合教育原则、甚至还蛮残忍的学号制度,其实是在我们还没有完全认识自己之前,就给我们戴上了一顶很权威,但又不容易摘下的帽子,让我们这些对自己、对未来还懵懵懂懂的青少年,糊里糊涂地就按着帽子告诉我们的资料,认同了自己的身份和价值,同时也让周遭的氛围,压着我们无法自由成长和发挥也许更大的潜能。
这个多年后仍然被我“痛恨”着的学号制度,也就是我不断地在几本书里或在不同的演讲场合,一直大声疾呼并强烈警示的“标签理论”——当我们脑门儿上被别人贴上了一个标签,每天早上起床后,我们在镜子里都会看见这代表别人眼中的自己的标签,看着看着,日子久了以后,我们就相信了这个标签,相信自己就和这标签所形容的一样,于是,我们开始修正自己的思维和行为,好去符合这标签所代表的意义。
所以我们看见,好学生在四周充满鼓励和期许的氛围下,拥有“相信一定会成功”的动力,于是继续成为好学生;笨学生在四周充满责难和质疑的氛围下,怀着“不知是否会成功”的恐惧,继续成为笨学生;而坏学生则在四周充满怒骂和唾弃的氛围下,抱着“反正一定不成功”的自暴自弃,继续成为坏学生。于是,这些原来并不完全符合标签所提示的意义的孩子,用具体的结果,证实了贴标签的权威者的预期,也错过了答案也许并不相同的可能性。
所以,在关注孩子的学习问题之前,我们是不是应该先深思和反省自己是否正对孩子做着些什么或说着些什么?
紧接着学号这第一把尖刃之后,随之而来的第二把尖刃,是来自小城市土包子的自惭形秽。
我到现在还依然记得自己第一天在高雄女中上课时的情景。我的个子高,因此被安排在教室最后一排的左边角落里。第一天上课照例要选班长和各个分组组长,我怯生生地坐在角落,一个人也不认识,只能看着那些从高雄市几个明星初中一起考上高中的同学们,自成几个小圈子,熟稔而自在地嬉笑攀谈。而班上那曾经必然属于我的几个领导位置,也完全不再有我插足的空间,只能属于那些在我眼中又时髦、又漂亮、又聪明、来自大城市的明星同学们。
我于是开始厌恶自己的身材,厌恶自己那曾经被小城市的同学们羡慕的高挑纤瘦。我讨厌自己太高,于是总是含着胸走路;我讨厌自己胸部太小、太瘦,于是更含着胸走路。我还记得当我看见聪明漂亮的班长的白上衣内隐约露出的胸衣蕾丝花边时,回家后,就简直没法再看一眼自己穿的那件平庸寒碜的棉布胸衣。我自卑到了极点,也不快乐到了极点,终于有一天,我发现自己已经没法再像从前那样,心无旁骛地读书了。(www.xing528.com)
为了补偿我的自卑,我一头缩进了哲学的世界里,成为校园里孤芳自赏、特立独行的“竹林七贤”之一。我们这7个人,清一色的瘦高个子,都长得平凡普通,书都念得不够好,可也都恃才傲物。我们读遍了风行当时的西方存在主义文学著作;自以为读懂了加缪、卡夫卡等大师的哲学思想,但事实却不尽然;我们陷入了自我满足的心灵世界假象之中,其实只是因为不敢抬头面对真实世界里的失望与挫败。
为了抒发心中澎湃的情感,我把对文学、哲学的感悟写在每周的周记中,然后,每周四发周记本时,就满心期待能见到老师赐给我几句嘉奖的话语。但事实总是与愿望相违,我不仅没得到老师的嘉许,反而在一个周一的早晨被辅导老师叫进了辅导室去谈话。辅导老师没有夸奖我机敏聪慧的才情,她只是很严厉地教训我,警告我再不好好念书,就没有大学可上了。而最可恨和可悲的部分是,全班同学都知道我被叫进了辅导室,也都知道那个自以为是才女的可怜虫,被辅导老师打醒了黄粱大梦,而且还被狠狠地K了一顿!
我多年后也仔细地回想过,如果班主任当时肯鼓励我几句,如果他告诉我,我有那个年龄的孩子难能可贵的思想和才情,只要我努力读书,拼个3年考上好大学,一定就能把我的这些优点发挥得更好,让我的才情更上层楼,我的求学生涯会不会就此改观?我也想,如果那位辅导老师真懂得学生的心理,肯耐心地看看我的文字,告诉我她欣赏我的思想,但也让我明白考试制度虽然残酷却是必需;如果她肯帮助我冲破心里的障碍,看见自己的优点,我的求学生涯会不会也就此改观?
可惜的是,当时我的班主任和学校辅导老师都没有这么做。于是,益发自卑的我,渐渐落下了更多的进度,除了语文和英文一直保持着优秀的成绩之外,其他的功课足可以用一落千丈来形容。终于,摧毁我的第三把尖刃出鞘了!
任何在以考大学为唯一目的的高中念过书的人,应该都知道模拟考的威力和其可怕的程度。我们从升上高二的第一天开始,就每天与模拟考为伍。那时,高雄女中每天要上9堂课,第9堂课就是小型模拟考;而每周五的一整个下午,就是中型模拟考;每个月的最后两天,就是“仿真”的大型模拟考。我们班主任非常认真,每天早上走进教室之前,我们就会知道昨天的模拟考成绩。而这也是我每天都想逃避或让我很想干脆进教室之前就突然死掉的噩梦!
为了警醒我们这群不知长进的学生们,班主任每天早上一手拿着成绩表、一手拿着根小棍子,守在通往教室门口的台阶上。每一个走进教室的学生都得经过他的眼前,也都逃不过他的“朗声”宣告:“×××,嗯,很好,650分,台大!”(笑眯眯);“×××,要加油,580分,东吴大学!”(略微收起笑容);“金韵蓉,不像话,480分,没有学校!”(除了吹胡子瞪眼之外,外加一记棍子打在脑袋上!)
我们老师的小棍子专打我这种在大学录取分数线边缘徘徊的学生,以及分数只能上得了私立大学的学生,而我们这群“害群之马”(老师常挂在嘴边的词,意思是我们把他负责的班级的录取率给拉低了!)面对这种“自作孽不可活”(老师另一个常用的词,意思是我们不学好,终究要亲手毁掉自己的人生!)的管教,根本投诉无门,只能各凭本事杀出一条血路来。于是,有胆量有气魄敢反叛的同学,交男朋友、逃课;没胆量没气魄不敢反叛的同学,例如我,就只好把头埋进沙堆里,在文学和哲学中寻找可以蜷卧栖息和舔舐疗伤的地方。
不过,现在回顾我悲惨的高中生涯,其实也有很幸运的地方。
幸运之一,是我生长在很幸福和乐的家庭,父母都很慈祥温和,更重要的是,他们生养了4个孩子。我父亲是这六口之家唯一的经济来源,所以他忙碌于工作;我母亲除了操持一大家子的家务之外,还有4个分摊她注意力的孩子。所以,我逐渐落后的学习成绩并没有在第一时间就被他们发现,他们没有盯着我的成绩天天骂我,也没有把我和亲友邻居家的同龄孩子去作比较,因此我有温暖宽松的家庭空间来调试自己并努力追赶。此外,更重要的一点是,相较于我的哥哥姐姐,在爸爸妈妈的印象中我是个学习优秀、自己懂得上进、不需要操心的孩子,所以他们给了我全然的信任,而这份全然的信任,就是我最不敢也最不能辜负的动力。
我幸运的第二个地方,是当时并没有电脑这个东西存在。因此,当我试图把头埋进沙堆里逃避现实时,没有网络游戏这些东西来引诱我。那时唯一能让我逃避并找寻自我价值的地方,就是书本。所以高中的头两年,完全可以用埋进了书堆里来形容我的状况,不管是存在主义著作、西方翻译小说、古典诗词,甚至琼瑶的爱情小说,都是保护我的巨大安全伞,而这些大量并涉猎广泛的阅读,也成为我生命中像呼吸一样自然的能力,并成就了今天的我。
我在初中时扎实打下的英语和语文基础,是我幸运的第三个部分。我从高三上学期的第二次大型模拟考之后翻然醒悟,能支撑我在茫然无措中找到一些些能继续往前走的动力和自信心,以及让我那“势利眼”(当时年轻的我们是这么认为的)的班主任没有放弃我的原因,就是我总拿高分的英语和语文这两门科目。而我之所以能吊着车尾挤进当时录取率只有17%的大学窄门,就是凭着几近满分的英语和语文成绩。
如今,我回头再看40年前的往事,除了总结自己的幸运之外,也看见了自己其实可以更幸运,但事实并不幸运的好几个关键时刻,而这些原本可以轻易帮助我渡过难关的关键时刻,就是我写这个章节的最主要动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