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同侪团体的功能与重要性:助力成长不烦恼

同侪团体的功能与重要性:助力成长不烦恼

时间:2023-12-0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所以同侪关系对青少年而言是有它的重要性的。同侪团体对青少年而言,具有以下的功能:一,发展自我概念,建立自尊、自信及价值观。因此人际交往的成功与否,会对个人的个性及认知能力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同侪团体的成员因为地位平等,所以他们能从团体中获得满足与支持。

同侪团体的功能与重要性:助力成长不烦恼

同侪团体的功能和它的重要性

我知道很多父母担心孩子交了朋友之后,会被朋友影响而学坏,或是不再像小时候那样听父母的话,所以总是不太愿意孩子在放学之后或假日里和同学再在一起玩。其实,孩子,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在建立自我认知和自我价值的过程中,很需要同侪团体的帮助。心理学大师弗洛姆曾说:“人只有和他的友辈亲近和团结一致时,才能找到自我的满足和快乐。”所以同侪关系对青少年而言是有它的重要性的。

而且,从儿童期晚期到青春期的这个阶段,孩子与同侪关系是否有问题,将会影响到他长大之后的社会适应能力和日后应付人生的挑战时所需要的社会技能。心理学家沙利文认为,孩子的人格发展等于人际关系的总和,虽然父母是儿童最早开始建立人际关系的对象,但是到了学龄期之后,他们会自然而然地把重心转向同学和朋友,以寻求情感的慰藉、认同与支持,所以和同侪之间的关系,对他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此外,儿童和青少年把家人的爱视为理所当然,但想要获得同侪的情谊却需要付出努力,借助情绪和社交的技巧。因此,这个时期的交友状况会深深地影响他一生的人际关系及自尊。事实上,它的影响力和父母的爱与教养不分上下。专家们都认为,学龄时期如果缺乏朋友或不被同侪所接受,会造成他们日后心理上的缺憾和不满足。

同侪团体对青少年而言,具有以下的功能:

一,发展自我概念,建立自尊、自信及价值观

在同侪团体中,青少年可以通过别人的眼光来看自己,进而形成对自己的看法,同时这一团体也为青少年提供了一个对自身能力和技巧的比较基础。他们只有在团体中才能感受到自己的聪明、机敏和受欢迎的程度。同学就像是一面镜子,与同学互动时可以从他们的反应中,勾勒出清晰、正确的自我画像。尤其是他们为了更加了解自己的特色和长处,会拿自己和同伴们作比较,以获得有关自己的结论,并用来查验自己所相信与感觉的自我是否是真实的。

二,发展社会能力和技巧。

青少年在与成人的交往互动关系中,是处于不平等的状态,但与同侪之间的互动却是平等自由的。由于这个特殊性,可以促使他们去体验和探索一种全新的人际关系,从而发展自身的社会交际能力和社会判断力。和与自己有平等地位的友伴相处,才可以引发他们处理社会互动的技巧。事实上,他们必须单独面对友伴,学习克服被孤立与被排斥的情境,在没有成人干预的情况下,学会在同侪团体中生存下来。

曾经有学者作过一个有趣的研究,内容是比较单独做计算机作业的学生和与同伴一起做计算机作业的学生的学习成果。结果发现,虽然和同伴一起做作业的学生会分心,会比较专注在社会互动上,但结果却是更喜欢这项作业,并且从中学到更多的知识。另外两位心理学家威廉·杜瓦斯和加布里尔·马格尼(Doise & Mugny)在1984年的研究也发现,当学生独自一个人无法解决问题时,如果与同侪一起思考,往往就能获得解决。

其实,事实也证明,善于交往的人比较容易受到大家的欢迎,也比较容易解决问题;而不愿与人交往或缺乏交往技能的人,则会感到孤独与寂寞。因此人际交往的成功与否,会对个人的个性及认知能力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此外,青少年的社会行为是经历了在社会化的历程中不断与他人互动、模仿和认同的过程而形成的,除了父母之外,同侪团体对他们的影响力最大。

三,在同侪团体中寻求归属感

同侪团体的成员因为地位平等,所以他们能从团体中获得满足与支持。心理学大师马斯洛人类需求层次论表明:一个人在生理和安全需求满足后,会极力要求爱与归属感。每一个人,不管是青少年还是成年人,都会在团体中把友伴视为认同的对象,大家相互模仿,把他人的行为方式、态度、价值观吸纳过来,内化成自己的人格组织,使自己与他人更相似、更接近。

此外,在青少年时期建立亲密、同性间的友谊是必需的,它可以培养青少年对他人需求的敏感度、增加快乐的情绪,为未来适应社会打下基础。另外,同侪对青少年的情绪发展与调节也具有重要作用,因为同侪会让他了解情绪的暗示作用,会提供情绪的支持和安慰,并且帮助他们应付生活和课业上的种种紧张和压力

好了,读完并理解了这些青少年心理学专家的研究结论之后,让我们再回到现实生活中常发生的一些事件上来。如果今天,孩子告诉我们他希望今年的生日礼物或新年礼物是一个大部分同学都拥有的新款手机,我们先不要立刻觉得很可笑或认为孩子很虚荣,也不要随口就无所谓地说:“没有手机就没有手机,同学们都有关你什么事,你只要学习好就可以了,不要跟人家比!”这是个很不聪明的回答,因为我们不知道孩子对同侪团体的认同需求是多么渴望,他非常需要属于一个团体,而他又不像我们到了一定的年龄,不管有没有属于团体,我们都有自己很强大的意志力量去对抗它。

我们必须理解,青少年需要归属于一个团体,可是他又不知道该用什么样的方法来寻求归属,他认为需要有一些表象的东西,觉得只要我们大家都拥有相同的东西,就表示我归属于这个团体。此外,我们还需要理解,在同侪友朋间的谈话过程中,能不能参与到谈话中,对孩子们来讲也是很重要的。当大家都在谈论iPad的时候,如果我连听都没听过,或者我没有用过,那我就不知道该怎么样去参与这场谈话。

我相信读到这里,有些父母又会生出难以置信的疑惑表情,甚至是鄙夷的愤怒情绪。他们可能发出质问:好了,被你这需要归属于同侪团体的大帽子一扣,孩子要什么,我们就给什么,想和同学出去玩就让他出去玩,那还要我们这些父母做什么?再说,这不是惯坏孩子,让孩子养成浮华虚荣的坏习惯吗?

呵呵,是的,是的,我们当然不能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或毫无节制地放任他出去玩。我之所以花了这么多的篇幅,列举了这么多专家研究的结论,无非是希望我们先通过了解青少年的认知和人际发展需求,知道这和他们学坏或不学坏无关之后,再用更客观和心平气和的视角去看待这些问题,并且在理性的接纳之后,找到一个合理的、切合实际的解决之道。而且,更重要的是,如果孩子们在提出要求之后,不管他的要求有没有被实现,但至少他知道自己的心理情绪是被理解和接纳的,那么再面对拒绝就容易得多。

现在,就用实际的例子来解释我的理论:

孩子要求买个最新款的、价格不便宜的手机。问题是,他的上一个手机才买了不到一年,而他爸爸的手机则已经用了3年多。

因此对于这个要求,答案当然是:“不。”但是说“不”,可以有不同的说法:

说法1:你不用再跟我说这个,我绝对不会再帮你买个新手机,上一个手机才买了不到一年,你以为大人的钱这么好赚吗?你成天就知道跟同学攀比,你怎么不去跟那些吃不上饭、念不了书的穷人家孩子比啊?看看你这次考试的成绩,你还有脸来跟我说要买新手机!快去念书去!

说法2:是吗?同学们又换新手机啦?!天啊!他们换手机的速度还真快!我相信他们的爸妈也和我们一样,都快要喘不过气来了!(耐心、专心、不动肝火地听听他怎么说。)说真的,除了想和同学一样之外,你真的觉得需要换手机吗?(再耐心、专心、不动肝火地听听他怎么说。)我知道如果同学们都有,而你没有,感觉好像有点儿out了,但是你觉得把这个手机用那么便宜的价钱卖了,亏这么多钱,划算吗?(继续耐心、专心、不动肝火地听听他怎么说。)对了,是不是每个同学都换新手机啦?……

看见了没?我们可以拒绝孩子的要求,但是要通过沟通和合理的说服,而不是立即否定和责骂。

我们再来看看另一个例子。

明年就要参加高考的孩子,最近总是和几个学习成绩不如他、看起来又不爱学习、不上进的同学在一起。(www.xing528.com)

你的态度是,希望他少和这些同学在一起,要交朋友,也要交那些对他有帮助、用功念书的同学。

说法1:不准和这些不上进的同学出去。马上就要高考了,你哪有这么多闲工夫跟他们鬼混去,不知道好好读书,就知道玩。再说,要交朋友,也要交那些学习好的、知道上进的。你呀!就是不长进!

说法2:你们想去哪儿玩呢?为什么你很喜欢和他们在一起呀?(耐心、专心、不动肝火地听听他怎么说。)很奇怪,我怎么发现这几个同学好像不太念书?他们有时间念书吗?(再耐心、专心、不动肝火地听听他怎么说。)对了,你们班其他同学也都喜欢和他们在一起吗?……(继续耐心、专心、不动肝火地听听他怎么说。)

你们是不是注意到这两个例子当中有个共同性?那就是:

→ 先接纳,不急着否定和责骂。

→ 提几个问题,给孩子说明和解释他的立场的机会,这同时也是在帮助他理清自己的思绪和心理情绪动机。

→ 搬出同侪团体中其他同学,提供一个归属于其他次级团体的选择和可能性。

如果我们不耐着性子、不这么迂回地去处理他同侪团体认同的问题,结果会是什么?

结果有可能是孩子很生我们的气,觉得我们不了解他,觉得我们只会打压他,觉得我们不支持他,然后,在家里得不到的支持和温暖(当然是他自己错误的想法),就会更往外去寻求,更需要向所归属的团体成员去取暖。结果,他继续背着我们做我们不允许的事,不仅有可能危及他的健康、安全或前程,亲子关系也会越来越恶劣和疏离。

当然,一旦涉及同侪团体的其他成员时,亲子之间的问题往往不像我描述的这么简单和容易解决。尤其是当这些次文化团体已经很深入地影响到孩子的思维和价值观时,父母和孩子之间硬碰硬的对抗往往会以父母的失败收场。所以专家们提出的看法也总是,要疏浚,不要拦阻,越拦阻,波浪会冲得越高,决堤的可能性也越大。

如果我们见过孩子目前交往密切的同学,真的觉得这孩子不是很适合常常在一起相处的对象,那么有哪些事情是我们可以做的?(请记得,即使我们打算做些阻止的举措,也得非常有技巧,因为我们粗糙的阻止,有可能更激化问题,让孩子离我们更远,离损友更近!)

1. 首先,无论如何,都不要让孩子在同学面前丢脸,伤害他的自尊心。因为这是他们一辈子都不会原谅我们的事。

所以假设今天我们正好碰见他又和那个我们不喜欢的同学在一起,我们一定要不动声色,还是要很和气地和那位同学打招呼,千万不能当着孩子的面,板着脸,甚至责骂他。

2. 只强调事实,不要凭“感觉”。

“你又不认识他们,你怎么知道他们是坏孩子!”这是孩子最常对着我们喊的一句话。是啊!谁会喜欢别人批评自己的好朋友,我们也不喜欢呀!所以,我们说出禁止的理由时,一定要举出实际的事证,只强调事实,而不要有被孩子认为的所谓的“人身攻击”。所以我们别说:“反正我就是不喜欢那个孩子,看了就讨厌!”或:“看他那个样子,就知道不是个好孩子!”我们应说:“我不喜欢他昨天提到的对待学习的态度和方式!”或:“我担心他每天的饮食习惯会影响到你的健康!”

3. 不要骤下断语,先听听孩子怎么说。

允许孩子说出自己交朋友的理由。这会带来几个好处,好处之一是,我们借此知道他心里想什么和需要什么,以及他渴望从朋友那里得到什么,这能帮助我们对孩子有更多的了解;好处之二是,给我们一个可以和他一起讨论并说服他的机会,并借此让他知道真正的“好朋友”的意义和功能是什么;好处之三是,增加和孩子互动的时间,让他明白父母并不只是一味地阻止,其实是用开放的心胸和尊重他的态度来就事论事地讨论的。

4. 设定底线。

如果孩子对我们的要求表示反抗和不服从,那么,设定一条底线,例如,保持学习成绩,或遵守晚上回家的时间规定。请他自己去证明他们的交往不会跨越这条底线,也不会影响他对这条底线的坚持。如果他真能遵守这个约定,也没有跨越它,那么,说真的,我们就没有什么好反对的了!

5. 帮助他建立自尊自信和对未来的愿景。

很多青少年对自己的未来是很茫然的,他们不太清楚自己可以期望什么,或能作出什么样的规划。我发现这一招对那些学习成绩比较差的孩子特别管用,我会带着他们去想象一个美好的未来场景,让他看见自己在其中的喜悦和骄傲。对于平日不太敢去想象未来的孩子来说,拥有一个可以去梦想并努力追求的目标是很重要的。这一点我会在第4章《我的未来不是梦》中,再详细地说明它的做法。

当我们调动起孩子对自己美好未来的期望时,也会调动起他对自我价值的认识,而他越尊重自己的价值,对同侪团体的依附也就越弱,对同侪压力的抵抗力也就越强。

6. 让家成为一个温暖的地方,成为他不需要向外寻求,就可以得到心灵归属的地方。甚至,如果他还是希望维持和那个或那些朋友的友谊,让他们在家里、在我们看得见的地方,总比在外头要放心得多。

其实,针对同侪团体这个主题,还有一个让人比较担心的问题是——青少年在学校中所遭遇的“同侪压力”(Peer Pressure)的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