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中期,当城市里的人们把知识青年敲锣打鼓地欢送走之后,“横扫一切牛鬼蛇神”和“破四旧”的风潮渐渐远去。轰轰烈烈的文化革命虽未结束,但是,人们对政治运动渐趋麻木和厌倦,老百姓的生活似乎也渐趋平静。人们开始用疑问的目光审视过去与现实,开始为压抑的生活寻求一点宣泄。在一片文化沙漠中悄悄流传着手抄本小说,像《第二次握手》、《一只绣花鞋》等;还悄悄地流传国内外诗歌、散文和情歌,如《外国名歌200首》等;人们想方设法通过各种渠道寻觅那些幸免于难的文学作品。后来又有了供“观摩批判”的所谓内部电影……濒临干枯的心灵在这些少得可怜的文字和形象中努力寻求一点美的慰藉。
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造就了中国服饰史上史无前例的冰河期,但是追求美的民族心理却是难以泯灭。
年轻人干脆对自己身上的衣衫进行小小的改良。那些表面上“不爱红装爱武装”的姑娘们开始动起了“爱红装”的心思,通过一些细微末节的服饰变化来表达内心深处对美的向往:她们在晚上将刘海、辫梢儿用发卡卷起,第二天可以有短时间的卷曲波浪;在色彩晦暗的外衣里面穿一件浅蓝或淡绿的衬衫,领口和袖口有意无意地露出来。这些小小的点缀给色彩黯淡、样式呆板的服装世界增添了些许俏皮与活力。
城市青年中还兴起了改衣热,找裁缝将肥大的工作服、军装进行修改,使之合体美观。此风甚至影响到了军队文工团的年轻女兵,据南京军区前线话剧团女演员回忆:当年的军裤裆深腿肥,松垮得几乎可以装下两位苗条年轻的女演员。女演员们一个跟一个地请剧团的服装师傅改军裤,穿上合体的裤子让她们兴奋不已。可是好景不长,这种“爱美”倾向很快就被领导发现了,女演员们遭到严肃的批评并重新领到了又大又肥的军裤。
女裙的重新出现,是“文革”后期女子服饰最显著的变化。一些大城市里的姑娘们,又悄悄地穿起了样式简单的裙装,甚至将下摆升至膝盖,不知是否与当时西方正流行超短裙有关,但很快引起有关方面注意,某些商场贴出警示:“请勿穿膝盖以上的裙子。”不过这些迹象意味着“文革”服饰的衰竭已为期不远了。一本叫《我们的七十年代》的书中记录了这样的细节:(www.xing528.com)
即使是艰苦时代,她们亦不放弃对美的渴求。中国姑娘们会精心地把头发盘起,裸出鹅弧颈项,或者在衣襟上用小碎花打个褶,用针线把被子上剪下的朱红汇到一处,那份苛求与精致,思之是要令人落泪的。
…… ……
那会儿在孩子中最流行穿白球鞋,出门前我们总用鞋粉把它刷白,再不成就直接用粉笔灰往上面抹。有些摩登的女青年还穿起了丝袜,但给人感觉过于暧昧,得使劲用长裙子捂着,既想展露出来又害怕别人看见,那表情好像在宣称:“我美丽,但我依旧纯真!”(7)
人们通过星星点点的服饰变化有意无意地开始反抗了,这些行为在当时混乱的社会环境中,显得是那么的可爱和值得称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