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百年中国服装:旗袍的黄金时代

百年中国服装:旗袍的黄金时代

时间:2023-12-0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抗战胜利以后,都市女性的旗袍再度辉煌。旗袍基本上成为中国女性唯一的时髦穿着,谓之女性的“国服”。无论是大家闺秀还是小家碧玉,都会因穿上一袭旗袍而平添摩登风情,旗袍的风格内敛而不张扬,优雅而不轻佻,贤淑而不争艳,实与国人的审美心理和中国女性体形特征十分契合。40年代,女性们迎来了又一个旗袍的黄金时代。旗袍之上,另套青袖背心。镂空蕾丝纺织品是相当摩登的夏季旗袍面料,穿着时里面辅以真丝电力纺衬裙。

百年中国服装:旗袍的黄金时代

无论是战争时期还是战后时光,40年代的旗袍依旧是女性主要衣着。

抗战期间,经济萧条,物资匮乏,尺丝寸缕也非常昂贵,国民无心装扮。政府和民间都呼吁厉行节约救难,提倡“穿旧衣”运动,甚至要求做新衣也采用纯粹土布。有一年的元旦,《申报》倡议:“二期抗战,经济重于军事,定元旦起推行经济抗战运动——更要注意身上穿的都是国货。”抗战时期,旗袍大都采用国产棉布或普通毛蓝布。旗袍的整体风格也趋于简洁,衣身宽松适度,便于活动,也更经济。流行变化不如30年代迅捷,40年代的旗袍下摆不复30年代及地之风,长至腓部。

这时旗袍简化了许多的华丽装饰,仅保留了领子上盘扣的精巧。旗袍的领子趋低,以后甚至出现无领旗袍。同样,袖子也愈来愈短,甚至无袖。款式更趋简洁、适体,用料崇尚简朴,无袖的斜襟和双开襟旗袍悄然流行,(5)40年代的中国女装似乎与当时战争背景下的国际流行趋势同步,做的全是减法。张爱玲在《更衣记》里描述得丝丝入扣:

 

近年来最重要的变化是衣袖的废除。(那似乎是极其艰难危险的工作,小心翼翼地,费了二十年的工夫方才完全剪去。)同时衣领矮了,袍身短了,装饰性质的镶滚也免了,改用盘花纽扣来代替,不久连纽扣也被捐弃了,改用揿纽。总之,这笔账完全是减法——所有的点缀品,无论有用没用,一概剔去。剩下的只有一件紧身背心,露出颈项、两臂与小腿。(6)

胡珊和当年的影星名媛一样,担纲了那个年代的时装模特。

电影马路天使》是周璇的成名之作,荧屏内外她都喜着旗袍。

抗战胜利以后,都市女性的旗袍再度辉煌。30年代基本定型的现代旗袍样式得到了延续。到1946年后的旗袍下摆停留在小腿中部,裁剪合体,体现出东方女性的曲线,尤其适合体态丰腴的少妇。电影明星胡蝶体态丰满,穿上旗袍显得仪态万方,雍容华贵;其他明星周旋、王人美等也常常身穿旗袍在电影里和生活中出相;周旋在《马路天使》里穿的布旗袍,清纯俏丽。明星名媛担当了那个年代的时装模特,加上月份牌摩登美女的引领,旗袍的发展更入佳境。

旗袍基本上成为中国女性唯一的时髦穿着,谓之女性的“国服”。无论是大家闺秀还是小家碧玉,都会因穿上一袭旗袍而平添摩登风情,旗袍的风格内敛而不张扬,优雅而不轻佻,贤淑而不争艳,实与国人的审美心理和中国女性体形特征十分契合。

1947年9月,宋庆龄主持了一个盛大的中秋游园会,参加游园会的是上海文化界的诸多名人,当时的《女声》杂志着重描述了嘉宾们的衣着:

 

孙夫人上午就来了,她穿了一件白地黑碎花的长旗袍,上罩白麻布的上装;“梅龙镇”老板娘吴湄穿了件酱色的旗袍;明星黄宗英是持麦克风的主持,她很朴素地穿了件深蓝长袖旗袍……游园会晚上七时开始,孙夫人换上一件深蓝地白碎花的长旗袍,同样料子的披风,短及手肘;胡蝶穿的是粉蓝的短大衣,鸭黄的短旗袍,全高跟的皮鞋白杨穿着深咖啡长袖旗袍,橙红的呢背心,蛇皮的高跟鞋……游园会几乎成了旗袍大观园(7)

 

40年代,女性们迎来了又一个旗袍的黄金时代

通常,人们把民国时期的各个时期旗袍混为一谈,其实,20年代到40年代之间,旗袍的样式不尽相同:从20年代发轫,到30年代基本定型,40年代趋于成熟。40年代后的旗袍,除了在领、袖、下摆处的变化外,更多在旗袍工艺上、装饰细节上有不小的改良,成熟的装饰手法和工艺技术令现代旗袍更加完美。

旗袍之美是可以清晰记住的:

 

她身着青色暗花软缎通袖旗袍,那袍边、领口、袖口都压镶着三分宽的滚花锦边。旗袍之上,另套青袖背心。脚上,是双黑缎面的绣花鞋。一种清虚疏朗的神韵,使老人呈现出慈祥之美。系在脖子上的淡紫褐色丝巾和胸前的肉色珊瑚别针,在阳光折射下似一道流波,平添出几许生动之气。(8)

…… ……

黑缎暗团花的旗袍,领口和袖口镶有极为漂亮的两道绦子。绦子上,绣的是花鸟蜂蝶图案。那精细绣工所描绘的蝶舞花丛,把生命的旺盛与春天的活泼都从袖口、领边流泻出来。脚上的一双绣花鞋,也是五色焕烂。我上下打量老人这身近乎是艺术品服装……

 (www.xing528.com)

这位穿着“近乎是艺术品”旗袍的老妇人,是五六十年代中国“最后的贵族”——康有为的次女康同璧。她的旗袍显然是40年代的作品,足以代表40年代上流社会女性衣着的最高水平。

当时旗袍在工艺技术上又有进步,胸部收省渐渐加强,以传统熨烫归拔配合的收胸腰省;结构上既保留有传统的连袖,也采用西式装袖。装袖款式令女性肩形挺括,在40年代也为时髦;甚至西式的垫肩也被引进到旗袍中来,谓之“美人肩”,使得传统旗袍的外轮廓有了较大的突破;还有将传统的旗袍盘扣换成了来自西方的拉链或揿扣,这种改换令旗袍有了追随时代的痕迹,在审美、工艺方面更多地融入了西方服饰的元素,这样的旗袍往往被人称之为“改良旗袍”。

由于旗袍风格趋于简洁,其用料就显得更加重要。旗袍的面料主要有国产和进口印花面料,各种绸料、洋绢、洋布,还有提花丝绒、锦缎、香云纱等,甚至蕾丝镂空面料,以及色织布与土布等。40年代的上层女性对进口蕾丝面料着了迷,蕾丝镂空旗袍配以真丝薄料的衬裙,的确别有一番风味。讲究的旗袍仍有刺绣、花边、镶滚、珠片等装饰,但是大多数旗袍远不如当年“三镶三滚”般的繁复了。作为校服的旗袍以朴素淡雅为尚,长度上稍短一些,袖子完全是西式装袖;工厂女工的旗袍通常是简易朴素、经济实用的。

这时期旗袍的领子趋低,袖子也愈来愈短,甚至无袖。款式更趋简洁、适体,无袖的斜襟或双开襟旗袍悄然流行。

都市旗袍面料有丝绸、棉布、毛呢,工艺上也有印花、织花、烂花、绣花、蕾丝钩花等多种。郭联庆供

旗袍的衣袖变短了,中国女性的服装变得性感了。许觉民供

正如张爱玲所言,这时期旗袍“衣领矮了,袍身短了,装饰性质的镶滚也免了”。杨思琦供

民国旗袍有着内敛、优雅、贤淑的气质。高建中供

旗袍成了40年代中国女性的代表着装。许觉民供

民国时期的上海事事处处开风气之先,女子的旗袍与洋房洋车并列为时髦。

镂空蕾丝纺织品是相当摩登的夏季旗袍面料,穿着时里面辅以真丝电力纺衬裙。作者收藏

旗袍的工艺技术和装饰手段日臻完美。图为当年活跃在好莱坞的影星黄柳霜的双开襟旗袍礼服。

与旗袍搭配的还有西式大衣、外套、背心、毛衣围巾等。在旗袍外罩一件长度在腰线以上的,双排纽或单排纽前开身绒线上衣或背心,是40年代知识女性的典型装束。毛线编织的上衣外穿内穿皆宜,机动方便、轻软舒适,深得都市女性喜爱。当时上海有一个叫冯秋萍的女子,成为手工编织毛衣的名师,她于1938至1942年间创办了秋萍编结学校,教授编结并出版绒线编结图案的书籍。与旗袍配合的短毛衣,穿起来端庄柔和,成为一种都市女性的“黄金”组合。缪凤华在《编物大全》一书中说:“其法传自欧美,今日本女子学校手工科,均有此门,由是技术普遍而编物盛行,用途广阔而裨益民众,价廉物美而节俭经费,其为切要何待言哉。”(9)手工编结遂成了都市女性风雅消遣的现代女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