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西安返回的帝国宫廷对番夷洋风的态度似乎有了些许变化,那些曾被视为洋人的“奇技淫巧”开始登堂入室:1903年,68岁的太后喜欢上了洋人的照相术,对着那洋玩意儿扮个什么菩萨王母之类的,照完相让内务府装裱后送人,题上“大清国当今圣母皇太后万岁万岁万万岁”;1904年,英国人被允许到宫中放电影,那是专为太后祝寿而设的节目;另外,太后还有了一辆德国造的奔驰轿车。
曾经自以为是的中央大帝国,从19世纪开始被有着蛮夷之称的西方国家入侵、欺凌。一次次的割地赔款中,西方国家的军事技术、工业科学伴随着其政治理念、意识形态给中国以沉痛的冲击和深刻影响,国内洋务运动的兴起以及维新、反清等运动,这一切都为20世纪中国的社会变革埋下了伏笔。
从19世纪中后期开始,开埠及洋务的兴办,使城市生活逐步走向近代化。1900年北京街头出现了路灯,虽然昏暗,却也照亮了景山前牌楼上的“弘佑天民”几个大字;1901年在天津创立的济安自来水公司拥有当时国内最大的供水系统,国人将轻轻一拧龙头而流出的清水称为“自来水”;1902年,一个美国人在北京前门福寿堂放映电影,令百姓惊诧莫名;1903年匈牙利人黎恒时带了两辆汽车到上海,报界谓之“上海出现四轮怪物”;天津最大的发电厂于1906年由比利时商人和中国政府合作建成;有轨电车于1908年3月出现在上海街头……
从西方输入的洋货和现代工业技术逐渐对中国的百姓生活产生直接的影响。像“自来水”、“洋火”、“洋油”、“洋车”、“洋布”等日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东西。照相机、电灯、电话、电扇、留声机等高档洋物开始在王公贵族的生活中出现。开埠的天津港有诗云(《津门百味》):
百宝都从海舶来,
玻璃大镜比门排,
荷兰琐袱西番锦,(15)
怪怪奇奇洋货街。
1909年清朝官员载洵、萨镇冰等赴欧美考察海军时与洋人合影
工业文明带来的物质享受很快吸引住了还拖着长辫子的国人,生活的点点滴滴正悄悄地发生着“洋”化,包括衣料和装扮,也受到洋货和西风的影响。洋布洋纱的大量输入,使得土布和土纱受到致命的排挤。(www.xing528.com)
对洋布的泛滥,老舍先生有过生动的描述:(老王掌柜)“他喜爱这种土蓝布。可是,一来二去,这种布几乎找不到了。他得穿那刷刷乱响的竹布(指洋布。——著者注)。乍一穿起这有声有色的竹布衫,连家犬带野狗都一致汪汪地向他抗议。后来,全北京的老少男女都穿起这种洋布,而且差不多把竹布衫视为便礼服,家犬、野狗才也逐渐习惯下来,不再乱叫了。”(16)可见,这种进口的竹布已渗入到了北京市民的生活当中。
人们旧有的着装方式及意识渐渐松动。开埠城市在服饰上、礼仪上常有僭越的现象,这种服饰逾制表明清王朝的正统已经发生动摇,服饰的变革已经开始萌动。如王韬《瀛壖杂志》述上海风气:“近来风俗日趋华靡,衣服潜侈,上下无别,而沪上尤甚。洋泾浜负贩之子,猝有厚获,即御狐貉,炫耀过市,真所谓‘彼其之子,不称其服’也。”清末上海、天津等通商口岸的商埠、租界里华洋杂处,商人、买办、洋行职员在社会中占有重要地位,当时城市文化主要的特征便是洋化和世俗化的倾向。另外,那些有租界地的城市远离皇城,又有洋人的势力,恃洋无恐,随着清王朝气数将尽,许多地方的衣着发生着不可逆转的变化。
“东洋”、“西洋”的服饰随着洋人的进入和留学生的出去,开始对人们发生影响。一些洋务派人士、留学生、革命党人都剪去了被洋人嘲笑为“豕尾”的长辫,脱下了拖沓的长袍马褂,改着西式衣裤。1904年的《大公报》有文章议,出洋留学拟“改装去辫”,以“便与西人来往”。不过这种议论有“易服改元,革命排满”之嫌,难被采纳。鲁迅的小说《阿Q正传》里钱老太爷的儿子留洋回来,剪去了辫子,穿了一身洋装回到未庄,却被未庄人鄙夷地称作“假洋鬼子”,为此他老婆还投了三回井。这时期一些大胆女子也敢仿效西人穿“窄袖革履”的洋装或那种“长能覆足、袖仅容臂、形不掩臀”的窄瘦长袍,据说也是仿洋服而制。当时有人讥讽说:“新式衣裳夸有限,极长极窄太难论。洋人著服非灵便,几见缠躬不可蹲。”(《京华竹枝词》)
另外,新军是最先普遍采用西式服装的群体。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奏定陆军新服制式,唯规定在大礼时仍需戴翎顶。陆军服制分军礼服、常服,戴军帽。军服都用开襟式、装袖、纽扣,黑色帽檐的军帽,皮靴或皮鞋,肩章,用金丝辫、红丝辫以别等级……宣统元年又定海军章服、巡捕等服。最早采用西式军服的还有袁世凯编练的北洋军。1905年,清政府把北京的练勇改为巡警,其所穿警服均为西式警服,斜纹布,上衣下裤和皮鞋。长官们的制服上镶着铜星与金道,腰里则别着东洋刀,这种西化装束主要来自日本。
68岁的西太后慈禧也热衷洋人的“奇技淫巧”,她喜欢上了照相,于是奢华的清宫女装得到了形象的记录。
太监们拖着西洋雪橇玩耍,清皇室在物质享受方面是很开放的。原载1900年法国画刊《L'illustration》。秦风工作室/fotoe供
清末兴办学堂,引进西学,学生服装逐渐“洋”化。
这张清末巡警教练的毕业照上,巡警已改换西式军服。
在跨入20世纪之时,中国的一切变化都在孕育着,但一切的变化都是那么的不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