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冬夏驻跸两地的习俗传统及开城安西王府探秘

冬夏驻跸两地的习俗传统及开城安西王府探秘

时间:2023-12-0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章蒙元时代冬夏驻跸两地的习俗传统生活在草原上的蒙古人以放牧为生,游牧经济生活与一年的时序有密切关系,牧放牲畜需随着季节、气候的变化不断迁徙。“巡守”意指天子巡察诸侯国为王朝守土的戒备状况。巡守有一定的制度,赋有政治伦理的性质。

冬夏驻跸两地的习俗传统及开城安西王府探秘

第一章 蒙元时代冬夏驻跸两地的习俗传统

生活在草原上的蒙古人以放牧为生,游牧经济生活与一年的时序有密切关系,牧放牲畜需随着季节、气候的变化不断迁徙。“大率遇夏则就高寒之地,至冬则趋阳暖薪水易得之处以避之。过此以往,则今日行而明日留,逐水草,便畜牧而已。此风土之所宜,习俗之大略也”[1]。即便是内迁到农业区的一部分蒙古人,仍然保持着这种习俗,“夏则避炎潞顶,冬则迎燠山阳”[2]。13世纪法国教士——鲁布鲁克的威廉(William of Rubruk)亲历蒙古后在记述蒙古人和他们的住所时说:“他们没有定居在任何地方,他们也不知道他们将去何处。……而每个首领,按他手下人数的多寡,都知道他牧地的范围,以及冬夏、春秋游牧的地方。因为在冬季他们下到南方较暖和的地区去,夏季他们则上到北方较寒冷的地方。他们在冬天降雪的时候到缺水的牧地放牧,因为雪可以给他们当水用。他们把宿夜的住宅安放在用棍条编织成的圆形框架上,顶端辐辏成小小的圆环,上面伸出一个筒当做烟囱,而这个(框架)他们复以白毡……”[3]帐居野处、冬夏徙迁的季节性游猎是历史上北方游牧民族之惯制。巡幸之制源远流长,据推衍,古代称巡幸为“巡狩”“巡守”,“巡狩”的本意在商周是指田猎活动,也有习武事、就征伐而巡视疆土的意思,没有固定的时间和方位;把巡狩称为“巡守”见之于春秋时代的记载,并和一般狩猎活动区别开来。《孟子·梁惠王下》:“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巡守”意指天子巡察诸侯国为王朝守土的戒备状况。巡守有一定的制度,赋有政治伦理的性质。随着历史时代的发展变化,后来将皇帝到地方视察、祭祖、祀神以及捕鱼狩猎、避暑纳凉等活动都叫做巡幸,也叫出巡、行幸,俨然成为一种模式、规制[4]。拓跋鲜卑有避暑习俗,时称为“却霜”,史载“其俗以四月祠天,六月末率大众至阴山,谓之却霜”[5];“魏之旧俗……季夏帅众却霜于阴山”[6];辽代契丹皇帝有四时出巡的“捺钵”制度;金朝女真皇帝在春秋两季的外出巡游活动被后人叫做“春水秋山[7]西夏党项皇帝有无出巡制度尚不明了,但在贺兰山、天都山一带留有西夏行宫遗踪。蒙元沿袭辽金旧俗,有蒙古大汗冬夏驻牧、元朝皇帝两都定期巡幸之制。(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