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主城内夯土基址
城池内外为开城村二队和罗家庄村民的耕地,地势平缓。勘探以5×5米布孔先行普探,发现遗迹现象后,对关键地段进行卡边,对可疑孔眼加孔或深孔探查。经探查,在主城内的中北部发现夯土基址5处,编号06NACHHJ1、06NACHHJ2、06NACHHJ3、06NACHHJ4、06NACHHJ5。
(一)夯土基址06NACHHJ1处在城内中心偏北部,该基址现地貌由南至北渐高,南面呈缓坡状,北面在现地表为高凸的台地状,高出周围地表0.6~1.7米,现台面为耕地,台地周边断崖处暴露大量黄、绿釉色的琉璃瓦片、琉璃瓦当、琉璃滴水残块及残砖、石块。该夯土基址平面整体呈“工”字形,南北总长约124.5米,东西最大宽度约54米。基址现存状况分南部、中部、北部介绍。
基址南部。开口距现地表深0.6~1.2米,平面南北向长方形,南北长约61米,东西宽约54米,残高3.2~6米,上部用黄土和五花土夯筑,下部以细黄土和碎石砂分层夯打。南端凸出,凸出部分东西约45.3米,南北约5.8米。该部基址西距主城西门约120米,东距主城东墙约130米,南距主城南门约225米。在基址南侧距现地表深0.9~3.25米处,发现大面积的砖块瓦片及青石块分布;在基址东西两侧距现地表深0.45~0.7米处,发现较大范围的砖瓦堆积,堆积层厚0.4~0.8米,砖瓦堆积下有较多的白灰墙皮碎块及黄、绿釉色的琉璃瓦片。
基址中部。开口距现地表深0.4~0.8米,平面东西向长方形,南北约16.5米,东西约21.9米,残高4.6~5.9米,用细黄土和碎砂石分层夯筑,土质坚硬,夯层明显。在该部基址东西两侧距地表深约1.2米处,发现一层厚约2厘米的褐色土踩踏面,踩踏面上有大量琉璃瓦块、砖块及白灰墙皮、赭红颜料等堆积。
基址北部。开口距现地表深0.3~0.5米,平面大体呈“亚”形,南北约38.5米,东西约51米,残高3.8~4.2米。基址东北角、西北角两次呈直角折拐内收,北侧与东西两侧均向外凸出。
在这处大型夯土基址东侧地表上有较多的黄、绿釉色筒瓦、板瓦、滴水、瓦当残块及青灰色砖块、青石块等遗物分布。在基址北侧、东侧和西侧的外围,距现地表深2.2~3米处,发现一层厚8~20厘米的踩踏活动面,其上有白灰墙皮、赭红颜料残块等。该踩踏面可能在夯土基址建筑的使用时期形成。
(二)夯土基址06NACHHJ2所在位置耕地平整,地表无遗迹。该基址东距夯土基址06NACHHJ1约15米,北距城址北墙约92米,西距西墙约96米。地理坐标东经约106°14.960′、北纬约35°51.442′,高程约1972米。(www.xing528.com)
基址现存夯土开口距地表0.3~0.45米,平面呈“亚”字形,南北最长23~24.5米,东西最宽约21.8米,残高0.45~0.9米,四面中部向外凸出,凸出的西南角略残。东侧外凸3~4.5米,南北宽约13米,夯土残厚0.45~0.65米,西高东低;西侧外凸2~3.3米,南北宽约10米,夯土残厚0.45~0.6米,东高西低;南侧外凸5.5~10米,东西约15.25米;北侧外凸4.5~5.2米,东西约15.5米。夯土表面有2~3厘米厚的踩踏面。基址底部有基槽,打破黄生土,基槽深约0.2米,基槽内由细黄土夯筑,土质坚硬,夯土中夹杂碎砂石。基址四周探查有较大面积的倒塌堆积,堆积层厚约0.45米,包含大量黄、绿釉色的琉璃瓦片残块和白灰墙皮、青石块等。
(三)夯土基址06NACHHJ3所处位置耕地平整,地表有较多的黄、绿釉色的琉璃瓦片、砖块、青石块等。该基址西距夯土基址06NACHHJ1约17米,北距城址北墙约97米,东距东墙约85米。地理坐标东经约106°14.964′、北纬约35°51.441′,高程约1972米。
基址现存夯土开口距现地表深1~1.6米,平面大体呈“土”字形,南北长约40米,北侧东西宽约43.5米,东西两侧边由北向南分三次拐折相向收进:东侧边自北向南约6米处向西折进约4米,又向南约19.5米处向西折进约8米,再向南约9米处向西折进约6米;西侧边自北向南约6米处向东折进约4米,又向南约15米处向东折进约6.5米,再向南约13.5米处向东折进约7米。最南侧凸出部分南北长5~6.5米,东西宽约6米。基址残高0.4~1.3米。基址夯筑在距地表约2.5米深的褐色土踩踏面上。在基址的西北拐角和东北拐角外侧,距现地表1.8~2米深处,均发现厚8~20厘米的一层褐色土踩踏活动面。
(四)夯土基址06NACHHJ4所在位置耕地平整,地表无遗迹现象。该基址位于夯土基址06NACHHJ1的西北部,北距城址北墙约55米,西距西墙约115米。地理坐标东经约106°14.964′、北纬约35°51.467′,高程约1972米。
基址现存夯土开口距现地表深约1.3米,平面呈“凸”字形,南北长约12米,东西宽约4米,残高约0.4米。基址东侧中部向东凸出1.5米左右,凸出部分南北长约3.5米。细黄土夯筑,打破黑垆土,土质坚硬,夯层中夹杂较多的碎石砂粒,夯土表面有一层3~10厘米厚的踩踏活动面。
(五)夯土基址06NACHHJ5所在位置耕地平整,地表无遗迹现象。该基址位于夯土基址06NACHHJ1的东北部,北距城址北墙约52米,东距东墙约130米,西与夯土基址06NACHHJ4间距约53米,地理坐标为东经约106°15.013′、北纬约35°51.468′,高程约1972米。
基址现存夯土开口距现地表深约1.2米,平面呈“凸”字形而有折拐,南北长约15米,东西宽3~5.5米,残高约0.6米。基址东侧边内斜,北端向东外凸;西侧中部向西凸出约2米,凸出部分南北长约4米。用细黄土与砂石隔层夯筑,结构质密坚硬,夯土层厚8~10厘米,砂石层厚3~5厘米,基址打破碎砂石层生土,在砂石层中挖有基槽,深约0.6米。在基址四周距现地表约1.2米深处,有厚3~5厘米的一层踩踏活动面,踩踏面上有较多的白灰墙皮和赭红颜料块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