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景区开城安西王府:主城角台的历史遗迹与现状

景区开城安西王府:主城角台的历史遗迹与现状

时间:2023-12-0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角台东侧边自其北端南向约6米处向东折出约5米,再南向约18米处又向西折进约5米而与城垣东墙相连。图版九长虫梁城址东北角台北侧现状(北—南)(三)西南角台现地表无任何痕迹。西南角台现存夯土开口距现地表深0.8~1.5米。(四)东南角台该处地势隆起,高于周围地面约1米。在角台内外两侧距现地表深1.4~1.6米处,普遍发现有一层厚约10厘米的踩踏活动面,叠压黑垆土和黄生土上。

景区开城安西王府:主城角台的历史遗迹与现状

第四节 主城角台

主城四隅有角台。以东北角台、西北角台、西南角台、东南角台为序介绍。

(一)东北角台东北角台现状在整座城址中最为高突,周边多为断崖,现顶部高出西侧地表约1.2~2米,高于北侧地表约3米,高于东侧地表约9.5米。地理坐标东经106°15.117′、北纬35°51.520′,高程约1978米。

东北角台由细黄土夯筑,夯土坚硬,东西约110米,南北约24米,残高1~10.7米不等,夯土层厚8~10厘米。角台北侧边、东侧边垂直拐折缩进两次后与城垣北墙、东墙相接。角台与北墙结合处的墙体基宽约15.5米,由此向北折出约5米而向东长约70米,该段角台垣体南北宽约20.5米,又向北折出约7米而东向约40米至角台东侧边,该段角台垣体南北宽约27.5米。角台东侧边自其北端南向约6米处向东折出约5米,再南向约18米处又向西折进约5米而与城垣东墙相连。角台东侧外凸部分的垣基,开口距所在地表深1~1.2米(图版九)。

(二)西北角台角台现呈低矮的土丘状,高出周围地表约1.2米,现地面为耕地。地理坐标东经约106°14.883′、北纬35°51.515′,高程约1976米。

西北角台现存夯土开口距现地表深0.4~1.8米。角台基部用五花土夯筑,其上部用细黄土夯筑。南北约58米,东西18.5~21.5米,残高0.9~3.3米,夯土坚硬,夯土层厚8~13厘米。通过深孔钻探,夯土垣体底部挖有基槽,基槽打破黑垆土、黄生土,基槽深0.8~1米,宽14米,与墙体宽度一致。角台北侧边与城垣北墙外侧边平齐,西侧边由北向南折拐两次缩进后与城垣西墙相接,即西侧边自北端南向约18米处向东折进约3米,再南向约40米处又向东折进约4米而与西墙相接。角台内侧边与城垣西墙内侧边、北墙内侧边平齐,呈直角拐折。在角台内侧距现地表深2~3.1米处,普遍发现一层厚约15厘米的深褐色踩踏面,踩踏面较硬,叠压在黑垆土层上面。(www.xing528.com)

图版九 长虫梁城址东北角台北侧现状(北—南)

(三)西南角台现地表无任何痕迹。据寻访,该角台在上世纪70年代中期农田改造时,已被当地村民开挖平整。地理坐标东经约106°14.886′、北纬约35°51.273′,高程约1973米。

西南角台现存夯土开口距现地表深0.8~1.5米。角台由细黄土夯筑在冲积砂石层之上,东西约36米,南北12~14.5米,残高0.7~1.4米。角台西侧边与城垣西墙外侧边平齐,南侧边由西向东折拐两次缩进后与南墙相接,即南侧边自西端东向约15米处向北折进约3米,再东向约21米处又向北折进约4米而与南墙相接。角台内侧边与城垣西墙内侧边、南墙内侧边平齐,呈直角拐折。在角台内侧距现地表深2.2~2.3米处,普遍发现一层厚约10厘米的黄褐色踩踏活动面,踩踏面较硬。

(四)东南角台该处地势隆起,高于周围地面约1米。地理坐标东经约106°15.127′、北纬约35°51.277′,高程约1976米。

东南角台现存夯土开口距现地表深0.5~1.7米。角台用细黄土和五花土夯筑在黑垆土上,底部西高东低。东西17~22米,南北约49.5米,残高0.4~3.2米,夯土层厚8~12厘米。角台东侧边由南向北拐折二次收进与城垣东墙相接,即东侧边自南端北向约31.5米处向西折进约3米,再北向约18.5米处又向西折进约3米而与城垣东墙相接;南侧边自东端西向约9米处向北折进约3米而与城垣南墙相接。角台内侧边与城垣东墙内侧边、南墙内侧边平齐,呈直角拐折。在角台内外两侧距现地表深1.4~1.6米处,普遍发现有一层厚约10厘米的踩踏活动面,叠压黑垆土和黄生土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