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夯土基址
北家山Ⅰ区探查到夯土基址八处,编号2003NABⅠHJ1~HJ8。
03NABⅠHJ1:
GPS坐标。东经106°14.364′、北纬35°50.806′,高程约2034米。
相对位置。在“西平梁”面南坡地的东侧小路与中部小道之间的第5、6级梯田阶地(梯田种植小麦)。北距房址03NABⅠF1南侧约25米,南距房址03NABⅠF3北侧约10米,西距夯土基址03NABⅠHJ2的东侧边约81米,东南距夯土基址03NABⅠHJ3约30米,西南距夯土基址03NABⅠHJ4约30米。
在该基址附近的第7级梯田阶地北侧的断面上可见琉璃筒瓦、琉璃板瓦、琉璃瓦当和滴水残片、琉璃构件碎块、灰陶瓦片及青砖块等堆积(图版四)。
图版四 北家山Ⅰ区夯土基址HJ1北侧砖瓦堆积
遗迹状况。夯土基址开口距现地表深0.6~1.2米。基址平面形制呈“十”字形,基址主体南北长约34米,东西宽约18米,残高0.75~2米,在基址东西两侧偏南部各有一处踏步遗迹。基址四面尚规整,保存基本完好。方向约332°。基址的西北角被一扰坑(编号03NABⅠK4)所毁。
现存基址面上有一层较薄的踩踏层,厚2~4厘米,东西大体呈水平状,但南部略低。踩踏面上有瓦砾堆积层,踩踏面之下为浅黄色夯土,厚约0.75米,夯土层一般厚10厘米左右。在基址北面发现的当时的活动面开口距现地表深约1米,基址在当时活动面以下挖有与基址规格一致的基槽,基槽深约1.75米,其内多用深棕褐色土和黄褐色土及五花土夯实。基槽底部生土面北部深、南部浅,底部夯土中夹杂较多的瓦砾。基槽底面行夯前可能有找平的过程。
基址踏步现存为斜坡状,以五花土分层夯筑。西侧踏步北边距基址西北角约14.7米,南边距基址西南角约6.8米,其南北宽约12.3米,东西约3.5米,坡面西部距现地表深约0.8米,坡面东部距现地表深约0.3米,坡度约15°,坡面上有一层厚5~23厘米的踩踏面,部分瓦砾叠压在踩踏面之上。东侧踏步北边距基址东北角约15.5米,南边距基址东南角约6.2米,其南北宽约12.2米,东西约3.7米,坡面西端距现地表深约0.45米,坡面东端距现地表深约0.55米,坡度约5°,坡面上有一层厚10~25厘米的踩踏面,踩踏面层理明显、质地坚硬,其上堆积厚20~25厘米的瓦砾层。
扰坑03NABⅠK4在该基址西北侧,将基址西北角打破。扰坑开口于耕土层下,开口平面为不规则形,南北约27米,东西5~12米,北宽南窄,坑深0.6~1.4米不等。坑内多是五花土,含砖块、灰陶瓦片、琉璃瓦片及白灰颗粒等。
03NABⅠHJ2:
GPS坐标。东经106°14.300′、北纬35°50.777′,高程约2036米。
相对位置。在“西平梁”面南坡地的西侧小路与中部小道之间的第5、6级梯田阶地(梯田种植小麦、马铃薯)。北距房址03NABⅠF2约30米,东距夯土基址03NABⅠHJ1西侧约81米。
在该基址附近的第6级梯田阶地北侧的断崖面堆积有大量琉璃筒瓦、琉璃板瓦、琉璃瓦当和滴水残片及青砖块和较多的白灰碎片、白灰颗粒等。
遗迹状况。夯土基址开口距现地表深0.2~0.6米。基址平面形制为南北向长方形,南北长约21米,东西宽约18米。方向约338°。
基址损毁较重,现仅存基址底部即基槽内的夯土,残厚0.3~1米,其打破地层黑垆土。基址基槽为先在当时活动面以下挖掘与基址规格相一致的竖坑,竖坑四壁较直,底面距现地表深0.7~1米。基槽内填以纯净黄土逐层行夯,夯土夹有大量细砂土,质硬,结构密实。
03NABⅠHJ3:
GPS坐标。东经106°14.404′、北纬35°50.794′,高程约2031米。
相对位置。在“西平梁”面南坡地的东侧小路与中部小道之间的第7、8、9、10级梯田阶地(梯田种植马铃薯、小麦)。西距房址03NABⅠF3东侧约20米,再西距夯土基址03NABⅠHJ4的东侧约66米;东距坡地东侧的夯土围墙(夯土墙基03NABⅠHQ2)约11米;西北距夯土基址03NABⅠHJ1约30米;西南距夯土基址03NABⅠHJ6约25米。
在该基址附近的第8、9、10级梯田阶地的断崖面堆积有大量琉璃筒瓦、琉璃板瓦、琉璃龙纹瓦当和滴水残片及青砖块、红砂石块等。
遗迹状况。夯土基址开口距现地表深0.4~1.1米。基址平面形制呈北窄南宽的梯形,北边东西宽约17米,南边东西宽约23.5米,西边与东边南北长均约23.5米,基址残高0.5~2.9米不等。方向约330°。
基址夯土行夯较好,夯土分浅灰褐色五花土和淡黄色五花土两种,二者分层夯筑,质坚硬、致密。基址台面南部有琉璃瓦片、碎砖块及白灰颗粒堆积。
03NABⅠHJ4:
GPS坐标。东经106°14.345′、北纬35°50.776′,高程约2023米。
相对位置。靠近“西平梁”面南坡地中部小道东侧的第7、8、9、10级梯田阶地(梯田种植马铃薯、小麦)。东距房址03NABⅠF3西侧约27米,西北距夯土基址03NABⅠHJ2约44米,东南距夯土基址03NABⅠHJ6约32米。(www.xing528.com)
在该基址附近的小道西侧,集中堆放着农民在耕地犁田过程中拣拾出的大量残砖块、琉璃建筑构件残块,包括琉璃筒瓦、琉璃板瓦、琉璃龙纹瓦当和滴水残片及红砂石碎块等。
遗迹状况。夯土基址开口距现地表深0.2~1.1米。基址平面形制原可能是长方形,现西北角、东北角及东南角三角被破坏,仅西南角较完好。残存基址的中部南北约24米,东西约21米,西侧边残约16.5米,东侧边残约16米,北侧边残约11.5米,南侧边残约14米,基址残高0.2~1.5米,五花夯土,结构密实、坚硬。方向约330°。
现存基址底面的中部距现地表深1.5~2米,南部距现地表深0.4~0.6米,北部距现地表深1.1~1.5米,中部夯土残厚约1.5米,南部夯土残厚约0.2米,北部夯土残厚0.4~1米。台基中部的夯土距现地表深且较厚,可能是属基址基槽的一部分,基槽底部中间深、南北两侧浅,未经取平。
在基址西北方向约10米处,发现小面积踩踏面,踩踏面开口在地层黑垆土上,厚2~5厘米,质硬,层理结构明显,其范围东西约2.5米,南北约7米。
03NABⅠHJ5:
GPS坐标。东经106°14.409′、北纬35°50.765′,高程约2020米。
相对位置。在“西平梁”面南坡地东侧小路与中部小道之间的自然冲蚀沟壑东面之第11、12级梯田阶地(梯田种植燕麦)。西北距房址03NABⅠF3约50米,北距夯土基址03NABⅠHJ3约35~40米、西隔自然冲沟与夯土基址03NABⅠHJ7相距约40米。
在紧靠该基址的自然冲沟东侧崖壁偏北部发现淡黄色夯土和灰褐色路土。
遗迹状况。夯土基址开口距现地表深0.11~0.2米。基址平面形制原可能是方形,现基址西部为冲沟所毁,西侧残成内弧形边,北边东西残约7米,南边东西残约9.5米,东边南北约14.6米,基址残高0.3~0.6米,以纯净黄土夯筑,质硬。从基址旁边的自然冲沟东侧崖壁暴露的夯土块观察,夯窝圆形圜底,窝径4~5厘米,深1厘米左右。方向约330°。
现存基址推测其应为基槽中的夯土。夯土土色主要有淡黄色五花土和灰褐色、深棕褐色土。淡黄色夯土距现地表深0.11~0.2米,厚0.1~0.2米;灰褐色、深棕褐色夯土叠压在淡黄色夯土之下,距现地表深0.2~0.4米,厚0.15~0.35米。夯土行夯较好,夯窝较明显,土质较硬。深棕褐色夯土之下铺垫一层黄褐色五花土,距现地表深0.4~0.7米,厚0.1~0.2米。
在该基址的东侧和南侧,距现地表深约0.7米处发现有小范围的瓦砾堆积层,瓦砾堆积厚0.3米左右。
03NABⅠHJ6:
GPS坐标。东经106°14.386′、北纬35°50.770′,高程约2026米。
相对位置。在“西平梁”面南坡地东侧小路与中部小道之间的自然冲蚀沟壑西北端之第11级梯田阶地(梯田种植小麦)。北距房址03NABⅠF3约24米,东南距夯土基址03NABⅠHJ5约20米,西南距夯土基址03NABⅠHJ7约10米。
遗迹状况。夯土基址开口距现地表深0.25~0.45米。基址平面形制原可能为梯形,现东南角部位被自然冲沟破坏,其他各处保存较好,北边东西约15米,南边东西残约8米,西侧边南北约15.5米,东侧边南北残约11米,中部东西约16.5米,基址残高0.6~0.8米。基址东西两侧各有长方形凸出部分,西侧凸出约0.6米,南北约4米,距台基北侧边约8.3米;东侧凸出约0.7米,南北残约5.5米,距台基北侧边约5.3米。方向约333°。
在基址北边中部略偏东处探查有一段东西宽约3米、南北残长4.5米的踩踏面,踩踏面厚2~5厘米,距现地表深约0.4米,推测其应为夯土台基HJ6与房址F3之间的联通路面。
03NABⅠHJ7:
GPS坐标。东经106°14.378′、北纬35°50.757′,高程约2022米。
相对位置。在“西平梁”面南坡地东侧小路与中部小道之间的自然冲蚀沟壑西面之第12级梯田阶地(梯田种植豌豆)。北距房址03NABⅠF3约50米,东北距夯土基址03NABⅠHJ6约10米,东隔自然冲沟距夯土基址03NABⅠHJ5约40米。地表有少量的砖块、瓦片和琉璃残片。
遗迹状况。夯土基址开口距现地表深0.3米左右。基址平面形制为长方形,东西约11米,南北约7.5米,基址夯土残厚0.2~0.6米。方向约345°。
03NABⅠHJ8:
GPS坐标。东经106°14.423′、北纬35°50.725′,高程约2012米。
相对位置。在“西平梁”面南坡地东侧小路与中部小道之间的自然冲蚀沟壑南端之西侧的第15级梯田阶地(梯田种植小麦)。北距夯土基址03NABⅠHJ5约65米,北与房址03NABⅠF4相邻。
遗迹状况。夯土基址开口距现地表深约0.3米。基址平面形制似呈梯形,现东南角部位被破坏,北边东西宽约9米,南边东西残约7.5米,西侧边南北长约10米,东侧边南北残约4.5米,基址夯土残厚0.2~0.5米。方向约326°。
基址北侧中部略偏东处探有一条东西宽约1.5米、南北残长约3米的踩踏面,踩踏面厚约15厘米,开口距现地表深约0.3米。推测其应是与北面建筑相联系的道路残留遗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