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中国文化:拯救世界的人类危机

中国文化:拯救世界的人类危机

时间:2023-12-0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我们梦想和期待着以一个以礼为核心的21世纪人类生活方式革命的到来——那里不再有任何形式的野蛮的宗教战争,不再有敌对的基督教与异教徒的区别;世界的那里有的是文明的可持续发展和持久和平!

中国文化:拯救世界的人类危机

4.21世纪的人类生活革命

1517年10月31日,当德国维腾堡大学神学教授马丁·路德( Martin Luther,1483~1546年)将自己起草的《关于赎罪券效能的辩论》(即九十五条论纲)张贴在城堡教堂的大门上时,他自己也没有想到,一个新时代的大门正在被开启。

那是一个怎样伟大的时代啊!

那是一个人发现了现世与自我的时代!在西方世界,人重新开始直面上帝,有组织的宗教再也不是人类精神生活的唯一源泉,每一个人都可以同上帝直接对话,宗教的精神垄断永远地成了历史,人从教堂的阴影中回到了灿烂的阳光之下。可以设想,如果没有路德开启的宗教改革运动,就不会有西方近年来不断发展的非宗教性的生活运动。

当西方人开始在宗教和寺院围墙外广阔的世界里寻找新生活的时候,东西方文明交融的桥梁便被牢牢地焊接在一起,今天已经有太多的人踏上了寻求生命真理的长征。1998年,美国大卫·艾尔金斯教授( David Elkins)出版了《超越宗教——在传统宗教之外构建个人精神生活》(英文名:Beyond Religion:A Personal Program for Building a Spiritual Life Outside the Walls of Traditional Religion。) ,大卫·艾尔金斯曾是一位虔诚的基督徒,在宗教信仰破灭后,几乎失去了生活的勇气,但最后他还是重新找回了自己的生活。

难能可贵的是,大卫·艾尔金斯教授并没有刻意贬低宗教,他认为数千年来宗教为数以百万计的人们提供了一条通向超验世界的路径,它在今后许多年里还将继续发挥这一功能。作者反对的只是传统宗教对西方精神生活的垄断,他指出:“精神性是每一种文化和每一个时代都有的人类现象,它并不是任何宗教团体所独有的。所以,尽管本书并不反对宗教,但它反对狭隘的宗教形式,即在神圣者周围筑起高墙,并宣称自己独占了精神性。”(9)不过他也注意到,诸如基督教禁欲主义倾向,《圣经》中有关占有和征服土地的训谕,确实给西方文明造成了持久的损害。作者总结自己20多年的生命感悟,提出了传统信仰之外追求精神性生活的八条路径,即:

阴性特质——“阿尼玛”的途径

艺术——缪斯的途径

肉体——情爱、性与感性的途径

心理学——心理咨询和治疗的途径(www.xing528.com)

神话学——故事、仪式和象征符号的途径

自然——大地和天堂的途径

关系——友谊、家庭和社群的途径

灵魂的黑夜——生存磨难的途径

阿尼玛( anima)在荣格心理学派中指男性精神中所带有的女性基质。作为专业心理咨询师,大卫·艾尔金斯写道:“在我们自己的文化体系中,人们倾向于强调阳性特质,进而忽略、甚至背离阴性特质。在社会层面上,此种背离使得阳性偏见盛行一时,也使得那种男权社会结构长期得以维持。在个人层面上,那些忽略自身人格中阴性特质的人,往往会与自己的灵魂相互隔绝,自身精神性的成长之路也会遇到阻碍。”(10)作者在这一章的篇头竟引用了老子的“知其雄,守其雌”。不难看出,大卫·艾尔金斯并不完全了解老子思想,也从来不知道什么是“静因之道”,他更不知道东方一个民族在宗教围墙外,以“内静外敬”为礼仪规范,以“因人情,节人欲”为礼义原则已经快乐地生活了数千年。

此时此刻,在人类物质生活高度发达而又陷入精神沙漠不能自拔的今天,我们听到了中华礼仪文明复兴的钟声!那钟声跨越不同的种族,不同的信仰,以她经数千载历史沉积的厚重与包容,与世界上曾经培育了无数人灵魂的宗教一起,在这样一个全球村的时代完全有可能承担起建设人类新文明的重要使命!

让现代版的宗教狂热——文明冲突成为历史吧!我们梦想和期待着以一个以礼为核心的21世纪人类生活方式革命的到来——那里不再有任何形式的野蛮的宗教战争,不再有敌对的基督教与异教徒的区别;世界的那里有的是文明的可持续发展和持久和平!

我们期待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