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西译自主创新谈民办高校如何提高核心竞争力
——以西安翻译学院翻译研修院为例
丁祖诒[1]
(西安翻译学院,陕西西安 710105)
【摘 要】以民办西安翻译学院为例,通过对该院自主开办的翻译研修学院的具体分析,探讨了民办高校如何提高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西安翻译学院;自主创新;民办高校;核心竞争力
2008年5月31日下午,中央电视台“迎奥运——希望之星”英语风采大赛全国总决赛在京举行,作为唯一入围全国总决赛的民办大学代表,西安翻译学院学生选手郑悦凭借其流畅的口语、娴熟的表达、沉稳的气质和超强的随机应变能力,技压群芳,战胜北京语言大学和浙江大学选手,勇夺全国冠军。与此同时西译另一名选手麦世升也以其扎实的英语功底,准确、清晰的发音和出色的演讲技巧,夺得季军。这是今年西译选手继荣获“全国翻译形象大使大奖赛”和“全国精英口译翻译大奖赛”两项全国冠军后的又一项金光熠熠的桂冠。至此,除了《21世纪联想杯全国英语讲演大赛》获三等奖外,西译选手也夺得了《全国翻译形象大使大奖赛》《全国精英口译翻译大奖赛》和《CCTV希望之星英语风采大赛》三大英语赛事的冠军!近三年来,在英语领域的全国四大赛事的22场次比赛中,先后夺得三项全国冠军、两项全国并列亚军、两项全国并列季军、2次夺得西北赛区冠亚军和一等奖、7次夺得陕西赛区冠军,至于陕西赛区亚军和季军更是不胜枚举。
稍加留意你就会发现,西安翻译学院的这些获奖选手大多都来自同一个院系——翻译研修生院。2003年10月29日,西译破天荒地开办了中国第一个无国家学历、培养准同声传译的五年制英语翻译研修院。由于该院不参加国家统考、不拿国家学历、依据市场需求自主开设专业、自定教学计划、自主招生、自主创业、实行全外语教学,因而被外界誉为是“敢死队”。从那时起西译在每年入围的万余名新生中,都要招募100名高考成绩优异甚至是放弃二本三本、甘愿跳出通过自考获取本科学历及学士学位藩篱的学生自愿组成“英语翻译研修学院”,学制5年,以封闭式教育为主,修业期满成绩合格者,由学院自己颁发非国家学历文凭教育系列的西译研修毕业证书。当西译的这一决策刚出台,原西安外国语学院院长孙天义教授应声而起并亲自出谋划策、亲自担纲执教,原西安交大外语系主任郝克琦教授,原西安外国语大学资深教授刘毓麟教授、高广文教授,原陕西师范大学外语系系主任宋飞教授,原西北大学外语系主任冯伟年教授等热情加盟,小小的一片方寸之地,一时间云集了陕西省英语教育界、翻译界的诸多顶尖级人才!
为了给翻译研修生院创造一个全新的外语氛围和环境,西译花巨资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予以保证。一个可容纳六七百人的教学区开辟出来给这一百多名学子。此外还专门建立了同声传译室、多媒体语言实验室、视听室、计算机室、图书室,近百台最先进的宽带网电脑及各种教学设施。再加上水、电、暖、食堂、商店等完全是一个独立王国。硬件是这样,软件也一样。学院不惜巨资引进了孙天义教授、郝克琦、刘毓麟、高广文、冯伟年教授、宋飞等一大批的国内外知名教授,同时聘请了留学于英国的韦振华老师,留学于法国的姚遥老师以及一大批外籍教师。为了强制式营造一个纯英语氛围,学院硬性规定:凡是在该校区工作的人员,包括管理员、门卫、清洁工甚至食堂大厨师一律只准说英语。学生不仅在课堂上讲外语,回到宿舍也要讲外语。“5年不讲中国话”——这很不容易,为此要不断强化学生,迫使他们养成英语思维习惯。在这样一个封闭独立的全外语氛围的环境中他们每周都要设置几个话题来让学生交流学习。在教材选用上,引进国外原版教材,纯英语教学。在教学计划上,借鉴国办高校的教学经验,借鉴国外的学分制作法,结合学院实际最终制定出了五年教学计划:即第一、二学年,以培养“听说读写”四种职业能力为主,选择国内外一流教材,每周不低于26课时。同时利用课余时间突出英语听说能力训练;第三、四学年突出翻译能力的培养,包括笔译和口译能力,同时加进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会计等专业课程,强化“复合实用型涉外能力”的培养;第五学年全部安排实践性课程,突出实训和实习内容,初步打算在增加旅游、科技等专业英语课程的同时,与美国、英国等知名大学外派留学,与国内名牌语言大学交流培养。在五年教学中,听说能力始终是重点培养对象,而教学形式坚持了“三个结合”,把课堂教学与学生自主学习、实践研修相结合,把书本知识学习与实训、交流相结合,把语言学习与人文素养教育相结合,力争培养既有很强的职业能力,又有较深广的专业知识,既懂业务,又有一定人文素养的“准同声传译人才”。
在努力做好英语教学的基础上该院还高度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取得了明显的收效,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目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翻译研修生院积极引进现代的学分制。该院实行动态考评,即课堂表现占5%,作业完成占15%,平时测验成绩占20%,期末考试成绩占60%,再加上平时的德育表现才算真正过关。八门课程有两门不过关即被淘汰出局。学分制的引进是成绩测评方式上的一次改革,它不再是一考定终身。它的考核是一个动态化的、全方位的、多标准的过程。这样就使得学生时时有压力,学习的动机也发生了根本变化,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同时,要求教师的课堂教学必须坚持互动交流式和情景教学法等素质教育原则,从而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又达到了培养听说能力的目的。
(2)学生精神面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翻译研修院的教学除了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政治理论课教学计划之外,还特别注重对学生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为此,全体管理人员牢固树立“六育人原则”,即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实践育人、环境育人、文化育人。班主任不仅进行班级管理,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经常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帮学生养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事业观和学习观,在学生的培养上坚持人格本位,鼓励学生自主发展。
(3)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了锻炼。翻译研修院的教学遵循由学历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化的方针。一切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等职业能力为核心。为此,他们突出了英语听、说能力的重点培养。计算机课也突出上机操作,避免了那种从理论到理论的、单纯的、空洞的说教式的教学,强化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大大加强了实践互动交流的课外活动,他们鼓励学生组织记者团,自己举办校园广播站,以及演英文小品、话剧和唱英文歌曲等活动,既丰富了课余文化生活,又锻炼了口语能力。(www.xing528.com)
春华秋实。如今距离创办这个学院时间已经过去了5年。这个当初被誉为是“吃螃蟹”“撞南墙”的新生事物究竟怎么样呢?教育部副部长章新胜在实地视察之后,评价说它“已取得了阶段性胜利”。我们认为章部长的这一评价既客观又中肯。翻译研修生院5年来取得成绩和经验主要有以下三点:
第一,在全国各种译坛赛事中屡屡夺冠、上演帽子戏法,令外语教学界刮目相看。近二三年来,西译先后问鼎全国翻译形象大使大奖赛、中央电视台2008年度“希望之星”英语风采大赛和全国精英口译翻译大赛总决赛等三项全国赛事冠军。省、区和全国14项赛事,西译选手荣誉桂冠接踵而至,共拿了22个冠军、亚军、季军。一所民办院校能一而再、再而三地连续获取译坛大奖,这不能不引起陕西乃至全国外语界的震动。人们禁不住发问:西安翻译学院在外语教学方面究竟有着怎样的秘密与经验呢?
第二,山高难碍白云飞,众多学子脱颖而出、走向世界。2007年,美国蒙特雷翻译学院经考核破格录取西译“翻译研修院”6名大四学生赴美攻读“国际会议翻译专业”研究生,香港理工大学一次破格录用了17名西译研修院大四学生到香港理工大学攻读硕士学位,另有两名同学赴非洲担任翻译。2008年6月,又有31名学生赴香港理工大学和英国国立密德萨斯大学攻读硕士学位。
第三,一石激起千层浪、星星之火可燎原。为了大面积推广翻译研修院的办学经验,2006年,我们在一万多人的外国语学院全面推行全外语教学模式,创设外语学习良好氛围。目前这种大面积英语教学改革已取得初步成效。2008年5月31日CCTV“迎奥运——希望之星”英语风采大赛全国总决赛上,西译外国语学院大一学生郑悦凭借其流畅的口语、娴熟的表达、沉稳的气质和超强的随机应变能力,技压群芳一举夺得全国总冠军,有力地证明了这项改革的正确性。
无独有偶,西译学生的成绩单上不仅仅是英语赛事的连连夺冠。2006年,西译学子卢照洋组织的《蝌蚪合唱团》以一曲“无伴奏六声部和声”的英语名曲一路过关斩将,获全国“青歌赛”组合组冠军;2006年,西译之声广播站主持人赵俊琼在《LUPA杯全国高校“开源之星”演讲赛》中获得“开源之星”称号;2007年,被称为美女作家的西译大二学生王纹出版了轰动一时的长篇小说《天爱迷失》;2007年,央视播出了与癌症抗争的网络“知心姐姐——珍妮”用生命的最后时刻演绎了人间真情的“最后婚礼”; 2007年,西译选手李彦夺得陕西省首届《2006年计算机应用能力(兆隆杯)技能大赛》教师组四个单项大赛的冠军、周庆同学夺得学生组四个单项大赛的三等奖;2007年,段玉琴、李彦、张敏三名西译选手荣获“第七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陕西赛区优胜奖; 2008年,留学攻读硕士的西译翻译研修学院杨雪婷获香港理工大学2007年度“入学奖学金”2万元;2008年,西译代表队荣获西安市首届软件业职工高技能人才技能大赛二等奖……所有这些成绩的取得既是民办西安翻译学院长期注重素质教育的结果,同时也充分地说明了西译人的综合才干和群体优势。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西安翻译学院创办翻译研修院的成功实践,让我们不禁要反思:民办高校究竟如何提高核心竞争力?
大家都知道,现在中国的民办高等教育,历经连续10年国家普通高校扩招的冲击和洗礼,完全由民间举办的正宗民办高校已经从原有的1300多所压缩到600多所,加上新加盟的300多所独立本科院校,全国现有1000所民办高等院校或者说是民办高等教育机构,在校生人数达到100多万人。在目前教育部批准的全国25所民办本科院校中,陕西占了7所,因此陕西省的民办高等教育在全国是第一位的,号称“民办高等教育的硅谷”。
目前陕西的民办高等教育既面临着“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大好局面,同时也面临着突破与创新的现实瓶颈。民办高校究竟应该怎样来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通过西译21年的办学,特别是5年翻译研修院的开办,我们认为民办高校要提高核心竞争力,唯有自主创新,坚持走自我变革之路,打造自己的特色品牌。
西安翻译学院办学21年,在一系列办学理念指导下,在对自身发展与培养目标进行科学定位的基础上,创造并成功地实践了备受全国教育界关注的“外语+专业+现代化技能”和“专业+外语+现代化技能”的“复合实用型双专业涉外人才培养模式”。这一模式不仅在全国民办高教领域被广泛应用,而且为众多公办高校所接受和采纳。如今随着用人机制的变革,许多单位都开始轻学历、重能力。看到这种变化,我们应时而动、与时俱进,断然抛开旧体制,寻求人才培养新格局,进一步加强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就业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的变革和创新。我们认为,民办高校改革的目标应该是培养适应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高素质的一流人才,应该培养具有高度创新、创业、就业和实践能力的一流人才。在改革的方式和手段上要敢于打破计划经济模式,敢于打破应试教育旧体制,唯有这样教育才能迸发出持久的活力。要变革创新就要颠覆陈规,就要不拘一格,就要敢于“吃螃蟹”,做别人做不到的事,走别人不敢走的路。一句话,民办高等教育要发展,就要与时俱进,坚持教育创新。只有坚持创新,才能促进民办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注释】
[1]丁祖诒,男,教授,西安翻译学院院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