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陕西高等教育论坛:推进四大工程,构建质量保障体系!

陕西高等教育论坛:推进四大工程,构建质量保障体系!

时间:2023-12-0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强力推进四大工程着力构建质量保障体系张金安[1]通过总结渭南师范学院强力推进“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素质拓展”“和谐校园”等四大工程,建立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营建质量文化的经验做法,论述了建立教学质量长效机制的必要性及其重要意义。规范化管理是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过程”要素,是教学质量保障的重要手段。

陕西高等教育论坛:推进四大工程,构建质量保障体系!

强力推进四大工程 着力构建质量保障体系

张金安[1]

(渭南师范学院,陕西渭南 714000)

【摘 要】通过总结渭南师范学院强力推进“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素质拓展”“和谐校园”等四大工程,建立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营建质量文化的经验做法,论述了建立教学质量长效机制的必要性及其重要意义。

【关键词】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素质拓展;和谐校园;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2006年12月,渭南师范学院在西部新建本科院校中率先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为了巩固评建成果,开创教学工作新局面,学院高度重视建立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通过强力推进“人才强校工程”“质量立校工程”“素质拓展工程”和“和谐校园工程”,建立提高教学质量的长效机制,营建学院质量文化,取得了显著成绩。

1.推进“质量立校工程”,营建学院质量文化

“质量立校工程”旨在处理好规模、质量、结构、效益之间的关系,相对稳定招生规模,切实把重点放在提高教学质量上,坚持教学中心地位不动摇,不断加大教学投入,强化教学管理,改革培养模式、教育教学方法和考试评价制度,强化研究型学习和实践环节。

第一,强化质量意识,明确质量目标和方针。建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最重要的是强化质量意识,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作为学校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把办人民满意的大学作为学校的办学目标,把“让每一位学生成才”作为学院的质量目标。学院积极探索“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怎样培养优秀人才”的问题,提出了“励志、笃学、求实、敬业”的校训和“夯实基础,强化主干,加强实践,注重素质”的质量方针。

确立质量为本的意识,要进行全员化的质量意识教育,注重营造改进质量的环境、机制和完善质量组织。学院出台的《渭南师范学院关于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了“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以提高质量为重点,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完善的教学设施与先进的教学手段、高效的教学组织管理机构和健全的质量保障体系”的教学工作思路;明确了以“实行领导听课制度,健全教学例会制度,实施教学督导制度,完善教学检查和学风检查制度,实行教考分离和考风评估,严把考试质量关,并严肃处理各类教学事故”为手段,以“开展教学竞赛活动、系部评优活动、课外科技文化活动、实践教学活动”为途径,通过落实目标管理,加强质量监控,强化过程管理的教学质量保障机制;明确了院系两级领导教学质量责任制度,主要内容包括:一是学院党政每年定期召开专门会议,研究讨论学院在办学指导思想、学科专业建设、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的重大课题;二是建立健全学院领导联系系部工作制度、院系两级教学工作例会制度、系部教学工作评价制度、“三段式”教学检查制度和学生评教制度;三是充分发挥教学委员会、教学督导小组和教学例会的作用,加强对教学质量的监控和对教学建设、教学改革的指导。

第二,强化教学中心地位,加强教学基本建设。强化教学工作中心地位,首先体现在落实科学发展观上。学院抢抓高教大发展和西部大开发历史机遇,不断调整学科专业结构和层次结构,扩大办学规模。正确处理扩大规模与调整结构、数量与质量、教学与科研、改革与稳定、师范性与综合性、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等关系,把确立机遇意识、竞争意识、质量意识和发展意识统一到开创本科教育新局面的办学思路之中,明确了“更新办学理念,突出发展主题,完善基础设施,改善办学条件,适度扩大规模,积极调整结构,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高质量,精心打造品牌,增强竞争实力”的办学思路。

强化教学工作中心地位就是要形成营建质量文化的生成和维持机制,是把营建质量文化落实到每一位师生员工,落实到每一项具体工作之中的决定性因素。学院党政始终把教学工作作为中心工作来抓,下大力气抓教学基本建设。一是加大对教学的投入。学院用于本科教育的经费大幅度提高,提高教改项目和科研课题的资助力度,评选和表彰教学质量优秀奖获得者,促使教师把精力投入到教学之中。二是认真总结本科教学工作的经验,提出了学科专业建设的规划。对运行已满一个循环的14个本科专业进行评估,确定了7个院级名牌专业,成功申报了1个省级特色专业。同时,针对新办专业较多的特点,明确了新办专业的建设思路和质量标准。三是注重课程建设和改革,按照“抓精品、保合格、创特色”的课程思路,分层次建设课程,评选和重点建设了100门院级优质课程、51门院级精品课程和6门省级精品课程。四是着力提高教师教学技能和教学水平。学院通过开展教师教学竞赛,教师教案、课件评比,优秀教师评选等活动,树立一批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方面的典型;通过实行导师制、教学督导听课等活动,结合新教师岗前培训工作,在全院开展青年教师教学技能达标活动。五是充分提高资源利用率,注重实验室开放,创造条件为学生课外科技活动服务。

第三,强化教学质量监控,促进质量规范内化。规范化管理是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过程”要素,是教学质量保障的重要手段。规范化管理包括理顺教学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健全各项教学工作的规章制度,建立健全各教学主要环节的质量标准,也包括各项制度执行情况的落实和检查。教学管理制度的落实要求师生和管理人员对管理制度和规范加以内化,使之有效地影响他们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转变为他们的自觉行动。学院按照教育部《教学管理要点》的框架结构,陆续建立和修订了83个教学管理文件,并在加强教学质量监控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是建立了专家预审和评鉴制度,强化对培养质量设计环节的监控。学院把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交给国内有关著名学科专家进行评审,在听取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对人才培养方案进一步修改完善。二是按照“加强基础、精选内容、有所创新、有利教学”的原则,从思想性、科学性、先进性、针对性、地方性及本科教学工作评估要求等方面综合考虑,选用优秀教材,实施精品战略。三是及时收集和反馈教学信息。每学期都由学院领导带领教务处及教学督导组成员,分组进行学期初教学准备检查、期中教学检查和期末考试纪律检查,定期分析专业主干课程的质量,建立了教育实习、毕业论文、考试试卷专项检查制度。四是建立学生信息员制度,开展评教活动。从每个班级中选2名学生作为教学信息员,通过填写《教室日志》反馈老师的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召开学生座谈会,收集教学质量信息;开展学生网上评教活动。五是重视对教学计划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实行“五核对”,即把教学计划与课表核对,教学进度表与教学大纲核对,课表和考试安排表核对,教学计划和大纲核对,并根据学生信息员填写的《教学日志》核对是否有不符合教学进度和随意调课的现象。六是根据社会需求变化适时调整教学计划。各系如发现课程课时、开课学期确有不合理之处,或因课程体系改革实验研究证明其确需调整,各系可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提出变更申请,报教务处、主管院长审批。七是建立了教师职称评定课堂教学质量一票否决制度。凡是评定职称的教师,学院都要组织专家听课,并在学生中进行满意度测评,促进教师及时调整、改进和提高教学水平。八是加强对毕业论文的全程监控。学院制定了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规章制度,严格按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对毕业论文(设计)的选题、难度、工作量进行反复研究论证,以达到综合训练的目的。九是加强考试改革和管理。实行教考分离制度,严把考试质量关,每学期每个专业在每个年级中都要确定一门主干课程进行教考分离;抓好考试纪律教育,进行考试环境综合治理。十是严格教学事故认定和处理制度。加大教学检查和抽查的力度,及时反映并督促解决检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第四,改革培养人才模式,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条件下,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呈现出多样化形态并有如下共同点:一是知识基础加宽加厚;二是课程设置灵活多样;三是突破课堂教学的单一途径;四是从体制上强化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自主选择;五是强化技能训练和实习环节,注重实践能力培养;六是从教学制度上保证因材施教原则的充分落实。

提高教学质量归根到底要落实到人才培养过程中,人才培养模式是构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过程”因素,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为了促进每一位学生成才,我院一方面更新人才培养理念,构建人才培养的质量标准,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采取多种途径构建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合理结构。及时了解社会需求和就业信息及我院实际,按照质量目标和质量方针,修订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编制各门课程的教学大纲,开设文化素质选修课。另一方面,学院在抓好基础课教学的同时,注重加强专业技能的训练和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了培养符合学院定位的应用型人才,构建了以实验、见习、教育实习、生产实习、毕业论文(设计)、学生第二课堂等活动为主要内容,以军事训练、生产劳动、社会实践为辅助环节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把实践性课程的设置,第二课堂活动的组织,学生社团的组织,大学生社会实践等与学生多方面能力培养联系在一起,整体规划,统一组织实施。

学院通过压缩课内学时,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留出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加强课外指导,使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的教育活动形成有机整体;尽量为学生多开设有利于学生自主发展的专业方向课程;不断增加文化素质教育选修课的开设种类和数量,以增强学生的文化素质,发展个性,培养特长。加强对文化素质教育选修课的教学管理,重视课程教学管理改革,增加选修课程门数,进一步规范了课程开设、学生选课、教师上课、考试及成绩管理等教学环节。

2.推进“人才强校工程”,增强办学实力

“人才强校工程”突显高学历、高职称、高素质教师对于培养创新型人才,保证学院面向未来持续发展的重大意义。我院采取多种举措,鼓励广大教师追求真理,自由探索,努力形成敢于创新、勇于探索、奋发向上、宽松和谐的学术氛围和严谨治学的优良学风,构建教学质量保障的坚实基础。(www.xing528.com)

学院把教师质量看成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最重要的“输入”要素。为了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构建人力资源开发的有效机制,学院积极调整教师队伍结构,加强和改进教师考核奖惩、培养培训、职务聘任、组建高水平教学团队等方面的管理工作。几年来,共引进了100多名高学历、高职称教师,选送21名骨干教师和学术带头人出国访问、留学和参加学术交流活动,并对248名青年教师进行了岗前培训;培养、选拔一批学科带头人和科研骨干,充分发挥他们的示范带头作用;充分利用西安高校人才济济的资源优势,通过聘请高水平的专家学者任教、作学术报告、合作研究、业务指导等,带动学校学科建设和科技创新整体水平的不断提高。

学院完善用人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着力构建培育师德师风和提高教学技能的机制,充分发挥教师在办学中的主体作用。一是进行多渠道、多形式的师德教育,进行周期性的师德师风宣传。在学院广播、院刊、板报及校园网上开辟“师德师风建设”专栏,大力宣传古今中外名师和我院优秀教师的典型事例,形成学榜样、树形象、找差距、作贡献的师德师风建设良好氛围。二是抓好年度考核和教学考核。学院通过推选省级优秀教师、教学名师、师德标兵、优秀教学成果,举办师德演讲会、中青年教师教学比赛、多媒体课件比赛等活动,表彰院级优秀教师和优秀教育工作者、教学竞赛优胜者、教学质量优秀奖获得者,宣传获奖教师的事迹,介绍专家学者取得的成果,通过增强教师的职业责任感,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在学院形成了比、学、赶、帮的热潮。三是建立常规性师德师风评价制度。学院定期组织教学质量评价活动,采用同行评教、学生评教和专家评价三种方式,对教师的师德表现和教学水平进行评价,并通过广泛开展示范教学、课堂教学技能达标等活动,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四是发挥系、教研室教师教学常规培养基地的作用,以老带新,互相切磋,不断提高师德师风和教学技能。把师德师风建设与教师的继续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推动广大教师不断学习现代教育方法和教育技术,提高教书育人的能力和水平。上述几项机制的建立大大促进了教师的成长,推动了学院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的提高。2007年,学院共组织申报校外各级各类科研项目52项,校内科研项目125项。1个项目获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2个项目分别获省自然科学基金、省社会科学基金资助,9个项目获省教育厅资助;获陕西高校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人文社科奖3项,获省教育厅基础教育优秀教学成果奖4项,获渭南市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奖14项。一年来共发表论文610篇,其中核心以上期刊215篇,15篇被SCI、EI、ISTP索引,出版专著、教材18部。仅2007年一年,学院教师在科研立项、科研获奖和核心期刊发表论文的数量接近过去五年的数量。

3.推进“素质拓展工程”,多渠道开展素质教育

“素质拓展工程”是通过丰富多彩、健康高雅、生动活泼的校园文化活动、思想教育活动、学生课外科技文化活动和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深入课堂、教材、网络和学生生活、学习的每一个环节,引导广大学生在思想修养、志愿服务、科技文化、社会实践和技能培训等五个方面的综合素质得到显著提高。

质量目标和质量方针的设计,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对学生的培养过程、培养途径和培养方式的设计、管理与运作,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环境和条件,以及学生参与教学质量管理的积极性,关注学生的满意度。在促进学生成才上,学院根据新建本科院校生源结构的特点,努力探索本科院校学生管理服务工作的新模式、新路子,通过考风评估、学风检查、目标引导等方式,营造良好学风,多渠道推进素质教育。第一,把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把课堂作为思想教育的主渠道,重视思想理论课和专业课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开展“十佳大学生”“十佳宿舍”“十佳班集体”、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和优秀团员、优秀团干部、先进团组织的评选工作,设立、评定学习优秀奖、社会工作奖、文体活动奖、精神文明奖、科技创新奖等五个单项奖学金。第二,强化日常管理,加大学风检查力度,注重对学生进行遵守校纪校规的行为养成进行教育。学院完善有关学生事务管理制度,开展学生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并在学生评优、评奖工作中建立合理的标准,采取公正的办法。第三,切实关心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有心理问题的学生,高度重视并努力解决贫困家庭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问题,济困助学工作不断规范化、制度化,建立了包括奖学金、勤工助学、特殊困难补助、学费减免、绿色通道、国家助学贷款、争取社会力量资助等济困助学体系,在做好贫困生工作中,注重经济扶贫和精神扶贫并重,点面结合、突出重点,鼓励贫困生克服困难、勤奋学习、立志成才。第四,进一步加大就业指导工作力度,全力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在就业形势极为严峻的情况下,我们通过加强指导、扩大宣传、拓宽渠道、开拓市场等措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第五,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开展思想教育、素质讲座、科技创新、文化艺术、社会实践、志愿服务、体育竞赛、驾校培训、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等活动,举行学术讲座、报告会和大学生论坛,开展课外科技活动、兴趣小组活动、社团活动和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活动,在社会实践中提高学生思想道德修养

学院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学生素质提高方面也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在2007年全国大学生ITAT职业技能大赛中,我院70人获奖;在第七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中,13人获奖;在2007年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中有3人分别获得一等奖;在陕西省大学生化学实验技能大赛中,3人获奖;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陕西赛区比赛中,获得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4项;在陕西省大学生古诗文吟诵大赛中,2人获得一等奖,1人获得二等奖,1人获得三等奖。在省体育运动竞赛和文艺比赛等活动中也获得了多项奖励。

4.推进“和谐校园工程”,保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和谐校园工程”就是建立民主法治、公开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科学发展的文明校园。它着力于发挥广大教师在办学中的主体作用,着力于发挥学生在教育教学中的主体作用,着力于师生关系的改善。“校园和谐了,人心就齐了,什么事情都好办了”。所以说,建设和谐校园是最基本的教学质量保障。

第一,以提高质量为中心,落实科学发展观。学院确定了“十一五”期间发展应遵循的原则:一是把稳步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充分发挥优势,强化机遇意识,保持合理的增长速度。二是把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放在突出位置,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环节。三是加强薄弱环节建设,促进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协调发展,处理好外延发展与内涵提高之间的关系,推进学院事业全面进步。四是坚持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坚持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调动和发挥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第二,注重精神文明建设,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学院积极把精神文明建设向科学文化和思想道德领域拓展,大力倡导健康文明的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努力营造团结和谐的人际关系环境、浓厚严谨的学术研究环境、文明舒适的工作生活环境。贯彻落实教育部新的学生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了各项学生管理制度;加强素质教育,搞好心理咨询,开展“争做遵纪守法的合格大学生”教育、诚信教育,教育学生诚信立德,以德做人,创建良好校风。

第三,加强民主政治建设,重视院务公开工作。学院充分发挥教代会的作用,建立了学院院务网上公开平台,许多关系广大师生利益的决策、措施都广泛征求意见;进一步畅通教职工民主参与、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渠道,关心广大教职员工的生活,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切实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不断改善和提高教职工的生活水平。在津贴分配调整中,继续坚持向教师倾斜的原则,增加教师收入。

第四,以“三服务、三育人”为宗旨,深化后勤社会化改革。学院不断提高和转变后勤干部职工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严明工作纪律,规范工作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形成了高效、有力的后勤服务保障体系。在学生公寓管理方面,强化公寓育人功能,开辟学生阅览室,实行心理咨询进公寓,开展安全检查月,保证学生安全、整洁入住和方便化生活学习;高度重视疾病防控工作,医疗服务以传染病、流行病预防和监控为重点。

第五,重视安全稳定工作,保持校园安定有序。学院制定了安全稳定“三排查、三落实”方案,召开了学院稳定工作会议;加强了对计算机网络和学生公寓的管理,制定了防火、防盗、防食物中毒处理预案,排除了各类安全隐患;加强了信访和学校值班工作,层层签订了安全稳定责任书,不断增强维护稳定的自觉性,维护了良好的校园生活环境和工作秩序。通过广泛做工作,化解矛盾,维护了校园稳定。

总之,经过本科教学评估和整改,我院在构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营建质量文化方面做了一定的理论研讨和实践探索,质量文化积淀逐渐深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基本形成,学院的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不断提高。

【注释】

[1]张金安,男,双学位,副研究员,渭南师范学院党委书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