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陕西理工学院的特色办学实践

陕西理工学院的特色办学实践

时间:2023-12-0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陕西理工学院地处秦巴腹地的陕西省汉中市,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也促进了学校发展。几十年来,陕西理工学院坚持服务地方,培养的绝大部分毕业生都扎根奋战在秦巴及其西部欠发达地区。

陕西理工学院的特色办学实践

扎根秦巴 服务基层 提高陕西理工学院的竞争力
——陕西理工学院特色办学的理论与实践

王立新[1] 何 宁[2]

(陕西理工学院,陕西汉中 723001)

【摘 要】陕西理工学院坚持走“扎根秦巴,服务基层”的特色办学之路,充分发挥高等学校功能,为地方提供人力支持和智力资源,输送高素质建设人才,积极开展科学研究,投入经济建设主战场,坚持社会文化教育服务,在服务中不断提高办学质量和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陕西理工;特色办学;核心竞争力

陕西理工学院在半个世纪的办学历程中,紧密结合秦巴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开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取得了显著成绩,形成了“扎根秦巴,艰苦创业,服务基层”的办学特色,同时也提升了陕西理工学院的核心竞争力。

1.“扎根秦巴,艰苦创业,服务基层”是陕西理工学院办学的正确抉择

陕西理工学院位于陕西南部的秦巴腹地,是2001年由汉中师范学院和陕西工学院合并组建而成的。长期以来,学校最突出的问题是远离省会城市,交通不便,信息不灵。面对新时期科教兴国西部大开发、建设创新型国家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新形势,陕西理工学院走什么样的办学道路,怎样在远离大都市、经济欠发达地区办好陕西理工学院,如何在名校众多的陕西高等教育界找准本校的位置等问题上,学校党政审时度势,经过深入思考和反复论证,提出了以稳定求发展、以发展聚人心,坚持走“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扎根秦巴,艰苦创业,服务基层”的办学之路。认为学校只有把办学目标确定在为区域服务,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素质人才、开展科技服务和提供智力支撑,才是学校发展的唯一正确道路。确立这样的发展道路是基于以下认识。

(1)服务地方是我国高等教育多元化发展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上世纪90年代末到本世纪初,我国高等教育得到了全面发展,规模居世界第一,已进入国际公认的大众化阶段。规模的扩大,促使高等教育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多种教育机构,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高等教育共同发展,承担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任务。为了使高等教育有序发展,对不同类型的高等教育必须进行分类指导,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不同地区的高等学校在总目标、总任务的前提下,各就其位,各尽所能,实现自己的办学功能。这是高等教育多元化的基本特征。陕西理工学院远离中心城市,从国家高等教育布局看,就是要发挥地方高校在区域经济社会中的作用,而我校的优势也在于为地方做好服务。从层次上看,国家有985、211工程学校,各省都有一所或几所重点建设的高校,他们承担着国家或省级重大项目,但往往他们的触角很难延伸到非中心城市以及广大农村,因而地方高校必须承担起为这一地区服务的任务。

(2)服务地方是地方高校教育质量的具体体现。高等教育的基本功能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但是培养什么人才,为谁培养,研究什么,为什么研究,社会服务的内容,服务的范围和对象等等,不同高校是不可能完全相同的,各个高校只能根据自身的主客观条件和社会需求确定办学定位和服务面向。地方高校要根据所处特定区位,明确其为当地服务,培养当地用得上留得住的人才,研究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急需解决的理论与现实问题,为地方提供优质服务,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地方高校为地方服务,推动区域社会发展,办学目标得到实现,就是办学质量,为地方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就是地方高校的办学质量。

(3)服务地方是地方高校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为地方服务是地方高校的基本职责和功能,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建立和谐社会的需要,也是高等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第一,在服务地方过程中提升办学水平。服务是一项实践活动,实践出真知,地方高校在服务实践中办学精神会得到升华,办学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第二,学校知名度得到提升,办学特色得到彰显。学校在服务地方中做出了成绩,取得了成果,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作用,各级政府和人民群众不会忘记,社会声誉也会进一步提高。第三,在服务中加强了与地方的联系,能够得到地方的理解和支持,这些都是地方高校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2.发挥学校功能,为地方建设提供人力支持和智力资源

地方高校必须通过发挥其办学功能为地方服务。陕西理工学院地处秦巴腹地的陕西省汉中市,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也促进了学校发展。

2.1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地方输送高素质建设人才

(1)围绕服务地方的目标,大力开展专业和课程建设。学校从1958年建校初期就把办学目标放在涉及地方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最关心的教育、医疗卫生和农业生产技术问题上,开设了汉语言文学数学、物理、化学等师范专业和医疗、农学专业,为地方培养一批急需的中等学校师资,医务工作者和具有农业生产组织管理及其科学技术的高级技术人员。上世纪70年代末,陕西工学院建立时就是根据秦巴地区机械电子行业和军工企业的人才需要,设立了机械制造工艺,金属材料热加工机械类、材料类、电子类等专业,培养区域急需的工程技术及管理人才,为地方经济建设作出了积极努力。改革开放以后,学校在继续加大传统专业建设,提高培养能力的同时,还针对秦巴地区经济社会的实际需要开设了生物工程、食品工程、旅游管理、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等专业,培养生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环境监测保护与治理方面的人才。在办好全日制本科教育的同时,还充分挖掘潜力,拓宽办学渠道,开展多层次办学,为地方培养急需人才。

(2)优化人才培养模式。为了把为地方培养优秀人才的目标落到实处,在培养模式上狠下工夫,部分专业按大类招生,实行2+1+1或3+1培养。特别注重工程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训练和教师教育类学生教师技能的培养。通过创新试验教学机制,重视教育教学技能培养,加强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开展课外科技文化和社会实践等活动,在社会实践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我校社会实践效果好,连续三年受到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的表彰。

几十年来,陕西理工学院坚持服务地方,培养的绝大部分毕业生都扎根奋战在秦巴及其西部欠发达地区。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政治素质道德修养、业务能力等10个项目的评价,总满意率为99.5%,优秀率达33.1%。我院一大批毕业生,长期扎根山区,潜心教书育人,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全国教学名师或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在陕西宝鸡地区,云集着一大批陕西理工学院的毕业生,其中大部分已成为该地区工矿企业的技术骨干和中、高层管理干部,形成了陕理工的“宝鸡现象”。他们的评价是,我院毕业生“专业知识扎实,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强,能吃苦,肯钻研,表现出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和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为企业解决了大量的生产和技术问题,创造了很大的经济效益”。

2.2紧密结合地方实际,开展科学研究,投入地方经济建设主战场(www.xing528.com)

学校根据自身的办学目标,把科学研究的方向确定为注重研究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理论与实际问题,体现自身办学特色和价值。学校所在的秦巴地区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大量的生物资源、矿产资源、水能资源和旅游资源亟待开发,同时还是国家扶贫开发、生态保护和能源交通重点建设地区,是中国内地腹地重要的生态屏障,是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重要水源地,生态环境也急需保护。结合秦巴地区实际,学校积极组织广大教师和科研人员申报国家级、省部级以及地方政府的科研项目,认真开展研究工作。近年来,我校教师针对西部贫困地区人力资源开发、农村教育的出路、边缘地与全局的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秦巴地区绿色产业开发、环境保护、生物资源保护与开发等方面的内容申报课题,其中《边缘地与经济协调发展》《农村教育问题的社会学研究》获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西部贫困地区人力资源开发对策研究》《“十一五”西部农村“教育反贫困”战略研究》获国家发改委立项,《生态学环境下的西部经济发展问题研究》《秦巴山区中小学体育现状与对策研究》《地方院校实施大学生素质教育途径、方法的研究》等获教育部规划课题;《科学发展观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汉江水源地生态保护及社会经济研究》《陕南生态资源的资本转换研究》《陕南绿色旅游产业深度开发研究》等50余项获陕西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立项;《关于加快陕南绿色产业问题研究》获陕西省重大调研课题立项。还有一批教育厅和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的横向合作项目。

我校取得的重大科技成果、科研奖励和专利也主要是研究区域问题的成果。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我院教师与原西北电管局合作,汽轮机轴系找中心软件研制、风扇磨叶轮半自动拆装车、液压自动拆装车、汽轮机检修盘车研制等科研项目,先后通过鉴定或合格验收,为略阳发电厂、秦岭发电厂、霸桥电厂等单位研制设计了一批实用有效的机械产品,解决了企业生产中的一系列技术难题,为企业节约了一大笔资金,同时也为缓解西北地区电力供应紧张的局面作出了应有的贡献。我校生物学院教师李树森教授,从1996年开始在略阳县进行科技服务达九年之久,指导当地农民种植天麻猪苓,根据当地气候和土壤,进行技术改造科研攻关,其中“略阳天麻稳产高产技术推广应用研究”2001年获陕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天麻有性繁殖及菌种伴播技术”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到2002年略阳县栽培规模和产量跃居全国首位,全县农民人均收入增长300元。我校与当地部队合作完成的“混凝土喷射机密封衬盘国产化研(制)究”,通过省部级鉴定,鉴定结论为国际先进水平,获2006年度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我校参与的“双低菜子脱皮冷榨绿色食用油加工技术产业化研究”成果,通过陕西省科技厅主持的省级鉴定,结论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填补了西北地区菜子冷榨技术的空白。2003年以来,我校教师完成的“关于‘铁路路轨切割加工机研制’”,“谐波减速器齿轮参数的实验研究”,“风扇磨煤机叶轮拆装车技术”,“金银花中绿原酸提取”等服务区域经济的20多项技术成果转让给汉中企业,为提升地方企业科技含量作出了努力。

2.3坚持服务社会,为地方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学校充分发挥高校科技人才实力强的优势,积极为地方企事业单位提供技术服务,为地方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难题做了大量工作。合校不久,学校就组织了20人的教授考察团,深入到汉中市的各县区,考察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了解他们在发展过程中的问题,有针对性地为地方提供咨询和帮助。不少教师受聘担任地方政府的政策、科技顾问。我校教师结合汉中地域特色、社会经济实际和世界经济发展的经验教训与发展趋势,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率先提出了建设“汉中绿色产业基地”的战略构想,促成了汉中市委、市政府形成“发展绿色产业,建设绿色汉中”的发展战略,奠定了陕西省“十一五”发展规划和“陕南突破发展”战略中关于发展汉中绿色产业的思想基础。

我校多年来主动开展为地方文化教育服务的活动。充分利用取得的研究成果为地方文化教育事业服务。如与汉中电视台合作联合打造了“魅力汉中论坛”,举办了“三国文化与汉中”“全国第十一届《三国演义》学术研讨会”“汉水文化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研讨会”和“陕南高等教育发展研讨会”等高规格的学术研讨会,协助地方文化部门培训了一批青年作家,为汉中文化建设和旅游产业发展、汉中市建成中国历史文化魅力城市,提升城市品位,引领先进文化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3.在为地方服务中不断提高办学质量和竞争力

3.1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提高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学校一方面引导学生树立为西部贫困地区服务,为基层服务的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一方面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注重全面的素质教育,加强实践教学,采取措施深入基层,接触实际,以培养学生对西部地区的感情和实际工作能力,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在对毕业生跟踪调查中,对我校毕业生评价得分最高的是“敬业与奉献精神”“社会责任感”和“工作适应能力”。扎根秦巴,艰苦创业,服务基层的教育效果是明显的,大批毕业生长期扎根西部,服务基层作出的贡献,取得的突出业绩说明学校的培养目标、服务面向是正确的。近年来一次性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招生一志愿录取率也逐年提高。

3.2为地方服务扩大了社会影响

在为地方服务的过程中逐步得到社会认可。地方政府和企事业单位主动与学校联系。四川省广元市邀请我院成为广元市科技局顾问单位和科技支撑单位。与中国九冶机电安装公司在技术开发、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建立了互信、互利、互补的校企合作关系。我校与西乡二中联合实施国家级基础教育教学研究课题达成协议,并邀请我院领导担任该课题总顾问。由于我院在秦巴地区中药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方面取得的成绩,2004年应汉中市人民政府邀请,代表汉中市中药科研单位出席了陕西省中药洽谈会,11月参加了在香港举行的“陕港经贸合作周”活动,展示了我院改革与发展、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成就以及中药GAP基地建设、虎杖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研究等6项中药现代化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受到各级政府、企业、新闻媒体的关注和香港、加拿大等投资商的青睐。学院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在逐步增强,社会影响进一步扩大。由于学校在区域服务中做出的成绩,使得地方政府与陕西理工学院的关系更加密切,地方政府高度重视陕西理工学院的建设和发展,在征地、建房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提供方便,汉中市委市政府领导及有关部门经常到校考察学校建设发展情况,听取意见,召开现场办公会,解决学校建设发展中的问题。由于有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学校事业才得以快速发展,也成为进一步发展的基础。

3.3促进了教师队伍的稳定与发展

师资队伍建设,尤其是稳定和吸引高职称、高学历的人才需要感情留人,待遇留人,但更重要的是事业留人。扎根秦巴,服务基层的办学实践,为我校教师搭建了为社会作贡献、施展才华的舞台,一批教师在服务基层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有的教师长期潜心教书育人,积极开展科学研究,为区域经济社会服务,成长为教学名师;有的教师致力于区域现实问题的研究,为地方解决管理或技术问题,取得重大成果,成为学术骨干和学科带头人;有的教师长期关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问题,并有独到见解,多项建议被地方政府采纳,成为政府部门或企业顾问。许多教师的事业、成就、价值都在服务基层中得到了实现。在服务区域、服务基层的平台上,我校的教师队伍得到健康成长。

3.4学校事业得到快速发展

坚持扎根秦巴,艰苦创业,服务基层,使学校事业得到快速发展。学校办学规模快速扩大,全日制学生近2万人,本科专业发展到54个,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紧紧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形成了独特的优势,先后建成了陕西省资源生物、工业自动化两个重点实验室和1个陕西省高校文科重点研究基地,建成植物学机械设计及理论、汉水文化3个省级重点学科和陕西省汉中中药GAP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此基础上,2005年国家第十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申报中获得成功,中国古代文学、植物学、机械设计及理论、材料加工工程四个学科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硕士学位授权点。2007年,我校“应用型人才综合素质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被评为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团队”获陕西省普通高校优秀教学团队;“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被遴选为省级特色专业;在2007年教育部本教学水平评估中被评为优秀。这些成绩的取得,进一步提高了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为学校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注释】

[1]王立新,男,教授,陕西理工学院党委书记

[2]何宁,男,教授,陕西理工学院院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